國民軍副師長屈誌琪利用回家葬父的機會,考察了鳳棲縣的農村。縱橫交錯的溝壑把黃土高原切割得支離破碎,高原上罌粟的種植麵積幾乎跟秋莊稼平分秋色,綠色的莊稼地跟罌粟花兒交相輝映,形成了黃土高原奇特的景色。
為此事屈誌琪曾經問詢過自己的叔伯兄弟,鳳棲縣長屈誌田,帝國主義正是利用鴉片打開了侵略中國的門戶,難道說我們還允許鴉片繼續泛濫?
屈誌田也是一肚子委屈,抗戰以前大煙在鳳棲也有種植,但是近幾年發展得最快,主要是軍隊在後麵縱容支持,巨大的經濟利益促使了大煙種植的發展。屈誌田還說,他這個縣長是一個空架子,劉子房軍長在鳳棲大權獨攬。
屈誌琪一直等到父親過了頭七,他跪在先父的陵墓前默默發誓:九一八事變以後,先父屈發祥大義凜然,毅然送子從戎。屈誌琪當年隻有十八歲,十八歲的兒子沒有給父親丟人,中條山一戰,時任團長的屈誌琪帶領全團將士跟鬼子浴血奮戰,直止血染戰袍,被戰友們抬下戰場……可是現在抗戰勝利了,兒子決心解甲歸田,在家鄉發展蘋果園,用蘋果代替大煙……抗戰屬於非常時期,相信抗戰勝利後政府不會任由大煙發展。當一個奉公守法的農民是兒子的宗旨,先父肯定能理解兒子的心情,支持兒子的行動……
這絕對不是心血來潮,屈誌琪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奮發有為的青年無法嶄露頭角,因為這些人總有一些想法,總有一些跟時代不同的觀點,敢於揭露時弊,敢於直言,往往生活得很壓抑,得不到賞識和重用。
其實這種現象曆朝曆代都有,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並不新鮮。茫茫的曆史大河淹沒了多少有識之士!屈誌琪隻是看到了國民政府的腐敗和糜爛,有所覺悟,急流勇退。這跟範蠡、張良歸山異曲同工,不過屈誌琪遠沒有兩位先輩那樣名聲顯赫,也沒有人家那樣輔佐君王創立江山的蓋世功勞。屈誌琪隻是一個教書先生的兒子,屈誌琪秉持了先父那種剛直不阿的精神,既然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那麽就要靠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父老做一點事情。
屈誌琪回到hn靈寶師部駐地,立刻給國防部和胡總司令寫了辭職報告。當然,屈誌琪絕對不會在報告中憤世嫉俗,揭露國民政府的時弊。屈誌琪隻是說抗戰勝利了,感覺他已經完成了先父保家衛國的使命,現在申請解甲歸田,希望上級領導能夠批準……
僅僅是一份辭職報告,卻在國民政府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幾乎成為普世真理,抗戰勝利了,在國民政府幾乎所有的要員們都彈冠相慶,加官進爵的時刻,卻傳來了一種跟時局格格不入的聲音,這種聲音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以致使人無法相信。
胡宗南總司令是這樣解讀的,中條山戰役屈誌琪功勞顯赫,辭職是一種表象,目的是嫌官小,利用辭職要挾上級,要職要權。正好李懷仁調往中央,屈誌安剛剛接任胡宗南辦公室秘書長,哥哥寫的這份辭職報告弟弟不會看不見。胡司令首先指示屈誌安趕往靈寶,對屈誌琪進行慰留,如果屈誌琪不聽勸告,隻能聽候國防部處理。弟弟屈誌安連夜坐火車趕往靈寶,埋怨哥哥做事太天真,欠考慮。即使辭職也不會讓你回家種田,最好的結局是把你發送到秦嶺下的榮軍院,你住到那裏死不死活不活,跟坐監獄沒有什麽二致。要不然判你個跟黨國有異心,把你直接關進大牢。自古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去何從?哥哥你要認真考慮。
屈誌琪想想,問題不會那麽嚴重。自己隻不過是想解甲歸田,何必無限上綱?既然辭職報告已經發出就要堅持原來的宗旨,如果不堅持還說你別有用心。
屈誌安好不容易從辦公室出來,索性在哥哥這裏多住幾天。弟兄倆騎馬去參觀靈寶的蘋果園,並且看了郭文選郭文義在果園勞動的場景,弟弟方才相信。哥哥想在鳳棲發展蘋果園的願望已經有好幾年。可是一個副師長辭職並不容易,哥哥離看破紅塵隻差一步。
與此同時胡司令接到了國防部打來的電話,國防部要員直接要求胡司令查清屈誌琪的家庭曆史背景,看樣子這個人對黨國不滿,是不是還懷有什麽政治目的?抑或是八路軍的臥底?因為就全國而言,要求辭職的國民軍高官隻有屈誌琪一人。
這幾年胡司令常去鳳棲,基本上了解鳳棲的上層人士,對於屈誌琪的背景胡司令毫不懷疑,也否定了屈誌琪跟八路軍有什麽聯係。屈誌琪十八歲當兵從戎,十四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為國軍效力。在對待屈誌琪的問題上胡司令還是比較公道,因為屈誌琪的老爸在鳳棲很有人氣,搞不好會在鳳棲引起非議,處理一個人很容易,收回影響很難。
胡司令跟hn靈寶打電話,要求屈誌安屈誌琪弟兄倆共同來長安,胡司令隱約感覺到毛主席跟蔣委員長zq談判隻是表象,八路軍不容易被招安,國內戰爭遲早要發生。元帥喜歡猛將,對屈誌琪這樣的軍官隻能慰留。
胡司令威嚴地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邊,屈誌琪邁著正步走進胡司令辦公室,首先對胡司令敬禮:“報告司令長官,**軍中校副師長屈誌琪前來報到,請指示。”
胡司令把屈誌琪的辭職報告拿在手裏晃了一下,口氣中帶著某種威脅:“你膽子不小,竟敢要挾黨國!”
屈副師長依然站得筆直,這種非常時期不能膽怯:“報告司令,屈誌琪要求解甲歸田絕對出於真心,沒有其他任何政治含義,胡司令不信可以調查,幾年前屈誌琪已經安排鳳棲幾個小夥子在靈寶學習蘋果栽培技術,就為了抗戰勝利後為家鄉父老辦點實事。”
胡司令歎一口氣:“蔣委員長訓示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隊並不是一個集貿市場,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陣子收回成命還不晚,國防部已經指示我調查你的曆史背景。小夥子你年齡還不大,你父親在鳳棲很有名氣,培養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人才。我給你一次機會,不要拿個人前途當作兒戲。”
屈誌琪還想申辯。胡司令擺擺手:“去吧,你那種想法太幼稚,即使脫下軍裝也不可能讓你回家種田。”
屈誌琪麵無表情,回答了一句:“是!”轉過身,邁著正步走出了胡司令辦公室。
為此事屈誌琪曾經問詢過自己的叔伯兄弟,鳳棲縣長屈誌田,帝國主義正是利用鴉片打開了侵略中國的門戶,難道說我們還允許鴉片繼續泛濫?
屈誌田也是一肚子委屈,抗戰以前大煙在鳳棲也有種植,但是近幾年發展得最快,主要是軍隊在後麵縱容支持,巨大的經濟利益促使了大煙種植的發展。屈誌田還說,他這個縣長是一個空架子,劉子房軍長在鳳棲大權獨攬。
屈誌琪一直等到父親過了頭七,他跪在先父的陵墓前默默發誓:九一八事變以後,先父屈發祥大義凜然,毅然送子從戎。屈誌琪當年隻有十八歲,十八歲的兒子沒有給父親丟人,中條山一戰,時任團長的屈誌琪帶領全團將士跟鬼子浴血奮戰,直止血染戰袍,被戰友們抬下戰場……可是現在抗戰勝利了,兒子決心解甲歸田,在家鄉發展蘋果園,用蘋果代替大煙……抗戰屬於非常時期,相信抗戰勝利後政府不會任由大煙發展。當一個奉公守法的農民是兒子的宗旨,先父肯定能理解兒子的心情,支持兒子的行動……
這絕對不是心血來潮,屈誌琪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奮發有為的青年無法嶄露頭角,因為這些人總有一些想法,總有一些跟時代不同的觀點,敢於揭露時弊,敢於直言,往往生活得很壓抑,得不到賞識和重用。
其實這種現象曆朝曆代都有,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並不新鮮。茫茫的曆史大河淹沒了多少有識之士!屈誌琪隻是看到了國民政府的腐敗和糜爛,有所覺悟,急流勇退。這跟範蠡、張良歸山異曲同工,不過屈誌琪遠沒有兩位先輩那樣名聲顯赫,也沒有人家那樣輔佐君王創立江山的蓋世功勞。屈誌琪隻是一個教書先生的兒子,屈誌琪秉持了先父那種剛直不阿的精神,既然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那麽就要靠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父老做一點事情。
屈誌琪回到hn靈寶師部駐地,立刻給國防部和胡總司令寫了辭職報告。當然,屈誌琪絕對不會在報告中憤世嫉俗,揭露國民政府的時弊。屈誌琪隻是說抗戰勝利了,感覺他已經完成了先父保家衛國的使命,現在申請解甲歸田,希望上級領導能夠批準……
僅僅是一份辭職報告,卻在國民政府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幾乎成為普世真理,抗戰勝利了,在國民政府幾乎所有的要員們都彈冠相慶,加官進爵的時刻,卻傳來了一種跟時局格格不入的聲音,這種聲音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以致使人無法相信。
胡宗南總司令是這樣解讀的,中條山戰役屈誌琪功勞顯赫,辭職是一種表象,目的是嫌官小,利用辭職要挾上級,要職要權。正好李懷仁調往中央,屈誌安剛剛接任胡宗南辦公室秘書長,哥哥寫的這份辭職報告弟弟不會看不見。胡司令首先指示屈誌安趕往靈寶,對屈誌琪進行慰留,如果屈誌琪不聽勸告,隻能聽候國防部處理。弟弟屈誌安連夜坐火車趕往靈寶,埋怨哥哥做事太天真,欠考慮。即使辭職也不會讓你回家種田,最好的結局是把你發送到秦嶺下的榮軍院,你住到那裏死不死活不活,跟坐監獄沒有什麽二致。要不然判你個跟黨國有異心,把你直接關進大牢。自古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去何從?哥哥你要認真考慮。
屈誌琪想想,問題不會那麽嚴重。自己隻不過是想解甲歸田,何必無限上綱?既然辭職報告已經發出就要堅持原來的宗旨,如果不堅持還說你別有用心。
屈誌安好不容易從辦公室出來,索性在哥哥這裏多住幾天。弟兄倆騎馬去參觀靈寶的蘋果園,並且看了郭文選郭文義在果園勞動的場景,弟弟方才相信。哥哥想在鳳棲發展蘋果園的願望已經有好幾年。可是一個副師長辭職並不容易,哥哥離看破紅塵隻差一步。
與此同時胡司令接到了國防部打來的電話,國防部要員直接要求胡司令查清屈誌琪的家庭曆史背景,看樣子這個人對黨國不滿,是不是還懷有什麽政治目的?抑或是八路軍的臥底?因為就全國而言,要求辭職的國民軍高官隻有屈誌琪一人。
這幾年胡司令常去鳳棲,基本上了解鳳棲的上層人士,對於屈誌琪的背景胡司令毫不懷疑,也否定了屈誌琪跟八路軍有什麽聯係。屈誌琪十八歲當兵從戎,十四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為國軍效力。在對待屈誌琪的問題上胡司令還是比較公道,因為屈誌琪的老爸在鳳棲很有人氣,搞不好會在鳳棲引起非議,處理一個人很容易,收回影響很難。
胡司令跟hn靈寶打電話,要求屈誌安屈誌琪弟兄倆共同來長安,胡司令隱約感覺到毛主席跟蔣委員長zq談判隻是表象,八路軍不容易被招安,國內戰爭遲早要發生。元帥喜歡猛將,對屈誌琪這樣的軍官隻能慰留。
胡司令威嚴地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邊,屈誌琪邁著正步走進胡司令辦公室,首先對胡司令敬禮:“報告司令長官,**軍中校副師長屈誌琪前來報到,請指示。”
胡司令把屈誌琪的辭職報告拿在手裏晃了一下,口氣中帶著某種威脅:“你膽子不小,竟敢要挾黨國!”
屈副師長依然站得筆直,這種非常時期不能膽怯:“報告司令,屈誌琪要求解甲歸田絕對出於真心,沒有其他任何政治含義,胡司令不信可以調查,幾年前屈誌琪已經安排鳳棲幾個小夥子在靈寶學習蘋果栽培技術,就為了抗戰勝利後為家鄉父老辦點實事。”
胡司令歎一口氣:“蔣委員長訓示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隊並不是一個集貿市場,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陣子收回成命還不晚,國防部已經指示我調查你的曆史背景。小夥子你年齡還不大,你父親在鳳棲很有名氣,培養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人才。我給你一次機會,不要拿個人前途當作兒戲。”
屈誌琪還想申辯。胡司令擺擺手:“去吧,你那種想法太幼稚,即使脫下軍裝也不可能讓你回家種田。”
屈誌琪麵無表情,回答了一句:“是!”轉過身,邁著正步走出了胡司令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