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必須寫好這份學術論文,仔細思考、思量,逐字逐句的斟酌語句中是否有錯漏。


    陳銳在這份學術論文中書寫的每一個論點都有足夠、充分的實物證據來映證。


    陳銳不缺實物證據。


    這是一份非常可靠、可信,能夠讓國際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學術論文。


    當然,這份學術論文肯定有置疑的,在學術界從不缺少在雞蛋裏挑骨頭的人。


    陳銳的這篇學術論文隻要能夠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普遍認同就足以了。


    陳銳寫這份學術論文用了半個多月,其間,不斷刪減、增添,仔細思量、斟酌。


    陳銳將這份學術論文向《世界史雜誌》郵寄出去。


    《世界史雜誌》是由美國世界史協會主辦的,該期刊初創於1990年,雜誌問世後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在全世界是一份非常影響力的曆史期刊。


    ---


    《世界史雜誌》特約評審,燕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後導師劉震和收到一份來自國外的曆史學術論文稿件。


    劉震和坐在辦公桌前,泡了一壺茶。


    茶香四溢。


    劉震和拆開郵件,取出裏麵的稿件。


    稿件挺厚的。


    厚厚的上百頁紙,每張紙上插了多張清晰的圖片。


    投稿者比較用心,細致。


    劉震和首先看了一下投稿人的名字。陳銳。


    很陌生的一個名字,國內搞曆史研究比較知名的沒有這號人。


    劉震和緊接看了一下論文的標題。


    ‘考證夏代的存在,夏代已跨入文明的門檻以及夏代譜係的考究。’


    看到這個標題。劉震和頓時精神一震,來了興趣。


    他曾經也參與‘夏商周斷代工程’,是200多位專家學者其中一位。


    可惜,由於中國曆代典籍中有關夏代的文獻資料、信息記載得非常有限,模糊不清,在國內發現的夏代城址遺跡以及器物非常少。


    因此,‘夏商周斷代工程’中關於夏代那一部分定論。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普遍的認可。


    國際學術界認為中國的文明從商代開始,隻有3500年。


    劉震和包括國內的曆史學家、學者都憤憤不平。


    因為。通過有限的關於夏代的文獻資料、記載以及考古發現,他們非常確定夏代的存在,而且夏代已經跨入了文明的門檻。


    就是拿不出更多的實物證據來證明這些,以至於中國的文明白白短了400年。


    國內很多的曆史學家、學者都為此非常憋屈。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史記》包括有《夏本紀》、《殷本紀》。


    以司馬遷《史記》為中心的古史體係來看,商史、夏史是信史。


    學者王國維曾對甲骨文進行過釋讀,他證明了甲骨文中確實存在“殷”字,並且將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與《史記》中對商王朝世係的記載相比較,得出司馬遷的記載基本一致的結論。


    證明了司馬遷的《史記》書中記載的《殷本紀》的真實性。


    由殷周世係之確實,因之推想夏後氏世係之確實。


    這是學者們探索夏文化的力量之源。


    這篇論文引起了劉震和非常大的興趣。


    ‘夏代是存在的,這點我毫無疑問。夏代已跨入文明的門檻,這點我也非常肯定。’


    論文開頭,明宗開義地肯定夏代是存在的。夏代已經跨入文明的門檻。


    雖然陳銳的這句開宗名義的論點直擊劉震和的心窩,讓劉震和對陳銳的好感大增。但,學術是非常嚴謹、客觀的。


    虛話誰都會說。關鍵是你要用真實、可信的實物例證來論證你的論點。


    不然的話,不管你說得天花亂墜,總之還是一句虛話,沒用的話,一篇沒用的論文,這樣的論文過不了他的審核。


    論文在開頭就點出了論點。‘夏代是存在的,夏代已經跨入文明的門檻。’


    接下來的內容就像中學生議論文作文一樣。


    首先開頭點出作文的中心主題。然圍繞著這個中心主題展開論證。


    陳銳在論文沒有一句廢話。


    點出論點後,直接上圖,圖片非常清晰。


    圖片是一個青銅盤,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麵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內底鑄有銘文24行。


    這是‘伊祁盤’。


    紙上貼出的‘伊祁盤’圖片有三張,分別是對‘伊祁盤’的正麵、底部、內壁三個角度拍攝。


    在大青山夏城遺址中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中,其中‘伊祁盤’上的銘文,頌揚了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九代夏後的功績。


    最有代表性,最能論證‘夏代是否存在的,夏代是否已經跨入文明的門檻’這個問題。


    劉震和在看到第三張圖片‘伊祁盤’內壁上銘文的一瞬間,整個人如電擊一樣,目瞪口呆,臉上的表情非常震驚。


    緊接著,劉震和的臉像抽搐了一樣,陷入到驚喜當中。


    “這是夏篆。”


    ‘夏篆’是夏朝官方的文字。


    對於‘夏篆’,在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中有記載。


    雖然‘夏篆’在文獻中有過記載,但,從目前的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


    此時能夠在這篇學術論文中看到曆史文獻記載過,但沒有傳世的‘夏篆’,自己真是非常幸運。


    劉震和癡迷地看著‘伊祁盤’內壁的“夏篆”文字。


    字體非常規範、工整,筆道圓潤,對稱,堪稱‘賞心悅目’,簡直是一種享受。


    劉震和研究曆史,也精通古文字。


    結合甲骨文、金文、象形字,劉震和釋讀了‘伊祁盤’內壁上銘文的一部分內部。


    此時,劉震和的內心心情已經不能簡單地用興奮來形容了。


    劉震和整個人陷入到狂喜當中。


    伊祁盤內壁刻有的銘文給了他極大震撼。


    ‘夏代是否存在,夏代是否已經跨入了文明’這個國際國內學術界一直存在很大爭議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爭議性的問題,一個‘伊祁盤’足以了。


    夏史盡在‘伊祁盤’中。(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島主到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符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符寶並收藏從島主到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