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1-30
接下來的幾天,丁雲桐陸續發了幾條旨意,
命令四川鄉試考官許景澄出使緬甸貢榜王朝首都曼德勒,
戶部員外郎曾紀澤出使中亞汗國布哈拉,
山東道員張蔭恒出使越南阮朝首都順化。
而且旨意中都有特別的交待,讓他們沿路勘察山川河流道路,繪成地理圖本。
丁雲桐此舉有他很深的考慮,越南和緬甸曆史上都是中國的屬國,中國作為他們的宗主國,在國際法上擁有主權,這一點類似朝鮮,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自顧不暇,被列強滲透,這種關係被淡化了。
丁雲桐派人攜帶禮物出使,正是要以行動來重新確認雙方的傳統關係。這樣,等將來中國力量強大了,就能以宗主國的名義,對這些地方進行幹涉。
至於布哈拉汗國,其所在的中亞地區現在已經是俄國的勢力範圍。中亞三大汗國中,浩罕國已經被俄國滅了,剩下布哈拉和希瓦成了俄國的附庸。
但中亞地區極為重要,是丁雲桐未來準備通向西亞和歐洲的陸地通道,而且在美國紡織業大發展的時候,中亞作為世界重要的棉花種植區,將會有重大的經濟利益。
更可怕的是,這裏將通向世界石油的核心地區。土庫曼斯坦,接著波斯,接著阿拉伯國家,這些才是中國的未來,打擊日本隻是為了安全,這些地方才是帝國將來能否掌控世界的關鍵。
在丁雲桐的計劃,中亞地區將是未來中俄爭奪的一大焦點。
處理完這件事,丁雲桐終於在養心殿西暖閣,見到了奉旨進京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丁雲桐前世看到的老照片裏的農民樣不一樣,李鴻章顯得很精神,眉目之間頗有幾分狡黠。
丁雲桐感慨的看著李鴻章,自己本是一百多年後的人,能與曆史書上的名人麵對麵,讓他竟有點恍惚。
他知道李鴻章是清朝裏少數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又能辦事的官員,此人對中國的近代工商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他對於建設工商業的理念還有很大局限性,與日本同時代的維新人物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以及岩倉具視等人相差甚遠。
丁雲桐等李鴻章磕頭請安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李愛卿,朕要創辦國家中央銀行。”
李鴻章預想了無數與小皇帝見麵的場景,但這個無論如何超出了想像,一時竟愣在那裏。
丁雲桐繼續說道:“行長人選朕也想好了,就讓上海太古輪船公司的總理鄭觀應來擔任吧,這個人相信你認識的。”
曆史上鄭觀應是著名的《盛世危言》的作者,一個愛國知識分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大買辦,極為出色的生意人。
李鴻章今天可不隻吃了一驚,麵前的光緒小皇上真讓他有深不可測的感覺。
“微臣剛才有些失態了,隻是這籌辦銀行之事似乎並不緊急,微臣以為眼下急需創辦工商企業,為國家廣開財源。”
丁雲桐笑笑說道:“李愛卿,你有所不知。所謂中央銀行,可不是簡單存款貸款那麽簡單,這是國家工具,對外經濟滲透,對他國發揮影響,對內統籌資金,集中精力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嗯,這個銀行就叫華夏銀行吧。具體辦理你讓鄭觀應來負責,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你辦的工商企業已經不少了,但大多已陷入困頓。不管你是官督商辦,還是官商合辦,本質上還是官辦,到最後都會變成衙門,腐敗傾軋,人人沒有積極性,消極怠工。而且,經費都靠朝廷撥款,不考慮成本,不計算利潤,也無法創新,怎麽能競爭得過洋人?即便有民間商人來入股,賺了錢官府拿大頭,賠了呢?難道商人還敢叫官府賠償嗎?好處不多,風險卻很大,誰願做冤大頭?”
李鴻章偶爾也有想過這些問題,但從來沒有人這樣明確的指出過,不禁深思。
丁雲桐又說:“想必你也知道日本正在搞維新,他們已經開始將工礦企業統統低價轉讓給私人,為了利潤,這些人還不拚命經營?其辦事效率遠非官府衙門可比啊。”
李鴻章對此其實也有耳聞,想不到皇上年紀幼小,而且身居九重,居然也這麽清楚,他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那微臣該如何辦理,請皇上明示。”
丁雲桐點點頭道:“辦法就是企業讓民間資本自由參股,建立股東大會,由股東大會聘請人才,擔任經理,專心經營,如果經營不善,就另選賢能,這樣企業就會有生機。而官府隻負責監督收稅,提供政策保護,把關產品質量,監管市場有序經營等等。這具體管理章程,可以借鑒洋人的法律,這個以後會慢慢公布。
至於有幾個軍火企業,比如江南製造總局,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可以規定官府參股必須過半,具體可有華夏銀行出麵,而且由官府聘請洋人,並負責安全與保密事宜,這些意思朕也會傳旨兩江總督。”
李鴻章頻頻點頭,全身有一種莫名的衝動,預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將煥然一新。
“第三件事,朕知道你已經在籌備辦設鐵路局和電報局,此事須要從速進行,訂出章程,等過段時間,新政一開始,馬上要動手做。”
李鴻章問道:“陛下要厲行新政?”
丁雲桐點頭:“不錯,今年年底就要開始光緒新政,但不會大張旗鼓,一切要低調進行。有新政之實,無新政之名。把事情一件件辦好,辦出成績來。但表麵看上去似乎一切都是原樣。這樣,等那些老夫子們出來阻撓,一切木已成舟,也避免官民疑慮。同時不讓洋人有警惕戒備之心。”
李鴻章心悅誠服,跪下磕頭:“吾皇聖明,新政必能大獲成功。”
丁雲桐看看說得差不多了,就讓李鴻章退下了,等下要擬旨把新政的消息一點點透露於沈葆楨,左宗棠以及軍機處有誌於革新的官員。
剛才跟李鴻章說的,隻是新政的一個零頭,不過是李鴻章目前能做的。
等到把權力中樞的人選按自己的意思安排好,到時候再大動手腳。
等辦好華夏銀行,戶部的款項收入支出都必須經過華夏銀行,可以統籌全局的管理全國的經營投資,包括將來的資本輸出。曆史上,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以及華俄道勝銀行都是帝國主義重要的侵略工具。
接著要改革政府機構,將六部和總理衙門換掉。
同時改革軍製,編練新軍。八旗兵和綠營已經腐朽糜爛,而且每年還要兩千萬兩白銀供養,實在不堪重負。綠營可以順利裁撤,八旗卻很麻煩,貿然撤掉隻怕會激起皇親貴族的反對,自己權力還不穩固,暫時先不理他。等到忠於自己的新軍練成,便可立刻撤掉八旗,槍杆子裏出政權,還怕他們造反不成。
至於湘軍,在曾國藩死後都已經慢慢裁減,有些加入了李鴻章的淮軍,現在隻剩下左宗棠的西征軍。另外淮軍也有幾萬人,將來經過整編改造,可以作為新軍的輔助部隊。曆史上到了甲午戰前,淮軍能戰的部隊隻有五萬多,機動部隊隻有兩萬五千人,還不如日本一個軍的實力,更不要說日本僅僅一線精銳部隊,就超過了十二萬,甲午戰爭不輸就是活見鬼了。
現在自己穿越過來,那就不一樣了。計劃用五六年時間,能建成一支精銳部隊。這支部隊要有統一製式的武器,有完備的後勤保障體製,有通訊醫療情報等等各方麵充分支持,有高效率高素質的指揮體係,要有新兵補充和訓練的製度保證。但是最最重要的,超過一切的,是要有真正意義的愛國忠君概念,知道在為什麽而戰。
曆史上八國聯軍侵華,裏麵甚至有一支華人雇傭軍。洋人問他們,為什麽要攻打自己的國家,難道不愛國嗎?他們怎麽回答呢,他們說:“因為這個國家不是我們的,是那些達官貴人的,是皇帝和太後的。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所以這個國家的一切,包括人民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國家不屬於我們,我們為什麽不能攻打?”
等到軍隊準備就緒,就可以對外采取一些主動了。
看著西暖閣的窗外,丁雲桐自語:“新政就要開始了。”
接下來的幾天,丁雲桐陸續發了幾條旨意,
命令四川鄉試考官許景澄出使緬甸貢榜王朝首都曼德勒,
戶部員外郎曾紀澤出使中亞汗國布哈拉,
山東道員張蔭恒出使越南阮朝首都順化。
而且旨意中都有特別的交待,讓他們沿路勘察山川河流道路,繪成地理圖本。
丁雲桐此舉有他很深的考慮,越南和緬甸曆史上都是中國的屬國,中國作為他們的宗主國,在國際法上擁有主權,這一點類似朝鮮,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自顧不暇,被列強滲透,這種關係被淡化了。
丁雲桐派人攜帶禮物出使,正是要以行動來重新確認雙方的傳統關係。這樣,等將來中國力量強大了,就能以宗主國的名義,對這些地方進行幹涉。
至於布哈拉汗國,其所在的中亞地區現在已經是俄國的勢力範圍。中亞三大汗國中,浩罕國已經被俄國滅了,剩下布哈拉和希瓦成了俄國的附庸。
但中亞地區極為重要,是丁雲桐未來準備通向西亞和歐洲的陸地通道,而且在美國紡織業大發展的時候,中亞作為世界重要的棉花種植區,將會有重大的經濟利益。
更可怕的是,這裏將通向世界石油的核心地區。土庫曼斯坦,接著波斯,接著阿拉伯國家,這些才是中國的未來,打擊日本隻是為了安全,這些地方才是帝國將來能否掌控世界的關鍵。
在丁雲桐的計劃,中亞地區將是未來中俄爭奪的一大焦點。
處理完這件事,丁雲桐終於在養心殿西暖閣,見到了奉旨進京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丁雲桐前世看到的老照片裏的農民樣不一樣,李鴻章顯得很精神,眉目之間頗有幾分狡黠。
丁雲桐感慨的看著李鴻章,自己本是一百多年後的人,能與曆史書上的名人麵對麵,讓他竟有點恍惚。
他知道李鴻章是清朝裏少數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又能辦事的官員,此人對中國的近代工商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他對於建設工商業的理念還有很大局限性,與日本同時代的維新人物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以及岩倉具視等人相差甚遠。
丁雲桐等李鴻章磕頭請安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李愛卿,朕要創辦國家中央銀行。”
李鴻章預想了無數與小皇帝見麵的場景,但這個無論如何超出了想像,一時竟愣在那裏。
丁雲桐繼續說道:“行長人選朕也想好了,就讓上海太古輪船公司的總理鄭觀應來擔任吧,這個人相信你認識的。”
曆史上鄭觀應是著名的《盛世危言》的作者,一個愛國知識分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大買辦,極為出色的生意人。
李鴻章今天可不隻吃了一驚,麵前的光緒小皇上真讓他有深不可測的感覺。
“微臣剛才有些失態了,隻是這籌辦銀行之事似乎並不緊急,微臣以為眼下急需創辦工商企業,為國家廣開財源。”
丁雲桐笑笑說道:“李愛卿,你有所不知。所謂中央銀行,可不是簡單存款貸款那麽簡單,這是國家工具,對外經濟滲透,對他國發揮影響,對內統籌資金,集中精力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嗯,這個銀行就叫華夏銀行吧。具體辦理你讓鄭觀應來負責,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你辦的工商企業已經不少了,但大多已陷入困頓。不管你是官督商辦,還是官商合辦,本質上還是官辦,到最後都會變成衙門,腐敗傾軋,人人沒有積極性,消極怠工。而且,經費都靠朝廷撥款,不考慮成本,不計算利潤,也無法創新,怎麽能競爭得過洋人?即便有民間商人來入股,賺了錢官府拿大頭,賠了呢?難道商人還敢叫官府賠償嗎?好處不多,風險卻很大,誰願做冤大頭?”
李鴻章偶爾也有想過這些問題,但從來沒有人這樣明確的指出過,不禁深思。
丁雲桐又說:“想必你也知道日本正在搞維新,他們已經開始將工礦企業統統低價轉讓給私人,為了利潤,這些人還不拚命經營?其辦事效率遠非官府衙門可比啊。”
李鴻章對此其實也有耳聞,想不到皇上年紀幼小,而且身居九重,居然也這麽清楚,他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那微臣該如何辦理,請皇上明示。”
丁雲桐點點頭道:“辦法就是企業讓民間資本自由參股,建立股東大會,由股東大會聘請人才,擔任經理,專心經營,如果經營不善,就另選賢能,這樣企業就會有生機。而官府隻負責監督收稅,提供政策保護,把關產品質量,監管市場有序經營等等。這具體管理章程,可以借鑒洋人的法律,這個以後會慢慢公布。
至於有幾個軍火企業,比如江南製造總局,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可以規定官府參股必須過半,具體可有華夏銀行出麵,而且由官府聘請洋人,並負責安全與保密事宜,這些意思朕也會傳旨兩江總督。”
李鴻章頻頻點頭,全身有一種莫名的衝動,預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將煥然一新。
“第三件事,朕知道你已經在籌備辦設鐵路局和電報局,此事須要從速進行,訂出章程,等過段時間,新政一開始,馬上要動手做。”
李鴻章問道:“陛下要厲行新政?”
丁雲桐點頭:“不錯,今年年底就要開始光緒新政,但不會大張旗鼓,一切要低調進行。有新政之實,無新政之名。把事情一件件辦好,辦出成績來。但表麵看上去似乎一切都是原樣。這樣,等那些老夫子們出來阻撓,一切木已成舟,也避免官民疑慮。同時不讓洋人有警惕戒備之心。”
李鴻章心悅誠服,跪下磕頭:“吾皇聖明,新政必能大獲成功。”
丁雲桐看看說得差不多了,就讓李鴻章退下了,等下要擬旨把新政的消息一點點透露於沈葆楨,左宗棠以及軍機處有誌於革新的官員。
剛才跟李鴻章說的,隻是新政的一個零頭,不過是李鴻章目前能做的。
等到把權力中樞的人選按自己的意思安排好,到時候再大動手腳。
等辦好華夏銀行,戶部的款項收入支出都必須經過華夏銀行,可以統籌全局的管理全國的經營投資,包括將來的資本輸出。曆史上,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以及華俄道勝銀行都是帝國主義重要的侵略工具。
接著要改革政府機構,將六部和總理衙門換掉。
同時改革軍製,編練新軍。八旗兵和綠營已經腐朽糜爛,而且每年還要兩千萬兩白銀供養,實在不堪重負。綠營可以順利裁撤,八旗卻很麻煩,貿然撤掉隻怕會激起皇親貴族的反對,自己權力還不穩固,暫時先不理他。等到忠於自己的新軍練成,便可立刻撤掉八旗,槍杆子裏出政權,還怕他們造反不成。
至於湘軍,在曾國藩死後都已經慢慢裁減,有些加入了李鴻章的淮軍,現在隻剩下左宗棠的西征軍。另外淮軍也有幾萬人,將來經過整編改造,可以作為新軍的輔助部隊。曆史上到了甲午戰前,淮軍能戰的部隊隻有五萬多,機動部隊隻有兩萬五千人,還不如日本一個軍的實力,更不要說日本僅僅一線精銳部隊,就超過了十二萬,甲午戰爭不輸就是活見鬼了。
現在自己穿越過來,那就不一樣了。計劃用五六年時間,能建成一支精銳部隊。這支部隊要有統一製式的武器,有完備的後勤保障體製,有通訊醫療情報等等各方麵充分支持,有高效率高素質的指揮體係,要有新兵補充和訓練的製度保證。但是最最重要的,超過一切的,是要有真正意義的愛國忠君概念,知道在為什麽而戰。
曆史上八國聯軍侵華,裏麵甚至有一支華人雇傭軍。洋人問他們,為什麽要攻打自己的國家,難道不愛國嗎?他們怎麽回答呢,他們說:“因為這個國家不是我們的,是那些達官貴人的,是皇帝和太後的。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所以這個國家的一切,包括人民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國家不屬於我們,我們為什麽不能攻打?”
等到軍隊準備就緒,就可以對外采取一些主動了。
看著西暖閣的窗外,丁雲桐自語:“新政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