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01
這一年的春天,沒有頒布任何詔書,也沒有任何文告傳檄天下,隻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瑣碎的行政命令,一場大規模整編舊軍,成立新軍的改革就靜悄悄的展開了。
改革其實早就開始了,隻不過之前並不引人注目。綠營兵的裁撤延續了鹹豐,同治時期的政策,隻不過力度和速度突然加大了。至於兵部體製的改造,海軍建設權力統一到中央,這些隻有高層官員才清楚。
丁雲桐曾經有想法,要把湘軍淮軍統統編進新建的近衛軍,融合在一起,這樣,新軍成立的速度會更快。但是最後覺得應該分開,因為舊軍隊的壞習氣很容易熏陶新進的軍人,而且湘淮兩軍中很多官兵,已經多年行伍,成了兵油子,各種賞賜和劫掠來的財富不少,缺乏立功受獎的饑餓感,這會影響部隊的士氣。如果將兩支部隊分開使用,同時在待遇上一視同仁,反而能夠形成良性競爭。
整編舊軍和建立新軍,工作具體由兵部新任部長彭玉麟負責。丁雲桐之所以選擇他,因為此人不但是湘軍創建者之一,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且極為高尚愛國,在曆史上是極少數不愛官,不愛錢,同時又大公無私的人物,堪稱稀有物種。在沒有意氣私心這一點上,李鴻章也好,張之洞或者左宗棠也好,都不如他。
六月十五日,養心殿西暖閣。丁雲桐現在已經把軍機處,從隆宗門內移到了西暖閣,有事可以隨時過來。東暖閣則仍然作為慈安太後垂簾所在。雖然現在朝會時,太後已經很少來,而且朝會也已不是天天開了。
此時丁雲桐踱著步,聽著彭玉麟匯報軍隊事務:“綠營裁撤已基本完成,大多數遣返回家,約十餘萬精壯編為巡防營,維持治安和巡邏邊防。”
丁雲桐眨眨眼,彭玉麟接著說道:“軍隊的新式編製,依照皇上旨意,已製定完畢。近衛軍以班為基本單位,每班18人。三班為一排,54人。三排為一連,162人。三連為一營,486人。三營加一炮兵連為一團,1620人,炮連有8門野戰炮。三團加一個旅指揮處,再加一個警衛連為一個旅,約5056人,24門野戰炮。
再上麵就是師,師是最大的編製單位,下轄兩個旅,加一個重炮營,一個通信連,一個騎兵營,一個工兵連,一個師屬警衛營,以及師指揮部,衛生隊和補給隊,滿員總兵力為12116人。
另外重炮營有4門重炮,12門野戰炮。全師共有重炮4門,野戰炮60門。據皇上旨意,重炮將選擇德製克虜伯210mm重型榴彈炮,野戰炮選定克虜伯78mm輕型野戰炮。全軍步槍統一采購德製毛瑟1871式步槍。”
丁雲桐點了點頭,他之所以選這兩種炮,因為前世曆史上,清朝也曾派人多次比較,檢驗歐洲各種火炮的優劣,認為克虜伯炮要優於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既然如此他也不必多費工夫,一律選用克虜伯炮,而且統一使用這兩款,也有利於部隊培訓和使用。而且克虜伯78mm輕型野戰炮,相對重量較輕,很適合機動和山地作戰。至於這款毛瑟搶,在1884年改進後,也成了德軍的製式用槍。不過公平的說,這款槍性能不能說最好,但性價比高,而且德國軍火一向堅固耐用。
丁雲桐一度想過,給部隊配備機槍,但想想還是放棄了。此時馬克沁機槍還沒有發明,主要是加特林機槍,中國叫格林炮,屬於原始機槍,性能不讓人滿意。特別容易卡膛,冷卻效果極差,結構太精密,重量又太大,對後勤保障壓力很大。而且故障率極高,中國缺乏維修技師,戰爭中出點毛病就報廢了。價格有極其昂貴,部隊配備少了不頂用,多配備財政也吃不消,幹脆不要了。
丁雲桐又問道:“關於槍炮的購買合同,談的如何?”這次,他問的是外務部副部長許景澄,部長曾紀澤已於年初啟程前往俄羅斯,談判收回伊犁的問題。
許景澄趕忙回答:“已經分別讓李鳳苞和徐建寅前往克虜伯公司和毛瑟公司。毛瑟槍一支需55馬克,折合白銀11兩。加上每支槍所需子彈,以及運輸費用和維修零件儲備,分攤到每支槍需要20兩白銀。初步意向是訂購12萬支,總額240萬兩。克虜伯210mm重炮一門需16000兩,野戰炮需3650兩。訂購重炮40門,野戰炮600門,加上運輸費用,共需350萬兩銀子。槍炮總共要590萬兩。”
丁雲桐想了想,說道:“聘請德國專家和工人也同樣重要,畢竟槍炮到最後還是靠自己製造才行,製人而不製於人,購買畢竟隻是權宜之計。”
另一名外務部副部長張蔭恒上前說道:“皇上所言甚是,聘請德國專家技師之事,已同德方磋商數次,薪金方麵會盡量優厚。”
丁雲桐又問工部部長李鴻章:“漢陽兵工廠建的怎樣?”
“按皇上旨意,已經基本建造完備。今後將主要由江南製造總局和漢陽兵工廠,負責仿造和研製槍炮。工部已派王承榮等人赴克虜伯考察學習,並選派卞長勝、劉芳圃、查連標、袁雨春、楊德明、朱耀彩、王得勝等技師,隨德方專家李勵協赴德國留學。”
丁雲桐轉身問彭玉麟:“近衛軍招募工作如何?”
“會皇上話,近衛軍士兵的招募已經在各省展開。各處精心挑選樸實精壯之人,能識文斷字的更佳。之後陸續秘密集結於四處。依照皇上的意思,東南士兵集結江西井岡山,西南士兵集結貴州遵義,西北士兵集結陝西延安,華北士兵集結於山東孟良崮,都是荒涼偏僻之處,仿照德軍製定操典訓練。並於各處開設武備學堂,教授軍械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和保養。並早晚學習忠君之道,明示戰場獎懲條例。一切訓練情況嚴格保密,訓練營地進出需總參謀部特發通行證。”
丁雲桐心裏暗想:隻要把賞罰弄分明,部隊的戰鬥力自然會大幅度提高。
前世有個故事,說天朝的援朝誌願軍裏,有個士兵遲遲未能立功。家裏人寫信說,鄰村的很多人都立了功,家裏都分了土地,你參軍好幾年,怎麽一點動靜沒有?這個士兵受了很大刺激,在接下來的一次戰役,就跟瘋了一樣的衝鋒,一直衝過三八線,堵住了十幾輛美軍汽車,還親手活捉了一美軍軍官,連自己鞋跑掉了都不知道。
丁雲桐手指輕敲桌子,緩緩問道:“新軍訓練進度如何?”
“以目前的規模和進度,一年最多最快隻能組建一個旅。”
丁雲桐想想,覺得以目前的條件,尤其是師資力量不足,這樣的速度已經很難得了。
“那些選調的將領,也要接受訓練,朕也將選派一些人去歐洲觀摩學習,別以為自己是帶兵之將。現在世界戰爭形勢日新月異,一切都要從頭學,光練出新軍,卻沒有新將軍,也是白費力氣。”
“皇上所言極是。”
“嗯,整編的練軍?”
“練軍軍製一切與近衛軍相同,一個師12116人,一共編了7個師外加一個旅。隻是武器火力配備還未有定論。”
“這個嘛,若都像近衛軍一樣配備,財政壓力甚大,而且練軍本是輔助力量,配備太好也是浪費銀子。練軍本來的槍械,種類繁多龐雜,不過還是恩費爾德槍的庫存最多,就以此槍為製式裝備,後勤保障也方便。火炮嘛,在原先擁有的火炮基礎上,再補充江南製造總局仿造的57mm格魯森快炮,盡量補足軍隊火炮編製。而且練軍同樣也用新式方法操練,聘請德軍教習,不可有絲毫懈怠。有許多官兵都是鎮壓太平軍和撚軍出身,還是死腦筋,一天到晚什麽鴛鴦陣,四門陣,遲早誤國害民。”
“皇上聖明。”
“還有近衛軍的組建和訓練,必須高度保密。政府文件和對外宣傳一律不得提及,所有近衛軍的相關活動不許記錄在兵部文件上,須由總參謀部設獨立機構管理。所需物質,花費的銀兩,不經過戶部,必須直接通過華夏銀行,另起秘密帳戶,獨立審核支取。所有訓練官兵,包括教師及其家屬一律封閉管理。所有人與他人聯係不得提及自身真實情況,一切書信往來都需嚴格檢查。外國間諜,尤其日本間諜無孔不入,不得不防。現在的情況,隻有你們幾位大臣最清楚,若有泄漏,朕可以認為你們當中有間諜,那朕也隻好來一個寧殺錯,莫放過了。將來你們當中若有人犯了糊塗,為了點蠅頭小利,想存僥幸心理,最好想想朕這六個字。”
“微臣等萬死不敢。”
丁雲桐看著諸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問李鴻章:“那鐵路,電報之事,你們工部辦的怎麽樣?”
“電報網已經初具規模,主要城市都已拉通電報線。鐵路京廣線和漢滬線都已經開始施工,隻是工程所需金額實在很大。”
丁雲桐算了算:組建近衛軍,槍炮就需要將近600萬兩,加上軍隊的物質補給,衣服鞋襪,吃喝拉撒,醫療衛生,軍餉馬匹,建造營房,訓練設施以及教師薪金,什麽都還沒幹,先得花掉一千萬,這算保守估計。練軍也要花些錢,接下來馬上又要為海軍訂購幾艘軍艦。華夏銀行那一千一百多萬英鎊,折合四千萬兩實在也很緊張。如果拿去修鐵路,估計近衛軍馬上要變成無米之炊了。民間資本還很微弱,招商辦工廠還行,搞這兩條大鐵路,隻怕是杯水車薪。
那怎麽辦?看來要加快建設進度,必須要想辦法借些外債來。
這樣想來,丁雲桐對許景澄說道;“立刻知會駐美大使陳蘭彬,出麵聯係美國政府,最好能促成美國政府首腦訪華,如果能夠成行,讓駐美副使容閎陪同前來,就說朕很願意和美國政府談一談門戶開放。”
這一年的春天,沒有頒布任何詔書,也沒有任何文告傳檄天下,隻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瑣碎的行政命令,一場大規模整編舊軍,成立新軍的改革就靜悄悄的展開了。
改革其實早就開始了,隻不過之前並不引人注目。綠營兵的裁撤延續了鹹豐,同治時期的政策,隻不過力度和速度突然加大了。至於兵部體製的改造,海軍建設權力統一到中央,這些隻有高層官員才清楚。
丁雲桐曾經有想法,要把湘軍淮軍統統編進新建的近衛軍,融合在一起,這樣,新軍成立的速度會更快。但是最後覺得應該分開,因為舊軍隊的壞習氣很容易熏陶新進的軍人,而且湘淮兩軍中很多官兵,已經多年行伍,成了兵油子,各種賞賜和劫掠來的財富不少,缺乏立功受獎的饑餓感,這會影響部隊的士氣。如果將兩支部隊分開使用,同時在待遇上一視同仁,反而能夠形成良性競爭。
整編舊軍和建立新軍,工作具體由兵部新任部長彭玉麟負責。丁雲桐之所以選擇他,因為此人不但是湘軍創建者之一,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且極為高尚愛國,在曆史上是極少數不愛官,不愛錢,同時又大公無私的人物,堪稱稀有物種。在沒有意氣私心這一點上,李鴻章也好,張之洞或者左宗棠也好,都不如他。
六月十五日,養心殿西暖閣。丁雲桐現在已經把軍機處,從隆宗門內移到了西暖閣,有事可以隨時過來。東暖閣則仍然作為慈安太後垂簾所在。雖然現在朝會時,太後已經很少來,而且朝會也已不是天天開了。
此時丁雲桐踱著步,聽著彭玉麟匯報軍隊事務:“綠營裁撤已基本完成,大多數遣返回家,約十餘萬精壯編為巡防營,維持治安和巡邏邊防。”
丁雲桐眨眨眼,彭玉麟接著說道:“軍隊的新式編製,依照皇上旨意,已製定完畢。近衛軍以班為基本單位,每班18人。三班為一排,54人。三排為一連,162人。三連為一營,486人。三營加一炮兵連為一團,1620人,炮連有8門野戰炮。三團加一個旅指揮處,再加一個警衛連為一個旅,約5056人,24門野戰炮。
再上麵就是師,師是最大的編製單位,下轄兩個旅,加一個重炮營,一個通信連,一個騎兵營,一個工兵連,一個師屬警衛營,以及師指揮部,衛生隊和補給隊,滿員總兵力為12116人。
另外重炮營有4門重炮,12門野戰炮。全師共有重炮4門,野戰炮60門。據皇上旨意,重炮將選擇德製克虜伯210mm重型榴彈炮,野戰炮選定克虜伯78mm輕型野戰炮。全軍步槍統一采購德製毛瑟1871式步槍。”
丁雲桐點了點頭,他之所以選這兩種炮,因為前世曆史上,清朝也曾派人多次比較,檢驗歐洲各種火炮的優劣,認為克虜伯炮要優於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既然如此他也不必多費工夫,一律選用克虜伯炮,而且統一使用這兩款,也有利於部隊培訓和使用。而且克虜伯78mm輕型野戰炮,相對重量較輕,很適合機動和山地作戰。至於這款毛瑟搶,在1884年改進後,也成了德軍的製式用槍。不過公平的說,這款槍性能不能說最好,但性價比高,而且德國軍火一向堅固耐用。
丁雲桐一度想過,給部隊配備機槍,但想想還是放棄了。此時馬克沁機槍還沒有發明,主要是加特林機槍,中國叫格林炮,屬於原始機槍,性能不讓人滿意。特別容易卡膛,冷卻效果極差,結構太精密,重量又太大,對後勤保障壓力很大。而且故障率極高,中國缺乏維修技師,戰爭中出點毛病就報廢了。價格有極其昂貴,部隊配備少了不頂用,多配備財政也吃不消,幹脆不要了。
丁雲桐又問道:“關於槍炮的購買合同,談的如何?”這次,他問的是外務部副部長許景澄,部長曾紀澤已於年初啟程前往俄羅斯,談判收回伊犁的問題。
許景澄趕忙回答:“已經分別讓李鳳苞和徐建寅前往克虜伯公司和毛瑟公司。毛瑟槍一支需55馬克,折合白銀11兩。加上每支槍所需子彈,以及運輸費用和維修零件儲備,分攤到每支槍需要20兩白銀。初步意向是訂購12萬支,總額240萬兩。克虜伯210mm重炮一門需16000兩,野戰炮需3650兩。訂購重炮40門,野戰炮600門,加上運輸費用,共需350萬兩銀子。槍炮總共要590萬兩。”
丁雲桐想了想,說道:“聘請德國專家和工人也同樣重要,畢竟槍炮到最後還是靠自己製造才行,製人而不製於人,購買畢竟隻是權宜之計。”
另一名外務部副部長張蔭恒上前說道:“皇上所言甚是,聘請德國專家技師之事,已同德方磋商數次,薪金方麵會盡量優厚。”
丁雲桐又問工部部長李鴻章:“漢陽兵工廠建的怎樣?”
“按皇上旨意,已經基本建造完備。今後將主要由江南製造總局和漢陽兵工廠,負責仿造和研製槍炮。工部已派王承榮等人赴克虜伯考察學習,並選派卞長勝、劉芳圃、查連標、袁雨春、楊德明、朱耀彩、王得勝等技師,隨德方專家李勵協赴德國留學。”
丁雲桐轉身問彭玉麟:“近衛軍招募工作如何?”
“會皇上話,近衛軍士兵的招募已經在各省展開。各處精心挑選樸實精壯之人,能識文斷字的更佳。之後陸續秘密集結於四處。依照皇上的意思,東南士兵集結江西井岡山,西南士兵集結貴州遵義,西北士兵集結陝西延安,華北士兵集結於山東孟良崮,都是荒涼偏僻之處,仿照德軍製定操典訓練。並於各處開設武備學堂,教授軍械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和保養。並早晚學習忠君之道,明示戰場獎懲條例。一切訓練情況嚴格保密,訓練營地進出需總參謀部特發通行證。”
丁雲桐心裏暗想:隻要把賞罰弄分明,部隊的戰鬥力自然會大幅度提高。
前世有個故事,說天朝的援朝誌願軍裏,有個士兵遲遲未能立功。家裏人寫信說,鄰村的很多人都立了功,家裏都分了土地,你參軍好幾年,怎麽一點動靜沒有?這個士兵受了很大刺激,在接下來的一次戰役,就跟瘋了一樣的衝鋒,一直衝過三八線,堵住了十幾輛美軍汽車,還親手活捉了一美軍軍官,連自己鞋跑掉了都不知道。
丁雲桐手指輕敲桌子,緩緩問道:“新軍訓練進度如何?”
“以目前的規模和進度,一年最多最快隻能組建一個旅。”
丁雲桐想想,覺得以目前的條件,尤其是師資力量不足,這樣的速度已經很難得了。
“那些選調的將領,也要接受訓練,朕也將選派一些人去歐洲觀摩學習,別以為自己是帶兵之將。現在世界戰爭形勢日新月異,一切都要從頭學,光練出新軍,卻沒有新將軍,也是白費力氣。”
“皇上所言極是。”
“嗯,整編的練軍?”
“練軍軍製一切與近衛軍相同,一個師12116人,一共編了7個師外加一個旅。隻是武器火力配備還未有定論。”
“這個嘛,若都像近衛軍一樣配備,財政壓力甚大,而且練軍本是輔助力量,配備太好也是浪費銀子。練軍本來的槍械,種類繁多龐雜,不過還是恩費爾德槍的庫存最多,就以此槍為製式裝備,後勤保障也方便。火炮嘛,在原先擁有的火炮基礎上,再補充江南製造總局仿造的57mm格魯森快炮,盡量補足軍隊火炮編製。而且練軍同樣也用新式方法操練,聘請德軍教習,不可有絲毫懈怠。有許多官兵都是鎮壓太平軍和撚軍出身,還是死腦筋,一天到晚什麽鴛鴦陣,四門陣,遲早誤國害民。”
“皇上聖明。”
“還有近衛軍的組建和訓練,必須高度保密。政府文件和對外宣傳一律不得提及,所有近衛軍的相關活動不許記錄在兵部文件上,須由總參謀部設獨立機構管理。所需物質,花費的銀兩,不經過戶部,必須直接通過華夏銀行,另起秘密帳戶,獨立審核支取。所有訓練官兵,包括教師及其家屬一律封閉管理。所有人與他人聯係不得提及自身真實情況,一切書信往來都需嚴格檢查。外國間諜,尤其日本間諜無孔不入,不得不防。現在的情況,隻有你們幾位大臣最清楚,若有泄漏,朕可以認為你們當中有間諜,那朕也隻好來一個寧殺錯,莫放過了。將來你們當中若有人犯了糊塗,為了點蠅頭小利,想存僥幸心理,最好想想朕這六個字。”
“微臣等萬死不敢。”
丁雲桐看著諸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問李鴻章:“那鐵路,電報之事,你們工部辦的怎麽樣?”
“電報網已經初具規模,主要城市都已拉通電報線。鐵路京廣線和漢滬線都已經開始施工,隻是工程所需金額實在很大。”
丁雲桐算了算:組建近衛軍,槍炮就需要將近600萬兩,加上軍隊的物質補給,衣服鞋襪,吃喝拉撒,醫療衛生,軍餉馬匹,建造營房,訓練設施以及教師薪金,什麽都還沒幹,先得花掉一千萬,這算保守估計。練軍也要花些錢,接下來馬上又要為海軍訂購幾艘軍艦。華夏銀行那一千一百多萬英鎊,折合四千萬兩實在也很緊張。如果拿去修鐵路,估計近衛軍馬上要變成無米之炊了。民間資本還很微弱,招商辦工廠還行,搞這兩條大鐵路,隻怕是杯水車薪。
那怎麽辦?看來要加快建設進度,必須要想辦法借些外債來。
這樣想來,丁雲桐對許景澄說道;“立刻知會駐美大使陳蘭彬,出麵聯係美國政府,最好能促成美國政府首腦訪華,如果能夠成行,讓駐美副使容閎陪同前來,就說朕很願意和美國政府談一談門戶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