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01


    1878年6月15日,經過幾個月漫長的路途,大清帝國外務部部長曾紀澤終於抵達了沙皇俄國首都聖彼得堡。中俄兩國雖然領土接壤,但此時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建,東部鐵路最遠也隻能到車裏雅賓斯克,走陸路實在是又遙遠又不安全,所以隻能通過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一直到波羅的海,最後才到聖彼得堡。


    1712年,俄國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裏後,聖彼得堡一直是俄國的心髒,詩人們用不朽的詩篇來讚美它: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麵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麽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我愛你鐵欄杆的花紋,


    你的幽靜而悒鬱的夜晚:


    ……


    三天後,曾紀澤與俄方代表,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進行了第一次談判。兩個小時的會談最後不歡而散,用第二天俄國報紙上的話來說,就是“雙方在所有問題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幾乎沒有一個字能夠取得共識。”


    曾紀澤出發前,丁雲桐曾對他麵授機宜,仔細討論過俄國麵臨的國內外形勢。


    首先俄國剛剛經曆了俄土戰爭,損失重大,傷亡高達十幾萬,經濟上急需休養。


    其次剛剛簽署的《柏林條約》,使俄國對德國極為不滿,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公開講“《柏林條約》是俾斯麥主導的反俄大合唱”,這也將牽扯俄國的外交注意力。


    再次,俄國在東部的鐵路剛修到車裏雅賓斯克,在中亞地區交通不方便,很難迅速大量的使用武裝力量。


    最後,俄國之前征服了哈薩克大中小三大玉茲部落和浩罕國,並迫使布哈拉和希瓦稱臣,但散落的遊牧武裝仍然在襲擾俄國的統治,沙皇還需要鞏固自己的占領。


    綜合幾點來看,丁雲桐得出了結論:俄國將尋求盡可能快結束談判,隻要略有所得,俄國不會采取強硬方針。當然丁雲桐是因為基於前世對曆史的了解,對形勢自然洞若觀火。


    曾紀澤原先對形勢有自己的判斷,但沒想到小皇上的看法比他更為深刻和明晰,這實在讓他驚歎“身處九重宮,盡知天下事”,不禁對官場中的一些“小皇上是真龍降世,英明天縱”等等傳聞信了幾分。


    最後,丁雲桐給他製定了幾條談判的底線:


    1伊犁必須收回


    2土地上努力爭取,但萬不得已時可以在霍爾果斯河以西及齋桑湖以東的地區做出退讓。


    3新疆問題單獨解決,不牽涉其他地區。


    4可象征性支付“兵費”,但最終不得超過五十萬兩。


    5任何條款不得牽涉新疆地區的稅務主權。


    丁雲桐深知以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實力,實在不足以對俄國“寸土不讓,分文不給”,如果能達成以上目標,相對於曆史上的進程,已經算不錯了。


    到了七月初,俄方已經基本明白了中方的強硬立場,曾紀澤在談判桌上堅持己見,而新疆的中國軍隊也在進行戰爭準備。這讓俄方覺得非常頭痛和意外。以俄國過去的經驗,單憑威脅和恐嚇,就足以讓中國屈服,但現在中國的態度異乎尋常的強硬。如果俄國豁出去大動幹戈,還是有自信達到目標,但現在內政外交困難重重,這樣做是否值得呢?


    俄方內部立場分歧,使談判又暫停了將近一個月,到了八月份,當曾紀澤與吉爾斯再次會麵,已經感受到俄方立場的軟化,證明了小皇帝出發前說的話“俄國人最終將為尋找一個下台階而努力”


    在曾紀澤做了一些退讓後,雙方又用了約一個半月時間,反複磋商細節,有幾次差點吵翻,吉爾斯揚言要中斷會談。但曾紀澤對於俄方的真實想法有了預判,始終不為所動。


    最終經曆了兩個半月的攻防,雙方在8月17日簽訂了《中俄聖彼得堡條約》,簡稱《曾約》。主要內容共有7款


    1中國收回伊犁九城地區。


    2中國承認霍爾果斯河以西和齋桑湖以東地區為俄國領土。


    3中國支付俄方50萬兩白銀,以表示對俄國駐軍“代管伊犁”的謝意。


    4俄商在新疆各城貿易“免稅一年”,準俄商前往肅州(即嘉峪關)貿易,由俄國運入該處的貨物,同樣“免稅一年”。俄商販貨由陸路運入中國,可照舊經張家口、通州前赴天津,或由天津運往別口和內地市場銷售。


    5俄國得在肅州、吐魯番兩處增設領事,科布多、烏裏雅蘇台、哈密、烏魯木齊、古城五處,“俟商務興旺”後陸續添設領事。


    6俄人可以在設領各城及張家口建造鋪房、行棧。陸路商路除恰克圖至天津一路外,增辟尼布楚―張家口―天津及科布多―張家口―天津兩條新線。俄商所往通商路線各處如通州等地納稅後,也準許銷售貨物。同時增設俄商來新疆貿易的過境關卡。


    7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國籍者,均聽其便,中國官員不得阻攔。


    雙方簽字之後,條約正式生效。在之後的慶祝酒會上,俄國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對曾紀澤敬酒致意:“我現在相信,中國也是有人才的。”


    西方媒體也是大為吃驚,紛紛感歎“俄國竟然將吞進去的土地,又吐了出來。這在曆史上是第一次”


    在北京皇宮內,丁雲桐看著電報,長籲一口氣。


    雖然幾天前,他已經批示過曾紀澤的請示電報,但得到最終簽約的消息,心才算真的放下來了。割讓的領土畢竟事實上已經被俄國統治多年,去硬搶回來實在不現實,其他方麵略有退讓,但還能接受。


    《中俄聖彼得堡條約》在未來十幾年的時間裏,其重要性會慢慢體現出來。這個條約使中俄兩國暫時得到平衡,讓中國的西部暫時穩定下來。這樣中央政府就可以將主要精力,軍事投資,鐵路建設等等,放在東部。避免了兩線受敵的尷尬處境。在俄國決心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之前,中國的後背是安全的。


    解決了後顧之憂,丁雲桐重新把注意力放到軍隊上,新改編的練軍7個師加一個旅的指揮官名單,丁雲桐已經擬定好,馬上要下達。這些部隊都是打亂了,重新編組,對每一個將領和士兵來說,麵對的都是新的組合。近衛軍的將領名單,將作為機密由總參謀部秘密簽發。


    至於海軍,現在要開始運作了。


    丁雲桐原先計劃購買定遠級的鐵甲艦四艘,致遠級快速巡洋艦八艘,組成大清艦隊,以鐵甲艦的火力配置巡洋艦的快速機動,能夠舒暢無比的折磨日本。


    但現在看來,這個計劃不現實,定遠一艘是140多萬兩,致遠一艘是85萬兩,粗粗一算,光買戰艦和配套船隻,再聘請一些教習,就要一千五百萬了。還不算擴建軍港,炮台,儲備彈藥,人員培訓,後勤保障,維修保養等等。如果硬撐就是把華夏銀行徹底掏空也不夠啊。


    而且在這之前,也需要先買幾艘二手戰艦和建造國產軍艦,來應付中法戰爭,財政根本負擔不起。


    想想隻能把大清艦隊數量全部減半,隻要時機掌握得當,對日本還是有勝算,隻不過不會像原先計劃的那樣有把握。


    至於為什麽要買二手戰艦應付法國,而不是直接靠大清艦隊跟法國決戰。


    在這一點上,丁雲桐是有全盤考慮的。


    首先時間上來不及,別的不說,光定遠和鎮遠就需要四年時間打造,根本來不及,即便造好了,鑒於中立原則,英德兩國也不會交付。曆史上1881年開始,法國人就在越南動手了。


    其次大清艦隊出來的早了,會讓日本警惕起來,變得隱忍,對自己的整體戰略不利。不如用一支二手加國產的艦隊對付法國,同時麻痹日本,最後再讓大清艦隊給日本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樣想定了,丁雲桐馬上發電報德國的李鳳苞和徐建寅等人,由李鳳苞去考察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表明建造鐵甲艦意向。


    而徐建寅則負責聘請德國水雷專家和技師,來中國指導水雷的製作和使用。早期水雷基本都是錨雷,最先是俄國人創造的,但德國的發展很快。在普法戰爭中盡管法國戰艦在數量上超過普魯士十倍,然而在波羅的海上依然不敢向普境深入,正是因為普魯士在其沿海布置了大量水雷。


    又傳旨給福州船政局,讓艦船專家魏瀚立刻啟身前往英國,繞開赫德,直接同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洽。按曆史經驗,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極欲獲得中國的訂單,隻要中方暗示如果不滿意,就會把訂單給德國,相信會給英國人一些刺激,這對後續致遠級巡洋艦的建造很有好處。


    同時發電報給郭嵩燾,與英國政府聯係,表明希望購買英國二手軍艦的意願。


    丁雲桐想來,這個時期海軍日新月異,更新速度極快,往往一下水就落後了。所以這種事對英國政府來說肯定求之不得,賣掉已經用了幾年的軍艦,再拿賺的錢造新艦,等於花別人的錢給自己更新換代,哪來這麽好的事。對中國來說,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更重要的是,能夠確保在中法戰爭前得到現役戰艦。可以說各取所需,相信不會太難。


    “隻要我海陸軍一成型,幹嘛還等你法國發難,我直接就先發製人了。”這樣想著,丁雲桐不禁豪氣滿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非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非浪子並收藏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