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05
東京(河內)郊外的戰鬥結果,讓城內一片大亂。占領東京以來,越南的政府軍望風披靡,四處潰逃,法軍猶入無人之境,風光無限,哪想到會突然吃這種虧。海軍上尉費阿希臨時作為東京守軍司令,指揮防禦。
費阿希首先把分散在其他各處的人,全部集結在東京城,強迫數千越南人加修城牆,儲備糧食和藥品,並在城內實施戒嚴,同時向西貢求援。
但是還好,黑旗軍並沒有趁機進攻東京。
在這一點上,戰前丁雲桐就有過考慮,要把東京拿下來,其實並不難,隻要在法國援兵來之前,把馮子材等各師全速壓過去就行了。
但這有什麽意義呢?關鍵要給予法國的有生力量以大量殺傷,才能迫使法國坐上談判桌,而不能執著於一城一地的爭奪。占據東京,會遠離中越邊境,補給不利,不如等法軍主力過來,再迎頭痛擊。
東京郊外的這場戰鬥很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北京,丁雲桐仔細觀看邵友濂的報告,感歎法軍的強悍,對方還不是正規陸軍,這樣以多打少的偷襲圍攻,傷亡還大於對方,可見素質之高。
他知道,事實上前世法軍的單兵拚刺能力就是世界最強,日本維新後開始學的就是法國,這種對白刃戰訓練的重視,極大的影響了後來的日本陸軍。法國此時雖然還沒有像格朗邁鬆那樣提出“進攻學派”,不過“戰爭勝負不靠大炮靠刺刀”;“在哪裏發現敵人,就在哪裏發起進攻,至於敵人考慮什麽無關緊要”,諸如此類的思想已經很普遍,這種戰法也極其類似前世的日本陸軍。
但是在重機槍加鐵絲網組合出現以前,這種戰術還是很有效果的。所以對於這個結果,丁雲桐毫不意外。
另一方麵,法國政府也終於明白了,原先認為憑借著小股力量就能征服整個越南,現在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一百多名法國人的死,也極大的刺激了法國人的民族情緒。在議會裏,在報紙上,隻有一個聲音:應該為那些光榮的犧牲者報仇,應該使國旗所受的損害獲得補償。
1880年7月29日,法國議會幾乎全票通過了,為在越南的軍事行動,追加550萬法郎的撥款。
之後,法國政府一邊集結運送遠征軍的船隻,並調集各個地區的軍艦,前往越南方向。
另一邊則命令交趾支那當局,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到戰場去,同時任命交趾支那駐軍司令波滑為東京的指揮官。
1880年8月2日,夜,北京。丁雲桐在不停的踱步,軍機處的一眾大臣在爭論,要不要下決心與法國開戰。
李鴻章是反對者:“無論如何,黑旗軍名義上並不算我國軍隊,外交上還可轉圜。但一旦開戰,就沒有退路了。法國乃是歐洲大國,萬不可輕啟戰端啊,依微臣看,不如請他國出來調停為是。”
“法人得寸進尺,占了越南,必然窺伺廣西,到時仍舊還得戰,還不如現在拒敵於國門之外。”這是左宗棠。
“法人驕慢,視越南為囊中之物,今黑旗軍一戰,可見其名不副實也。隻要我大軍奮力前驅,必能戰而勝之,將法軍盡數逐出越南。”張佩綸也是慷慨陳詞。
丁雲桐說實話,心裏很有點看不起這個張佩綸,前世也是這樣,慷慨激昂,主張與法國戰鬥到底,結果自己在馬尾港時,被法軍炮火嚇得抱頭鼠竄,可見百無一用是書生啊。不過丁雲桐還是將他調入軍機處,參與議事,就是想利用他喜歡批評朝中大臣,試著來做一個平衡,當自己覺得權力穩固時,自然會將這個人打發到遠處。
新任組織部部長郭嵩燾也說道:“法國乃是強國,我國這幾年雖然也有進步,但要讓法國俯首稱臣,實在力有未逮。不過法國普法戰爭新敗,元氣未複,且遠隔萬裏,耗費巨大,隻要打成對峙持久之仗,便有望和平。”組織部是由原來的吏部改製而來,因為專門管理官員的升遷擢黜,權職很重,隱約是諸部之首,丁雲桐讓他擔任此職,正式看重他思想開明。
思忖片刻,丁雲桐說道:“中越之間已經簽署了條約,我們有責任保護我們在越南的權力,否則國家必然信譽全失。要讓其他國家明白,我國保衛自己利益的態度是堅決的。當然,郭愛卿的話也不無道理,要將法國人趕出越南也是不現實的,朕隻希望以戰促和,隻有當法國人吃了苦頭,他們才會真正有誠意坐下來談,到時候再請別國調停不晚。”
丁雲桐的話為會議定下了調子。
第二天,官方背景的《寰球時報》,頭版頭條的社論,大肆討論中國與越南的千年宗藩關係,以及法國在越南的步步進逼,警告法國“懸崖勒馬”,但在社論的最後,仍然表示“不管千難萬難,相信和平終將到來。”
但顯然法國沒理會這種警告,到8月初,已經在東京集結了將近兩千人,並且正在將大量陸軍從本土和海外殖民地調來。同時鑒於敵軍以華人為主,開始招收雇傭當地越南人以及華人,鑒於許多人來自與黑旗軍有仇的黃旗軍,這支雇傭軍同樣沿用黃旗軍的名字。
同時對法軍在越南的指揮機構進行改組,暹羅國都曼穀領事何羅恾任東京民政專員,波滑為法國東京遠征軍總司令,同時從瑟堡基地調來海軍少將孤拔,擔任海軍司令,由以上三人組成指揮核心。
孤拔具體指揮法國海軍東京分艦隊,這是一支可以稱霸遠東的大艦隊,主力包括“阿爾瑪”級裝甲巡洋艦“阿達郎德”號、二等巡洋艦“雷諾堡”號、“凱聖”號、“阿米林”號、通報艦“巴斯瓦爾”號、“鱷魚”級炮艦“野貓”號、“蝮蛇”號、“益士弼”號,運輸艦“德拉克”號和“梭尼”號,“阿達郎德”號裝甲巡洋艦作為該支隊的旗艦。整個艦隊從各個方向朝越南駛來。
同時裝甲巡洋艦“凱旋”號、一等巡洋艦“杜居士路因”號也從歐洲啟航,前往增援利士比少將指揮的中國-日本海分艦隊。
法國如此氣勢洶洶,大動幹戈,丁雲桐當然毫不意外,重要的是中國要做好準備。之前他已經多次和南線指揮部討論過,與馮子材等確認了“不拘泥於一城一地,重在消耗敵有生力量”的戰略原則,馬尾方麵和海軍也已做好了一切準備,剩下的隻能靠前線的官兵們了。
1880年8月11日,鎮南關前麵的同登城,現在已經成了越南阮朝的臨時政府,嗣德帝已經在此建立行宮,並頒布旨意,要求一切越南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東西南北,奮起抗法,保衛國家。並且各地方官僚士紳平民要全麵配合中國軍隊。
嗣德帝一個多月前被帶到這裏,現在已經是中國最好的橡皮圖章,可以利用他來得到越南官民的協助。
1880年8月13日,越南北部的諒山,中國陸軍前線指揮部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各個部隊都派來了代表,主持會議的正是馮子材。
馮子材今年已是年過花甲,但是精神矍鑠,不輸壯年。此番深受皇帝信任,委任為數萬大軍指揮,深感責任重大,剛在諒山建立指揮部,馬不停蹄就召開軍事會議。
隨軍參謀袁世凱正在解說軍事部署:“目前我軍正在大舉進入越南,但若要完全控製東京以北區域,還需要時日。關鍵是黑旗軍能否堅守三到四個月,擋住法軍北上,使我軍有充裕時間到達預定區域,並構築堅強的防禦工事。
而法軍若要向北推進,有兩條路線可選。
往西北方向,過懷德府,經山西,沿紅河而上直到保勝,然後就是中越邊境。往東北方向,越北寧,過諒山,便是同登,後麵就是鎮南關。
如果黑旗軍防禦得力,我軍能順利就位,那麽按計劃我軍將分為東西兩線,黑旗軍以及越南黃佐炎軍駐守西線懷德府,第六師駐紮山西,策應其後方。
第三師駐守東線北寧,第一師和聶士成獨立團駐諒山。
另外第四師駐紮太原,防禦東西兩線的中間地帶,並準備隨時策應兩邊。”
“我軍為何要在北圻構築防禦,為何不快速南下,趁法國大軍尚未趕到越南,一舉占領東京呢?”問話的是三師一旅旅長王德榜。
馮子材點點頭,示意袁世凱坐下,然後說道:“此番作戰,非隻靠死力而已,需要動腦筋。盡快拿下東京,或許不難。
但法軍並未遭受什麽傷亡,仍然會卷土重來。更糟糕的是,法軍若是轉而攻擊別處,在我國其他地方登陸,而我們的鐵路還未完全造好,運輸不便,到時候就麻煩了。
還不如將其主力逐漸吸引過來,利用越南山高林密,地勢險峻,將其重創,豈不更妙?因此,我等且深挖壕溝,做好工事,且等法軍過來再做計較。
實不相瞞諸位,這般打算,還是皇上指點於老夫,仔細想來所言不虛啊。
現在關鍵是黑旗軍能否頂住。”
眾將稱是。
與此同時,法國陸海軍也在向越南大規模集結,由於之前黑旗軍的戰鬥,名義上中國陸軍並沒有參與,所以中法表麵上還沒有開戰,隻是心照不宣的拚命備戰。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整個中南半島東側呈現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寂靜,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在北方的山嶺中,數以萬計的越南民夫被組織動員起來,瘋狂的修建工事和堡壘,而中國陸軍也在源源不斷的越過中越邊境。
法國從本土和殖民地調集的大批部隊,正從法國統治下的各個港口啟航。
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東京(河內)郊外的戰鬥結果,讓城內一片大亂。占領東京以來,越南的政府軍望風披靡,四處潰逃,法軍猶入無人之境,風光無限,哪想到會突然吃這種虧。海軍上尉費阿希臨時作為東京守軍司令,指揮防禦。
費阿希首先把分散在其他各處的人,全部集結在東京城,強迫數千越南人加修城牆,儲備糧食和藥品,並在城內實施戒嚴,同時向西貢求援。
但是還好,黑旗軍並沒有趁機進攻東京。
在這一點上,戰前丁雲桐就有過考慮,要把東京拿下來,其實並不難,隻要在法國援兵來之前,把馮子材等各師全速壓過去就行了。
但這有什麽意義呢?關鍵要給予法國的有生力量以大量殺傷,才能迫使法國坐上談判桌,而不能執著於一城一地的爭奪。占據東京,會遠離中越邊境,補給不利,不如等法軍主力過來,再迎頭痛擊。
東京郊外的這場戰鬥很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北京,丁雲桐仔細觀看邵友濂的報告,感歎法軍的強悍,對方還不是正規陸軍,這樣以多打少的偷襲圍攻,傷亡還大於對方,可見素質之高。
他知道,事實上前世法軍的單兵拚刺能力就是世界最強,日本維新後開始學的就是法國,這種對白刃戰訓練的重視,極大的影響了後來的日本陸軍。法國此時雖然還沒有像格朗邁鬆那樣提出“進攻學派”,不過“戰爭勝負不靠大炮靠刺刀”;“在哪裏發現敵人,就在哪裏發起進攻,至於敵人考慮什麽無關緊要”,諸如此類的思想已經很普遍,這種戰法也極其類似前世的日本陸軍。
但是在重機槍加鐵絲網組合出現以前,這種戰術還是很有效果的。所以對於這個結果,丁雲桐毫不意外。
另一方麵,法國政府也終於明白了,原先認為憑借著小股力量就能征服整個越南,現在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一百多名法國人的死,也極大的刺激了法國人的民族情緒。在議會裏,在報紙上,隻有一個聲音:應該為那些光榮的犧牲者報仇,應該使國旗所受的損害獲得補償。
1880年7月29日,法國議會幾乎全票通過了,為在越南的軍事行動,追加550萬法郎的撥款。
之後,法國政府一邊集結運送遠征軍的船隻,並調集各個地區的軍艦,前往越南方向。
另一邊則命令交趾支那當局,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到戰場去,同時任命交趾支那駐軍司令波滑為東京的指揮官。
1880年8月2日,夜,北京。丁雲桐在不停的踱步,軍機處的一眾大臣在爭論,要不要下決心與法國開戰。
李鴻章是反對者:“無論如何,黑旗軍名義上並不算我國軍隊,外交上還可轉圜。但一旦開戰,就沒有退路了。法國乃是歐洲大國,萬不可輕啟戰端啊,依微臣看,不如請他國出來調停為是。”
“法人得寸進尺,占了越南,必然窺伺廣西,到時仍舊還得戰,還不如現在拒敵於國門之外。”這是左宗棠。
“法人驕慢,視越南為囊中之物,今黑旗軍一戰,可見其名不副實也。隻要我大軍奮力前驅,必能戰而勝之,將法軍盡數逐出越南。”張佩綸也是慷慨陳詞。
丁雲桐說實話,心裏很有點看不起這個張佩綸,前世也是這樣,慷慨激昂,主張與法國戰鬥到底,結果自己在馬尾港時,被法軍炮火嚇得抱頭鼠竄,可見百無一用是書生啊。不過丁雲桐還是將他調入軍機處,參與議事,就是想利用他喜歡批評朝中大臣,試著來做一個平衡,當自己覺得權力穩固時,自然會將這個人打發到遠處。
新任組織部部長郭嵩燾也說道:“法國乃是強國,我國這幾年雖然也有進步,但要讓法國俯首稱臣,實在力有未逮。不過法國普法戰爭新敗,元氣未複,且遠隔萬裏,耗費巨大,隻要打成對峙持久之仗,便有望和平。”組織部是由原來的吏部改製而來,因為專門管理官員的升遷擢黜,權職很重,隱約是諸部之首,丁雲桐讓他擔任此職,正式看重他思想開明。
思忖片刻,丁雲桐說道:“中越之間已經簽署了條約,我們有責任保護我們在越南的權力,否則國家必然信譽全失。要讓其他國家明白,我國保衛自己利益的態度是堅決的。當然,郭愛卿的話也不無道理,要將法國人趕出越南也是不現實的,朕隻希望以戰促和,隻有當法國人吃了苦頭,他們才會真正有誠意坐下來談,到時候再請別國調停不晚。”
丁雲桐的話為會議定下了調子。
第二天,官方背景的《寰球時報》,頭版頭條的社論,大肆討論中國與越南的千年宗藩關係,以及法國在越南的步步進逼,警告法國“懸崖勒馬”,但在社論的最後,仍然表示“不管千難萬難,相信和平終將到來。”
但顯然法國沒理會這種警告,到8月初,已經在東京集結了將近兩千人,並且正在將大量陸軍從本土和海外殖民地調來。同時鑒於敵軍以華人為主,開始招收雇傭當地越南人以及華人,鑒於許多人來自與黑旗軍有仇的黃旗軍,這支雇傭軍同樣沿用黃旗軍的名字。
同時對法軍在越南的指揮機構進行改組,暹羅國都曼穀領事何羅恾任東京民政專員,波滑為法國東京遠征軍總司令,同時從瑟堡基地調來海軍少將孤拔,擔任海軍司令,由以上三人組成指揮核心。
孤拔具體指揮法國海軍東京分艦隊,這是一支可以稱霸遠東的大艦隊,主力包括“阿爾瑪”級裝甲巡洋艦“阿達郎德”號、二等巡洋艦“雷諾堡”號、“凱聖”號、“阿米林”號、通報艦“巴斯瓦爾”號、“鱷魚”級炮艦“野貓”號、“蝮蛇”號、“益士弼”號,運輸艦“德拉克”號和“梭尼”號,“阿達郎德”號裝甲巡洋艦作為該支隊的旗艦。整個艦隊從各個方向朝越南駛來。
同時裝甲巡洋艦“凱旋”號、一等巡洋艦“杜居士路因”號也從歐洲啟航,前往增援利士比少將指揮的中國-日本海分艦隊。
法國如此氣勢洶洶,大動幹戈,丁雲桐當然毫不意外,重要的是中國要做好準備。之前他已經多次和南線指揮部討論過,與馮子材等確認了“不拘泥於一城一地,重在消耗敵有生力量”的戰略原則,馬尾方麵和海軍也已做好了一切準備,剩下的隻能靠前線的官兵們了。
1880年8月11日,鎮南關前麵的同登城,現在已經成了越南阮朝的臨時政府,嗣德帝已經在此建立行宮,並頒布旨意,要求一切越南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東西南北,奮起抗法,保衛國家。並且各地方官僚士紳平民要全麵配合中國軍隊。
嗣德帝一個多月前被帶到這裏,現在已經是中國最好的橡皮圖章,可以利用他來得到越南官民的協助。
1880年8月13日,越南北部的諒山,中國陸軍前線指揮部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各個部隊都派來了代表,主持會議的正是馮子材。
馮子材今年已是年過花甲,但是精神矍鑠,不輸壯年。此番深受皇帝信任,委任為數萬大軍指揮,深感責任重大,剛在諒山建立指揮部,馬不停蹄就召開軍事會議。
隨軍參謀袁世凱正在解說軍事部署:“目前我軍正在大舉進入越南,但若要完全控製東京以北區域,還需要時日。關鍵是黑旗軍能否堅守三到四個月,擋住法軍北上,使我軍有充裕時間到達預定區域,並構築堅強的防禦工事。
而法軍若要向北推進,有兩條路線可選。
往西北方向,過懷德府,經山西,沿紅河而上直到保勝,然後就是中越邊境。往東北方向,越北寧,過諒山,便是同登,後麵就是鎮南關。
如果黑旗軍防禦得力,我軍能順利就位,那麽按計劃我軍將分為東西兩線,黑旗軍以及越南黃佐炎軍駐守西線懷德府,第六師駐紮山西,策應其後方。
第三師駐守東線北寧,第一師和聶士成獨立團駐諒山。
另外第四師駐紮太原,防禦東西兩線的中間地帶,並準備隨時策應兩邊。”
“我軍為何要在北圻構築防禦,為何不快速南下,趁法國大軍尚未趕到越南,一舉占領東京呢?”問話的是三師一旅旅長王德榜。
馮子材點點頭,示意袁世凱坐下,然後說道:“此番作戰,非隻靠死力而已,需要動腦筋。盡快拿下東京,或許不難。
但法軍並未遭受什麽傷亡,仍然會卷土重來。更糟糕的是,法軍若是轉而攻擊別處,在我國其他地方登陸,而我們的鐵路還未完全造好,運輸不便,到時候就麻煩了。
還不如將其主力逐漸吸引過來,利用越南山高林密,地勢險峻,將其重創,豈不更妙?因此,我等且深挖壕溝,做好工事,且等法軍過來再做計較。
實不相瞞諸位,這般打算,還是皇上指點於老夫,仔細想來所言不虛啊。
現在關鍵是黑旗軍能否頂住。”
眾將稱是。
與此同時,法國陸海軍也在向越南大規模集結,由於之前黑旗軍的戰鬥,名義上中國陸軍並沒有參與,所以中法表麵上還沒有開戰,隻是心照不宣的拚命備戰。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整個中南半島東側呈現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寂靜,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在北方的山嶺中,數以萬計的越南民夫被組織動員起來,瘋狂的修建工事和堡壘,而中國陸軍也在源源不斷的越過中越邊境。
法國從本土和殖民地調集的大批部隊,正從法國統治下的各個港口啟航。
大戰已經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