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17
北寧城裏的調動,很快就被法軍偵察到了,熱氣球上的法軍觀察員們,詳盡的紀錄了中國軍隊的調動,並迅速把情報傳遞到了指揮部。
司令米樂馬上意識到,敵人將會出城決戰,他感到這是個極好的機會。北寧城堅固的防禦措施,一直讓他很是頭痛,就像一個堅硬的烏龜殼,想要砸爛它,不知道要耗費多大的力氣,現在對方竟然舍棄不用,出城野戰,而且又是在白天,一舉一動完全沒有任何突然性可言,可以說正中米樂的下懷。
他下令第一旅在北寧和湧球之間的鳳毛社一帶組織防禦,又命令所有炮隊都集合在鳳毛社的後方,這裏是通往拉貝水壩的必經之處,中國軍隊要繞過此地,除非先渡過月德江。
同時進攻拉貝水壩的法軍第二旅,隻留下一個團監視守軍,主力向左轉,從側翼靠向鳳毛社。
米樂的計劃是讓第一旅拖住中國人,再由第二旅從旁邊夾擊過來,一舉殲滅敵軍主力。
12月24日,張樹聲率領第三師主力,潮水般向湧球方向前進,中午時分,大軍在鳳毛社一帶遇到法軍的攔截。
張樹聲騎在一匹白馬上,前方法軍的槍炮聲並不猛烈,兵力應該不多,部隊繼續向前進攻,法軍的阻擊眼看就要被擊潰。
此時突然“轟轟”,一片炮聲震天響起,是法軍的加農炮,炮彈從空中飛來時,帶著可怕的尖嘯聲,凶猛而又精準的砸在大部隊的後方。
整個爆炸區域頓時煙塵彌漫,碎石、土塊、樹枝裹著斷肢殘肉,在空中四處飛舞,又暴雨般傾瀉下來。
幾乎在同時,前方殺聲四起,槍聲一下子比剛才密集了無數倍,衝在前麵的士兵立刻一片片的倒下。
張樹聲立刻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旅長章高元也趕了過來:“將軍,大事不妙!”
張樹聲心裏明白,但很不高興聽見這個詞:“怎麽不妙,法軍阻擊,這又有什麽好奇怪的?”
“對方的炮火猛烈,而且分明都是重型火炮,絕不會是臨時拉過來的,必然是事先就已經預備好的,隻怕是有奸計。”
張樹聲有一種豁出去的心態:“如今再後撤,全軍必然大亂,法軍追擊之下,我軍必敗。不如全力向前,拚死一戰!”
說完,他馬上下令:“大隊前衝!”。
全軍向前猛撲,仿佛怒海驚濤,咆哮著掀起千層巨浪,雷霆萬鈞的砸向懸崖,似乎分分秒秒都能席卷走一切,但漫天水花落下,懸崖依然壁立千仞,紋絲不動。
激戰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法軍作為防禦一方,形勢極為有利,在炮火的支援下,依靠防禦工事,仍然穩穩的守住了防線,付出的傷亡不過區區數十人。
而在陣地前方,卻躺著七八百具中國士兵的屍體。死屍累累,一個個麵容青紫,皮膚腫脹,頭發與鮮血以及塵土,凝結成一塊塊,情景慘不忍睹。
章高元大喊:“將軍,這樣打不行啊,非拚光不可!”
張樹聲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可又拉不下臉回北寧城,章高元苦勸:“國事要緊,事到如今,除了回城固守,沒有別的辦法了。”
張樹聲長歎一聲,剛想下令撤退,
就在這個時候,左後方槍聲響成一片,整個部隊立刻一片大亂,緊張情緒迅速蔓延開來,張樹聲命令快去打探怎麽回事,片刻後左側魏剛派人來報告,後方發現大批法軍襲來,漫山遍野不計其數,越南阮善述部已經全部潰散,並稱自己抵擋不了多久,要師長速做決斷。
張樹聲現在真是悔恨不已,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想起徐世昌的逆耳忠言。
中法兩軍的戰鬥力,畢竟還是相差懸殊,中國軍隊必須依靠強有力的防禦工事,才有可能抗衡法軍。
在這種野外平地上,進行大部隊的決鬥,雙方的素質、訓練水平、火力強度,以及基層軍官的指揮控製能力等等,各個方麵的差距就會充分體現出來。
這也就是為什麽徐世昌要反複強調的,寧可坐視湧球被圍攻,也要固守堅城,絕不出擊,等法軍來強攻。
隻是現在悔之晚矣,法軍偵察手段先進,而且手段狡猾,兵法用的得心應手。很可能自己這裏還沒出城,那邊法國人就已經安排就緒,準備圍點打援了。
張樹聲正在左右為難,滿心懊悔,章高元疾馳而來:“將軍,此時敵人前後夾擊,將軍速下命令,遲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張樹聲也已經慌了手腳:“而今這般,該如何是好?”
章高元急忙道:“為今之計,士氣低落,北寧城已經保不住了,即便我軍退回城中,敵人必定會踩著腳後跟衝進來。我們索性棄城而逃,全軍撤往諒山,再晚,怕來不及了!”
張樹聲萬般無奈,隻好下令,所有部隊轉向往北,拋棄一切輜重和重武器,全速“向北進攻”。
章高元心裏暗罵:“死要麵子,分明是向北方逃跑了,還說什麽向北進攻,真能往臉上貼金啊!”
很快,整個部隊分成無數股,散亂不堪的往北方逃跑。
擔任後方護衛的魏剛部隊也已經被徹底打垮,團長魏剛換上小兵的衣服,沿著小路往北逃竄。
眼見援兵崩潰,湧球高地上蘇元春,當天晚上下令把大炮全部推進旁邊的月德江,所有人都換上越南的衣服,從高地隱秘的斜坡,偷偷用繩子一個接一個的吊下去,化整為零,鑽進了月德江旁邊的叢林。
而在北寧城中,早有心理準備的徐世昌,聽到前方報告,說主力部隊遭受法軍前後夾擊,知道大勢已去,再留在城裏,隻能當俘虜了,隻好長歎一聲,和鬱悶的王德榜、高勝等人,打開城門逃走了。
臨走前徐世昌發狠:“連一坨熱乎屎,都不能留給敵人!”
軍餉銀子反正很沉重,帶也帶不走,索性全部分發給城裏的老百姓,還沒等這些越南人高興,徐世昌馬上命令,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統統扔下火把,大火迅速蔓延,最後將民房也點著了,越燒越旺,最後成了蔓延全城的熊熊大火,老百姓隻好帶著銀子,哭笑不得的出城四散逃走了。
大火燒了一整夜,火光衝天而起,在漆黑的夜裏,仿佛巨大的火炬,站在十幾裏開外的欖山,也能清楚的看見。
法軍統帥米樂中將,站在欖山山頂,看著這把大火,良久都沉默不語。
大火一直燒到了第二天早晨,才漸漸熄滅,全城都化為了一片焦土,等到法軍進城,看到的隻有一片廢墟而已。
北寧之戰,是中國軍隊進入越南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戰役,雙方都投入上萬的兵力,最後是以中方大敗而結束。
中方死亡將近三千人,被俘將近兩千人,其中有一半是傷病較重,無法及時撤退。
而撤退的部隊裏也還有兩千多傷員,暫時無法繼續作戰,第三師遭到沉重的打擊,減員將近三分之二。
師長張樹聲,在撤退路上企圖自殺,用佩刀割了自己脖子,被旁邊的軍官及時按住,雖然沒死,但也傷的很重。
團長魏剛在逃跑途中,躲在寺廟裏,由於部下叛徒出賣,被法軍巡邏隊抓獲。
重炮營營長蔣宗漢,在亂軍中,不幸被流彈打死。
越南軍倒是損失不大,所有人軍衣一扔,混入平民當中,拿起鋤頭比拿槍更是得心應手。
而法軍方麵,八百多人死亡,近兩千人不同程度的受傷,由於法軍的野戰醫院製度非常完善,受傷較輕的都能恢複。
即便如此,這個傷亡也讓米樂頗為肉痛,他感到要殺到中國去的話,手頭兵力明顯不足。因此他一邊命令部隊在北寧地區休整,一邊向國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法國現在的戰略是全麵進攻,一邊攻打北圻,一邊進攻台灣。
但米樂認為法國遠隔萬裏,補給困難,資源有限,應該改變戰略,主張重點進攻,要麽專心於陸地戰爭,集中兵力於越南北圻,殺到中國南方去。
要麽專心於海上,打擊中國沿海地帶,甚至直接攻擊天津大沽口。
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米樂甚至引用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不搏二兔”,意思是不能想著同時抓兩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逮不著。
但是法國總理甘必達不這樣認為,他堅持“台灣是中國海上的鑰匙和屏障,如果占領台灣,將使整個中國時刻無法安心,同時擁有煤礦的基隆,將成為法國遠東艦隊最好的補給站。隻要得到台灣,法國就能在遠東的地圖上,占據中心位置,對法國的長遠利益極為重要。即便未來與中國進行談判,台灣也是最好的抵押品。”
此時的利士比艦隊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約翰尼奈利的第四旅,已經被全部護送到了台灣海峽,並在西貢補充了一切必要的物質,足以支持幾個月的戰鬥。
1880年12月末,艦隊開始了對台灣的進攻。
台灣保衛戰開始了。
北寧城裏的調動,很快就被法軍偵察到了,熱氣球上的法軍觀察員們,詳盡的紀錄了中國軍隊的調動,並迅速把情報傳遞到了指揮部。
司令米樂馬上意識到,敵人將會出城決戰,他感到這是個極好的機會。北寧城堅固的防禦措施,一直讓他很是頭痛,就像一個堅硬的烏龜殼,想要砸爛它,不知道要耗費多大的力氣,現在對方竟然舍棄不用,出城野戰,而且又是在白天,一舉一動完全沒有任何突然性可言,可以說正中米樂的下懷。
他下令第一旅在北寧和湧球之間的鳳毛社一帶組織防禦,又命令所有炮隊都集合在鳳毛社的後方,這裏是通往拉貝水壩的必經之處,中國軍隊要繞過此地,除非先渡過月德江。
同時進攻拉貝水壩的法軍第二旅,隻留下一個團監視守軍,主力向左轉,從側翼靠向鳳毛社。
米樂的計劃是讓第一旅拖住中國人,再由第二旅從旁邊夾擊過來,一舉殲滅敵軍主力。
12月24日,張樹聲率領第三師主力,潮水般向湧球方向前進,中午時分,大軍在鳳毛社一帶遇到法軍的攔截。
張樹聲騎在一匹白馬上,前方法軍的槍炮聲並不猛烈,兵力應該不多,部隊繼續向前進攻,法軍的阻擊眼看就要被擊潰。
此時突然“轟轟”,一片炮聲震天響起,是法軍的加農炮,炮彈從空中飛來時,帶著可怕的尖嘯聲,凶猛而又精準的砸在大部隊的後方。
整個爆炸區域頓時煙塵彌漫,碎石、土塊、樹枝裹著斷肢殘肉,在空中四處飛舞,又暴雨般傾瀉下來。
幾乎在同時,前方殺聲四起,槍聲一下子比剛才密集了無數倍,衝在前麵的士兵立刻一片片的倒下。
張樹聲立刻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旅長章高元也趕了過來:“將軍,大事不妙!”
張樹聲心裏明白,但很不高興聽見這個詞:“怎麽不妙,法軍阻擊,這又有什麽好奇怪的?”
“對方的炮火猛烈,而且分明都是重型火炮,絕不會是臨時拉過來的,必然是事先就已經預備好的,隻怕是有奸計。”
張樹聲有一種豁出去的心態:“如今再後撤,全軍必然大亂,法軍追擊之下,我軍必敗。不如全力向前,拚死一戰!”
說完,他馬上下令:“大隊前衝!”。
全軍向前猛撲,仿佛怒海驚濤,咆哮著掀起千層巨浪,雷霆萬鈞的砸向懸崖,似乎分分秒秒都能席卷走一切,但漫天水花落下,懸崖依然壁立千仞,紋絲不動。
激戰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法軍作為防禦一方,形勢極為有利,在炮火的支援下,依靠防禦工事,仍然穩穩的守住了防線,付出的傷亡不過區區數十人。
而在陣地前方,卻躺著七八百具中國士兵的屍體。死屍累累,一個個麵容青紫,皮膚腫脹,頭發與鮮血以及塵土,凝結成一塊塊,情景慘不忍睹。
章高元大喊:“將軍,這樣打不行啊,非拚光不可!”
張樹聲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可又拉不下臉回北寧城,章高元苦勸:“國事要緊,事到如今,除了回城固守,沒有別的辦法了。”
張樹聲長歎一聲,剛想下令撤退,
就在這個時候,左後方槍聲響成一片,整個部隊立刻一片大亂,緊張情緒迅速蔓延開來,張樹聲命令快去打探怎麽回事,片刻後左側魏剛派人來報告,後方發現大批法軍襲來,漫山遍野不計其數,越南阮善述部已經全部潰散,並稱自己抵擋不了多久,要師長速做決斷。
張樹聲現在真是悔恨不已,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想起徐世昌的逆耳忠言。
中法兩軍的戰鬥力,畢竟還是相差懸殊,中國軍隊必須依靠強有力的防禦工事,才有可能抗衡法軍。
在這種野外平地上,進行大部隊的決鬥,雙方的素質、訓練水平、火力強度,以及基層軍官的指揮控製能力等等,各個方麵的差距就會充分體現出來。
這也就是為什麽徐世昌要反複強調的,寧可坐視湧球被圍攻,也要固守堅城,絕不出擊,等法軍來強攻。
隻是現在悔之晚矣,法軍偵察手段先進,而且手段狡猾,兵法用的得心應手。很可能自己這裏還沒出城,那邊法國人就已經安排就緒,準備圍點打援了。
張樹聲正在左右為難,滿心懊悔,章高元疾馳而來:“將軍,此時敵人前後夾擊,將軍速下命令,遲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張樹聲也已經慌了手腳:“而今這般,該如何是好?”
章高元急忙道:“為今之計,士氣低落,北寧城已經保不住了,即便我軍退回城中,敵人必定會踩著腳後跟衝進來。我們索性棄城而逃,全軍撤往諒山,再晚,怕來不及了!”
張樹聲萬般無奈,隻好下令,所有部隊轉向往北,拋棄一切輜重和重武器,全速“向北進攻”。
章高元心裏暗罵:“死要麵子,分明是向北方逃跑了,還說什麽向北進攻,真能往臉上貼金啊!”
很快,整個部隊分成無數股,散亂不堪的往北方逃跑。
擔任後方護衛的魏剛部隊也已經被徹底打垮,團長魏剛換上小兵的衣服,沿著小路往北逃竄。
眼見援兵崩潰,湧球高地上蘇元春,當天晚上下令把大炮全部推進旁邊的月德江,所有人都換上越南的衣服,從高地隱秘的斜坡,偷偷用繩子一個接一個的吊下去,化整為零,鑽進了月德江旁邊的叢林。
而在北寧城中,早有心理準備的徐世昌,聽到前方報告,說主力部隊遭受法軍前後夾擊,知道大勢已去,再留在城裏,隻能當俘虜了,隻好長歎一聲,和鬱悶的王德榜、高勝等人,打開城門逃走了。
臨走前徐世昌發狠:“連一坨熱乎屎,都不能留給敵人!”
軍餉銀子反正很沉重,帶也帶不走,索性全部分發給城裏的老百姓,還沒等這些越南人高興,徐世昌馬上命令,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統統扔下火把,大火迅速蔓延,最後將民房也點著了,越燒越旺,最後成了蔓延全城的熊熊大火,老百姓隻好帶著銀子,哭笑不得的出城四散逃走了。
大火燒了一整夜,火光衝天而起,在漆黑的夜裏,仿佛巨大的火炬,站在十幾裏開外的欖山,也能清楚的看見。
法軍統帥米樂中將,站在欖山山頂,看著這把大火,良久都沉默不語。
大火一直燒到了第二天早晨,才漸漸熄滅,全城都化為了一片焦土,等到法軍進城,看到的隻有一片廢墟而已。
北寧之戰,是中國軍隊進入越南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戰役,雙方都投入上萬的兵力,最後是以中方大敗而結束。
中方死亡將近三千人,被俘將近兩千人,其中有一半是傷病較重,無法及時撤退。
而撤退的部隊裏也還有兩千多傷員,暫時無法繼續作戰,第三師遭到沉重的打擊,減員將近三分之二。
師長張樹聲,在撤退路上企圖自殺,用佩刀割了自己脖子,被旁邊的軍官及時按住,雖然沒死,但也傷的很重。
團長魏剛在逃跑途中,躲在寺廟裏,由於部下叛徒出賣,被法軍巡邏隊抓獲。
重炮營營長蔣宗漢,在亂軍中,不幸被流彈打死。
越南軍倒是損失不大,所有人軍衣一扔,混入平民當中,拿起鋤頭比拿槍更是得心應手。
而法軍方麵,八百多人死亡,近兩千人不同程度的受傷,由於法軍的野戰醫院製度非常完善,受傷較輕的都能恢複。
即便如此,這個傷亡也讓米樂頗為肉痛,他感到要殺到中國去的話,手頭兵力明顯不足。因此他一邊命令部隊在北寧地區休整,一邊向國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法國現在的戰略是全麵進攻,一邊攻打北圻,一邊進攻台灣。
但米樂認為法國遠隔萬裏,補給困難,資源有限,應該改變戰略,主張重點進攻,要麽專心於陸地戰爭,集中兵力於越南北圻,殺到中國南方去。
要麽專心於海上,打擊中國沿海地帶,甚至直接攻擊天津大沽口。
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米樂甚至引用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不搏二兔”,意思是不能想著同時抓兩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逮不著。
但是法國總理甘必達不這樣認為,他堅持“台灣是中國海上的鑰匙和屏障,如果占領台灣,將使整個中國時刻無法安心,同時擁有煤礦的基隆,將成為法國遠東艦隊最好的補給站。隻要得到台灣,法國就能在遠東的地圖上,占據中心位置,對法國的長遠利益極為重要。即便未來與中國進行談判,台灣也是最好的抵押品。”
此時的利士比艦隊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約翰尼奈利的第四旅,已經被全部護送到了台灣海峽,並在西貢補充了一切必要的物質,足以支持幾個月的戰鬥。
1880年12月末,艦隊開始了對台灣的進攻。
台灣保衛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