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22
1881年1月16日,北京養心殿,正在召開軍機處會議。
丁雲桐在收到了劉銘傳的電報之後,長出了一口大氣,也衝淡了此前北寧之敗後感到的壓力。雖然月眉山的攻防戰,中國軍隊在人員方麵的的傷亡損失可能更大一些,但是在戰略上,卻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其意義甚至不亞於馬尾之戰。因為這直接挫敗了法軍想要控製台灣的戰略企圖,否則台灣一旦陷落,憑借法國的海上力量,即便中國在陸地上獲得大勝,也很難再將台灣搶回來,這對未來的談判增加了極大的難度。從這個角度講,法國政府的選擇並沒有錯,台灣的確是最好的抵押品。
此時丁雲桐頗有些慶幸,法軍在圍堵馬尾時,他在確定大陸已經沒有危險後,見縫插針的命令周盛波率軍增援了台灣。否則劉銘傳手頭兵力若是拙荊見肘,還不見得能頂住法軍的進攻。
既然法軍無法在台灣取得進展,那麽中國大陸沿海地帶就安全了,而法國卻隻會在台灣越陷越深。因為法國政府一旦從台灣撤軍,就等於承認之前的一切行動都失敗了,這將極大的打擊政府的聲譽,甘必達內閣將承受垮台的風險。
既然如此,丁雲桐覺得至少可以再從國內調一個師到越南去,隻要在北圻能取得一個勝利,法國人就將被逼入絕境了。
這時,軍機大臣左宗棠說道:“法軍進攻台灣不利,我海軍可抄襲後路,打擊其海上補給線,此正其時也!”
丁雲桐聽了也頗為心動,轉身問軍務部部長彭玉麟:“海軍情況如何?”
彭玉麟卻顯得非常的謹慎:“昆侖與滄海二艦已經回到馬尾港內,但是二艦多有損傷,包括新俘虜的法國四艦,至少都需要數月的修理。而且法軍雖然已經撤圍馬尾,但港口外仍有法軍艦隻監視。”
丁雲桐點點頭:“此時,各艘主力艦都需要整修,次要艦船又戰力不足,而且人員要熟悉船隻,更是非一日之功。而且一出港口法國人就會知道,台灣與閩江口咫尺之遙,法軍艦隊馬上就會尾隨而至,貿然出海隻怕得不償失。”
左宗棠這時也冷靜了下來:"是老臣心切魯莽了。"
丁雲桐頓了一下,又說道:“現在看來,法軍已經沒有餘力攻打京津地區了,有大沽口的第七師和西山的近衛旅,應該就足夠了。可以讓左寶貴的第二師前往越南,作為最後決戰的總預備隊。”
想起北寧之敗,丁雲桐又有些氣悶,他知道北寧遲早要放棄,目的隻是大量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但沒想到張樹聲會敗得這麽慘,第三師會減員三分之二多,而且武器彈藥更是喪失殆盡,如此慘敗實在出乎意料,張樹聲前世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將軍,怎麽會如此不濟,看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啊,曆史有時也是做不得準的。
不過法軍的戰鬥力更是超出預先估計的太多,要是有什麽東西能加強防禦,擋住法軍的凶狠衝擊就好了,比如地雷什麽的。
地雷?想到這,丁雲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丁守存。
這個丁守存前世是個軍火器械專家,尤其是在地雷研究方麵極有心得,著有《詳覆用地雷法》等書,是國產的地雷專家,其造詣不比西方差。不過此人一向不受人待見,他精研一輩子的地雷,被當成了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麵,反而被人背後嘲笑,說他走邪道,一生鬱鬱不得誌,此時應該已經退休回家鄉了。
丁雲桐頗為懊悔,原先事情太多,怎麽沒想起這個人呢?他馬上讓郭嵩燾的組織部立刻找到這個丁守存,帶他進京,希望還能趕得上戰爭。
正說著,外務部長曾紀澤匆匆前來求見,進來就稟報:“俄國駐華公使布策,已經正式向外務部提交文書,希望能出麵斡旋,調解中法爭端,使雙方能在俄國遠東港口海參崴進行談判。”
丁雲桐笑了,法國人坐不住了。
上次讓英國人赫德來,隻不過是緩兵之計,根本沒想要何談。這次應該是形勢大有區別,更多的是外交訛詐,戰場上得不到的,自然想在談判桌上試試看。而且此時法俄雖然還沒有結盟,但雙方正在接近,俄國出來斡旋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法國仍然未遭受致命打擊,談判注定不會有結果。不過就像前世紅朝太祖所說“文官隻管談,武將隻管打”一樣,在談判桌上開辟一個新戰場未嚐不可。
於是,丁雲桐命令可以接受布策的斡旋,與法國人進行外交接觸。並由曾紀澤作為中方談判大使,軍機章京李秉衡與吳大澄將作為談判副使,前往海參崴。
他心裏暗想,事情正在變的越來越有趣了。
而另一方麵,越南戰場上,另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法軍統帥米樂中將,此時正在萬分苦惱當中,他希望能停止台灣方麵的軍事行動,把第四旅調回越南,但國內卻反而要求他繼續分兵給利士比。
這個要求激怒了米樂,他認為這會更加分散力量,結果導致兩方麵的戰事都陷入僵局。他甚至以自己的職業生命相威脅,聲稱如果政府要強迫他執行這個命令,他寧可辭職。
雖然最後甘必達內閣滿心不情願的收回了要求,卻要求米樂繼續進攻北圻,爭取軍事上的勝利,以配合正在前往海參崴的談判大使寶海,使法國在談判桌上的態勢能更有利。
米樂對部隊進行了兵力調整,在北寧之役中,法軍傷亡不小,戰死的,再加上傷重不能痊愈的,達到了1500人左右,尤其是波裏耶的第一旅,損失了五分之一兵力。
米樂隻能不顧比碩上校的強烈反對,從防守東京地區的第三旅裏,調出一個步兵團來補充第一和第二旅,他的思路是,首先必須保持這兩支進攻主力部隊的完整。
而在進攻目標上,米樂選擇了西線的山西城。
他知道東線的諒山是中國軍隊的指揮中心,但是在進攻諒山前,米樂認為需要將山西的敵軍清除,這樣能保證法軍在進攻諒山時,側翼不會受到威脅。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幾天前,中法兩軍剛剛做了一個戰俘的交換,法軍將俘虜的中國的團長魏剛,換回了被中國俘虜的少校科羅納。
根據科羅納的描述,諒山的防禦極為龐大堅固,很難被攻克。這更加堅定了米樂心裏的想法:在沒有得到國內的增援部隊前,他絕不會進攻諒山。
經過了半個月的準備後,法軍主力開始向西線山西城方向移動。
與此同時,山西城也正在緊張的備戰中。
劉永福的黑旗軍,除去原先第六師增援的部隊,此時剩下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原先黑旗軍獨立團的編製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根據國內的命令,剩餘黑旗軍殘部全部並入第六師,劉永福從原先的中校升為上校,其餘的各個將校也都得到了升職。
利用法軍進攻北寧的時間,第六師對山西進行了全麵的整修,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山西城是越南北部的一個要塞城市,離紅河隻有兩裏,本身就是易守難攻。主城牆是一道五米高,縱橫三百米的磚牆,城牆上插滿了削尖的竹樁,向外突出兩米多寬,可以阻止敵人登城。城牆上麵寬約十米,架設有大量的掩體。城內一座十八米高的塔樓,俯瞰全城四周。
城牆外麵周圍八米遠處有一條護城河,寬約二十米,深達三米,其中灌有一米深的泥水。河岸用磚石砌成,極為陡峭。
護城河的前麵則是一條壕溝,這是山西城的外圍防禦工事,壕溝前是一層用未經過修建的的幹茅竹構成的鹿寨,上麵又覆蓋著一層青竹。
在山西城的東北五裏處,是紅河的河堤,河堤旁有一個浮沙村。為了防止法軍的內河艦隊攻擊,在這個河堤前設置了大量的載石竹筏。
同時,師長岑毓英將兵力做了如下配置,劉永福率領一個團與剛升任靖邊使的越南黃佐炎部兩千人,一起駐守浮沙村;保衛河堤王孝祺率領一個旅,以及越南靖邊副使張光檀部兩千人,共同防守最外線的壕溝;董福祥率領兩個團防禦城牆;岑毓英自己帶領警衛營,重炮營,再加一個步兵營,以及其餘輔助部隊,駐紮城裏,並在十八米高塔上設置火炮觀察所。
岑毓英計劃依靠堅固的山西城,進行堅決的防禦戰。
同時,根據邵友濂的建議,岑毓英一邊釋放了很多越南俘虜,還讓黃佐炎等派出間諜混入越南部隊,宣傳越南嗣德帝臨時政府的命令,以瓦解敵人中越南土著兵的士氣。
而另一麵的法軍,也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尼格裏的第二旅將正麵進攻山西城,波裏耶的第一旅將從側翼配合,米樂自己指揮第五旅作為預備隊。
至1月19日,法軍已經越過丹鳳縣城,前進至山西城南五裏處,大戰再次一觸即發。
1881年1月16日,北京養心殿,正在召開軍機處會議。
丁雲桐在收到了劉銘傳的電報之後,長出了一口大氣,也衝淡了此前北寧之敗後感到的壓力。雖然月眉山的攻防戰,中國軍隊在人員方麵的的傷亡損失可能更大一些,但是在戰略上,卻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其意義甚至不亞於馬尾之戰。因為這直接挫敗了法軍想要控製台灣的戰略企圖,否則台灣一旦陷落,憑借法國的海上力量,即便中國在陸地上獲得大勝,也很難再將台灣搶回來,這對未來的談判增加了極大的難度。從這個角度講,法國政府的選擇並沒有錯,台灣的確是最好的抵押品。
此時丁雲桐頗有些慶幸,法軍在圍堵馬尾時,他在確定大陸已經沒有危險後,見縫插針的命令周盛波率軍增援了台灣。否則劉銘傳手頭兵力若是拙荊見肘,還不見得能頂住法軍的進攻。
既然法軍無法在台灣取得進展,那麽中國大陸沿海地帶就安全了,而法國卻隻會在台灣越陷越深。因為法國政府一旦從台灣撤軍,就等於承認之前的一切行動都失敗了,這將極大的打擊政府的聲譽,甘必達內閣將承受垮台的風險。
既然如此,丁雲桐覺得至少可以再從國內調一個師到越南去,隻要在北圻能取得一個勝利,法國人就將被逼入絕境了。
這時,軍機大臣左宗棠說道:“法軍進攻台灣不利,我海軍可抄襲後路,打擊其海上補給線,此正其時也!”
丁雲桐聽了也頗為心動,轉身問軍務部部長彭玉麟:“海軍情況如何?”
彭玉麟卻顯得非常的謹慎:“昆侖與滄海二艦已經回到馬尾港內,但是二艦多有損傷,包括新俘虜的法國四艦,至少都需要數月的修理。而且法軍雖然已經撤圍馬尾,但港口外仍有法軍艦隻監視。”
丁雲桐點點頭:“此時,各艘主力艦都需要整修,次要艦船又戰力不足,而且人員要熟悉船隻,更是非一日之功。而且一出港口法國人就會知道,台灣與閩江口咫尺之遙,法軍艦隊馬上就會尾隨而至,貿然出海隻怕得不償失。”
左宗棠這時也冷靜了下來:"是老臣心切魯莽了。"
丁雲桐頓了一下,又說道:“現在看來,法軍已經沒有餘力攻打京津地區了,有大沽口的第七師和西山的近衛旅,應該就足夠了。可以讓左寶貴的第二師前往越南,作為最後決戰的總預備隊。”
想起北寧之敗,丁雲桐又有些氣悶,他知道北寧遲早要放棄,目的隻是大量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但沒想到張樹聲會敗得這麽慘,第三師會減員三分之二多,而且武器彈藥更是喪失殆盡,如此慘敗實在出乎意料,張樹聲前世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將軍,怎麽會如此不濟,看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啊,曆史有時也是做不得準的。
不過法軍的戰鬥力更是超出預先估計的太多,要是有什麽東西能加強防禦,擋住法軍的凶狠衝擊就好了,比如地雷什麽的。
地雷?想到這,丁雲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丁守存。
這個丁守存前世是個軍火器械專家,尤其是在地雷研究方麵極有心得,著有《詳覆用地雷法》等書,是國產的地雷專家,其造詣不比西方差。不過此人一向不受人待見,他精研一輩子的地雷,被當成了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麵,反而被人背後嘲笑,說他走邪道,一生鬱鬱不得誌,此時應該已經退休回家鄉了。
丁雲桐頗為懊悔,原先事情太多,怎麽沒想起這個人呢?他馬上讓郭嵩燾的組織部立刻找到這個丁守存,帶他進京,希望還能趕得上戰爭。
正說著,外務部長曾紀澤匆匆前來求見,進來就稟報:“俄國駐華公使布策,已經正式向外務部提交文書,希望能出麵斡旋,調解中法爭端,使雙方能在俄國遠東港口海參崴進行談判。”
丁雲桐笑了,法國人坐不住了。
上次讓英國人赫德來,隻不過是緩兵之計,根本沒想要何談。這次應該是形勢大有區別,更多的是外交訛詐,戰場上得不到的,自然想在談判桌上試試看。而且此時法俄雖然還沒有結盟,但雙方正在接近,俄國出來斡旋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法國仍然未遭受致命打擊,談判注定不會有結果。不過就像前世紅朝太祖所說“文官隻管談,武將隻管打”一樣,在談判桌上開辟一個新戰場未嚐不可。
於是,丁雲桐命令可以接受布策的斡旋,與法國人進行外交接觸。並由曾紀澤作為中方談判大使,軍機章京李秉衡與吳大澄將作為談判副使,前往海參崴。
他心裏暗想,事情正在變的越來越有趣了。
而另一方麵,越南戰場上,另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法軍統帥米樂中將,此時正在萬分苦惱當中,他希望能停止台灣方麵的軍事行動,把第四旅調回越南,但國內卻反而要求他繼續分兵給利士比。
這個要求激怒了米樂,他認為這會更加分散力量,結果導致兩方麵的戰事都陷入僵局。他甚至以自己的職業生命相威脅,聲稱如果政府要強迫他執行這個命令,他寧可辭職。
雖然最後甘必達內閣滿心不情願的收回了要求,卻要求米樂繼續進攻北圻,爭取軍事上的勝利,以配合正在前往海參崴的談判大使寶海,使法國在談判桌上的態勢能更有利。
米樂對部隊進行了兵力調整,在北寧之役中,法軍傷亡不小,戰死的,再加上傷重不能痊愈的,達到了1500人左右,尤其是波裏耶的第一旅,損失了五分之一兵力。
米樂隻能不顧比碩上校的強烈反對,從防守東京地區的第三旅裏,調出一個步兵團來補充第一和第二旅,他的思路是,首先必須保持這兩支進攻主力部隊的完整。
而在進攻目標上,米樂選擇了西線的山西城。
他知道東線的諒山是中國軍隊的指揮中心,但是在進攻諒山前,米樂認為需要將山西的敵軍清除,這樣能保證法軍在進攻諒山時,側翼不會受到威脅。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幾天前,中法兩軍剛剛做了一個戰俘的交換,法軍將俘虜的中國的團長魏剛,換回了被中國俘虜的少校科羅納。
根據科羅納的描述,諒山的防禦極為龐大堅固,很難被攻克。這更加堅定了米樂心裏的想法:在沒有得到國內的增援部隊前,他絕不會進攻諒山。
經過了半個月的準備後,法軍主力開始向西線山西城方向移動。
與此同時,山西城也正在緊張的備戰中。
劉永福的黑旗軍,除去原先第六師增援的部隊,此時剩下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原先黑旗軍獨立團的編製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根據國內的命令,剩餘黑旗軍殘部全部並入第六師,劉永福從原先的中校升為上校,其餘的各個將校也都得到了升職。
利用法軍進攻北寧的時間,第六師對山西進行了全麵的整修,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山西城是越南北部的一個要塞城市,離紅河隻有兩裏,本身就是易守難攻。主城牆是一道五米高,縱橫三百米的磚牆,城牆上插滿了削尖的竹樁,向外突出兩米多寬,可以阻止敵人登城。城牆上麵寬約十米,架設有大量的掩體。城內一座十八米高的塔樓,俯瞰全城四周。
城牆外麵周圍八米遠處有一條護城河,寬約二十米,深達三米,其中灌有一米深的泥水。河岸用磚石砌成,極為陡峭。
護城河的前麵則是一條壕溝,這是山西城的外圍防禦工事,壕溝前是一層用未經過修建的的幹茅竹構成的鹿寨,上麵又覆蓋著一層青竹。
在山西城的東北五裏處,是紅河的河堤,河堤旁有一個浮沙村。為了防止法軍的內河艦隊攻擊,在這個河堤前設置了大量的載石竹筏。
同時,師長岑毓英將兵力做了如下配置,劉永福率領一個團與剛升任靖邊使的越南黃佐炎部兩千人,一起駐守浮沙村;保衛河堤王孝祺率領一個旅,以及越南靖邊副使張光檀部兩千人,共同防守最外線的壕溝;董福祥率領兩個團防禦城牆;岑毓英自己帶領警衛營,重炮營,再加一個步兵營,以及其餘輔助部隊,駐紮城裏,並在十八米高塔上設置火炮觀察所。
岑毓英計劃依靠堅固的山西城,進行堅決的防禦戰。
同時,根據邵友濂的建議,岑毓英一邊釋放了很多越南俘虜,還讓黃佐炎等派出間諜混入越南部隊,宣傳越南嗣德帝臨時政府的命令,以瓦解敵人中越南土著兵的士氣。
而另一麵的法軍,也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尼格裏的第二旅將正麵進攻山西城,波裏耶的第一旅將從側翼配合,米樂自己指揮第五旅作為預備隊。
至1月19日,法軍已經越過丹鳳縣城,前進至山西城南五裏處,大戰再次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