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23
(今天雙更一下)
1881年1月21日,法軍在經過了一天的休息,正式發動了進攻,山西大戰爆發。
法軍第二旅首先進行了強攻,法軍火炮群開始了猛轟,其中包括十幾門重炮。半個小時後,猛烈的炮火將防禦陣地幾乎犁過了一遍,壕溝前的鹿寨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隨著鹿寨被轟開,法軍的火炮開始調整射距,進行延伸轟擊。很快,防禦壕溝上煙塵滾滾,許多被炸死的士兵屍體隨著泥土一起飛上天空。有被炸斷一隻手一隻腳的,血流滿麵還在痛苦呻吟的。
但大多數人還是深深的紮在壕溝裏,法軍的炮火猛烈,這一點所有人都被一再強調過,想要擋住敵人的進攻,有些傷亡是必須承受的。
法軍開始了第一波的進攻,貝蘭上校指揮著近千人發起了衝鋒,排在前麵的照例是越南土著營。
越南兵們被強迫著衝在最前頭,這些人當中,除了小部分天主教教民外,絕大多數都是雇傭來的農民或者地痞無賴,隻是為了賺點錢而已。沒想到要充當替死鬼,為法軍開路,這讓他們既憤恨不平,又非常無奈,因為後麵跟著督戰的法軍憲兵,逃跑是要被處決的。
之前中國軍隊不斷的將一些俘虜的越南兵放回來,這些人到處宣傳嗣德帝命令全體越南人一起抗擊法國,所有受法國雇傭的都是叛徒,將來是要連累家族的,這也讓越南土著部隊士氣低落。
這些可憐的炮灰,戰戰噤噤的走到陣地前沿,然後從前麵數百米處射來一排密集的子彈,伴隨著一片慘叫聲,天空中也傳來了一陣呼嘯,這是中國軍隊的炮彈,隊伍當中立刻炸的飛沙走石。
越南兵們鬥誌全消,呐喊一聲,所有人都向後逃竄,督戰的法國憲兵們立刻堅決頂住,不許他們臨陣脫逃,憤恨之極越南兵們,實在忍無可忍,紛紛舉槍相向,於是一副奇景出現了,法國進攻部隊在戰場上居然自相殘殺了起來。
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顯然進攻是無法繼續下去了,貝蘭上校不得不下令撤回去。法軍第一波進攻就這麽哭笑不得的結束了。而且越南兵的臨陣混亂,也極大的影響了未來法軍對土著兵的信任和使用。
經過再一次的炮火洗禮後,第二波進攻開始了,這一次是清一色的法國人,嗷嗷叫著,野獸一般的撲上來。
但是假如以為這些官兵隻是匹夫之勇,那就大錯特錯了。
法軍的衝鋒非常有特點,並不是一股腦兒直著往前衝,而是幾個人一組,呈小幅度的曲線向前衝鋒,仿佛一個個小“s”形,這樣也是一種戰術機動。
因為直線衝鋒,對防守一方來說,就好像是在瞄準固定靶,但是有了這種戰術動作,防禦者就是在麵對移動靶了,射擊準確率就會受影響。
但是中國守軍指揮官王孝祺,卻不是一個等閑之人,他出生安徽,行伍多年,一向注重謀略,在練軍改製前,就有“智將”的名聲。
他根據黑旗軍的戰鬥經曆,在戰前就精心研究過法軍的戰術,認為最好的防禦方法,是每個士兵都將槍口垂直向前,使發射的火力,呈一個均勻的平麵發射出去,形成一張沒有漏風的火力網,而不是勉強瞄準某一個固定目標。
事實上,在幾百米開外,憑借中國士兵的射擊技巧,以及施耐德步槍較為落後的性能,即便瞄準了目標,除了幾個有限的神射手,又有多大的機率能夠命中一個移動中的敵人士兵呢?
但是所有人都隻管向正前方開槍,即便你沒有瞄準,移動中法軍士兵自己也會撞上來,效果反而有可能會更好。
王孝祺一聲令下,士兵們一起端槍射擊,數千支步槍平行排列,猶如叢林,“嘩”的一聲射出的彈雨迅速將前排衝鋒的法軍士兵全部擊倒,幾乎無一幸免。
後麵遠處拿著望遠鏡的尼格裏少將,不禁回頭對旁邊的軍官說:“這樣的防禦火力,真的比我親身所經曆的普法戰爭還要猛烈,太可拍了。”
在壕溝防線裏,中越兩軍的兵力就達到了7000人,再加上城內高塔上的火炮觀察所,不斷的指引重炮營進行精確打擊,法軍連續的幾次進攻都無果而終,最後不得不停了下來。
當晚,法軍召開軍事會議,尼格裏提出,正麵進攻的傷亡太大,必須考慮新的對策。在經過一番思索後,主帥米樂認為,中國軍隊已經構築了完整的防禦體係,單靠目前的火炮數量,不足以展開徹底的火力壓製。關鍵是在於內河艦隊無法通過河堤,給陸軍以火力支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轉換目標,集中兵力進攻紅河的河堤,隻要占領浮沙村,就能清除河上的障礙,使內河艦隊能靠近山西城,用艦炮直接轟擊城內。
1月22日,法軍對浮沙村的進攻開始了,尼格裏調動兩個團,分別從兩個方向同時猛攻浮沙村。
法軍不斷用小口徑火炮轟擊村周圍的矮土牆,一度靠近了村口,但劉永福指揮部隊進行了拚死反擊,一同駐守的黃佐炎部也進行了英勇的抵抗。
黃佐炎在懷德之戰中表現不佳,正是由於他丟失了丹鳳,使劉永福的側翼被包圍。他對此也深感慚愧。但中國軍隊知道,黃佐炎也算是越南朝廷裏少數能帶兵的權貴,而且法軍實力強大,打敗仗也不能全怪他指揮不力,在中國授意下,嗣德帝反而晉升黃佐炎為靖邊使,作為越南北圻地區武裝的最高司令。
黃佐炎也決心就此好好表現,此番他這兩千部下,核心就是原先建立的“果敢營”,訓練水平比一般越南軍隊高一截。
在中越聯軍的苦戰下,竟然成功的將逼近浮沙村的法軍,趕了回去,雙方都有數百人的死傷,部下胡昆山和葉成林等相繼陣亡。
劉永福一邊死守,一邊派人向山西城求救。
但尼格裏知道此戰的關鍵,不進行任何調整,調集了第二旅所有的兵力,再次發起了猛攻,雙方的激戰從上午持續到了下午。
到了黃昏時分,法軍終於衝破了土牆,大批士兵殺進了浮沙村。法軍的“格拉斯步槍”,在近距離的對射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殺傷力,它空腔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中國士兵不管哪個部位挨上一槍,就會被打出一個大洞,馬上失去戰鬥力。
在經曆了艱苦的戰鬥後,劉永福軍不得不退出了浮沙村,法軍最後終於占領了整個河堤。劉永福退到了村北二裏處,清點了一下部隊,炮彈已經全部打光了,子彈也不足了。部隊戰死600多人,加上傷重的,減員超過一半,黃佐炎部也隻剩下1000多人。
劉永福知道這個浮沙村非常了重要,他還是計劃著要重新奪回來,但這需要城裏的援軍。
入夜的時候,從山西調來了一個團援軍,劉永福組織了將近兩千人,黃佐炎也挑選了三百人,又趁夜殺回了浮沙村。
但法軍早已經嚴陣以待,第二旅所有官兵連夜沿著河堤,清除河麵上的障礙物,包括運走架在河上的大樹,以及拉開堵塞航道的竹排,而防禦戰鬥的任務轉而交給了第一旅。
偷襲的劉永福意外的碰上了早就防備著的法軍第一旅,而旅長正是患有“反擊恐懼症”的波裏耶,他指揮部下臨時挖掘的防禦工事派上了大用場,經過了一場戰鬥,兵力劣勢的劉永福不得不再次退出了浮沙村。
(今天雙更一下)
1881年1月21日,法軍在經過了一天的休息,正式發動了進攻,山西大戰爆發。
法軍第二旅首先進行了強攻,法軍火炮群開始了猛轟,其中包括十幾門重炮。半個小時後,猛烈的炮火將防禦陣地幾乎犁過了一遍,壕溝前的鹿寨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隨著鹿寨被轟開,法軍的火炮開始調整射距,進行延伸轟擊。很快,防禦壕溝上煙塵滾滾,許多被炸死的士兵屍體隨著泥土一起飛上天空。有被炸斷一隻手一隻腳的,血流滿麵還在痛苦呻吟的。
但大多數人還是深深的紮在壕溝裏,法軍的炮火猛烈,這一點所有人都被一再強調過,想要擋住敵人的進攻,有些傷亡是必須承受的。
法軍開始了第一波的進攻,貝蘭上校指揮著近千人發起了衝鋒,排在前麵的照例是越南土著營。
越南兵們被強迫著衝在最前頭,這些人當中,除了小部分天主教教民外,絕大多數都是雇傭來的農民或者地痞無賴,隻是為了賺點錢而已。沒想到要充當替死鬼,為法軍開路,這讓他們既憤恨不平,又非常無奈,因為後麵跟著督戰的法軍憲兵,逃跑是要被處決的。
之前中國軍隊不斷的將一些俘虜的越南兵放回來,這些人到處宣傳嗣德帝命令全體越南人一起抗擊法國,所有受法國雇傭的都是叛徒,將來是要連累家族的,這也讓越南土著部隊士氣低落。
這些可憐的炮灰,戰戰噤噤的走到陣地前沿,然後從前麵數百米處射來一排密集的子彈,伴隨著一片慘叫聲,天空中也傳來了一陣呼嘯,這是中國軍隊的炮彈,隊伍當中立刻炸的飛沙走石。
越南兵們鬥誌全消,呐喊一聲,所有人都向後逃竄,督戰的法國憲兵們立刻堅決頂住,不許他們臨陣脫逃,憤恨之極越南兵們,實在忍無可忍,紛紛舉槍相向,於是一副奇景出現了,法國進攻部隊在戰場上居然自相殘殺了起來。
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顯然進攻是無法繼續下去了,貝蘭上校不得不下令撤回去。法軍第一波進攻就這麽哭笑不得的結束了。而且越南兵的臨陣混亂,也極大的影響了未來法軍對土著兵的信任和使用。
經過再一次的炮火洗禮後,第二波進攻開始了,這一次是清一色的法國人,嗷嗷叫著,野獸一般的撲上來。
但是假如以為這些官兵隻是匹夫之勇,那就大錯特錯了。
法軍的衝鋒非常有特點,並不是一股腦兒直著往前衝,而是幾個人一組,呈小幅度的曲線向前衝鋒,仿佛一個個小“s”形,這樣也是一種戰術機動。
因為直線衝鋒,對防守一方來說,就好像是在瞄準固定靶,但是有了這種戰術動作,防禦者就是在麵對移動靶了,射擊準確率就會受影響。
但是中國守軍指揮官王孝祺,卻不是一個等閑之人,他出生安徽,行伍多年,一向注重謀略,在練軍改製前,就有“智將”的名聲。
他根據黑旗軍的戰鬥經曆,在戰前就精心研究過法軍的戰術,認為最好的防禦方法,是每個士兵都將槍口垂直向前,使發射的火力,呈一個均勻的平麵發射出去,形成一張沒有漏風的火力網,而不是勉強瞄準某一個固定目標。
事實上,在幾百米開外,憑借中國士兵的射擊技巧,以及施耐德步槍較為落後的性能,即便瞄準了目標,除了幾個有限的神射手,又有多大的機率能夠命中一個移動中的敵人士兵呢?
但是所有人都隻管向正前方開槍,即便你沒有瞄準,移動中法軍士兵自己也會撞上來,效果反而有可能會更好。
王孝祺一聲令下,士兵們一起端槍射擊,數千支步槍平行排列,猶如叢林,“嘩”的一聲射出的彈雨迅速將前排衝鋒的法軍士兵全部擊倒,幾乎無一幸免。
後麵遠處拿著望遠鏡的尼格裏少將,不禁回頭對旁邊的軍官說:“這樣的防禦火力,真的比我親身所經曆的普法戰爭還要猛烈,太可拍了。”
在壕溝防線裏,中越兩軍的兵力就達到了7000人,再加上城內高塔上的火炮觀察所,不斷的指引重炮營進行精確打擊,法軍連續的幾次進攻都無果而終,最後不得不停了下來。
當晚,法軍召開軍事會議,尼格裏提出,正麵進攻的傷亡太大,必須考慮新的對策。在經過一番思索後,主帥米樂認為,中國軍隊已經構築了完整的防禦體係,單靠目前的火炮數量,不足以展開徹底的火力壓製。關鍵是在於內河艦隊無法通過河堤,給陸軍以火力支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轉換目標,集中兵力進攻紅河的河堤,隻要占領浮沙村,就能清除河上的障礙,使內河艦隊能靠近山西城,用艦炮直接轟擊城內。
1月22日,法軍對浮沙村的進攻開始了,尼格裏調動兩個團,分別從兩個方向同時猛攻浮沙村。
法軍不斷用小口徑火炮轟擊村周圍的矮土牆,一度靠近了村口,但劉永福指揮部隊進行了拚死反擊,一同駐守的黃佐炎部也進行了英勇的抵抗。
黃佐炎在懷德之戰中表現不佳,正是由於他丟失了丹鳳,使劉永福的側翼被包圍。他對此也深感慚愧。但中國軍隊知道,黃佐炎也算是越南朝廷裏少數能帶兵的權貴,而且法軍實力強大,打敗仗也不能全怪他指揮不力,在中國授意下,嗣德帝反而晉升黃佐炎為靖邊使,作為越南北圻地區武裝的最高司令。
黃佐炎也決心就此好好表現,此番他這兩千部下,核心就是原先建立的“果敢營”,訓練水平比一般越南軍隊高一截。
在中越聯軍的苦戰下,竟然成功的將逼近浮沙村的法軍,趕了回去,雙方都有數百人的死傷,部下胡昆山和葉成林等相繼陣亡。
劉永福一邊死守,一邊派人向山西城求救。
但尼格裏知道此戰的關鍵,不進行任何調整,調集了第二旅所有的兵力,再次發起了猛攻,雙方的激戰從上午持續到了下午。
到了黃昏時分,法軍終於衝破了土牆,大批士兵殺進了浮沙村。法軍的“格拉斯步槍”,在近距離的對射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殺傷力,它空腔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中國士兵不管哪個部位挨上一槍,就會被打出一個大洞,馬上失去戰鬥力。
在經曆了艱苦的戰鬥後,劉永福軍不得不退出了浮沙村,法軍最後終於占領了整個河堤。劉永福退到了村北二裏處,清點了一下部隊,炮彈已經全部打光了,子彈也不足了。部隊戰死600多人,加上傷重的,減員超過一半,黃佐炎部也隻剩下1000多人。
劉永福知道這個浮沙村非常了重要,他還是計劃著要重新奪回來,但這需要城裏的援軍。
入夜的時候,從山西調來了一個團援軍,劉永福組織了將近兩千人,黃佐炎也挑選了三百人,又趁夜殺回了浮沙村。
但法軍早已經嚴陣以待,第二旅所有官兵連夜沿著河堤,清除河麵上的障礙物,包括運走架在河上的大樹,以及拉開堵塞航道的竹排,而防禦戰鬥的任務轉而交給了第一旅。
偷襲的劉永福意外的碰上了早就防備著的法軍第一旅,而旅長正是患有“反擊恐懼症”的波裏耶,他指揮部下臨時挖掘的防禦工事派上了大用場,經過了一場戰鬥,兵力劣勢的劉永福不得不再次退出了浮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