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1-11


    1882年1月21日,丁雲桐收到報告,新的海軍已經基本修整完畢,以北鬥、昆侖、滄海以及繳獲的四艘法國戰艦為核心,組建了一支新的艦隊。


    丁雲桐對此極為興奮,這樣一來中國海軍實力大增。他命令阿塔朗特號鐵甲艦更名為青龍號,作為新艦隊的旗艦,艦長劉伯蟾同時擔任艦隊總司令;


    拉加利桑尼亞號鐵甲艦更名為白虎號,艦長沈壽堃;


    杜居士路因號鐵脅木殼巡洋艦,更名為喜鵲號,艦長邱寶仁;


    德斯丹號木殼巡洋艦,更名為百靈鳥號,艦長林穎啟;


    而原先的北鬥、滄海、昆侖三艦,艦長仍舊是葉伯鋆、許壽山、呂翰三人。


    從整體上看,艦隊的實力並不均衡,而且普遍較為老舊。比如像青龍號鐵甲艦,1868年下水,到現在已經服役了十幾年,在這個海軍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其許多環節都已經落伍了。速度也不到12節。最新的白虎號鐵甲艦,1879年服役,速度也隻有12節。


    但不管怎麽樣,艦隊的重炮口徑是實實在在的,尤其是北鬥、青龍、白虎三艦,其火力威猛,裝甲厚重,實力已經超過日本扶桑、金剛、比睿三艘鐵甲艦。想必會給日本人以很大的刺激,在新的艦隊打造完畢之前,就要依靠這支艦隊來震懾日本了。


    根據進度來看,到了今年年底,那四艘英國建造的巡洋艦就會陸續建造完畢。到了明年下半年,兩艘德國建造的鐵甲艦也會正式入列。也就是說明年下半年,就是和日本開戰的時候,到時候,六艘新艦加上七艘舊艦,一支龐大的艦隊壓過去,就可以盡情的折磨蹂躪日本了,想想都令人期待啊,丁雲桐不禁有些神往了。


    他下令,新艦隊全部采用新式塗裝,刷上銀灰色油漆,整裝完畢之後,艦隊開赴朝鮮仁川,現在該對朝鮮增加影響了。


    1月23日,京奉鐵路開工,這同樣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在此之前,中國的鐵路主要依靠外國專家設計規劃,而這條從北京至奉天(沈陽)的鐵路,從設計到施工,都由中國人獨立完成,真正的國產鐵路。主設計師是詹天佑,電訊專家方伯梁負責鐵路配套的電路以及通訊設備。鐵路從兩頭的北京、奉天,以及中間的錦州和山海關,四個點同時啟動鋪設鐵軌,以最快的速度施工,預計明年年初就能基本就緒。


    同時,從奉天至安東(丹東)鐵路的勘探工作也已經準備就緒,預計下半年就可以開始施工。這兩條鐵路一旦竣工,未來中日戰爭時,中國軍隊就不需要海路運輸,可以直接通過陸路快速進入朝鮮。這樣,海軍就不需要把精力耗費在海上護送上,戰術上可以更靈活。


    2月5日,近衛軍的編製終於完成了,編成了四個師和一個禁衛旅,以及一個獨立旅。


    每個師的編製仍然是一萬兩千人。四個師,分別駐紮在大同,大沽口,石家莊,天津,共同拱衛著京城,四個師長分別是馮子材、左寶貴、劉銘傳和吳長慶。由於鐵路係統的建立,軍隊在短期內就可以被運往各個地方。禁衛旅五千人由皇帝欽點的王祥指揮,作為北京的衛戍部隊,另外還有吳兆有的獨立旅監控越南。總的兵力是五萬八千名官兵,這是公開的編製。


    但在另一方麵,卻還有一個秘密的編製,一個半新組建的近衛師駐紮在甘肅蘭州。根據這樣的速度,到了明年底,就會有四個到五個新的近衛師。這個秘密編製將成為未來打擊日本的重要力量。


    丁雲桐對近衛軍充滿了期待,他想:"接下來該是執行封賞土地的詔令了,想必會有一場大亂了吧!"


    2月7日,土地封賞詔令正式實施,近衛軍將士成為幾十萬畝土地的新主人,也使部隊的士氣極度的高漲。在軍法處的鼓動下,官兵們紛紛向皇帝寫信,表示誓死效忠的決心,其中甚至還有上百封,是咬破手指,用鮮血書寫的決心書。


    伴隨著封賞詔令的實施,一道除役令也同時頒發。所謂除役令,就是解除八旗兵的編製,附帶的也將八旗土地收歸國有,一切經營活動都歸財政部管理。


    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幾乎一夜之間,八旗子弟就失去了土地,被剝奪了正規軍的編製,而且他們的月餉也隻剩下了兩年,也就是說兩年之後,他們將變成平民。


    這些人要麽去租地來種,要麽街邊擺攤,要麽給人跑腿打工,總之必須自食其力了。


    這道除役令的頒布,丁雲桐沒有征詢任何官員的意見,完全是乾綱獨斷。事出突然,朝廷內外驚呼嘩然,大批官員紛紛上疏勸阻,希望皇上能收回成命。所有的滿族官員都是強烈反對,而一些漢族官員出於各種政治考慮,也懇請除役令緩行。一時間眾口一辭,群情洶湧。


    但丁雲桐早有所料,不為所動。他采取"鴕鳥"政策,堅持三不主義:不批複奏章,不接見大臣,不開會討論。


    2月11日,恭親王奕帶領著英桂、崇倫、景壽等一幹滿族大臣,想要進宮麵聖。但卻吃了閉門羹,裏麵隻派人出來說"皇上龍體微恙"。眾大臣空等了半夜,最後隻能怏怏而回。


    而此時的宮內,丁雲桐左手揉捏著鈺瑩的酥胸,右手正用胎毛筆書寫著一道道調令:


    第一道命令,王祥所部近衛旅提高戰備,加強京城的巡邏和盤查,隨時準備應付一切突發事態。


    第二道命令,吳長慶師入駐懷柔,警戒京城郊區,能夠隨時奉命入京。


    第三道命令,袁世凱與徐世昌立刻進京,入值軍機處。


    第四道命令,從近衛軍裏挑選800名戰功卓著的官兵,組成一個"八百壯士團",歸內務部趙秉鈞直接指揮部,作為一支秘密的行動隊。


    第五道命令,近衛軍各個部隊都要抽調精幹,參加即將進行的天安門大閱兵。


    第六道命令,京城所有的軍械庫、軍火庫都派駐內務部人員監管。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丁雲桐可不希望自己會成為政變的犧牲品。


    從2月13日開始,大批不甘心的八旗兵開始不斷聚集抗議,要麽酗酒鬧事,打砸酒館店鋪,要麽非法集會遊行,衝擊政府部門。


    到了15日,更是出了一件慘事,一個旗人帶著自己的妻兒,一家四口,在西市口點起柴火自焚。旁邊有人拉起橫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朝廷中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們也紛紛串聯集結。各部衙門中都出現了消極怠工的現象,許多官員故意稱病不出,撂挑子不幹了。這其中包括幾乎所有的滿族官員,甚至還有一部分的漢族官員。


    一時間京城裏風起雲湧,暗潮洶洶。


    2月17日,黃昏,丁雲桐站在養心殿裏,看著窗外。


    天空中黑雲密布,大地籠罩在一片陰沉中。丁雲桐暗自嘀咕:"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他知道發布除役令,肯定會有不少人反對,但沒想到聲勢會這麽大,阻力會這麽強。雖然除役令針對的隻是八旗兵,雖然自己一再放風,表示絕不會去碰觸貴族們的利益。但顯然滿朝的官員根本不買賬。甚至一些漢族大員也參與其中,這一切明擺著有一批人在背後鼓動和組織。


    也許有很多勢力,早就已經對自己的政策不滿了,隻不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而現在這個除役令,就成了最好的借口,最好的動員令。不管自己如何安撫,如何解釋,後麵的抗議隻會越來越強烈。


    怎麽辦?後退嗎?妥協嗎?撤消除役令?


    不,不可能!如果撤消的話,自己馬上就會威信掃地,辛苦建立的形象就會徹底完蛋。不但那些王公貴族、文武百官會看扁自己,連近衛軍也會大失所望,離心離德。自己立刻就會眾叛親離。別說什麽宏圖霸業了,皇位都會保不住,甚至性命難保。


    想到這,丁雲桐一咬牙,一跺腳:"好吧,既然是萬丈深淵,那我就索性向前,殺出個黎明。本來是想一步步來,慢慢搞,和顏悅色做文明人。但現在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你們逼我做窮凶極惡的野蠻人。也罷,我就來個一步到位,反正要當獨裁者,就學學前世的希特勒,給你們來一個中國版的''國會縱火案''吧。"


    計議已定,丁雲桐冷靜了下來。艱難的是思考過程,當下定了決心後,整個人反而輕鬆了。他下令:"來啊,傳朕的旨意,2月23日將舉行天安門大閱兵,朕將親臨檢閱近衛軍!"


    就在此時,下人來報,說慈安太後請皇上移駕鍾粹宮,共進晚宴。


    丁雲桐一聽就明白了,那些王公貴族們見不到自己的麵,就去攛掇了太後出來,既然太後有請,皇帝也就不能避而不見了。至於慈安會說些什麽,丁雲桐心裏也已經大概有個數了。


    他心裏暗暗冷笑:今非昔比,自己已非吳下阿蒙,要是還想玩垂簾聽政的那一套,可就不好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非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非浪子並收藏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