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1-16
片刻後,何如璋進來見駕,仍然是那幅方麵大耳、慈眉善目的樣子。丁雲桐看著他,心裏不覺冒出了孟子<校人烹魚>中的一句話"君子可欺之以方",這腦袋大脖子粗的,天生就是賣拐的對象。
此時楢原陳政還隻是一個少年,受日本大藏省委派,通過一個友人特意托付給何如璋,假稱父母雙亡,自己又被繼母所不容,又心慕中華文化,想追隨何公使雲雲。這何如璋不做任何調查,輕易就相信了,把他收為了養子。
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雖然何如璋也為國家努力爭取過外交權益,比如保住了中國在日本的領事裁判權。這是很少被曆史書籍提及的外交成就。但作為一個外交官,這麽點警惕性都沒有,說明他政治上有非常幼稚的一麵,難怪前世會因為馬江海戰獲罪革職。中法劍拔弩張,他還不做戒備,聽任法艦溯閩江駛入馬尾,甚至予以友好款待,可見這幼稚病由來已久。
前世楢原陳政就是跟著何如璋來到中國,化名井上陳政,還取了中國名字叫陳子德。他既是日本間諜,收集中國情報卓有成績,又是文人,曾拜入清末大儒俞樾的門下。俞樾在<曲園自述詩>中記錄過此事。
在華期間,楢原陳政曾化裝成中國人,使用陳子德的名字遠赴直隸、山東、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江西、安徽等省收集中國情報,曆時6年。歸國後寫成<禹城通纂>。此書可謂甲午戰爭前日本收集中國情報的“代表作”。
在安徽,他曾冒充中國販紙商人深入涇縣刺探中國宣紙製作技藝,回國後寫成<清國製紙法>。1891年他又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滿載中國情報的<清國商況視察複命書>。
而且楢原陳政更是利用他與何如璋的關係,大肆刺探中國上層的消息。可以說,這個人是日本早期對華間諜中的重要核心。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甲午戰後簽訂馬關條約時,日方7名出席人員中楢原陳政赫然在列,與伊藤博文等人坐在一起,足見33歲的楢原陳政已經成了日本處理中國關係的核心人物。1900年,楢原陳政以日本公使館二等書記官作為掩護,繼續搜集情報,終於死在北京義和團運動的炮火中,年38歲。估計義和團也就幹了這麽點正事。
此時何如璋上來,簡略報告了自己駐日期間的工作。
丁雲桐笑著點點頭,其實這些他在書麵報告裏已經看過了,事實上何如璋還沒去日本,他就知道了,當然說出來會嚇人。
想了想,丁雲桐緩緩說道:"愛卿勞苦,這樣吧,卿且為軍機章京領班,朕若有事,隨時可供谘詢,如何?"
何如璋極為高興,連忙謝恩。軍機章京一般隻是五、六品,他已經是二品頂戴了,所以可以做個軍機章京領班。
丁雲桐心裏也有打算,軍機處在他手裏,就是一個顧問團。讓何如璋入值軍機,更有利於控製他對機密的接觸程度。想讓何如璋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就全在自己掌握中。間接的也就限製了那個楢原陳政,甚至還可通過假情報來迷惑這個間諜。
何如璋不明白皇帝的心機,還滿心歡喜。要知道軍機章京雖然隻是虛職,但經常在皇帝旁邊,如果有什麽事,一道命令下來說不定就是封疆大吏了,前途可是一片光明。
退下前他還稟報道:"據臣看來,日本其心非小。尤其於朝鮮一地,整軍經武,虎視眈眈,他日恐生事端,我國須預作準備。"
何如璋的話提醒了丁雲桐,等他退下後,丁雲桐立刻傳旨,讓袁世凱明天進宮,他覺得此時可以讓袁世凱去朝鮮了。當然去之前,他要和袁世凱好好談一次。
三月的北京看著春光明媚了,但是早晚溫差卻非常大。早晨天氣很冷,到了中午又熱的隻能穿單衣,等太陽一落山又冷風撲麵。如果趕上下雨天,那更是冷的要穿薄棉衣了。
這樣的天氣是最容易著涼的,這不,丁雲桐清早起來,就覺得頭疼腦熱眼發昏。他知道不妙,以前偶爾也有不舒服,但從沒這麽嚴重的,居然都站不起來了。
不過還好,丁雲桐這時已經給自己準備了一個醫療團隊,偉大領袖教導過我們:身體是獨裁的本錢。
按照丁雲桐前世的經驗,身虛體弱,盜汗無力,說不清道不明的病可以試試中醫。但病勢凶猛,疼痛難耐的病還是看西醫。
所以他將自己的醫療團隊陣容,設置為中西醫結合。中醫就是原先太醫院的那些禦醫,都是貨真價實的老中醫。但醫療團隊的首席醫師卻是一個西醫,名叫黃寬。
此時在華的西醫好的不少,絕大多數是洋人。丁雲桐還是對把性命交給洋人有所顧慮。
說起這個黃寬可不得了,他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市),1841年起在馬禮遜洋學堂裏苦學了六年,又赴美國留學兩年,取得學士學位。後留學英國,經過七年苦學,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科。是中國第一位經過歐洲醫科大學正規訓練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人。
此人的醫術極為精湛,甚至遠遠超過那些洋醫生。1863年廣州海關醫務處成立,聘醫師17人,其中16人係外籍醫師,但最後海關醫務處醫官卻是黃寬擔任,這足以反映黃寬在當時醫界的地位。
而且此人對做官毫無興趣,完全是一個工作狂,甘於清貧,不抽煙,不喝酒,不討二奶,離婚後與姊同住,到死未再娶,這樣的人在清末簡直怪物。(當然丁雲桐也曾惡意揣測,當中是否有什麽曖昧。)此人一生都在為別人實施手術,最後積勞成疾而死。
但這世就不一樣了,丁雲桐把他籠絡過來,委以重任,可不能讓他英年早逝了。
黃寬在給丁雲桐看過之後,開了一點藥,叮囑要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丁雲桐心中明白,前些日子因為操心屠殺王公貴族,心理壓力大,精力透支,現在局勢一鬆,毛病要找上身了。
雖然如此,他可沒心思躺在寢宮裏靜養,事情可多得很。他命人搬了一張藤椅放在大殿裏,也不要太監伺候,自己幹脆端杯茶,披條毯子躺在那辦公了,這架勢可不多見。
不久,袁世凱奉召進宮,一看這模樣立馬就驚呆了。皇宮正殿,懸掛著雍正禦筆“中正仁和”匾。莊嚴肅穆,神聖不可侵犯。但在皇帝寶座前,卻擺著一張藤椅!皇帝悠哉悠哉的躺在上麵。古往今來皇帝處置政務,沒有這麽休閑的,就差弄一點瓜子嗑磕了。
丁雲桐讓人擺下座位,讓袁世凱坐下。
丁雲桐已經把袁世凱作為一個心腹大臣來使用。他盯著袁世凱默默的想著:"這袁世凱不但精明能幹,而且他腦子裏沒有偏執的原則,飽讀詩書卻不固守儒家教條。見過世麵,卻不相信西方民主那一套。一切都是實用主義至上。
至於忠誠,我倒一點都不擔心。前世袁世凱逼清帝退位,那談不上不忠誠。整個滿清天下大勢已去,完全喪盡了民心,自己退位其實是最好的結局。
中國千年曆史改朝換代,哪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不是腥風血雨的結局?
唐哀帝被軍閥拿鴆酒毒死;漢獻帝老婆孩子老丈人全都被殺了,被曹丕關起來,也不知道是打死的,還是嚇死的;北宋是被侵略者抓去放羊;南宋是直接被大臣背著跳海淹死;明朝則是上吊的上吊,被絞死的被絞死。
清朝能退位做富家翁,已經是謝天謝地謝人,再拖延幾年,真的要"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清朝最感謝的人就應該是袁世凱!滿清遺老遺少們,過年過節都該焚香跪拜袁大頭才對啊。
說起袁大頭,那是袁世凱發行的銀元俗稱。隻是這袁大頭與那冤大頭是不是有什麽典故呢?"
丁雲桐胡思亂想,看著袁世凱的眼神也有點不對。袁世凱此時剛二十出頭,還是一青春少年,看皇帝癡癡凝望著自己,眼神曖昧,心裏麵頗有幾分忐忑,便假裝咳嗽了幾聲。
丁雲桐這才回過神來,說道:"朕以前說過,讓愛卿多留意朝鮮之事,今日已到用你之時。在越南抗擊法軍,朕讓你做參謀,是要曆練你,現在該是你獨當一麵的時候了。"
袁世凱早有心理準備:"臣一定鞠躬盡瘁。"
丁雲桐點點頭,說道:"朝鮮之事,錯綜複雜,日本圖謀已久,誌在必得。而西方列強定然會在背後慫恿,企圖假借日本之手,毀我宗主之權。而朝鮮國內更是紛亂如麻,大院君與閔氏一族鬥爭激烈。朝廷政治昏暗,糜爛至極點,百姓民怨沸騰,大亂在即。此去朝鮮,朕要你秉持兩個原則,第一,不管是守舊的大院君,還是搖擺不定的閔氏,你要堅守公正,秉持中立,盡全力讓這兩派相互製衡,最後都聽命於我,集中力量對付激進親日的開化黨。第二,凡事要顧及對方朝廷的顏麵,萬不可自視宗主上國,強橫霸道。剛柔相濟,寬猛結合,恩威並用,方得治道。否則,縱使你掌控朝政於一時,但人心盡失,招惹怨恨,最後反助了開化黨與日本一臂之力。"
袁世凱沉思許久,未能回話。
片刻後,何如璋進來見駕,仍然是那幅方麵大耳、慈眉善目的樣子。丁雲桐看著他,心裏不覺冒出了孟子<校人烹魚>中的一句話"君子可欺之以方",這腦袋大脖子粗的,天生就是賣拐的對象。
此時楢原陳政還隻是一個少年,受日本大藏省委派,通過一個友人特意托付給何如璋,假稱父母雙亡,自己又被繼母所不容,又心慕中華文化,想追隨何公使雲雲。這何如璋不做任何調查,輕易就相信了,把他收為了養子。
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雖然何如璋也為國家努力爭取過外交權益,比如保住了中國在日本的領事裁判權。這是很少被曆史書籍提及的外交成就。但作為一個外交官,這麽點警惕性都沒有,說明他政治上有非常幼稚的一麵,難怪前世會因為馬江海戰獲罪革職。中法劍拔弩張,他還不做戒備,聽任法艦溯閩江駛入馬尾,甚至予以友好款待,可見這幼稚病由來已久。
前世楢原陳政就是跟著何如璋來到中國,化名井上陳政,還取了中國名字叫陳子德。他既是日本間諜,收集中國情報卓有成績,又是文人,曾拜入清末大儒俞樾的門下。俞樾在<曲園自述詩>中記錄過此事。
在華期間,楢原陳政曾化裝成中國人,使用陳子德的名字遠赴直隸、山東、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江西、安徽等省收集中國情報,曆時6年。歸國後寫成<禹城通纂>。此書可謂甲午戰爭前日本收集中國情報的“代表作”。
在安徽,他曾冒充中國販紙商人深入涇縣刺探中國宣紙製作技藝,回國後寫成<清國製紙法>。1891年他又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滿載中國情報的<清國商況視察複命書>。
而且楢原陳政更是利用他與何如璋的關係,大肆刺探中國上層的消息。可以說,這個人是日本早期對華間諜中的重要核心。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甲午戰後簽訂馬關條約時,日方7名出席人員中楢原陳政赫然在列,與伊藤博文等人坐在一起,足見33歲的楢原陳政已經成了日本處理中國關係的核心人物。1900年,楢原陳政以日本公使館二等書記官作為掩護,繼續搜集情報,終於死在北京義和團運動的炮火中,年38歲。估計義和團也就幹了這麽點正事。
此時何如璋上來,簡略報告了自己駐日期間的工作。
丁雲桐笑著點點頭,其實這些他在書麵報告裏已經看過了,事實上何如璋還沒去日本,他就知道了,當然說出來會嚇人。
想了想,丁雲桐緩緩說道:"愛卿勞苦,這樣吧,卿且為軍機章京領班,朕若有事,隨時可供谘詢,如何?"
何如璋極為高興,連忙謝恩。軍機章京一般隻是五、六品,他已經是二品頂戴了,所以可以做個軍機章京領班。
丁雲桐心裏也有打算,軍機處在他手裏,就是一個顧問團。讓何如璋入值軍機,更有利於控製他對機密的接觸程度。想讓何如璋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就全在自己掌握中。間接的也就限製了那個楢原陳政,甚至還可通過假情報來迷惑這個間諜。
何如璋不明白皇帝的心機,還滿心歡喜。要知道軍機章京雖然隻是虛職,但經常在皇帝旁邊,如果有什麽事,一道命令下來說不定就是封疆大吏了,前途可是一片光明。
退下前他還稟報道:"據臣看來,日本其心非小。尤其於朝鮮一地,整軍經武,虎視眈眈,他日恐生事端,我國須預作準備。"
何如璋的話提醒了丁雲桐,等他退下後,丁雲桐立刻傳旨,讓袁世凱明天進宮,他覺得此時可以讓袁世凱去朝鮮了。當然去之前,他要和袁世凱好好談一次。
三月的北京看著春光明媚了,但是早晚溫差卻非常大。早晨天氣很冷,到了中午又熱的隻能穿單衣,等太陽一落山又冷風撲麵。如果趕上下雨天,那更是冷的要穿薄棉衣了。
這樣的天氣是最容易著涼的,這不,丁雲桐清早起來,就覺得頭疼腦熱眼發昏。他知道不妙,以前偶爾也有不舒服,但從沒這麽嚴重的,居然都站不起來了。
不過還好,丁雲桐這時已經給自己準備了一個醫療團隊,偉大領袖教導過我們:身體是獨裁的本錢。
按照丁雲桐前世的經驗,身虛體弱,盜汗無力,說不清道不明的病可以試試中醫。但病勢凶猛,疼痛難耐的病還是看西醫。
所以他將自己的醫療團隊陣容,設置為中西醫結合。中醫就是原先太醫院的那些禦醫,都是貨真價實的老中醫。但醫療團隊的首席醫師卻是一個西醫,名叫黃寬。
此時在華的西醫好的不少,絕大多數是洋人。丁雲桐還是對把性命交給洋人有所顧慮。
說起這個黃寬可不得了,他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市),1841年起在馬禮遜洋學堂裏苦學了六年,又赴美國留學兩年,取得學士學位。後留學英國,經過七年苦學,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科。是中國第一位經過歐洲醫科大學正規訓練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人。
此人的醫術極為精湛,甚至遠遠超過那些洋醫生。1863年廣州海關醫務處成立,聘醫師17人,其中16人係外籍醫師,但最後海關醫務處醫官卻是黃寬擔任,這足以反映黃寬在當時醫界的地位。
而且此人對做官毫無興趣,完全是一個工作狂,甘於清貧,不抽煙,不喝酒,不討二奶,離婚後與姊同住,到死未再娶,這樣的人在清末簡直怪物。(當然丁雲桐也曾惡意揣測,當中是否有什麽曖昧。)此人一生都在為別人實施手術,最後積勞成疾而死。
但這世就不一樣了,丁雲桐把他籠絡過來,委以重任,可不能讓他英年早逝了。
黃寬在給丁雲桐看過之後,開了一點藥,叮囑要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丁雲桐心中明白,前些日子因為操心屠殺王公貴族,心理壓力大,精力透支,現在局勢一鬆,毛病要找上身了。
雖然如此,他可沒心思躺在寢宮裏靜養,事情可多得很。他命人搬了一張藤椅放在大殿裏,也不要太監伺候,自己幹脆端杯茶,披條毯子躺在那辦公了,這架勢可不多見。
不久,袁世凱奉召進宮,一看這模樣立馬就驚呆了。皇宮正殿,懸掛著雍正禦筆“中正仁和”匾。莊嚴肅穆,神聖不可侵犯。但在皇帝寶座前,卻擺著一張藤椅!皇帝悠哉悠哉的躺在上麵。古往今來皇帝處置政務,沒有這麽休閑的,就差弄一點瓜子嗑磕了。
丁雲桐讓人擺下座位,讓袁世凱坐下。
丁雲桐已經把袁世凱作為一個心腹大臣來使用。他盯著袁世凱默默的想著:"這袁世凱不但精明能幹,而且他腦子裏沒有偏執的原則,飽讀詩書卻不固守儒家教條。見過世麵,卻不相信西方民主那一套。一切都是實用主義至上。
至於忠誠,我倒一點都不擔心。前世袁世凱逼清帝退位,那談不上不忠誠。整個滿清天下大勢已去,完全喪盡了民心,自己退位其實是最好的結局。
中國千年曆史改朝換代,哪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不是腥風血雨的結局?
唐哀帝被軍閥拿鴆酒毒死;漢獻帝老婆孩子老丈人全都被殺了,被曹丕關起來,也不知道是打死的,還是嚇死的;北宋是被侵略者抓去放羊;南宋是直接被大臣背著跳海淹死;明朝則是上吊的上吊,被絞死的被絞死。
清朝能退位做富家翁,已經是謝天謝地謝人,再拖延幾年,真的要"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清朝最感謝的人就應該是袁世凱!滿清遺老遺少們,過年過節都該焚香跪拜袁大頭才對啊。
說起袁大頭,那是袁世凱發行的銀元俗稱。隻是這袁大頭與那冤大頭是不是有什麽典故呢?"
丁雲桐胡思亂想,看著袁世凱的眼神也有點不對。袁世凱此時剛二十出頭,還是一青春少年,看皇帝癡癡凝望著自己,眼神曖昧,心裏麵頗有幾分忐忑,便假裝咳嗽了幾聲。
丁雲桐這才回過神來,說道:"朕以前說過,讓愛卿多留意朝鮮之事,今日已到用你之時。在越南抗擊法軍,朕讓你做參謀,是要曆練你,現在該是你獨當一麵的時候了。"
袁世凱早有心理準備:"臣一定鞠躬盡瘁。"
丁雲桐點點頭,說道:"朝鮮之事,錯綜複雜,日本圖謀已久,誌在必得。而西方列強定然會在背後慫恿,企圖假借日本之手,毀我宗主之權。而朝鮮國內更是紛亂如麻,大院君與閔氏一族鬥爭激烈。朝廷政治昏暗,糜爛至極點,百姓民怨沸騰,大亂在即。此去朝鮮,朕要你秉持兩個原則,第一,不管是守舊的大院君,還是搖擺不定的閔氏,你要堅守公正,秉持中立,盡全力讓這兩派相互製衡,最後都聽命於我,集中力量對付激進親日的開化黨。第二,凡事要顧及對方朝廷的顏麵,萬不可自視宗主上國,強橫霸道。剛柔相濟,寬猛結合,恩威並用,方得治道。否則,縱使你掌控朝政於一時,但人心盡失,招惹怨恨,最後反助了開化黨與日本一臂之力。"
袁世凱沉思許久,未能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