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三月。喬仁來到漢末也有了兩年多了,前年七月之時,官渡之戰如期爆發,如曆史記載的那般曹操以少勝多,在火燒烏巢之後,大舉緊逼袁軍,袁紹卻是屢出昏招導致兵敗如山倒。之後,更是隻帶了幾百兵馬逃回了河北。曾經的大漢第一軍閥--河北袁紹現在也不過苟延殘喘罷了,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而江東並未如戰前曹操的顧慮的那樣,率軍奇襲許洛。也並沒有如同曆史上那樣,由於孫策遇刺身亡,主少臣疑無力攻伐。
乘著中原河北兩大軍閥角力之際,孫策大軍四動,攻滅江東之地不服吳侯軍令的小勢力,並且征討山越,恩威並施,暫時解決了後方山越的問題。如今的東吳雖然領土和前世中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動,但是論實力卻是比前世強出了一倍。因為,如今東吳吳侯孫策精明強幹正值壯年,威震四方,長於征戰。而群臣恭順,百姓歸心,世家爭相投靠。並且掃除了領地內的反對勢力,鎮壓了山越,內部安定。遠不是前世,孫權尚且需要周瑜帶兵鎮守吳郡的那個東吳。兩年中喬仁也是與孫尚香打得火熱,孫策大有親上加親的趨勢。而,喬仁的侄子孫策長子孫紹卻是於去年十月出生了,小屁孩長得虎頭虎腦,惹得孫家與喬家幾位老人疼愛不已。
現在這個遠較曆史上強大的東吳,自是不會等到建安八年才會開始攻伐荊州這個世仇。就在今年年初,孫策與群臣就已經定下謀劃,於三月末,春意正濃之時,發兵江夏擒殺黃祖為孫堅報仇。
而,我們的主角喬仁這一年正值十八(虛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顧雍的建議下,喬仁決定出仕孫策了。因為,這兩年來,喬仁每日讀書習武,無論是學識還是武藝都是有了長足進步,如果再在家中閉門造車卻是毫無益處,而當今亂世想要四處求學卻是不太可能,倒不如投入孫策幕府,打磨自己,畢竟成功不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就能取得的,需要大量的曆練。
孫策倒是記得昔日與周瑜的約定,在顧雍的推薦下,並沒有辟除喬仁入討逆將軍幕府,而是將他任命為江夏太守門下書佐一職。如今,正印的江夏太守乃是荊州牧劉表任命的黃祖,而東吳這邊也是有一個江夏太守,就是以中護軍身份虛領的周瑜。而喬仁這個門下書佐就是周瑜的貼身助理,倒是安全的很。
三月的江東,春風不寒,陽光正媚。乃是大軍起拔的大好時期,嵬嵬江水之上,笙旗閉空,樓帆斷江。正是討逆將軍孫策親率大軍2萬,沿江而上前往巴丘與周瑜會師。隨軍大將有周泰、蔣欽、呂蒙、朱然、淩操等,文有呂範、魯肅、虞翻等當然還有我們的主角喬仁了。皆是青年才俊,而孫策的重臣張昭、顧雍等卻是留守吳郡,同樣朱治這個吳郡太守和程普黃蓋等老將也是留下鎮守。如此安排,卻是因為孫策認為黃祖那是劉表棄子,不堪一擊,心裏存了一番培養年青人的心思。
不過,喬仁對此倒是呲之以鼻,黃祖若是庸將,便不會擊敗孫堅了。雖然孫堅是中了埋伏被黃祖手下的兵卒射殺。但在原來曆史中黃祖坐鎮江夏長達八年之久,直到208年方才被擊敗。足見,黃祖雖然不是名將但是卻不是庸才。
吳郡據江夏郡,距離可是不遠。雖然四月之時,順風但卻逆江,速度是快不到那去,但是比起陸路卻是還是要快上不少,而且對士卒的體力要保持得多。閑來無事,喬仁便帶著自家曾經的書童如今的親兵喬信,來到船樓之上,夕我來時,未曾一覽江水迤邐,今我往時,一睹容顏。看著一旁身穿皮甲,腰配長劍的喬信,心裏感慨不斷。如今的喬信雖然才十五歲,但是身高已長到了八尺(漢尺一尺231厘米),端得是威武不凡看得如今隻有七尺的喬仁羨慕不已。而這兩年這小子武力暴漲,在孫府練武之時與孫策放對也能抵擋二十幾合,當然是在孫策放水的情況下。查看屬性―喬信:
姓名:戴綱(喬信)
統禦:32
武力:65
計謀:35
內政:35
魅力:62
友好度:100
得,這小子的武力都可以當個小校了。比起自家那堪堪到40的武力,真是令喬仁汗顏啊,不過這兩年來,這家夥長得最快的屬性,居然不是武力而是魅力,看來是發育的好又長相英武的原因了,不過外表最多隻有70的魅力,而以上卻是靠的的氣質和感染力之類的。
感慨著喬信的屬性,一陣陣江浪拍打在船上,激起片片浪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闕詞本是明代楊慎幾經波折之後寫出的,現經喬仁之口唱出,顯得少了幾分滄桑,多了幾分向往。
“子言好雅興。”聞言望去,原來是已升為部曲校尉的呂蒙,來到了樓上。
“子明兄,別來無恙否?”見是呂蒙,喬仁亦是很高興的打著招呼。。
“一般一般。不知子言在此看什麽。?”現在的呂蒙還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哪會跟你來這些文的。
“子明,以為此戰江夏當如何?”喬仁卻是向呂蒙問道。
“嗬嗬,主公軍令所指,蒙就往何處打。”聽得此言,喬仁卻是大搖其頭,而心中卻是琢磨著要不要勸呂蒙多讀點書了。
“子明卻是該多讀些書了。為將之道,不識天時,不懂地利,如何征戰四方。!”喬仁可謂用心良苦,這如果呂蒙早讀書二十年,當能為周瑜分憂,日後周公瑾也不會因為疲勞過度而亡。
“這。”聞言呂蒙卻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見狀喬仁又道:“大丈夫生於世,當提三尺之劍,建功立業。子明為軍中將領,也當力爭上遊,有來日當以三軍之帥為誌向。”
呂蒙聽得此言也是深以為然,想他從軍之初,也是被人以粗人笑話。如今,當了校尉如果太過沒學識也是沒麵皮的一件事。“不知,吾當從何書看起。”
“子明可識字?”這句話倒是問得呂蒙無語了,至於這麽鄙視我,書我沒讀過多少,字我還是認得的。“識得。”
“既然如此,仁這裏恰有一本《戰國策》正好送予子明。”說著從喬信手中拿過一本戰國策。
“不是兵法麽?”得,呂蒙還挑三揀四的。
“兵法是死物,而人卻是活的。子明當知讀史使人明智,這本<戰國策》,子明細細研讀當有大用。”給你一本兵法你看得懂麽還是看故事吧!
呂蒙聞言倒是接過竹簡,向喬仁施了一禮,便自己回去看書去了。
待呂蒙走後,喬仁看著滾滾江水卻是輕聲吟道:“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隻有綠水不改。”
而江東並未如戰前曹操的顧慮的那樣,率軍奇襲許洛。也並沒有如同曆史上那樣,由於孫策遇刺身亡,主少臣疑無力攻伐。
乘著中原河北兩大軍閥角力之際,孫策大軍四動,攻滅江東之地不服吳侯軍令的小勢力,並且征討山越,恩威並施,暫時解決了後方山越的問題。如今的東吳雖然領土和前世中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動,但是論實力卻是比前世強出了一倍。因為,如今東吳吳侯孫策精明強幹正值壯年,威震四方,長於征戰。而群臣恭順,百姓歸心,世家爭相投靠。並且掃除了領地內的反對勢力,鎮壓了山越,內部安定。遠不是前世,孫權尚且需要周瑜帶兵鎮守吳郡的那個東吳。兩年中喬仁也是與孫尚香打得火熱,孫策大有親上加親的趨勢。而,喬仁的侄子孫策長子孫紹卻是於去年十月出生了,小屁孩長得虎頭虎腦,惹得孫家與喬家幾位老人疼愛不已。
現在這個遠較曆史上強大的東吳,自是不會等到建安八年才會開始攻伐荊州這個世仇。就在今年年初,孫策與群臣就已經定下謀劃,於三月末,春意正濃之時,發兵江夏擒殺黃祖為孫堅報仇。
而,我們的主角喬仁這一年正值十八(虛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顧雍的建議下,喬仁決定出仕孫策了。因為,這兩年來,喬仁每日讀書習武,無論是學識還是武藝都是有了長足進步,如果再在家中閉門造車卻是毫無益處,而當今亂世想要四處求學卻是不太可能,倒不如投入孫策幕府,打磨自己,畢竟成功不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就能取得的,需要大量的曆練。
孫策倒是記得昔日與周瑜的約定,在顧雍的推薦下,並沒有辟除喬仁入討逆將軍幕府,而是將他任命為江夏太守門下書佐一職。如今,正印的江夏太守乃是荊州牧劉表任命的黃祖,而東吳這邊也是有一個江夏太守,就是以中護軍身份虛領的周瑜。而喬仁這個門下書佐就是周瑜的貼身助理,倒是安全的很。
三月的江東,春風不寒,陽光正媚。乃是大軍起拔的大好時期,嵬嵬江水之上,笙旗閉空,樓帆斷江。正是討逆將軍孫策親率大軍2萬,沿江而上前往巴丘與周瑜會師。隨軍大將有周泰、蔣欽、呂蒙、朱然、淩操等,文有呂範、魯肅、虞翻等當然還有我們的主角喬仁了。皆是青年才俊,而孫策的重臣張昭、顧雍等卻是留守吳郡,同樣朱治這個吳郡太守和程普黃蓋等老將也是留下鎮守。如此安排,卻是因為孫策認為黃祖那是劉表棄子,不堪一擊,心裏存了一番培養年青人的心思。
不過,喬仁對此倒是呲之以鼻,黃祖若是庸將,便不會擊敗孫堅了。雖然孫堅是中了埋伏被黃祖手下的兵卒射殺。但在原來曆史中黃祖坐鎮江夏長達八年之久,直到208年方才被擊敗。足見,黃祖雖然不是名將但是卻不是庸才。
吳郡據江夏郡,距離可是不遠。雖然四月之時,順風但卻逆江,速度是快不到那去,但是比起陸路卻是還是要快上不少,而且對士卒的體力要保持得多。閑來無事,喬仁便帶著自家曾經的書童如今的親兵喬信,來到船樓之上,夕我來時,未曾一覽江水迤邐,今我往時,一睹容顏。看著一旁身穿皮甲,腰配長劍的喬信,心裏感慨不斷。如今的喬信雖然才十五歲,但是身高已長到了八尺(漢尺一尺231厘米),端得是威武不凡看得如今隻有七尺的喬仁羨慕不已。而這兩年這小子武力暴漲,在孫府練武之時與孫策放對也能抵擋二十幾合,當然是在孫策放水的情況下。查看屬性―喬信:
姓名:戴綱(喬信)
統禦:32
武力:65
計謀:35
內政:35
魅力:62
友好度:100
得,這小子的武力都可以當個小校了。比起自家那堪堪到40的武力,真是令喬仁汗顏啊,不過這兩年來,這家夥長得最快的屬性,居然不是武力而是魅力,看來是發育的好又長相英武的原因了,不過外表最多隻有70的魅力,而以上卻是靠的的氣質和感染力之類的。
感慨著喬信的屬性,一陣陣江浪拍打在船上,激起片片浪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闕詞本是明代楊慎幾經波折之後寫出的,現經喬仁之口唱出,顯得少了幾分滄桑,多了幾分向往。
“子言好雅興。”聞言望去,原來是已升為部曲校尉的呂蒙,來到了樓上。
“子明兄,別來無恙否?”見是呂蒙,喬仁亦是很高興的打著招呼。。
“一般一般。不知子言在此看什麽。?”現在的呂蒙還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哪會跟你來這些文的。
“子明,以為此戰江夏當如何?”喬仁卻是向呂蒙問道。
“嗬嗬,主公軍令所指,蒙就往何處打。”聽得此言,喬仁卻是大搖其頭,而心中卻是琢磨著要不要勸呂蒙多讀點書了。
“子明卻是該多讀些書了。為將之道,不識天時,不懂地利,如何征戰四方。!”喬仁可謂用心良苦,這如果呂蒙早讀書二十年,當能為周瑜分憂,日後周公瑾也不會因為疲勞過度而亡。
“這。”聞言呂蒙卻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見狀喬仁又道:“大丈夫生於世,當提三尺之劍,建功立業。子明為軍中將領,也當力爭上遊,有來日當以三軍之帥為誌向。”
呂蒙聽得此言也是深以為然,想他從軍之初,也是被人以粗人笑話。如今,當了校尉如果太過沒學識也是沒麵皮的一件事。“不知,吾當從何書看起。”
“子明可識字?”這句話倒是問得呂蒙無語了,至於這麽鄙視我,書我沒讀過多少,字我還是認得的。“識得。”
“既然如此,仁這裏恰有一本《戰國策》正好送予子明。”說著從喬信手中拿過一本戰國策。
“不是兵法麽?”得,呂蒙還挑三揀四的。
“兵法是死物,而人卻是活的。子明當知讀史使人明智,這本<戰國策》,子明細細研讀當有大用。”給你一本兵法你看得懂麽還是看故事吧!
呂蒙聞言倒是接過竹簡,向喬仁施了一禮,便自己回去看書去了。
待呂蒙走後,喬仁看著滾滾江水卻是輕聲吟道:“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隻有綠水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