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出戴綱所預料,朱桓和黃忠找到的那戶人家並不是尋常的農家,那持樸刀的漢子甚至連軍屯都不是,反而是遠青州兵的一名軍候,他的弟弟、兒子幾乎都是青州兵中的下層軍官,就連家人也是青州軍屯。
從他的口中朱黃二人得知,不僅是芍陂附近的五萬軍屯全部解散了軍事編製,一些民屯甚至是往自由民轉變,因為不止有軍屯才采取軍事編製,民屯也是類軍事管製。而且壽春城中人數約為一萬八千人的青州兵也被夏侯惇下令解散,解甲歸田了,大部分駐守壽春的青州兵他們的家人也都在芍陂附近屯田,這是青州兵外駐的傳統,就地解決糧食,也算是曹操對這些青州黃巾的特殊優待。
壽春城內原本就有三萬曹軍,其中精銳的就是那一萬八千青州兵,如今青州兵一去,除了夏侯惇靠個人魅力留下的千把號極為精銳的青州兵外,壽春就隻剩下一些郡國兵和少許揚州軍(外軍)部隊,真正算得上精銳的隻有五千不到。可以說,此時的壽春防禦力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時刻。
得到這個消息的黃忠,連忙想讓朱桓帶著這個消息和自己的部隊前往戴綱的中軍。黃忠果然還是對朱桓很好,這是起了明顯幫忙的意思,芍陂附近已無部隊,這些歸家的青州兵和軍屯早就不想打仗了,東吳隻要給他們入籍做普通的齊名農戶就可完全拉攏他們。這樣一來,黃忠這邊的八千大軍越顯多餘,留個千兒八百的維護個治安便可以了。所以黃忠讓朱桓帶一個絕好的消息和數千大軍回到戴綱處,戴綱斷然不會不給朱桓喝點肉湯的。
不過最後朱桓還是拒絕了,倒不是他有什麽殘念,而是他自個清楚他自認為統兵作戰、謀略戰術都算精通,但是戴綱自己各方麵比他還好,而他手下還有徐盛、劉循這樣的英才,自己的作用反而不如黃忠這樣的猛將。而芍陂這邊需要有管理郡縣經驗的將領,眼下可不止維護治安這麽簡單,民政也得一把抓,別的不說當過縣令的朱桓這方麵可比黃忠好太多,故而深思熟慮之後朱桓還是覺得這邊才是他最適合戰場,於是回絕了黃忠的好意。
“後將軍,就是這樣,休穆認為壽春城中可戰之兵不過五千,我軍不需圍城苦等,可以直接攻城。”老黃忠雖然口上說把機會讓給朱桓,但是心裏還是一個好戰分子沒變。
“嗯!”戴綱低頭開始沉思,思量朱桓的猜測有幾分準確,不過琢磨了一陣,他倒是越發深信了。“老將軍辛苦了,先用餐飯。伯通(呂佑),孫韶將軍那邊可有什麽消息?”
為將者要善於收集情報,分析情報,不可遺漏一點的蛛絲馬跡,這一點戴綱做得尤為的好。
“回將軍,孫將軍已經拿下了陰陵,如今正在整軍待戰。”呂佑還兼任著行軍主簿一職。
“好!諸將聽命,修築攻城器械,後日圍城!”戴綱並不激動,隻是淡然說道,這又不是大戰不過是欺負人而已。“不過咱們是不是該商量一下如何處置芍陂那的屯民。”
一言既出,眾將啞言。芍陂本就在有五萬軍屯,都已經是見過血腥的百姓,不,都不能算是百姓,這些家夥發上武器不比郡國兵差,如今再加上差不多一萬人的青州兵跑了過去,那可不好管理。
其實東吳也有屯田,隻不過不像曹魏這邊分的這般細致罷了,細細來說類似於軍屯和民屯之間。東吳實行複客領兵製,將領們的私曲、健兒有一部分有替主將耕作的義務,而北方流寓而來的民眾大多依附於本郡南遷的郡望世族,比如大部分的廬江百姓都依附於周家和喬家,兩家有孫策封賞的大片土地,兩家就把這些土地加上農具、耕牛一並交給流民,再派人管理,收獲之後五五分成。
類似於青州黃巾軍屯的也有,不過來源不是黃巾而是山越人,這也是喬仁在新都用來引誘越民下山的手段,各縣開墾土地,成片交給按軍事編製整合的越民,政府也提供農具、耕牛、種子,最後亦是五五分成。
尋常的屯田,好一點的也就是一九分、二八分,差一點的就是收成全收,隻管你的飯而已。但喬仁主政期間覺得曹魏的屯田隻是一時之需,無法長久,全憑曹操的個人威望,就算是曹操在世之時各地的軍屯也沒少叛亂、暴動。故而喬仁最初實行屯田時將比率定為五五,雖說少收點但卻勝在穩定。
而對於百姓來說,這可不是文景之治的時候,三十稅一,這是亂世人命如草芥,能有一口飯吃就不錯了,而且上交比例還說得過去,就無人會做他想。
可是眼前卻是愁壞了這群吳軍戰將們,六萬多民眾還是受過軍事訓練的。若說按照江東的製度來屯田,這群剛從屯田裏解放出來的家夥不見得就會看得起那五成,若說編入齊名戶籍,這些人又不是真的尋常百姓,不好管理啊!
“後將軍,老夫來時已經答應了他們,將他們編入我東吳的編戶齊民。按田賦、人頭納稅。”黃忠一手抓著一個冒油的肘子,一邊扯著嗓子說道。
“這!”徐盛聞言一頓,他還不曾想到黃忠已經答應,原本想說屯田的話就收回了口中,笑話,若是都已經應下了,再說什麽屯田不是逼著這群黃巾再度出山嗎!“老將軍,所言甚是。末將也覺得,可以將他們編入齊名戶籍,不過需要分開。六萬人居於一處,是不是太擁擠了也不好管理。”
“可是,這些青州兵前些年南征的時候可是燒殺不斷,送往合肥的話,恐怕難以和當地百姓和睦!”馬玄這個唯一的文官,還是開口說道。
“好了!”戴綱扶著隱隱作痛的額頭,歎氣道:“先就這樣吧!費牧你在新都、丹陽、會稽都管理過越人屯田,著你帶本部(五百越人)前去幫朱桓將軍。剩下的事,伯常先生擬個書信上報給建業吧!好了,咱們準備打壽春吧!”
戴綱雖然號稱是小喬仁文武雙全,但是治政還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再說下去隻這些黃巾的處置方法都能要了戴綱的小命。
何止是戴綱啊,帳內這些江東虎臣們,要他們拿刀和魏軍拚命,他們眉頭都不帶皺一下,但要他們去管理流民,那算了吧!(沒戶籍都算流民)
“喏!”馬玄轟然領命下去寫他的書信了。
“將軍,製作攻城器械需要一些時間,劉循將軍押送的衝車、井欄、弩車都還有幾日時間才能運到。咱們是不是到壽春城下叫陣。”徐盛眼睛一轉,計上心頭。
黃忠這時也解決掉了一隻肘子,摸了摸胡子上的油水,說道:“夏侯惇不是病了嗎?莫不成他朱靈還敢出城一戰不成,或是夏侯惇還會帶病出戰?”
“老將軍,要的就是他不敢出戰。後將軍,反正製作器械需要時間,這期間咱們於城下邀戰,一可以麻痹敵軍,二還可以降其士氣,三還可以觀察城防,為日後攻城做準備。”
一般來說,敵將邀戰而己方將領不敢應戰是很傷士氣的。尤其是在壽春這樣的情況下,死忠的青州兵都解散了,剩下的大多數都是郡國兵,戰力低不說而且都是本地人,看到己方將領不敢應戰,壽春是否守住便成了問題,心裏自然也會打著出工不出力的打算,要是把吳軍打出火氣來了,他們戰後還在不在壽春住了!
“好!老將軍,明日就勞你和馬忠一同去邀戰了。”
馬忠是黃忠的徒弟,箭術高超馬戰武藝也是不差,如果真有敵將敢應戰也可以讓馬忠練練手,畢竟黃忠威名在外東麵曹軍還真沒人敢和他對戰。
而馬忠聲名不顯不過是戴綱手下的一名校尉而已,雖然得到黃忠傾囊相授,但又有誰人知曉呢!戴綱就是打著要給馬忠揚名的主意,黃忠年事已高征戰不了幾年,而淮南一線以智將居多,武力最高就是他自己,其次就是孫韶、郝昭。郝昭也就罷了,他戴綱是主帥,武力再高有個屁用,而孫韶身份特殊喬仁一係的人都得保證他的安全,不然那風波大了去了。
故而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戴綱決定把馬忠養成一名準一流鬥將。
。
從他的口中朱黃二人得知,不僅是芍陂附近的五萬軍屯全部解散了軍事編製,一些民屯甚至是往自由民轉變,因為不止有軍屯才采取軍事編製,民屯也是類軍事管製。而且壽春城中人數約為一萬八千人的青州兵也被夏侯惇下令解散,解甲歸田了,大部分駐守壽春的青州兵他們的家人也都在芍陂附近屯田,這是青州兵外駐的傳統,就地解決糧食,也算是曹操對這些青州黃巾的特殊優待。
壽春城內原本就有三萬曹軍,其中精銳的就是那一萬八千青州兵,如今青州兵一去,除了夏侯惇靠個人魅力留下的千把號極為精銳的青州兵外,壽春就隻剩下一些郡國兵和少許揚州軍(外軍)部隊,真正算得上精銳的隻有五千不到。可以說,此時的壽春防禦力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時刻。
得到這個消息的黃忠,連忙想讓朱桓帶著這個消息和自己的部隊前往戴綱的中軍。黃忠果然還是對朱桓很好,這是起了明顯幫忙的意思,芍陂附近已無部隊,這些歸家的青州兵和軍屯早就不想打仗了,東吳隻要給他們入籍做普通的齊名農戶就可完全拉攏他們。這樣一來,黃忠這邊的八千大軍越顯多餘,留個千兒八百的維護個治安便可以了。所以黃忠讓朱桓帶一個絕好的消息和數千大軍回到戴綱處,戴綱斷然不會不給朱桓喝點肉湯的。
不過最後朱桓還是拒絕了,倒不是他有什麽殘念,而是他自個清楚他自認為統兵作戰、謀略戰術都算精通,但是戴綱自己各方麵比他還好,而他手下還有徐盛、劉循這樣的英才,自己的作用反而不如黃忠這樣的猛將。而芍陂這邊需要有管理郡縣經驗的將領,眼下可不止維護治安這麽簡單,民政也得一把抓,別的不說當過縣令的朱桓這方麵可比黃忠好太多,故而深思熟慮之後朱桓還是覺得這邊才是他最適合戰場,於是回絕了黃忠的好意。
“後將軍,就是這樣,休穆認為壽春城中可戰之兵不過五千,我軍不需圍城苦等,可以直接攻城。”老黃忠雖然口上說把機會讓給朱桓,但是心裏還是一個好戰分子沒變。
“嗯!”戴綱低頭開始沉思,思量朱桓的猜測有幾分準確,不過琢磨了一陣,他倒是越發深信了。“老將軍辛苦了,先用餐飯。伯通(呂佑),孫韶將軍那邊可有什麽消息?”
為將者要善於收集情報,分析情報,不可遺漏一點的蛛絲馬跡,這一點戴綱做得尤為的好。
“回將軍,孫將軍已經拿下了陰陵,如今正在整軍待戰。”呂佑還兼任著行軍主簿一職。
“好!諸將聽命,修築攻城器械,後日圍城!”戴綱並不激動,隻是淡然說道,這又不是大戰不過是欺負人而已。“不過咱們是不是該商量一下如何處置芍陂那的屯民。”
一言既出,眾將啞言。芍陂本就在有五萬軍屯,都已經是見過血腥的百姓,不,都不能算是百姓,這些家夥發上武器不比郡國兵差,如今再加上差不多一萬人的青州兵跑了過去,那可不好管理。
其實東吳也有屯田,隻不過不像曹魏這邊分的這般細致罷了,細細來說類似於軍屯和民屯之間。東吳實行複客領兵製,將領們的私曲、健兒有一部分有替主將耕作的義務,而北方流寓而來的民眾大多依附於本郡南遷的郡望世族,比如大部分的廬江百姓都依附於周家和喬家,兩家有孫策封賞的大片土地,兩家就把這些土地加上農具、耕牛一並交給流民,再派人管理,收獲之後五五分成。
類似於青州黃巾軍屯的也有,不過來源不是黃巾而是山越人,這也是喬仁在新都用來引誘越民下山的手段,各縣開墾土地,成片交給按軍事編製整合的越民,政府也提供農具、耕牛、種子,最後亦是五五分成。
尋常的屯田,好一點的也就是一九分、二八分,差一點的就是收成全收,隻管你的飯而已。但喬仁主政期間覺得曹魏的屯田隻是一時之需,無法長久,全憑曹操的個人威望,就算是曹操在世之時各地的軍屯也沒少叛亂、暴動。故而喬仁最初實行屯田時將比率定為五五,雖說少收點但卻勝在穩定。
而對於百姓來說,這可不是文景之治的時候,三十稅一,這是亂世人命如草芥,能有一口飯吃就不錯了,而且上交比例還說得過去,就無人會做他想。
可是眼前卻是愁壞了這群吳軍戰將們,六萬多民眾還是受過軍事訓練的。若說按照江東的製度來屯田,這群剛從屯田裏解放出來的家夥不見得就會看得起那五成,若說編入齊名戶籍,這些人又不是真的尋常百姓,不好管理啊!
“後將軍,老夫來時已經答應了他們,將他們編入我東吳的編戶齊民。按田賦、人頭納稅。”黃忠一手抓著一個冒油的肘子,一邊扯著嗓子說道。
“這!”徐盛聞言一頓,他還不曾想到黃忠已經答應,原本想說屯田的話就收回了口中,笑話,若是都已經應下了,再說什麽屯田不是逼著這群黃巾再度出山嗎!“老將軍,所言甚是。末將也覺得,可以將他們編入齊名戶籍,不過需要分開。六萬人居於一處,是不是太擁擠了也不好管理。”
“可是,這些青州兵前些年南征的時候可是燒殺不斷,送往合肥的話,恐怕難以和當地百姓和睦!”馬玄這個唯一的文官,還是開口說道。
“好了!”戴綱扶著隱隱作痛的額頭,歎氣道:“先就這樣吧!費牧你在新都、丹陽、會稽都管理過越人屯田,著你帶本部(五百越人)前去幫朱桓將軍。剩下的事,伯常先生擬個書信上報給建業吧!好了,咱們準備打壽春吧!”
戴綱雖然號稱是小喬仁文武雙全,但是治政還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再說下去隻這些黃巾的處置方法都能要了戴綱的小命。
何止是戴綱啊,帳內這些江東虎臣們,要他們拿刀和魏軍拚命,他們眉頭都不帶皺一下,但要他們去管理流民,那算了吧!(沒戶籍都算流民)
“喏!”馬玄轟然領命下去寫他的書信了。
“將軍,製作攻城器械需要一些時間,劉循將軍押送的衝車、井欄、弩車都還有幾日時間才能運到。咱們是不是到壽春城下叫陣。”徐盛眼睛一轉,計上心頭。
黃忠這時也解決掉了一隻肘子,摸了摸胡子上的油水,說道:“夏侯惇不是病了嗎?莫不成他朱靈還敢出城一戰不成,或是夏侯惇還會帶病出戰?”
“老將軍,要的就是他不敢出戰。後將軍,反正製作器械需要時間,這期間咱們於城下邀戰,一可以麻痹敵軍,二還可以降其士氣,三還可以觀察城防,為日後攻城做準備。”
一般來說,敵將邀戰而己方將領不敢應戰是很傷士氣的。尤其是在壽春這樣的情況下,死忠的青州兵都解散了,剩下的大多數都是郡國兵,戰力低不說而且都是本地人,看到己方將領不敢應戰,壽春是否守住便成了問題,心裏自然也會打著出工不出力的打算,要是把吳軍打出火氣來了,他們戰後還在不在壽春住了!
“好!老將軍,明日就勞你和馬忠一同去邀戰了。”
馬忠是黃忠的徒弟,箭術高超馬戰武藝也是不差,如果真有敵將敢應戰也可以讓馬忠練練手,畢竟黃忠威名在外東麵曹軍還真沒人敢和他對戰。
而馬忠聲名不顯不過是戴綱手下的一名校尉而已,雖然得到黃忠傾囊相授,但又有誰人知曉呢!戴綱就是打著要給馬忠揚名的主意,黃忠年事已高征戰不了幾年,而淮南一線以智將居多,武力最高就是他自己,其次就是孫韶、郝昭。郝昭也就罷了,他戴綱是主帥,武力再高有個屁用,而孫韶身份特殊喬仁一係的人都得保證他的安全,不然那風波大了去了。
故而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戴綱決定把馬忠養成一名準一流鬥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