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兵稀,陰陵道狹,月暗雲如壘。陰陵城乃是楚國舊地,同時也是為項羽兵敗後迷失道處,由此而知名於世。漢時置縣屬揚州九江郡,在壽春東方數百裏處。(今安徽定遠西北)


    整個魏國都處於兵力捉襟見肘的特殊時期,淮南壽春尤甚,壽春城這個魏國的揚州治所所在都沒有多少人,何況這個小小的縣城,孫韶大軍所向,縣令直接就在城門口端著戶冊、圖籍投了降,左右他也不過是當地人因為有些威望才被溫恢提拔為縣令的,也就無所謂從屬魏吳之別。


    孫韶駐軍於此已經五日過去了,他本人忙著熟悉留在這裏的典籍,反正他是想做好九江太守,九江郡如今就隻剩下壽春附近和柴桑,打下來壽春駐守的當然是他這個名正言順的太守咯,壽春靠近敵國他這個太守忙得事多了。


    故而一幹城防事務就交給了裨將郝昭,孫韶原本手下有劉循和郝昭兩員大將,可是劉循被戴綱要去培養了,他手下能用的就隻有郝昭了。不過郝昭別的不說,就城防這一樣,那在三國時代可是一流的。


    “將軍。”陰陵前後左右都沒有敵軍,郝昭也不可能每日跑去巡城,故而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城內縣令署,找了一個貼近孫韶辦公所在的地方。這時一名小校風風火火的跑了進來,大喊“有急報!”


    “何事!”手不釋卷,正和郝昭現在的情況,有呂蒙這個讀出來的寒門大都督,東吳的寒門將領隻要有誌向的,閑暇之時都是以讀書為樂。此時郝昭剛剛放下手中的書卷,有些詫異的問道,同時心中亦是想到這陰陵能有什麽事?


    那報信的是一名隨郝昭一同在合肥被俘的軍司馬,和郝昭同為並州軍,如今也是校尉一枚。“郝大哥,城外有四百魏軍。“


    “魏軍?隻有四百?來者何意?”四百魏軍,可真是奇怪。郝昭心中唯一的猜想,怕是來投效的吧!


    那校尉尷尬一笑,說道:“為首的是一個假司馬(副的)是淮南口音,說是認識將軍,特意來投效。”


    “那,把那個假司馬帶來,其餘士卒送到營帳歇息。”


    “這!”那校尉聞言更加的尷尬,舔著個臉說道:“他們要先吃東西,據說是一日未進水米。”


    “沒出息的家夥。”郝昭也是魏軍投靠過來的,和吳軍本土士卒雖說因為喬仁校場喂藥的一幕,關係還算過得去,但暗地裏也叫著勁呢!畢竟流傳著曹氏步騎天下第一的名頭,他們這些北軍和南麵的吳軍都想爭個名頭。想到這裏郝昭沒好氣的說道:“讓後營給他們做飯!把那個假司馬帶來。”


    “喏!”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那校尉就帶著一個一個風塵仆仆,身穿魚鱗甲的漢子走了進來。可郝昭怎麽看怎麽怪異,原因無他江東這方軍司馬及以上都是穿明光鎧,隻有軍候、屯長才穿魚鱗甲、紮甲,所以郝昭覺得怪異,不過看著麵容郝昭是覺得有些眼熟。


    “小弟蔣方見過郝大哥!”郝昭尚自沒有反應,那蔣方就躬身便拜。


    “蔣方?”郝昭回憶了一下,好像自己是認識這麽一個人。“九江蔣方,你小子怎麽灰頭土臉的。”


    “小弟是來投靠兄長的,壽春的曹軍人心惶惶,九日之前夏侯將軍也被朱靈送走了,城內的青州兵也被解散了,如今城裏麵隻有一萬多點人,還大多數是郡國兵,小弟無奈就隻好帶著手下這四百號人,偷偷跑了出來。”


    “哦!”郝昭詫異道:“我若是記得不錯,曹軍管理甚嚴,你們是怎麽跑出來的?”


    “哎別提了!”蔣方一邊說,一邊拿起放在案上的麵餅啃了幾口,“城裏每日都有士卒逃跑,尤其是我們這種本地人,夏侯將軍都走了咱們哪還願意和吳人打啊!說不定過不得半月整個淮南都是吳國的了,所以啊能跑的都跑了,朱靈將軍也管不了。”


    “想不到壽春的局勢已經敗壞如斯。”郝昭似乎記得蔣方的確是九江本地人,蔣氏在淮南雖然不是世家但卻是大族,人丁興旺,名人也是不少,文有名士蔣幹、喬仁的謀主蔣濟,武也有蔣欽等等。


    “誰說不是呢?”說話間蔣方也啃完了一張餅子,順手又拿起了另外一張。“其餘人都回到家裏務農去了。可我和弟兄們又不是郡國兵時常耕作,你也知道我這種人打了十來年的仗,要我去伺候莊稼,怕是做不來,故而思來想去便想到了來投靠大哥您!”


    東吳的蔣氏族人不少,最不濟蔣欽手底下的親衛就有百十來個,他蔣方投過來靠這層關係維持個舊狀還是可以的,若是能和二蔣(蔣濟、蔣欽)攀個族親更是不差個前途。


    “來投我也好,哈哈!對了,你說夏侯惇已經不在壽春了!而且城內兵不過萬,士氣渙散?”郝昭後知後覺,這下才品味出個重點來。


    “是呀!”那蔣方餅子才啃了一口,就聽見郝昭一驚一乍的,嚇得連餅子都不在啃了。“怎麽!”


    “好小子,你立功了!這可是個好消息,走隨我去見鎮北(孫韶)。”說著也不顧蔣方手裏還拿著一張麵餅,就直拉著他去內堂見孫韶。


    ···································


    ····························································


    “這麽說,壽春現在是個空殼子咯?”


    壽春城外吳軍大營,徐盛黑這個眼圈打著哈欠,剛剛才給壽春城內魏軍演奏了音樂,回到帳內就聽見戴綱說,陰陵的孫韶有消息來。一問才知道,孫韶都得到消息,壽春城內不僅沒了青州兵,連夏侯惇、溫恢都不在了,如今隻剩下朱靈和一萬毫無戰意的魏軍,頓時氣得睡意都沒了。


    “是的!”戴綱風輕雲淡的把案上的書信收入袖中,對著準備去叫陣的黃忠說道:“老將軍,今日就不叫陣了,改勸降。伯常先生擬寫一封勸降信,軍中所有會寫字的全部去幫忙抄寫。”


    “後將軍是何用意?”徐盛明銳的察覺到,戴綱這一手絕不是為了勸降,若是朱靈會投降也不會苦守這些日子了。“難不成是為了瓦解魏軍的軍心。”


    “文向果然深諳兵法。”戴綱不痛不癢的誇了一句,緊接著說道:“魏軍本就士氣渙散,城內前幾日就有許多本地士卒逃跑。咱們再加一把火,獻朱靈頭顱者賞金一千,獻一名北軍軍司馬以上軍官者賞金一百。投降我軍者,賞半年祿糧。”


    善戰者攻心為上,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能有些許錢糧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海外貿易繁榮的東吳別的不說,金子那是多多的。


    “喏!玄即刻就去撰寫!”馬玄領命而去。


    戴綱又對黃忠說道:“老將軍,還需要你和你手下的橫江射手多勞累了。”


    射勸降書,總不能用弩車射吧,而尋常士卒的弓弩射程也不比魏軍的遠,隻有射程是尋常士卒一倍,又以拋射為主的橫江射手最適合做這種事。


    “喏!老夫這就去召集孩子們!”橫江射手大多是些三十歲左右的精銳弓箭手,以老黃忠的年紀正好掐在父輩和祖父輩之間,沒叫孩兒們就算好的了。


    “文向你還不下去歇息,難不成晚上不夠勞累?”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