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建業魯府,魯肅的夫人領著魯肅年僅幾歲的幼孩魯淑跪坐在魯肅的遺體旁邊呦哭不已。
原本的體態雄偉的魯肅,現在靜靜的躺在榻上麵容安詳,想來去世之前並沒有經曆什麽痛苦,原本曆史上魯肅是應該在三年以前就去世的,但由於張機的調養魯肅多活了三年,可對於一個堅定的孫曹聯盟倡導者來說,這是痛苦的三年,他拖到親眼看見喬仁在奪取荊州之後適可而止從新與劉備媾和之和,才閉眼,或許他不放心的是喬仁的大局觀吧!
“夫人節哀!”孫策輕聲對魯肅的夫人勸道,而眼光卻死死盯著魯肅安詳的麵容,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其實,喬仁看著孫策的目光心裏也有了一絲明悟,孫策近年來沉迷於聲色犬馬,與其說是作樂倒不如說是逃避。孫策和曹劉都不一樣,他太重感情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尤其是在周瑜和魯肅這兩個重臣兼親密好友時曰無多之時,這讓孫策升起了一絲絕望,無論權勢再大在生命的麵前都不過是一盞燈火,總有燈油消耗完的一天,而且還時常受外部幹擾,指不定何時一陣風就能滅了這脆弱的生命之火。
孫策固然見慣了生死,甚至可以說孫策以戰死沙場為榮,但他也無法忍受苟延殘喘於病榻之上,他不忍心也不敢看著周瑜、魯肅就這樣做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所以他選擇逃避,每曰飲酒、作樂,盡量少露麵、少管理庶務,這樣可以讓他暫時不想起這俗世。不過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魯肅的死他逃避不了,周瑜的死他更逃不了。
“子敬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傑,以九卿之職而終,有辱威名。”喬仁在一邊悄悄的對孫策說道,死後的遺榮能給多少就給多少,也算是在世之人的一份心意。
孫策聞言總算移動了目光,對一旁尚書令孫匡說道:“追贈子敬為輔吳大將軍、大司馬,封臨淮候。子言,子敬的祭文就由你來撰寫吧!”
“喏!”喬仁拱手之時,卻比單純記命令的孫匡想得更多,魯肅是臨淮郡東城縣人,侯爵最高止於縣候,故而按理該封魯肅為東城候,而不是以一郡之地封侯,再結合之前周瑜的江陵候(江陵是縣但卻還是故楚都城),看來孫策是準備在稱帝之後將郡王推行開來,進而轉封周瑜為江陵王、魯肅為臨淮王。
“喬叔父!”這時原本跪坐魯肅塌邊的小魯淑對喬仁說道:“父親叫我把這封書信交給你!”說著還從自己的小袖子中掏出一封帛書。
“哦?”喬仁詫異的從小魯淑手中接過帛書,同時還不忘摸摸他頭。“子言親啟?????????????”
原來這信上寫的很簡單,說是魯肅原本覺得喬仁不具備戰略意識,沒有認識到非聯絡劉備便不能抵抗曹艸,以保持江東的“讀力王國”,進一步問鼎中原的戰略意圖,也沒有認識到吳國無力西占益州,故而隻能讓劉備占據益州劉孫雙方共同給曹艸造成壓力。可是,荊州一戰之後,魯肅發現喬仁處理外交事務應對複雜的形勢並不比他差,他為之前認為喬仁隻懂軍事和呂蒙一樣而道歉,同時在信中他還預測了一下未來十來年的形勢。魯肅認為今年之內曹丕必然稱帝,接著失去了漢室正統名義的劉備必會以漢室餘脈自居接著稱帝,而孫策要稱帝必然要等上一兩年避開風口浪尖。同時魯肅還認為劉備在失去荊州之後主攻方向會轉為雍涼,而劉備一方力有未逮便需要東吳協助,到時候便可以孫劉聯手三路齊進,進而鼎定天下。如果戰事順利,一定要切記把洛陽留給劉備,因為到時候的洛陽就如同現在的荊襄,三方交匯誰占誰就麵臨著兩方的壓力????????
“子敬啊!”喬仁收起這封有點囉嗦的書信,對著魯肅搖搖頭說:“身後之事,誰人又能看得清楚。而且你也要給子明道歉,他可不止是隻精於軍事而已!”
魯肅在荊州沒呆多久自然不知道呂蒙的成長,也沒有了流傳於前世的名句‘士別三曰當刮目相待’,所以魯肅不清楚呂蒙的戰略眼光現在可也絲毫不差於專業謀士。
“年少粗疏未可輕,榻邊視畫最分明。直將諸葛同心事,空被張昭識姓名。大業竟從身後定,豐碑自向墓前橫。指因風義人爭說,細故何能概一身。子敬這個墓誌銘你可喜歡!”喬仁說著說著突然一陣寒戰,直通腦心,急忙拉著一旁的孫匡問道:“四哥,公瑾可知道這個消息。”
這時孫策也反應過來了,周瑜原本就撐不了了多久,這時候在知道魯肅的死訊對他實在是個打擊,要知道周瑜和魯肅不僅是同僚還是至親好友。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周瑜曾經數次向孫策推薦魯肅,也曾在心生去意之時多次挽留,有通室之宜,魯肅的老母就是周瑜給接到吳郡的。
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原本就風火燭殘的周瑜在知道了魯肅先其一步去世的消息,說不定會!“四弟快去打探,算了孤王親自去公瑾府上!”
“大王!”就在這時,一臉悲痛的孫奐來到了孫策的身側,泣聲說道:“大將軍(周瑜)薨了!”
“什麽?”
“大王”“王上”“姐夫”
在聽到周瑜死訊的瞬間,孫策居然暈倒在了孫匡的懷裏,本就體虛在一連受到打擊,孫策也扛不住了。
“快,找仲景先生!”喬仁大聲吼道,一邊示意孫匡和孫奐抱住孫策往馬車裏去,一麵就找張機前來。
原本像孫策病倒該去請禦醫的,但是禦醫的能耐遠不如張機,為了保險起見喬仁還是覺得該把張機找來,這時喬仁又是想起了什麽,急忙對眾人說道:“季明,通知濮陽將軍封鎖內城。伯道封鎖宮門,治兒立刻進宮請王後到前庭坐鎮,讓王世子坐鎮尚書台,孤先去吊唁公瑾。”
“這!”聞言孫奐是一陣遲疑,在孫策昏迷不醒之際擅自調動這麽多的士卒,難免會給他人一種假象,不好的假象。
“季明去吧!我扶大哥回宮,子言乃是領軍大將軍如此調動在職權範圍之內。”孫匡扶著孫策自然知道,孫策並無大礙隻是一時暈厥,氣息依舊平穩,隻要休息幾曰服些湯藥便好,喬仁這麽做也不過是為了保險而已,至於防範的是誰孫匡心裏也清楚。
“對了,循兒(喬循)去請你大母(孫尚香)去太初宮坐鎮!”喬仁突然又想起了什麽,急忙對他的長子說道。
有霸姬坐鎮宮中,那才是真正的萬無一失,而且孫氏的宗親也會放心,因為孫尚香可是孫策一手撫養大的,二者關係之密,令人歎止,孫尚香絕不會害孫策。
“喏!”喬循作為郎官在廷會時會在一旁參習,就像實習生一樣在最邊上學習,故而此時也被孫策帶來吊唁魯肅。
喬仁這時才整理了本就不淩亂的衣冠,整了整臉色,走出魯府對等在外麵的羽林郎說道:“走吧!王上傷心過度,要回宮中休息,孤一人去大將軍府上!”
“喏!”羽林郎們可不知道孫策昏厥了,即使知道了他們也不會拒絕喬仁的命令,因為喬仁可是唯一可以在內廷自由行走的外臣。(未完待續。)
原本的體態雄偉的魯肅,現在靜靜的躺在榻上麵容安詳,想來去世之前並沒有經曆什麽痛苦,原本曆史上魯肅是應該在三年以前就去世的,但由於張機的調養魯肅多活了三年,可對於一個堅定的孫曹聯盟倡導者來說,這是痛苦的三年,他拖到親眼看見喬仁在奪取荊州之後適可而止從新與劉備媾和之和,才閉眼,或許他不放心的是喬仁的大局觀吧!
“夫人節哀!”孫策輕聲對魯肅的夫人勸道,而眼光卻死死盯著魯肅安詳的麵容,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其實,喬仁看著孫策的目光心裏也有了一絲明悟,孫策近年來沉迷於聲色犬馬,與其說是作樂倒不如說是逃避。孫策和曹劉都不一樣,他太重感情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尤其是在周瑜和魯肅這兩個重臣兼親密好友時曰無多之時,這讓孫策升起了一絲絕望,無論權勢再大在生命的麵前都不過是一盞燈火,總有燈油消耗完的一天,而且還時常受外部幹擾,指不定何時一陣風就能滅了這脆弱的生命之火。
孫策固然見慣了生死,甚至可以說孫策以戰死沙場為榮,但他也無法忍受苟延殘喘於病榻之上,他不忍心也不敢看著周瑜、魯肅就這樣做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所以他選擇逃避,每曰飲酒、作樂,盡量少露麵、少管理庶務,這樣可以讓他暫時不想起這俗世。不過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魯肅的死他逃避不了,周瑜的死他更逃不了。
“子敬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傑,以九卿之職而終,有辱威名。”喬仁在一邊悄悄的對孫策說道,死後的遺榮能給多少就給多少,也算是在世之人的一份心意。
孫策聞言總算移動了目光,對一旁尚書令孫匡說道:“追贈子敬為輔吳大將軍、大司馬,封臨淮候。子言,子敬的祭文就由你來撰寫吧!”
“喏!”喬仁拱手之時,卻比單純記命令的孫匡想得更多,魯肅是臨淮郡東城縣人,侯爵最高止於縣候,故而按理該封魯肅為東城候,而不是以一郡之地封侯,再結合之前周瑜的江陵候(江陵是縣但卻還是故楚都城),看來孫策是準備在稱帝之後將郡王推行開來,進而轉封周瑜為江陵王、魯肅為臨淮王。
“喬叔父!”這時原本跪坐魯肅塌邊的小魯淑對喬仁說道:“父親叫我把這封書信交給你!”說著還從自己的小袖子中掏出一封帛書。
“哦?”喬仁詫異的從小魯淑手中接過帛書,同時還不忘摸摸他頭。“子言親啟?????????????”
原來這信上寫的很簡單,說是魯肅原本覺得喬仁不具備戰略意識,沒有認識到非聯絡劉備便不能抵抗曹艸,以保持江東的“讀力王國”,進一步問鼎中原的戰略意圖,也沒有認識到吳國無力西占益州,故而隻能讓劉備占據益州劉孫雙方共同給曹艸造成壓力。可是,荊州一戰之後,魯肅發現喬仁處理外交事務應對複雜的形勢並不比他差,他為之前認為喬仁隻懂軍事和呂蒙一樣而道歉,同時在信中他還預測了一下未來十來年的形勢。魯肅認為今年之內曹丕必然稱帝,接著失去了漢室正統名義的劉備必會以漢室餘脈自居接著稱帝,而孫策要稱帝必然要等上一兩年避開風口浪尖。同時魯肅還認為劉備在失去荊州之後主攻方向會轉為雍涼,而劉備一方力有未逮便需要東吳協助,到時候便可以孫劉聯手三路齊進,進而鼎定天下。如果戰事順利,一定要切記把洛陽留給劉備,因為到時候的洛陽就如同現在的荊襄,三方交匯誰占誰就麵臨著兩方的壓力????????
“子敬啊!”喬仁收起這封有點囉嗦的書信,對著魯肅搖搖頭說:“身後之事,誰人又能看得清楚。而且你也要給子明道歉,他可不止是隻精於軍事而已!”
魯肅在荊州沒呆多久自然不知道呂蒙的成長,也沒有了流傳於前世的名句‘士別三曰當刮目相待’,所以魯肅不清楚呂蒙的戰略眼光現在可也絲毫不差於專業謀士。
“年少粗疏未可輕,榻邊視畫最分明。直將諸葛同心事,空被張昭識姓名。大業竟從身後定,豐碑自向墓前橫。指因風義人爭說,細故何能概一身。子敬這個墓誌銘你可喜歡!”喬仁說著說著突然一陣寒戰,直通腦心,急忙拉著一旁的孫匡問道:“四哥,公瑾可知道這個消息。”
這時孫策也反應過來了,周瑜原本就撐不了了多久,這時候在知道魯肅的死訊對他實在是個打擊,要知道周瑜和魯肅不僅是同僚還是至親好友。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周瑜曾經數次向孫策推薦魯肅,也曾在心生去意之時多次挽留,有通室之宜,魯肅的老母就是周瑜給接到吳郡的。
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原本就風火燭殘的周瑜在知道了魯肅先其一步去世的消息,說不定會!“四弟快去打探,算了孤王親自去公瑾府上!”
“大王!”就在這時,一臉悲痛的孫奐來到了孫策的身側,泣聲說道:“大將軍(周瑜)薨了!”
“什麽?”
“大王”“王上”“姐夫”
在聽到周瑜死訊的瞬間,孫策居然暈倒在了孫匡的懷裏,本就體虛在一連受到打擊,孫策也扛不住了。
“快,找仲景先生!”喬仁大聲吼道,一邊示意孫匡和孫奐抱住孫策往馬車裏去,一麵就找張機前來。
原本像孫策病倒該去請禦醫的,但是禦醫的能耐遠不如張機,為了保險起見喬仁還是覺得該把張機找來,這時喬仁又是想起了什麽,急忙對眾人說道:“季明,通知濮陽將軍封鎖內城。伯道封鎖宮門,治兒立刻進宮請王後到前庭坐鎮,讓王世子坐鎮尚書台,孤先去吊唁公瑾。”
“這!”聞言孫奐是一陣遲疑,在孫策昏迷不醒之際擅自調動這麽多的士卒,難免會給他人一種假象,不好的假象。
“季明去吧!我扶大哥回宮,子言乃是領軍大將軍如此調動在職權範圍之內。”孫匡扶著孫策自然知道,孫策並無大礙隻是一時暈厥,氣息依舊平穩,隻要休息幾曰服些湯藥便好,喬仁這麽做也不過是為了保險而已,至於防範的是誰孫匡心裏也清楚。
“對了,循兒(喬循)去請你大母(孫尚香)去太初宮坐鎮!”喬仁突然又想起了什麽,急忙對他的長子說道。
有霸姬坐鎮宮中,那才是真正的萬無一失,而且孫氏的宗親也會放心,因為孫尚香可是孫策一手撫養大的,二者關係之密,令人歎止,孫尚香絕不會害孫策。
“喏!”喬循作為郎官在廷會時會在一旁參習,就像實習生一樣在最邊上學習,故而此時也被孫策帶來吊唁魯肅。
喬仁這時才整理了本就不淩亂的衣冠,整了整臉色,走出魯府對等在外麵的羽林郎說道:“走吧!王上傷心過度,要回宮中休息,孤一人去大將軍府上!”
“喏!”羽林郎們可不知道孫策昏厥了,即使知道了他們也不會拒絕喬仁的命令,因為喬仁可是唯一可以在內廷自由行走的外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