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城外,喬家的一處莊園之中,喬仁及其一幹屬僚目光深邃的盯著歐冶陽鼓搗出來的灌剛技術。冷兵器時代,裝備的改革,一是發展裝備本身,如吳刀(苗刀哦)、明光鎧等;而另一種方法就是改善原材料,從遠古走來武器的製作材料由石器到了青銅器、鐵器、百煉鋼,而東吳領先一步開發出了灌剛。


    有了這個領先時代的武器材料,東吳製作的兵器不說比魏漢兩國更加鋒利,但是至少是更加的堅韌、耐用,鎧甲也會愈發的堅固。有了這些看似小小的改善,在戰場上卻可以減少成千上萬的損失。


    想到這裏,侍中胡綜不由得對喬仁建議道:“大王,不如令將作監大肆用此法冶煉鋼材,製作武器!!”


    “不!!”喬仁擺手示意一下,而後有轉身往外走去,邊走還邊說道:“讓將作監冶鐵製作農具,此鋼柔韌耐用,是做農具的大好材料。偉則啊,不要凡事都看著兵事,須知的勤修內政才是製勝之道。”


    “喏!!!”胡綜自討了一個灰頭土臉,自然隻有退下不語,不過作為曾經的尚書郎,他自己也清楚近幾年東吳年年攻伐財政的確是出了不少問題,準確說是錢很多糧食卻少了。


    喬仁一幹人等慢慢的退出工場,邊走喬仁還邊沉思像是要做一個很難的決定,終於在快要上馬的時候,喬仁對一旁的蔣濟說道:“子通,孤王想檢地度田!你看如何?”


    蔣濟聞言一愣隨即大急,低聲對著喬仁答道:“大王這!您可是想好了!如果一旦實施,可是會將江東本土世家等罪得一幹二盡啊!!!”


    也難怪蔣濟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度田令源自光武皇帝。東漢初年光武帝為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與勞動力的控製,增加zhèngfu租稅與賦役收入而采取的政策。建武十五年,漢光武帝下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名為“度田。


    兩漢以及如今的三國,賦稅分成兩種,丁稅即人口稅;田畝稅,即土地稅。但是就算是文景之時,所謂輕徭薄賦也隻是減輕的土地稅,然而兩漢的賦稅的大頭並不是田地稅而是人頭稅,成年男子有更賦、未成年人有口賦、成年男女還有算賦。漢代賦稅製度的漏洞就是全國土地大部分掌握在世家手裏,然而十稅一的製度和按人頭交納的主要稅種,使得這些富庶的豪族卻隻需要交納一丁點賦稅,反而是沒有土地或是土地稀少但是人口眾多的農戶需要承擔起極大的壓力。


    故而在東漢初年,大量的農民寧願隱蔽在世家豪族的莊園之中,充當家奴來逃避人頭稅都不願意做一個**農。而世家豪門不僅隱蔽了大量的人口,還獲得了大量的土地,但是這些土地都沒有登記在朝廷的賦稅冊上,成為了所謂的隱田。


    度田令就是為了勘查這些隱藏起來的人口和土地,為朝廷增加收入。但是由於漢代一直沿用的重人口稅輕田賦的傳統,導致度田令受到極大的反對。不僅是隱蔽了大量土地的世家豪門對度田令強烈反對,就是那些普通的農民和依附豪門的農戶也對於這個政策極度抵製,因為朝廷征收的各項人頭稅相加,居然還要比世家豪門對他們的剝削更多。


    於是乎群臣反對、地方州郡長官陽奉yin違、豪門世家群起抗旨、不少百姓揭竿起義,即使強如光武大帝也不得不就此作罷,停止了度田令。故而在蔣濟聽到喬仁要檢地度田之時,會如此的詫異。固然淮泗世家由於種種原因,並不是大地主而是以軍功和經商為主,但是江左地區的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吳郡四姓和會稽四家的手裏,這樣做必將極大的損害江左世家的利益,就是淮泗一係也有不少人擁有大片土地,最可怕的是農民的反對極易激起民變。


    就是喬仁自己,整個廬江一郡三成都是他家的土地。所以在蔣濟看來,喬仁隻是一個執政而非帝王,壓根不需要如此即損害自己的利益還得罪人去做這樣一件隻是於國有利的事情。


    聽出蔣濟語氣中的暗示,喬仁不由得心中一突,因為他感覺到他的心腹謀主蔣濟都不太支持他,那如果他一意孤行的話,會有多少人站在他這邊呢!!


    “子通,孤王已經想好了,此事非做不可。三國大戰,生靈塗炭。若想統一天下,就需要壓倒xing的優勢,我江東必須要快速強大起來!!”


    其實喬仁有他自己的苦衷,自喬仁秉政以來憑借孫策的信任他開展了不少的新政。七八年間,大肆發展商業流通,在吸引了大批山越之民下山開發土地之後,整個南方的糧倉儲備比較其原先赫然提高了五分之一有餘。這數量是異常龐大的,也從另外一方麵可以看出,在漢末豪強地主兼並土地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因為山越之民開發出來的新田隻占據了江東土地的一成而已,但是糧食產量卻增長了五分之一還多,這說明世家私田的龐大。但事實上,比起原本曆史上的兩晉時代,一個大貴族的私有莊園可達萬頃之地,三國初期還算是好得多了。如果按照晉朝的占田製律,男子可得七十畝,女子得三十畝,一個世家貴族萬頃土地,足可養活數萬人


    正是這土地大量集中的合法化,讓世家大族的勢力無可遏製的龐大起來,聚集的財富不會用於國家建設,反而因為奢華拖累國家的發展。同時也是由於這種不勞而獲的財富積累方式,兩晉的世家大族無所事事jing神空虛,導致這個國家的虛無之風泛濫。


    在漢朝,乃至於三國時代,事實上,都有不少有識之士能夠看清楚這危害,比如原本曆史上的司馬朗,也用過限製政策的施行,卻也因為阻力太大而失敗。


    歸咎起原因來說,終究是當權人在奪取了對方的利益的同時,不能夠給出相對等的補償手段,才使得對方會劇烈的反彈起來。


    所以喬仁在一開始並沒有試圖去限製世家的利益,而是大肆發展工商業,開拓海外貿易,聯係大秦、安息、貴霜帝國,把原本就沒有土地的淮泗世家的利益選擇全部轉向到商業貿易。而這一切,在這七年的時間裏,已經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自漢武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重農抑商開始,商業便是舉步維艱,一旦有了宣泄的途徑開始,沉寂太久的商業,龐大的金錢chá流便如同噴井般爆了出來。


    甚至通過大秦人、占城人遠涉西南、貴霜帝國或是更遠,北方的毛皮、藥材、馬匹,南方的茶葉、絲綢,外來的馬匹、鐵騎、寶石等等,在海河航運流通之下。光是其中的差額利潤足夠讓任何一個人都眼紅到滴血。以喬仁為首的淮泗集團,把建業地區打造成了一個東亞的商品樞紐。大秦、安息的舶來品和銅等稀有金屬就建業被淮泗商人用絲綢、茶葉低價換走,而遼東、魏國、蜀漢的特產在北岸的廬江亦是被低價收購。然後淮泗世家的內河商隊就會把舶來品運到內地置賣,而喬家的海外商隊就會把這些遼東、蜀漢、魏國的特產連同吳國的茶葉、絲綢一起起運到海外高價賣出。


    憑借東吳強大的海軍、內河水軍,這般獨霸商業的做法,絲毫不受其他勢力的幹擾。換句話說,沒有東吳水軍的允許,沒有一直船能夠進入長江。至於海運,除了喬家整個大漢都沒有一條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商船。


    而南方的商業繁榮,以及良好的法令約束,致使從海上到來了大量的商船,他們有從貴霜、大秦、安息等遠道而來的商隊。


    建業從沒有像現在這樣,人聲鼎沸,一派欣欣向榮地氣象。來往的人流,不單單是其餘州郡的漢人,還有頭紮無數辮子的胡人、赤身的越人,還有金發碧眼的白人。至於工業嘛,在這時代的所謂工業就是冶鐵、製鹽和絲綢,這些就不用贅言了,沒有工業淮泗世家賣什麽!?


    所以喬仁在將商業,農業,工業,一碗水端平的同時,選擇了進行度田的政令。但實際上,喬仁對於會麵臨的情況做了非常大的預料,在某種程度上,喬仁還準備對士族也作出了相當的妥協,至少讓他們在交出部分土地和私奴等私有權利的同時,給出了相當的便利。(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