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十月底,蜀漢所圖謀的雍涼二州、東吳所需求的徐州業已全部落在了兩家的手裏,曹魏所占的天下九州似乎一下子去掉了三分之一,得到雍涼的蜀漢實力大增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已經趕上了東吳,除了地盤大笑。當然若要是比地盤大小,曹魏都比不上東吳,可是空有一大片未開放的土地又有何用處呢!
鑒於蜀漢勢力的暴增和徐庶掌軍以來的強勢,孫劉曹三家更加往三足鼎立的方向發展。以前是曹魏一家獨大,孫劉兩方相加才勉強能夠與之抗衡,而孫劉兩家又豈是甘心聯合之人,故而以前的魏國實力之強,隻需要五十年就可以將吳漢兩國給磨死。
但是如今,魏國的優勢被消磨殆盡,固然現在魏國還占有並、幽、冀、青、豫、兗等六州,實力仍舊是三國之冠。但實際上吳漢兩國縱然不如曹魏,但差距已經有限了,兩國中的任何一方都具有獨抗曹魏的能力,而兩國相加更適合具有壓倒xing優勢。
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實際情況是相對於曹魏,吳漢兩國與其相鄰的異族勢力的關係比之曹魏好太多。東吳方麵山越已經被遷徙下山,隻消百年就可以將其磨滅在曆史的長河中。而蜀漢方麵,南中稱臣、西羌聽命,氐人不成氣候,就連南匈奴的一部分也向蜀漢示好。而曹魏不僅需要防備北方的鮮卑,還要時刻jing惕遼東的公孫家,公孫家的公孫恭雖然向曹魏稱臣,但是這些土豪們可是不怎待見魏國。
似乎這樣看起來,這兩年倒黴的全是魏國,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大片的土地,連手裏的優勢也被敗得一空,可想而知可憐的曹睿是頂了多大的壓力。但實際上一個問題卻擺在了吳漢麵前,敵人變弱了,而盟友卻不斷變強,這個脆弱的聯盟還能支撐多久?
現在的魏國就像一隻拿著刀的待宰羔羊,沒有主動進攻的勢力卻還有防禦的手段。然而無論是孫紹還是蜀國都有拿下魏國的誌氣,但是之後呢?吳漢兩國始終是不可能並存的,號稱為漢帝國延續的蜀漢必定會謀求統一全國,而孫紹也不甘於做一個地方諸侯,於是乎是先滅魏還是打壓蜀國在建業之中就討論開了。當然是很私密的討論,但無疑這是一個不好的開端。
不過咱們久久沒有露麵的喬仁比沒有關注這個問題,因為他在滇池養的戰馬已經有第一批運往建業。這批高貴的阿拉伯戰馬和溫順的滇馬的後裔,完全的繼承了阿拉伯馬的身段和滇馬的xing格,是作為戰馬的上佳選擇,當然其身材也不可能真的跟阿拉伯馬一樣。
於是,喬仁便開始琢磨起給東吳的騎兵製作一些裝備了,這個時代的騎兵實在有夠粗糙,沒有馬鞍、沒有馬鐙、也沒有馬蹄鐵,除了韁繩以外別無其他工具,喬仁早就想改變了。因為現在的騎兵大部分隻能作為副軍來使用,所謂的重騎也就是騎士自己穿著魚鱗甲而已,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甲騎具裝。而且漢族騎兵也由於騎術限製也不能使用騎shè,最多就能在馬上用單手就可以發shè的手弩。至於烏桓騎兵,那就是輕的不能在輕的輕騎,除了騎shè以外沒有一點戰鬥力,真指望一群烏桓騎兵去衝破裝備了明光鎧和大盾的吳軍戰陣,簡直是一個笑話。
以前喬仁不敢發展騎兵裝備,一是因為東吳少馬開發出來除了能把魏國騎兵養肥以外還能有什麽作用。畢竟這幾樣都不是什麽技術xing難題,極易仿造。二是因為,魏國也已經開發出明光鎧和兩襠鎧,並且開始大批換裝,將領著明光鎧而士卒穿兩襠鎧,防禦大幅度增加。東吳的騎兵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穿透對付的步兵戰陣了,這就有了現實的需要。
明光鎧和兩襠鎧本就是魏國的發明,隻不過明光鎧被喬仁先用了,但是大魏畢竟地大物博這兩樣裝備的開發也不是難題。裲襠鎧的材料則大多采用堅硬的金屬和皮革。鎧甲的甲片,有長條形和魚鱗形兩種,比較常見的則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魚鱗甲片,以便於俯仰活動。為了防止金屬甲片磨損肌膚,武士在穿著兩襠鎧時,裏麵還常襯有一件厚實的裲襠衫。比起士卒常穿的皮甲防禦力可就好得多了,而且比起紮甲而言造價要少得多,以大魏的物力全部換裝最多需要兩年時間,而不像吳國將士卒換裝為大紮花了五年時間還沒完成。
而蜀國方麵,諸葛連弩的威力在這次關隴之戰中也大放異彩。吳蜀魏三國在硬實力上難以發展,便不約而同的轉向了戰爭科技的開發,反正東吳也有了大量馬源,喬仁也想在騎兵上麵做文章。畢竟能克製騎兵的也隻有更強的騎兵而已,蜀漢有了關隴拉扯起一隻騎兵不過是時間問題,東吳也唯有打造一隻更強大的騎兵,在ri後的戰爭中才不會吃虧不是!
建鄴城外,在專屬太尉府的軍營內,一群由四軍抽調而出的jing銳聚在一起接受特殊訓練,因為馬槊這種製作費用昂貴的騎戰兵器實在不能普及,故而在綜合考慮長矛和新型武器長槍之後,喬仁選擇了長槍而且是由桂林郡運送而來的白木所製成的‘白杆九曲槍’,所以喬仁對槍術的指導主要集中在騎兵戰的槍術使用。
由於是新型兵器,又是彈xing較大的白杆,所以這種訓練注定了隻能在那些有騎術基礎的伍長、什長之中選拔的騎士中進行,但是喬仁的騎術還算不錯但是槍術可就差得遠了,而且他貴為太尉不可能親自訓練士卒。故而真正的訓練騎兵的是康泰從貴霜帝國帶回來的一個匈奴貴族破六韓漢爾圖,一個在貴霜帝國教導騎術的匈奴人。而槍術方麵原本是屬意於太史慈的,但是老太史年紀已大,而且官職又高教導騎兵不合適,故而就讓繼承了乃父武藝的太史亨來教導,同時作為回報喬仁也給太史亨一個太尉參軍的名義。
這一千多騎裏,屬於武衛軍的七百騎素質最高,但即使這七百騎裏真正能讓漢爾圖覺得“馬馬虎虎”的不超過二十騎,大多都是“菜鳥”級別,為了改變這群“菜鳥”一樣的騎兵,他就要從基礎開始教起,包括教導他們如何規範化的養馬,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如何做一個真正的騎兵。
“你們要知道,真正的騎兵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麽簡單,你們隻不過是一群握住韁繩胡亂劈砍的普通騎兵,距離真正的jing銳騎兵還差的多,,你們的基礎太差了,簡直像一坨牛糞!”或許長期在把牛當做神聖的貴霜帝國,這位嚴肅刻板的匈奴貴族最愛噴的一句話就是牛糞,無論他們多麽無法接受,這個稱呼已經伴隨了他們幾個月,或許以後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騎兵最需要的是基礎訓練,而你們卻不懂得什麽叫基礎訓練,真是……”漢爾圖還想繼續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看到一旁的太史亨給他一個‘趕快我還要叫槍術’的眼神,這才適可而止的繼續說:“總之是要像步兵那樣通過某些項目來進行基礎訓練。如摔跤角力,紮馬步,負重快速移動,步戰中使用武器的基礎掌握,還有馬上平衡xing掌握,這些訓練項目均有悠久的曆史,騎兵就是要通過這些訓練能夠增強體力、耐力、靈敏程度和使用武器的熟練度,所以我才要求你們反反複複做基礎訓練,基礎越紮實你們在戰場上活下去的機會就越高,沒有基礎就想練馬術,練出來的隻會是一坨牛糞……。”
漢爾圖拿起手絹擦掉嘴角的吐沫星,看著對麵那一千多人老老實實的站著聽訓,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繼續說道:“要用馬,必須先馴馬。雖然你們的馬都很通人xing,但畢竟是獸類,要想使它更好地接受你們的意圖,使馬的力量成為有效益的消耗,應當以人為主,盡量溝通人馬之間的關係,致使人馬—體化。
當然這並非輕而易舉,頗需要對戰馬進行細致耐心的教導,使其建立後效行為,馴馬者對戰馬必須保持親近和善的關係,即使你遇到一匹烈馬,也要時常安撫他,為它提供潔淨飲水幹淨的草料,並時常為戰馬洗刷身體,從而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加戰馬對騎兵的依賴心理。
在這期間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一點點接近它,在馴馬期間千萬不能使用馬鞭隨意恐嚇抽打,戰馬是一種很聰明也很記仇的動物,我看你們做的就很糟糕,這需要及時矯正,對於騎士來說戰馬是最珍貴的夥伴和寶貴的財富,如果你掌握不了這筆財富,那麽你就隻有在戰場上被敵人殺死!”
漢爾圖講的很淺顯,包括馴馬過程中反複耐心的訓練,逐漸提高訓練戰馬的難度動作,比如牽動一側緩繩,傳導給馬鑣、馬銜、對馬的齒齦、口角產生難以忍受約壓迫感,強製戰馬臥倒,臥倒後,立即緩和韁繩,解除鑣銜對口角、齒齦的壓迫,同時對馬給於表揚或酬賞,包括食物酬賞。
另外對騎兵的基礎素質做了更高的要求,戰士進行上下馬和穩固地騎在馬背上各種動作變化的訓練,最優秀的騎兵上馬不踩鐙一躍而上,下馬不踏磴也是—躍而下,由一匹馬換乘另一匹馬,隻需要騰空跳躍就可完成坐騎換乘,這就對騎術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知道戰馬一旦走動或狂奔起來,特別是在上山下坡攀登丘陵,涉水渡河攀越險阻,臨敵對陣戰場混亂之際,仍能穩坐在坐騎上巋然不動才算得最卓越的騎士,隻有騎士的心態平穩,戰馬才能安心的奔跑,兩者是互相給予對方信心的。
為此才要特別加強馬上平衡鍛煉,這其中沒有任何捷徑可過,全都要靠辛勤的汗水來一點點磨練出來,沒有平衡訓練基礎的騎兵,很容易在臨戰前因為緊張害伯的因素,而出現突擊的中途落馬,一旦落馬摔下來那基本就是非死即重傷,辛苦訓練的騎兵就此報廢。
戰馬急速前進中猶豫騎兵掌握平衡不當而落馬亦非罕見,戰鬥中僅幾個回台,因為騎兵抵擋不住猛烈衝擊而被打落馬下的更多,種種現象均是因為騎兵的個人騎術不jing,才在戰鬥中因為失誤而喪命。
“所以不要輕視摔跤角力,那是鍛煉你們的平衡掌握能力,拳擊是鍛煉你們在高速躲閃中的平衡掌握,還有負重訓練這都是提高你們在背負鎧甲,武器時的持續作戰能力,以後你們每天上午做基礎訓練,下午做馬上訓練,晚餐後要各自總結自己的訓練心得互相交流。”
漢爾圖講完課程,命令他們各自進行基礎訓練,轉身走到太史亨身旁,用磕磕巴巴的漢語對他說道:“這些騎兵的素質不錯,除了那三百騎差了點,其他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騎兵,但是我希望閣下還是提供更豐富的食物補給,因為騎兵們和他們的坐騎都需要最好的給養。”
“這個我可做不了主,我也不過是一個教官而已,這些話你還是去找公子吧!!“太史亨聳了聳肩,很不在乎的說道,他口中的公子就是喬仁的嫡子喬晟,這個訓練騎兵的主管。
聽到公子兩個字,韓爾圖麵羅難sè,他是一個匈奴貴族不假,但是匈奴帝國早就破滅,他在貴霜帝國也隻是一個騎術教官教導那些貴族騎術,別看他對騎兵們說得像模像樣,但是他本人實際上是一個不善於言語溝通的一個人,往ri裏沒少被調皮的喬晟言語欺負,真讓他找喬晟要食物,他還真不敢。
就在漢爾圖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輕飄飄的聲音傳了過來。“要什麽盡管去寫下來,自然有人去準備。”
“大王!!”太史亨老遠就看見喬仁那透著紫光的龍淵劍,急忙抱拳彎腰道:“小將見過大王,長樂千秋!”
“不必多禮!!”喬仁單手扶起太史亨,側轉身子對著有些茫然的漢爾圖拍拍肩膀道:“你是破六韓漢爾圖吧!!好好教導這些騎兵,ri後也能搏個出身。”
喬仁很有風度的語言,並沒有打動漢爾圖,因為他壓根就不知眼前這位身高一米八穿著華美的衣服,胡須修建的整整齊齊的中年男子是誰。
一旁的太史亨看見漢爾圖麻木的表情就知道這個家夥沒有見過喬仁,半個月來兩人時常打趣也有些感情,自然不想漢爾圖失禮,急忙開口說道:“漢爾圖,這位是我們的漢陽王殿下。”
“尊貴的王!請寬恕我的失禮!!!願長生天保佑您”漢爾圖聽見這還是一個王的時候,急忙單膝跪地單手抱胸道。
“免禮吧!!”喬仁單手虛扶了一下,便又繼續問道:“這些ri子來訓練的成果如何!!?”
“回大王,小的們槍術訓練的很不錯,對於這種新型的槍都很適應。隻是這個騎術,用漢爾圖的話來說就是還是一坨牛糞!!”太史亨很無奈的說道,東吳的士卒都是江南地區的人,平時最多騎個騾子和驢,馬就算是世家也沒有多少,也隻有武衛軍的人才會用有限的馬匹磨練一下馬術,因為他們是皇帝的儀仗騎兵。其它的部隊就算是羽林騎也沒有多少jing通馬術的人。當然馬閑騎士、鬼麵騎士等建製騎兵不算在其內。
“好了,這才多長時間。孤王也不急於一時,讓士卒們好生訓練就是了。”喬仁很大度的擺擺手示意太史亨不要太急,他自己也知道當年的鬼麵騎士由於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狠狠訓練了三年多時間,又經曆無數戰鬥才勉強算是成型,真正成為一隻jing銳騎兵還得是合肥之戰後,收編了不少投降的並州騎。
喬仁等人走出軍營不久,就看見一個親衛風急火燎一般騎馬狂奔過來,見到喬仁連忙拱手行禮。“大王,歐冶先生已經完成了!!?”
“哦!!”喬仁眉毛一挑十分高興的問道:“灌鋼技術已經解決了嗎!!?走,去見見咱們的神匠!!”
東吳地區有不少的優質鐵礦,後世的馬鞍山就在今ri的丹陽郡,桂林郡、長沙郡也有不少鐵礦,有如此的資源,百煉鋼已經不能滿足軍事的尋求,故而喬仁把目光瞄向了灌剛技術。
就在喬仁的一處莊園之中,歐冶陽正在火爐邊拎著大錘子使力的捶打一塊鋼鐵,邊打還邊看。喬仁等人急忙下得馬來,對著歐冶陽問道:“先生,這鋼材真的比百煉鋼來的好嗎!?”
“哦!!原來是大王啊,老夫見過大王。的確,這鋼比起熟鐵來說要堅韌不少,用之鑄刀就算是環首刀也不比之前的苗刀差,老夫甚至可以用他在打造出幾把龍泉來!!!”
“哦!!工藝複雜否!!”
“非常簡單,比起百煉鋼少了八成的時間!!!”(未完待續。。。)
鑒於蜀漢勢力的暴增和徐庶掌軍以來的強勢,孫劉曹三家更加往三足鼎立的方向發展。以前是曹魏一家獨大,孫劉兩方相加才勉強能夠與之抗衡,而孫劉兩家又豈是甘心聯合之人,故而以前的魏國實力之強,隻需要五十年就可以將吳漢兩國給磨死。
但是如今,魏國的優勢被消磨殆盡,固然現在魏國還占有並、幽、冀、青、豫、兗等六州,實力仍舊是三國之冠。但實際上吳漢兩國縱然不如曹魏,但差距已經有限了,兩國中的任何一方都具有獨抗曹魏的能力,而兩國相加更適合具有壓倒xing優勢。
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實際情況是相對於曹魏,吳漢兩國與其相鄰的異族勢力的關係比之曹魏好太多。東吳方麵山越已經被遷徙下山,隻消百年就可以將其磨滅在曆史的長河中。而蜀漢方麵,南中稱臣、西羌聽命,氐人不成氣候,就連南匈奴的一部分也向蜀漢示好。而曹魏不僅需要防備北方的鮮卑,還要時刻jing惕遼東的公孫家,公孫家的公孫恭雖然向曹魏稱臣,但是這些土豪們可是不怎待見魏國。
似乎這樣看起來,這兩年倒黴的全是魏國,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大片的土地,連手裏的優勢也被敗得一空,可想而知可憐的曹睿是頂了多大的壓力。但實際上一個問題卻擺在了吳漢麵前,敵人變弱了,而盟友卻不斷變強,這個脆弱的聯盟還能支撐多久?
現在的魏國就像一隻拿著刀的待宰羔羊,沒有主動進攻的勢力卻還有防禦的手段。然而無論是孫紹還是蜀國都有拿下魏國的誌氣,但是之後呢?吳漢兩國始終是不可能並存的,號稱為漢帝國延續的蜀漢必定會謀求統一全國,而孫紹也不甘於做一個地方諸侯,於是乎是先滅魏還是打壓蜀國在建業之中就討論開了。當然是很私密的討論,但無疑這是一個不好的開端。
不過咱們久久沒有露麵的喬仁比沒有關注這個問題,因為他在滇池養的戰馬已經有第一批運往建業。這批高貴的阿拉伯戰馬和溫順的滇馬的後裔,完全的繼承了阿拉伯馬的身段和滇馬的xing格,是作為戰馬的上佳選擇,當然其身材也不可能真的跟阿拉伯馬一樣。
於是,喬仁便開始琢磨起給東吳的騎兵製作一些裝備了,這個時代的騎兵實在有夠粗糙,沒有馬鞍、沒有馬鐙、也沒有馬蹄鐵,除了韁繩以外別無其他工具,喬仁早就想改變了。因為現在的騎兵大部分隻能作為副軍來使用,所謂的重騎也就是騎士自己穿著魚鱗甲而已,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甲騎具裝。而且漢族騎兵也由於騎術限製也不能使用騎shè,最多就能在馬上用單手就可以發shè的手弩。至於烏桓騎兵,那就是輕的不能在輕的輕騎,除了騎shè以外沒有一點戰鬥力,真指望一群烏桓騎兵去衝破裝備了明光鎧和大盾的吳軍戰陣,簡直是一個笑話。
以前喬仁不敢發展騎兵裝備,一是因為東吳少馬開發出來除了能把魏國騎兵養肥以外還能有什麽作用。畢竟這幾樣都不是什麽技術xing難題,極易仿造。二是因為,魏國也已經開發出明光鎧和兩襠鎧,並且開始大批換裝,將領著明光鎧而士卒穿兩襠鎧,防禦大幅度增加。東吳的騎兵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穿透對付的步兵戰陣了,這就有了現實的需要。
明光鎧和兩襠鎧本就是魏國的發明,隻不過明光鎧被喬仁先用了,但是大魏畢竟地大物博這兩樣裝備的開發也不是難題。裲襠鎧的材料則大多采用堅硬的金屬和皮革。鎧甲的甲片,有長條形和魚鱗形兩種,比較常見的則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魚鱗甲片,以便於俯仰活動。為了防止金屬甲片磨損肌膚,武士在穿著兩襠鎧時,裏麵還常襯有一件厚實的裲襠衫。比起士卒常穿的皮甲防禦力可就好得多了,而且比起紮甲而言造價要少得多,以大魏的物力全部換裝最多需要兩年時間,而不像吳國將士卒換裝為大紮花了五年時間還沒完成。
而蜀國方麵,諸葛連弩的威力在這次關隴之戰中也大放異彩。吳蜀魏三國在硬實力上難以發展,便不約而同的轉向了戰爭科技的開發,反正東吳也有了大量馬源,喬仁也想在騎兵上麵做文章。畢竟能克製騎兵的也隻有更強的騎兵而已,蜀漢有了關隴拉扯起一隻騎兵不過是時間問題,東吳也唯有打造一隻更強大的騎兵,在ri後的戰爭中才不會吃虧不是!
建鄴城外,在專屬太尉府的軍營內,一群由四軍抽調而出的jing銳聚在一起接受特殊訓練,因為馬槊這種製作費用昂貴的騎戰兵器實在不能普及,故而在綜合考慮長矛和新型武器長槍之後,喬仁選擇了長槍而且是由桂林郡運送而來的白木所製成的‘白杆九曲槍’,所以喬仁對槍術的指導主要集中在騎兵戰的槍術使用。
由於是新型兵器,又是彈xing較大的白杆,所以這種訓練注定了隻能在那些有騎術基礎的伍長、什長之中選拔的騎士中進行,但是喬仁的騎術還算不錯但是槍術可就差得遠了,而且他貴為太尉不可能親自訓練士卒。故而真正的訓練騎兵的是康泰從貴霜帝國帶回來的一個匈奴貴族破六韓漢爾圖,一個在貴霜帝國教導騎術的匈奴人。而槍術方麵原本是屬意於太史慈的,但是老太史年紀已大,而且官職又高教導騎兵不合適,故而就讓繼承了乃父武藝的太史亨來教導,同時作為回報喬仁也給太史亨一個太尉參軍的名義。
這一千多騎裏,屬於武衛軍的七百騎素質最高,但即使這七百騎裏真正能讓漢爾圖覺得“馬馬虎虎”的不超過二十騎,大多都是“菜鳥”級別,為了改變這群“菜鳥”一樣的騎兵,他就要從基礎開始教起,包括教導他們如何規範化的養馬,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如何做一個真正的騎兵。
“你們要知道,真正的騎兵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麽簡單,你們隻不過是一群握住韁繩胡亂劈砍的普通騎兵,距離真正的jing銳騎兵還差的多,,你們的基礎太差了,簡直像一坨牛糞!”或許長期在把牛當做神聖的貴霜帝國,這位嚴肅刻板的匈奴貴族最愛噴的一句話就是牛糞,無論他們多麽無法接受,這個稱呼已經伴隨了他們幾個月,或許以後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騎兵最需要的是基礎訓練,而你們卻不懂得什麽叫基礎訓練,真是……”漢爾圖還想繼續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看到一旁的太史亨給他一個‘趕快我還要叫槍術’的眼神,這才適可而止的繼續說:“總之是要像步兵那樣通過某些項目來進行基礎訓練。如摔跤角力,紮馬步,負重快速移動,步戰中使用武器的基礎掌握,還有馬上平衡xing掌握,這些訓練項目均有悠久的曆史,騎兵就是要通過這些訓練能夠增強體力、耐力、靈敏程度和使用武器的熟練度,所以我才要求你們反反複複做基礎訓練,基礎越紮實你們在戰場上活下去的機會就越高,沒有基礎就想練馬術,練出來的隻會是一坨牛糞……。”
漢爾圖拿起手絹擦掉嘴角的吐沫星,看著對麵那一千多人老老實實的站著聽訓,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繼續說道:“要用馬,必須先馴馬。雖然你們的馬都很通人xing,但畢竟是獸類,要想使它更好地接受你們的意圖,使馬的力量成為有效益的消耗,應當以人為主,盡量溝通人馬之間的關係,致使人馬—體化。
當然這並非輕而易舉,頗需要對戰馬進行細致耐心的教導,使其建立後效行為,馴馬者對戰馬必須保持親近和善的關係,即使你遇到一匹烈馬,也要時常安撫他,為它提供潔淨飲水幹淨的草料,並時常為戰馬洗刷身體,從而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加戰馬對騎兵的依賴心理。
在這期間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一點點接近它,在馴馬期間千萬不能使用馬鞭隨意恐嚇抽打,戰馬是一種很聰明也很記仇的動物,我看你們做的就很糟糕,這需要及時矯正,對於騎士來說戰馬是最珍貴的夥伴和寶貴的財富,如果你掌握不了這筆財富,那麽你就隻有在戰場上被敵人殺死!”
漢爾圖講的很淺顯,包括馴馬過程中反複耐心的訓練,逐漸提高訓練戰馬的難度動作,比如牽動一側緩繩,傳導給馬鑣、馬銜、對馬的齒齦、口角產生難以忍受約壓迫感,強製戰馬臥倒,臥倒後,立即緩和韁繩,解除鑣銜對口角、齒齦的壓迫,同時對馬給於表揚或酬賞,包括食物酬賞。
另外對騎兵的基礎素質做了更高的要求,戰士進行上下馬和穩固地騎在馬背上各種動作變化的訓練,最優秀的騎兵上馬不踩鐙一躍而上,下馬不踏磴也是—躍而下,由一匹馬換乘另一匹馬,隻需要騰空跳躍就可完成坐騎換乘,這就對騎術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知道戰馬一旦走動或狂奔起來,特別是在上山下坡攀登丘陵,涉水渡河攀越險阻,臨敵對陣戰場混亂之際,仍能穩坐在坐騎上巋然不動才算得最卓越的騎士,隻有騎士的心態平穩,戰馬才能安心的奔跑,兩者是互相給予對方信心的。
為此才要特別加強馬上平衡鍛煉,這其中沒有任何捷徑可過,全都要靠辛勤的汗水來一點點磨練出來,沒有平衡訓練基礎的騎兵,很容易在臨戰前因為緊張害伯的因素,而出現突擊的中途落馬,一旦落馬摔下來那基本就是非死即重傷,辛苦訓練的騎兵就此報廢。
戰馬急速前進中猶豫騎兵掌握平衡不當而落馬亦非罕見,戰鬥中僅幾個回台,因為騎兵抵擋不住猛烈衝擊而被打落馬下的更多,種種現象均是因為騎兵的個人騎術不jing,才在戰鬥中因為失誤而喪命。
“所以不要輕視摔跤角力,那是鍛煉你們的平衡掌握能力,拳擊是鍛煉你們在高速躲閃中的平衡掌握,還有負重訓練這都是提高你們在背負鎧甲,武器時的持續作戰能力,以後你們每天上午做基礎訓練,下午做馬上訓練,晚餐後要各自總結自己的訓練心得互相交流。”
漢爾圖講完課程,命令他們各自進行基礎訓練,轉身走到太史亨身旁,用磕磕巴巴的漢語對他說道:“這些騎兵的素質不錯,除了那三百騎差了點,其他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騎兵,但是我希望閣下還是提供更豐富的食物補給,因為騎兵們和他們的坐騎都需要最好的給養。”
“這個我可做不了主,我也不過是一個教官而已,這些話你還是去找公子吧!!“太史亨聳了聳肩,很不在乎的說道,他口中的公子就是喬仁的嫡子喬晟,這個訓練騎兵的主管。
聽到公子兩個字,韓爾圖麵羅難sè,他是一個匈奴貴族不假,但是匈奴帝國早就破滅,他在貴霜帝國也隻是一個騎術教官教導那些貴族騎術,別看他對騎兵們說得像模像樣,但是他本人實際上是一個不善於言語溝通的一個人,往ri裏沒少被調皮的喬晟言語欺負,真讓他找喬晟要食物,他還真不敢。
就在漢爾圖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輕飄飄的聲音傳了過來。“要什麽盡管去寫下來,自然有人去準備。”
“大王!!”太史亨老遠就看見喬仁那透著紫光的龍淵劍,急忙抱拳彎腰道:“小將見過大王,長樂千秋!”
“不必多禮!!”喬仁單手扶起太史亨,側轉身子對著有些茫然的漢爾圖拍拍肩膀道:“你是破六韓漢爾圖吧!!好好教導這些騎兵,ri後也能搏個出身。”
喬仁很有風度的語言,並沒有打動漢爾圖,因為他壓根就不知眼前這位身高一米八穿著華美的衣服,胡須修建的整整齊齊的中年男子是誰。
一旁的太史亨看見漢爾圖麻木的表情就知道這個家夥沒有見過喬仁,半個月來兩人時常打趣也有些感情,自然不想漢爾圖失禮,急忙開口說道:“漢爾圖,這位是我們的漢陽王殿下。”
“尊貴的王!請寬恕我的失禮!!!願長生天保佑您”漢爾圖聽見這還是一個王的時候,急忙單膝跪地單手抱胸道。
“免禮吧!!”喬仁單手虛扶了一下,便又繼續問道:“這些ri子來訓練的成果如何!!?”
“回大王,小的們槍術訓練的很不錯,對於這種新型的槍都很適應。隻是這個騎術,用漢爾圖的話來說就是還是一坨牛糞!!”太史亨很無奈的說道,東吳的士卒都是江南地區的人,平時最多騎個騾子和驢,馬就算是世家也沒有多少,也隻有武衛軍的人才會用有限的馬匹磨練一下馬術,因為他們是皇帝的儀仗騎兵。其它的部隊就算是羽林騎也沒有多少jing通馬術的人。當然馬閑騎士、鬼麵騎士等建製騎兵不算在其內。
“好了,這才多長時間。孤王也不急於一時,讓士卒們好生訓練就是了。”喬仁很大度的擺擺手示意太史亨不要太急,他自己也知道當年的鬼麵騎士由於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狠狠訓練了三年多時間,又經曆無數戰鬥才勉強算是成型,真正成為一隻jing銳騎兵還得是合肥之戰後,收編了不少投降的並州騎。
喬仁等人走出軍營不久,就看見一個親衛風急火燎一般騎馬狂奔過來,見到喬仁連忙拱手行禮。“大王,歐冶先生已經完成了!!?”
“哦!!”喬仁眉毛一挑十分高興的問道:“灌鋼技術已經解決了嗎!!?走,去見見咱們的神匠!!”
東吳地區有不少的優質鐵礦,後世的馬鞍山就在今ri的丹陽郡,桂林郡、長沙郡也有不少鐵礦,有如此的資源,百煉鋼已經不能滿足軍事的尋求,故而喬仁把目光瞄向了灌剛技術。
就在喬仁的一處莊園之中,歐冶陽正在火爐邊拎著大錘子使力的捶打一塊鋼鐵,邊打還邊看。喬仁等人急忙下得馬來,對著歐冶陽問道:“先生,這鋼材真的比百煉鋼來的好嗎!?”
“哦!!原來是大王啊,老夫見過大王。的確,這鋼比起熟鐵來說要堅韌不少,用之鑄刀就算是環首刀也不比之前的苗刀差,老夫甚至可以用他在打造出幾把龍泉來!!!”
“哦!!工藝複雜否!!”
“非常簡單,比起百煉鋼少了八成的時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