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閣位於洛陽南宮,其上隻有二十四名東漢開國功臣的畫像,史稱中興二十四將或是雲台二十四將後又追加四人,成為雲台二十八將。所謂雲台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漢明帝劉莊在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二十八將的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範曄《後漢書》為二十八將立傳,稱“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誌能之士也。”這二十八人是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最具戰功的將領。
不隻是東漢一朝有此傳統,西漢之時未央宮中也有麒麟閣,有麒麟閣十一功臣。甘露三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後世往往將他們和雲台二十八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有“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等詩句流傳,以為人臣榮耀之最。
除此之外,唐朝在三清殿之旁也有淩煙閣,裏麵亦有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ri,唐太宗以“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又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淩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麵北而立,李世民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就是蜀漢也有楊戲所著的《季漢輔臣讚》,但是由於蜀漢畢竟隻是一個地方**也不好意思仿造兩漢的典故,造一座閣樓來安置功臣畫像。不過蜀漢的輔臣讚中對蜀漢的開國功臣以及不少功臣們,稱讚得太過了,簡直不堪入耳。
喬仁聽到蔣濟所說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了,沒辦法在三國時期無論是麒麟閣十一功臣還是雲台二十八將,都是赫赫有名,人臣之向往。可能是漢室一脈相傳都有這個傳統,就是東吳都有什麽四英將、江表十二虎臣的說法。
“陛下答應了嗎?”喬仁心知恐怕自己這個活人是逃不了被掛在牆上的厄運了,不過好在後世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也有一大半是活人。
蔣濟察覺出了喬仁語氣中的波瀾不興,笑道:“陛下準了。今ri在朝堂上討論了一上午,已經定下了人物,隻差尚書台和中書監將各大功臣的事跡和評語做好,就可以開始繪圖了。對了,陛下準備在太初宮宣化殿的右後方建造一個鳳閣安置功臣的畫像。”
“鳳閣!?”喬仁聽到這個詞語嘴角止不住的抽搐,雖然他知道在隋朝之前鳳並不是什麽皇後的象征,反而是皇室的象征,這才有鳳鳴岐山昭示明主出世的典故。而作為楚文化的覆蓋範圍,東吳也是以三足金烏象征大ri,來代表天子,而不是所謂的黃龍。要直到隋朝開皇年間,才將黃龍、明黃服sè作為帝王的象征。隻不過喬仁來自後世,對於這個鳳字多少有點殘念。
“大王,怎麽?這個鳳閣有問題嗎?”
“沒!!沒有!!”喬仁搖搖頭轉而問道:“人數都定下來了?有哪些人!?”
“哦!!”蔣濟聞言一排雙手笑道:“一共有二十八人,分為二王、六輔臣、四英將、十二虎臣和四虎上將。”
“這麽複雜!?”喬仁聞言一陣恍惚,怎麽連四虎上將都出來了,除了四英將和十二虎臣有些來曆,其他的都是些什麽呀!!“有誰!!?”
“嘿嘿!!”蔣濟搓了搓發汗的雙手,笑**的指著喬仁說道:“二王自然是大王和江夏王(周瑜)呢!六輔臣是張肱、張昭、顧雍、孫邵、諸葛瑾、魯肅六位先生,四英將是戴綱、呂蒙、陸遜、步騭四位大都督。十二虎臣自然是諸位江表名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朱然、陳武、董襲、朱桓、淩統、徐盛、潘璋、淩**等十二位將軍。而四虎上將則是太史慈、甘寧、周泰、黃忠四位當世虎將。”
蔣濟一口氣說完,多少還有一些氣喘。其實在喬仁看來硬是要籌一個五虎上將也不是沒有辦法,隻需要把魏延加進來就是了,可惜魏延不明天時走向了孫權一邊,不僅功績全無,在史書上還得留下一個惡名。
“原來如此!!!”喬仁對於這些個虛名並不怎麽看重,但是這些江東文武在世的無一例外就是博一個青史留名,孫紹這一手的確有拉攏人心的手段,尤其是這二十八人之中不少人都還在世。如此一來的確有激勵人心,讓群臣振奮的效果。“也不知道,尚書和中書會給孤王一個什麽樣的評價。”
“哈哈!!”蔣濟聞言大笑,指著喬仁笑道:“大王是不是有些,那啥麽!!”
“好了!!”喬仁盯了一眼笑得不成樣子的蔣濟,收斂臉sè的笑容,謹慎的說道:“這個呂壹是什麽人!?”
“哦!?大王如何會有此問,這個呂壹啊,和故大將軍(呂蒙)以及右大司馬(呂範)乃是同族,是汝南人士。前些年,受人推薦進入中書監任事,今年年初被陛下提拔任中書典校郎,監察zhngyāng和地方州郡文書事。”
“這樣啊!!好了,子通想來忙了一上午也累了,就在孤王府中用過午食再去尚書台理事吧!反正孤王的府邸離太初宮不過幾步之遙,比起你那宅子可是近得多了。”
蔣濟是尚書仆shè自然是要在尚書台當值的,而他的府邸又遠在南城離太初宮有幾裏的路程,喬仁還不如留他在府邸用餐,也算是對於自家親信的一個關懷不是。雖然魏晉還是一ri兩食,放在魏漢也隻有少數世家才會吃午食,但是在國強民富的東吳,大部分百姓都是一ri三食,喬仁也大力推廣這個一ri三餐,用以增強吳國百姓的身體素質。
蔣濟等得就是這一句,他可嘴饞喬仁府邸裏的美食,喬仁來自後世自然吃不慣漢代不是蒸煮就是醃製不然就是生膾,早早的就發展了炒菜。炒菜在後世司空見慣,但在漢代卻僅僅限於韭菜炒雞蛋這一道菜,就是魏晉時期的《齊民要術》之中明文記載的炒菜也隻有炒雞子和煎鴨法兩種而已,在偏僻的東吳除了吃生魚片,就隻能吃煮得爛爛的肉湯。
而喬仁府中的廚子別的不說,炒一兩個肉食還是可以的,而且喬仁又愛圍爐(古時的火鍋)故而喬仁的屬僚都是想方設法的到喬仁府中混飯吃,今ri蔣濟巴巴的跑過來除了混飯吃喬仁想不出別的原因。
“來人,吩咐廚房做幾個清淡的小菜,孤王好招待子通!!”喬仁一邊說還拿一種怪異的目光不停的打量蔣濟,搞得蔣濟很不好意思。
“喏!!”
“哈哈1!”喬仁看著蔣濟越微不好意思的表情,不由得開懷大笑一時間連病體都要好過不少,可是樂極生悲的事情突然發生。由於喬仁大笑牽動了身體,原本藏在枕頭底下的**餞一下子掉了出,散落一地。“呃!”
“哈哈!!”蔣濟看著一地的**餞,不由得哈哈大笑,作為喬仁的心腹之臣,蔣濟當然知道喬仁怕吃苦藥。這時看到一地的**餞,哪裏還不明白,雖然是早已知道但不妨礙他在這時對喬仁回以嘲諷的大笑!(未完待續。)
不隻是東漢一朝有此傳統,西漢之時未央宮中也有麒麟閣,有麒麟閣十一功臣。甘露三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後世往往將他們和雲台二十八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有“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等詩句流傳,以為人臣榮耀之最。
除此之外,唐朝在三清殿之旁也有淩煙閣,裏麵亦有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ri,唐太宗以“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又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淩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麵北而立,李世民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就是蜀漢也有楊戲所著的《季漢輔臣讚》,但是由於蜀漢畢竟隻是一個地方**也不好意思仿造兩漢的典故,造一座閣樓來安置功臣畫像。不過蜀漢的輔臣讚中對蜀漢的開國功臣以及不少功臣們,稱讚得太過了,簡直不堪入耳。
喬仁聽到蔣濟所說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了,沒辦法在三國時期無論是麒麟閣十一功臣還是雲台二十八將,都是赫赫有名,人臣之向往。可能是漢室一脈相傳都有這個傳統,就是東吳都有什麽四英將、江表十二虎臣的說法。
“陛下答應了嗎?”喬仁心知恐怕自己這個活人是逃不了被掛在牆上的厄運了,不過好在後世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也有一大半是活人。
蔣濟察覺出了喬仁語氣中的波瀾不興,笑道:“陛下準了。今ri在朝堂上討論了一上午,已經定下了人物,隻差尚書台和中書監將各大功臣的事跡和評語做好,就可以開始繪圖了。對了,陛下準備在太初宮宣化殿的右後方建造一個鳳閣安置功臣的畫像。”
“鳳閣!?”喬仁聽到這個詞語嘴角止不住的抽搐,雖然他知道在隋朝之前鳳並不是什麽皇後的象征,反而是皇室的象征,這才有鳳鳴岐山昭示明主出世的典故。而作為楚文化的覆蓋範圍,東吳也是以三足金烏象征大ri,來代表天子,而不是所謂的黃龍。要直到隋朝開皇年間,才將黃龍、明黃服sè作為帝王的象征。隻不過喬仁來自後世,對於這個鳳字多少有點殘念。
“大王,怎麽?這個鳳閣有問題嗎?”
“沒!!沒有!!”喬仁搖搖頭轉而問道:“人數都定下來了?有哪些人!?”
“哦!!”蔣濟聞言一排雙手笑道:“一共有二十八人,分為二王、六輔臣、四英將、十二虎臣和四虎上將。”
“這麽複雜!?”喬仁聞言一陣恍惚,怎麽連四虎上將都出來了,除了四英將和十二虎臣有些來曆,其他的都是些什麽呀!!“有誰!!?”
“嘿嘿!!”蔣濟搓了搓發汗的雙手,笑**的指著喬仁說道:“二王自然是大王和江夏王(周瑜)呢!六輔臣是張肱、張昭、顧雍、孫邵、諸葛瑾、魯肅六位先生,四英將是戴綱、呂蒙、陸遜、步騭四位大都督。十二虎臣自然是諸位江表名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朱然、陳武、董襲、朱桓、淩統、徐盛、潘璋、淩**等十二位將軍。而四虎上將則是太史慈、甘寧、周泰、黃忠四位當世虎將。”
蔣濟一口氣說完,多少還有一些氣喘。其實在喬仁看來硬是要籌一個五虎上將也不是沒有辦法,隻需要把魏延加進來就是了,可惜魏延不明天時走向了孫權一邊,不僅功績全無,在史書上還得留下一個惡名。
“原來如此!!!”喬仁對於這些個虛名並不怎麽看重,但是這些江東文武在世的無一例外就是博一個青史留名,孫紹這一手的確有拉攏人心的手段,尤其是這二十八人之中不少人都還在世。如此一來的確有激勵人心,讓群臣振奮的效果。“也不知道,尚書和中書會給孤王一個什麽樣的評價。”
“哈哈!!”蔣濟聞言大笑,指著喬仁笑道:“大王是不是有些,那啥麽!!”
“好了!!”喬仁盯了一眼笑得不成樣子的蔣濟,收斂臉sè的笑容,謹慎的說道:“這個呂壹是什麽人!?”
“哦!?大王如何會有此問,這個呂壹啊,和故大將軍(呂蒙)以及右大司馬(呂範)乃是同族,是汝南人士。前些年,受人推薦進入中書監任事,今年年初被陛下提拔任中書典校郎,監察zhngyāng和地方州郡文書事。”
“這樣啊!!好了,子通想來忙了一上午也累了,就在孤王府中用過午食再去尚書台理事吧!反正孤王的府邸離太初宮不過幾步之遙,比起你那宅子可是近得多了。”
蔣濟是尚書仆shè自然是要在尚書台當值的,而他的府邸又遠在南城離太初宮有幾裏的路程,喬仁還不如留他在府邸用餐,也算是對於自家親信的一個關懷不是。雖然魏晉還是一ri兩食,放在魏漢也隻有少數世家才會吃午食,但是在國強民富的東吳,大部分百姓都是一ri三食,喬仁也大力推廣這個一ri三餐,用以增強吳國百姓的身體素質。
蔣濟等得就是這一句,他可嘴饞喬仁府邸裏的美食,喬仁來自後世自然吃不慣漢代不是蒸煮就是醃製不然就是生膾,早早的就發展了炒菜。炒菜在後世司空見慣,但在漢代卻僅僅限於韭菜炒雞蛋這一道菜,就是魏晉時期的《齊民要術》之中明文記載的炒菜也隻有炒雞子和煎鴨法兩種而已,在偏僻的東吳除了吃生魚片,就隻能吃煮得爛爛的肉湯。
而喬仁府中的廚子別的不說,炒一兩個肉食還是可以的,而且喬仁又愛圍爐(古時的火鍋)故而喬仁的屬僚都是想方設法的到喬仁府中混飯吃,今ri蔣濟巴巴的跑過來除了混飯吃喬仁想不出別的原因。
“來人,吩咐廚房做幾個清淡的小菜,孤王好招待子通!!”喬仁一邊說還拿一種怪異的目光不停的打量蔣濟,搞得蔣濟很不好意思。
“喏!!”
“哈哈1!”喬仁看著蔣濟越微不好意思的表情,不由得開懷大笑一時間連病體都要好過不少,可是樂極生悲的事情突然發生。由於喬仁大笑牽動了身體,原本藏在枕頭底下的**餞一下子掉了出,散落一地。“呃!”
“哈哈!!”蔣濟看著一地的**餞,不由得哈哈大笑,作為喬仁的心腹之臣,蔣濟當然知道喬仁怕吃苦藥。這時看到一地的**餞,哪裏還不明白,雖然是早已知道但不妨礙他在這時對喬仁回以嘲諷的大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