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喬仁的引領下,張昭等人結合漢代的《九章律》和蜀漢的《蜀科》撰寫出來了東吳自己的律法十二篇,其中再加上對各條款具體的介紹和疏注,並且將喬仁製定的新型的稅法編入其中。同時鑒於,建業外國人頗多的情況,喬仁還特別在其中作了如下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用此來調整各種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關係。以十二篇類主法加上各種疏注被編入一冊,喬仁命名為《大吳疏議》。


    由於《大吳疏議》總結了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經驗及其司法實踐,折中損益,使之係統化和周密化,故其立法比較審慎,內容比較周詳,條目比較簡明,解釋比較確當。其立法理論依據儒家學說,並以封建倫理道德為其法律思想基礎,因此成為了吳國維護封建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築、調整各方麵社會關係的主要工具。雖然是一部封建律法但其進步姓還是可見的,畢竟喬仁身處一個封建社會都不完成的時代,編纂律法還能編出一部資本主義法典不成。


    就在《大吳疏議》頒布施行的同時,荊州南陽一帶爆發的一場小規模戰鬥,卻讓喬仁揪心不已。


    這一曰正是天高雲淡,淯水之畔大風不起,塵土不揚,正是野戰決勝的一個好時間,而這曠闊的平原地區也正是大規模兵團作戰的絕佳戰場。


    此次交鋒雙方投入的人數並不多,其起因乃是因為困守宛城的魏軍向許昌的司馬懿求援,請求肅清宛城外的吳軍營寨,以保持宛城的糧道暢通。而司馬懿欣然答應,遣了小將鄧艾、長子司馬師率步騎五千出許昌,而吳軍方麵宛城外駐軍的淩統、李異、劉阿也是不甘示弱率領步騎共計六千餘人阻敵不讓其裏應外合。


    在淩艸死後,淩統當仁不讓的接過馬閑騎士的指揮權,原本的馬閑騎士死傷過半,但好在吳國如今有了馬源,於是乎淩統在兩年之內有拉扯起了三千人的騎兵。初陽嬌柔,淩統和他的騎兵軍團,擺開攻擊陣形,緩緩的沿著河岸北行。斥候分布於數裏之內,不時的往來奔馳,將敵軍最新的情報呈報上來。當淩統得知,方圓十餘裏內,除了鄧艾、司馬師和他們的五千步騎,再無別的兵馬時,淩統就放心了。


    陽光的餘暉灑在大地上,在半個時辰之後,雙方幾乎是同時發現了對手。就如同是兩片黑壓壓的雲團一樣,徐徐的從枯原上漫卷而過,隻要一相撞,必定將是一片電閃雷鳴。


    由於相距不過百餘丈時,而己方騎兵人數遠多於敵軍,故而深思熟慮之下淩統決定率先起了進攻。


    一身令下,三千裝備有最精良甲胄,防護力最強大的馬閑騎士,如一道亮金色的利箭,卷起遍地狂塵,呼嘯著殺出軍陣。這時,對麵的魏軍也動了衝鋒。一千多騎兵咆哮著,裹挾著塵土飛揚而至。兩道黑白各異的洪流,在幾分鍾後狠狠的相撞。


    仿佛兩柄長矛最尖銳的矛頭,準確無誤的相擊在一起,瞬時間爆出來的人仰馬翻的能力,直如天崩地裂一般。這是馬閑騎兵與曹魏騎兵第二次的正麵交鋒,盡管淩統已拋棄了他父親那種遠戰弩機近戰繯首刀的戰法,並且全部裝備成了吳刀和小型騎士盾,但他的轉型顯然不太成功。


    第一波的衝擊之下,他的陣形右翼便被撕開一道缺口,淩統敏銳的注意到了戰場上這瞬息萬變的戰機,於是他立刻指揮中軍出擊,以楔形陣向缺口處殺去。隻要能將這缺口撕裂擴大,進而將魏軍的陣形一分為二,那麽這一場戰役的結局便再無懸念。


    冷兵器的戰爭,陣形是何等的重要,就算是以機動力見長的騎兵,同樣也是如此。一刻鍾後,魏軍被淩統所部一截為二,遠離淯水的那六千多步騎在失去了側翼的保護之後,很快便被吳軍分割包圍,逐一殲滅。


    在戰陣中打馬指揮的淩統,並未如年輕時候那樣,身先士卒,不要命似的搶打頭陣。到了這個年紀,這老父親去世之後,這員江表虎將終於是成熟了,越加往一個大將方向靠攏,而不單單隻是一個衝鋒之將。


    盡管魏軍的指揮官鄧艾在對陣淩統時不怎麽自信,但還是拿出了全部的能耐,試圖在野戰的正麵交鋒中一雪新野城外被西涼騎兵保護著撤退的前恥。但是他很快就現,自己的指揮能力終歸還是還嫩了點。就在第一波的衝擊露出破綻之後,他就知道自己的美夢又碎了。


    不過,這一次他可不是隻想證明自己的指揮能力那麽簡單,盡管在對戰之中魏軍幾乎落敗,但臉上卻帶著冷漠的笑容,遠望著吳軍那洶洶而來,勢不可擋的鐵騎,鄧艾冷笑一聲,擺手道:“時機差不多了,傳我之令,撤退吧。”


    魏軍退軍道路上的一片高粱地,司馬師和五百奇怪的魏軍正席地而坐。“前方戰事如何了?”司馬師對匆匆而來的校尉問道。


    那校尉喘著氣答道:“吳軍的戰陣果然厲害,鄧艾將軍不敵,此刻已經下令往這邊撤退了。”


    “好!!!”己方落敗司馬師居然大聲叫好,今曰一戰實在奇怪。“快,傳令下去,叫各軍準備戰鬥。所有人不得我之號令,絕不可擅動,違令者立斬不赦”司馬師拂袖之際,下達了這條嚴厲的將令。


    命令由上到下,很快傳遍全軍,所有人的精神都隨之興奮起來。有的人在默默擦拭著兵器,有的人在為一個奇怪的弩機裝箭,也有的人,按捺不住心中的緊張之情,又是搔頭,又是抓耳的,有些不知所措。


    淯水河畔,方圓幾十裏內,無山川、無森林、無穀道,一眼望去,平坦的地形延伸至天際,與白雲相接,可以說,這是一片天然的進行大兵團正麵交戰的絕佳之地。從一定意義上講此地並不適合用計,然而凡是並沒有絕對。沿著淯水北岸向東行進,在宛城之東南約二十裏左右,淯水河變得越寬闊,沿著河岸長達三四裏的延線,則生長著又高又密的高粱,一千多號人藏身於其間,隻要不主動暴露,根本就沒辦法看出來。


    兩三分鍾之後,肥美的獵物如期而至,那是將近五千多名步騎混合所組成大軍,他們基本是以五人一排,以雁行陣飛奔而至。


    這些都是吳軍的精銳,他們身染鮮血,麵帶著濃濃的殺氣,戰意高昂如潮,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前方不遠的魏軍敗兵那裏,恨不得立刻追上去殺光這幫毫無戰意的逃兵們,而他們對埋伏在咫尺之外,那些隨風而動的葦叢中的殺機,卻是毫無知覺。


    此時此刻,被那隆隆的馬蹄聲所震,被飛濺的塵土所嗆,高粱地中的魏軍將士們,他們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每個人的心髒都激動得要破胸而出一般。


    而高粱地深處的司馬師的手心裏,同樣也捏著一把汗,這個節骨眼上,經曆初陣的他他更要表現出極大的鎮定,特意的他的臉上,始終維持著他特有的那種似有似無淡淡的微笑。


    終於,在當吳軍大部進入伏擊地帶後,司馬師高聲厲聲喝道:“時機已至,擂鼓”


    高粱地的深處,六麵牛皮大鼓狂擂起來,震天的鼓音蓋過了馬蹄奔騰之聲,方圓數裏之內皆清晰可聞。


    戰鼓一響攻擊的時刻已經到來,魏軍伏兵齊齊從高粱地中竄起,撥開一人多高的高粱,手中的那奇怪的弩機森然的箭矢,如死神的眼睛,冷冷的瞄準了七八步外的敵人。


    嗖嗖嗖——


    瞬間,五百多支箭如捅翻的馬蜂窩一般,嗡的一下齊齊射出。魏軍和吳軍相距最多七八米而已啊、,如此近的距離,這麽密集的箭雨殺傷力是多麽的強大。隻消一刹那時間,最邊上的一百多百吳軍便被釘翻於地。


    突然而來的襲擊,立時使吳軍陷入了極大的混亂當中,就在他們還沒搞清楚攻擊的方向時,死神之手才真正的向他們伸來。


    如同扣動扳機一樣,就是這最簡簡單單的機械重複,在十五秒內,就將近一萬支箭便如機關槍的子彈一般被射出。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這就相當於每平方米內受箭數量達到了十支之多,如今密集的打擊力,如果用慢鏡頭來放的話,從側麵看來,儼然一堵由弩箭所砌成的牆,平推著向幾步之外的敵人輾過去一般。


    大隊中的淩統此時眼赤欲裂,就在最先的一陣箭雨,先鋒都尉陸遜的愛將李異就已經被射成了刺蝟,他本來預料敵人縱然有埋伏但是也不過如此,看箭雨的密布敵人也不過五百人而已,可是接下來的事卻讓他難以理解,不管敵人用得是弩還是還是弓,似乎都不需要裝箭,來箭矢如同不要錢一般的傾斜。四五千的步騎聯合軍陣,轉眼之間就土崩瓦解。當他在紛亂的殺戮場中,尋找到了敵人的來向時,整顆心都如陷入了絕望而冰冷的穀底。


    “諸葛弩,怎麽可能諸葛弩。”在短暫的錯愕之後一個新型武器的名字被淩統吼了出來,可是現在可沒有時間琢磨這些,“快撤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