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河西岸三十裏,公孫瓚的中軍大營。


    利用閃電戰術攻下渤海全境之後,公孫瓚原本準備乘勝追擊,渡過磐河全取冀州。不成想,身為幽州先鋒官的公孫越貪功冒進,在沒有偵知前方道路是否有埋伏,而且大軍被羈絆在各處城防一時沒能集結的情況下,就突然揮師直取界橋。結果被剛剛趕到的鞠義迎頭痛擊,五千幽州鐵騎損失殆盡,連公孫越意外也死於流矢之下1。


    公孫瓚聽聞從弟公孫越之死,頓時勃然大怒,意欲即刻興兵攻打河間郡,將殺害從弟的凶手鞠義碎屍萬段。但卻長史關靖苦苦勸阻,因為此時整個渤海郡形勢十分嚴峻,根本無法將兵力抽調出來,如何能再次發動對冀州的攻勢?


    原來,渤海郡的文官大都望風而降的時候,身為渤海郡兵校尉的牽招雖然無力回天,但是身為渤海武將之首,他卻利用職務之便,及時將全郡八千郡兵撤走。並且在撤走郡兵之前,更是將各府縣的武庫、糧倉全部打開,將那些帶不走的物資全數散發給了全郡民壯。


    自古燕趙多豪傑!


    這“豪傑”二字,在現代而言也許是一種褒義詞,但是在那個年代卻完全就是一種鄙視。因為豪傑就是好勇鬥狠的代名詞,說明這裏的人不服教化,都是一些粗鄙莽夫。


    這些身體裏流淌著豪勇血氣的冀州男兒們,就從來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如今手裏有了刀槍劍戟,家中又有了盈餘的糧食,為了保護這些糧食甚至去奪取更多的糧食,他們自然興起了一些躁動的念頭。


    於是,整個渤海郡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出現了數百支流寇,規模大小不等,四處燒殺搶掠,甚至襲擊官府乃至押糧的隊伍。總之,整個渤海郡完全亂套了,幾乎每個時辰都有罪案發生,每一天都有人在戰亂中死去,到處都是人心惶惶。


    雖然渤海郡是屬於冀州,但是公孫瓚早已經將這裏當成了自己進軍冀州的橋頭堡,如何能容忍這些宵小之輩在背後搗亂?何況後方不穩,連物質都無法保證正常供應,如何能與沮授、鞠義輕易開戰?


    在關靖的苦苦勸說下,公孫瓚隻能暫時打消了馬上開戰的念頭,先將手中的三萬精騎散布到渤海各府縣剿匪,平靖後方再作打算。可是,別看三萬騎兵聽上去不少,可是撒在渤海寬廣的平原上,也隻能算是杯水車薪。而且那些流寇都是上馬為賊,下馬為民,若不能當場擒獲,根本就難以識別,急促間根本就難以徹底剿清。


    這一等,竟然就這樣被那些流寇拖住了半個多月。


    也正是半個多月的時間,讓韓楓可以從容的將袁紹擊退,並迅速回師界橋,建立起了一道鞏固的防線。可以說,能將公孫瓚拒於河間郡之外,那些自發騷擾敵後的民眾當居首功,其次就是渤海校尉牽招。若不是他及時撤走郡兵,且開放武庫、糧倉,豈能引起如此大規模的騷動?


    好不容易,在嚴綱等大將一番辛苦的掃蕩後,渤海境內的匪患終於平靖了許多,至少沒有任何人再敢攻擊官府或者軍隊。


    公孫瓚終於送了口氣,準備再度攻打界橋時,卻發現那原本無險可守的界橋橋東,不知何時已經悄然建起了好幾道工事。尤其是那些拒馬和壕溝,無一不是專為克製騎兵而建,再加上那一排排林立的箭塔,足以輻射整個橋頭陣地,這不禁讓他束手無策。


    想要打下界橋,除非用人命去堆,可是他怎麽舍得讓自己那些百戰餘生的精銳騎兵白白送死?他不是沒想過驅民為盾去衝擊冀州軍的陣地,可是卻又不敢。渤海的形勢剛剛穩定一些,民眾對於幽州軍的仇視並沒有減弱半分,要是再要強行捉丁從役,恐怕立刻會激起民變。


    公孫瓚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跟手下一班文臣武將商議了半天,也沒有得出一個滿意的結果。甚至有的將領覺得,既然已經占領渤海郡,那就適可而止算了,可以下次再來攻取河間郡。


    其實,公孫瓚也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從理智上來說他也確實不該繼續在冀州待下去了,畢竟幽州境內也不平靖。閻柔率領著劉虞舊部配合著烏桓峭王蘇仆延的大軍,時有進犯上穀郡之意。可是從弟公孫越之死,已經讓他完全失去了理智,更抹不開這個麵子,說什麽也不肯輕易退兵。


    就在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對策的時候,突然有帳下士卒前來通傳:“啟稟刺史大人,各位將軍,營外有一人手持節仗,自稱是冀州兵馬大都督的使者,前來求見刺史大人。”


    “哦?這兵馬大都督是何人?莫非就是他一手主導冀州軍務?”公孫瓚頓時來了興致,兩眼泛著異樣的光芒:“某就覺得奇怪,韓文節那懦弱無膽之輩竟然敢獨抗我與袁紹的夾擊,看來確有高人相助!”


    關靖急忙恭維道:“主公英明遠見,我等難及萬一。”


    公孫瓚聞言頓時滿麵洋溢著得意之情,微微笑著對那士卒說道:“既然是冀州使者來到,還不趕緊請進帳來?”


    “喏!”那士卒答應一聲,然後急忙退出帳外。


    公孫瓚和屬下眾將都不再言語,而是一個個正襟危坐,滿臉肅容的等待冀州使者到來。


    “公孫伯圭,汝安敢如此無禮耶!”


    隨著話音剛落,楊光楊參軍昂然步入大帳之中,滿臉不屑的掃了在座的幽州將領一眼,繼續怒罵道:“某觀在座諸位俱是儀表堂堂,因何無人懂得‘禮儀’二字?莫非我大漢朝廷,竟然禮樂崩壞至此?實在令人扼腕啊!”


    “嘭!”


    公孫瓚本來還滿臉戲謔的看著楊光的表演,感覺就好像在看著一個跳梁小醜一般。可是,沒想到他竟然越說越過分,竟然扯到了大是大非的問題,還指責他們目無大漢朝廷,這豈能容忍?頓時拍案而起,滿臉殺氣騰騰的盯著楊光,咬牙切齒的說道:


    “我幽州將士如何不懂禮儀,如何禮樂崩壞了?汝今日不說出個所以然來,休怪我取爾狗頭一試劍鋒。”注:1在演義中,公孫越也是死於流矢,不過是在幫助袁術攻打袁紹的時候,在這裏還是安排他出來打一趟醬油,然後繼續領箭謝幕。ps:嘉庚如今也是進退兩難,網站遲遲沒有任何消息,難道這本書寫得那麽差勁?我突然不自信了!求安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叫韓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嘉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嘉庚並收藏我的父親叫韓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