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柳城。


    蹋頓滿臉怒容的將手中的文書摔落在地,隨即拔出彎刀將眼前的桌案劈成兩段,嘴裏不住的怒吼道:“樓班小兒,烏延、難樓兩個老匹夫,安敢如此欺我。”


    左右部將急忙相勸道:“大王慎言!雖然那樓班徒有虛名,但是烏延和難樓畢竟是我烏桓一族的長者,若是大王如此辱罵於他們,傳揚出去,恐怕於大王名聲有礙啊!”


    “哼!這兩個老匹夫竟然攛掇樓班發來令旨,命我親自前往鄴城向漢朝大將軍韓楓,解釋此番出兵的緣由,希望化幹戈為玉帛。”蹋頓滿臉憤憤不平之色,破口大罵道:“當日我極力反對出兵南下,是他們堅持要去撩撥漢人的怒火,如今慘敗至此竟然叫我給他們收拾殘局,豈有此理。”


    蹋頓身邊最倚重的部將阿什說道:“大王此事萬萬不可答應!下臣料想那樓班當不至於有如此膽量,敢與我遼西烏桓撕破臉皮,畢竟他出身遼西,這裏才是他的根本。他之所以會令大王前去鄴城,想必是因為烏延和難樓這兩隻老狗從中作梗,隻怕他們心懷叵測,恨不能支開大王之後便分割我遼西烏桓部。”


    軍師烏青雲卻是歎息著搖搖頭,說道:“阿什將軍所言不無道理,隻可惜如今情勢不由人,就算大王想要拒絕,恐怕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既然他們三人已經投書要大王前去冀州,那定然已經準備好了後著,隻怕大王不想成行也難了。”


    “先生所言極是。自從蘇仆延被冀州俘虜之後。樓班便自領遼東烏桓,烏延和難樓也分別掌握著右北平和上穀。兵力遠在我遼西之上。”蹋頓滿臉憂色的說道:“這三人如今在文書中措詞嚴厲,甚至聲稱隻要我膽敢不應詔,他們三方便會合力攻打我遼西郡,一舉將我遼西烏桓瓜分幹淨。青雲先生既是我烏桓一族的智者,不知有何妙計可以教我?”


    烏青雲本姓吳,那是貨真價實的漢人。是土生土長的遼西人。


    自從漢末董卓秉政以來,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實際掌控著遼西、昌黎、玄菟郡、遼東郡以及帶方等地,儼然成為名副其實的遼東王。而遼西郡由於遠離遼東權力中心,所以公孫度對其的掌控力度其實很有限,於是客居一隅的烏桓人逐漸開始反客為主,掌控了遼西郡大部分的城池。


    蹋頓是一個有著遠見卓識的梟雄。他和其他仇視漢人的外族首領不同,對於強大的漢人朝廷他充滿了仰慕和崇敬。對於那些滿腹經綸的讀書人更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吳青雲本是遼西士族,有感於蹋頓對他的尊敬和誠意,故而甘願出任他的軍師。不過,委身於外族之後,他自覺無顏麵對吳家的列祖列宗,故而改姓烏。


    烏青雲沉吟了許久,這才開口說道:“大王,雖然樓班的單於之位尚未穩固。但是他畢竟是由漢魯王和上穀王擁立的,再加上有遼東烏桓一族的擁護,若是我們公然違抗他的令旨,隻怕於大義難以服眾啊。”


    “本王也明白此舉不妥。但是心中實在氣憤難當,他們三人根本不顧同宗同族之義,分明就是要置本王於死地。”蹋頓臉上滿是怨憤之色,恨恨的說道:“如今我烏桓一族與冀州軍勢同水火,以那韓楓橫掃河北四州的強勢手腕,又豈是好相與的?此番我若是前往冀州,必定是九死一生啊。”


    “臣下以為其實不然。”烏青雲顯然對於蹋頓的擔憂有不同的見解,笑意盈盈的說道:“大漢乃禮儀之邦,向來對我烏桓一族照顧有加,韓楓作為大漢的大將軍,想必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刻意為難大王。隻要我們將姿態擺低一些,把麵子給他們做足,此事也不是不可以就此揭過,畢竟此番南下並沒有給幽州帶來太大的傷害。”


    “說到底,這不過是軍師揣測之詞罷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那韓楓既然能掙下那麽大一份基業,豈能以常理揣度?”將軍阿什顯然對烏青雲沒有那麽尊敬,言語中也充滿了毫不客氣的感覺:“事關大王性命攸關之事,豈能如此草率?我知道你們漢人總喜歡以身犯險,借以證明自己膽識過人,但這並不是你拿大王性命賭博的借口。”


    阿什在蹋頓帳下並不是以武力見長,反而是一員烏桓一族中少有的智將,原本很有機會出任“軍師”一職。可惜,蹋頓對漢人文化十分推崇,竟然折節下士延請了烏青雲來擔任軍師之位,使得他心中最大的期望就此落空,所以他一直對烏青雲十分不服氣,有機會就要跟他一較高下。


    “阿什將軍憂心大王安危,我可以理解,但是隻有漢人才能真正了解漢人,所以在對韓大將軍的理解上,我自然更有發言權。”烏青雲絲毫不避諱自己是漢人的事實,反而對阿什反唇相譏道:“倒是阿什將軍你,不要一味的強調自己有多擔心大王的安危,也該提出一點建設性的建議,若是大王拒絕了單於的要求,那我們該如何麵對三地族人的圍攻?”


    阿什頓時感到有些語塞,支吾半天才說道:“大王乃總攝三部王,在我烏桓一族中的威望一時無兩,何人膽敢冒犯大王天威?別看樓班等人好似來勢洶洶,其實不過是色厲內荏罷了,真要興兵來攻我柳城,隻怕連他們手下兵卒亦不肯從命吧。”


    蹋頓聞言確實多了幾分心氣,但是他當然不會認為自己真有那麽大的影響力,隻是笑了笑道:“阿什將軍未免誇大其詞了,雖然本王自信在族內還有幾分影響力,但是要說讓三地族人不敢犯我虎威,卻也力有不逮啊!”


    “大王虎威學生自然心知肚明,隻是此番與往常不同,烏桓一族正麵臨滅頂之災。”烏青雲對於阿什的說法嗤之以鼻,恭聲朝蹋頓說道:“大王之所以有如此聲望,正是因為這些年一手將烏桓從一盤散沙捏合成一個完整了聯盟,使得烏桓一族成為可以和鮮卑抗衡的北疆大族。如今當烏桓麵臨如此災難之時,大王若是選擇退避,甚至與其他各部烏桓為敵,那隻會令大王聲名受損,不複今日之威勢也。”


    蹋頓之所以敢藐視樓班,蔑視烏延、難樓等人,就是因為他這些年為烏桓一族立下赫赫功績,任何人都無法抹殺。可要是因為貪生怕死,置全族生死於不顧,那對於他的名聲確實是極大的損害。要是沒有了那賴以生存的聲名,那他還如何保持這種超然的地位?


    蹋頓已經有些意動了:“先生,我知道漢人最重名聲,我作為烏桓使者前去冀州自然可保無虞,隻是這遼西烏桓部我卻是不太放心啊。若是我還在,料那樓班也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我若是不在遼西,那可就另當別論了。”


    “大王勿憂,隻要有我們在,定保大王基業不失。”阿什等將領急忙起身應道:“那樓班雖然自號烏桓單於,但是想要竊奪我王的基業,那也要問問我們兄弟答不答應。”


    “大王無須擔憂,你此去冀州乃是為了烏桓全族的生死存亡,此乃大義之舉。”烏青雲顯得有些激動起來,手舞足蹈的說道:“若是有人想要趁機作亂,不但我們遼西烏桓一部不答應,隻怕整個族群都不能答應,莫說大王此去費不了多少時日,就算耗費一年半載,也根本無需擔心。”


    “好,那就依先生所言,我便往冀州走上一遭。”蹋頓終於下定了決心,霍然起身命令道:“此番我前去冀州,隻帶青雲先生同行,遼西一切事務就交由阿什將軍代為打理。我遼西烏桓一向是烏桓一族中最為強大的一支,就算本王不在,你們也必須給我挺起腰杆,切不可丟了本王的顏麵。”


    “喏!”在場的部將紛紛起身應諾。


    阿什顯得有些憂心的說道:“末將身負重托,不能追隨大王左右,不過還請大王多帶兵將,以防萬一。雖然那些漢人一向愛惜羽毛,但也難免有例外,小心無大錯啊!”


    “用不著,我就帶五百親衛騎兵前去便可。”蹋頓毫不在意的說著,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韓大將軍三萬騎兵就打得烏延等人的十萬大軍惶惶不可終日,此去冀州更是深入韓大將軍大本營所在,若是他真要翻臉,本王哪怕帶上全族數萬控弦之士,又能如何?不如幹脆光棍一些,也省得徒惹大將軍猜忌。”


    “大王此言甚善,學生在冀州雖然舊識不多,但是曾經有幸在鄭師門下聽講,因而結識了孫乾孫公佑。”烏青雲信心滿滿的說道:“雖然多年不曾相見,但是相信有曾經的同門之誼在,當可為大王牽線搭橋,保大王周全。”


    “孫公佑?可是那外交部的孫公佑?”蹋頓頓時大喜過望,連連握著烏青雲的手猛烈搖動了起來:“得先生相助,本王無憂矣!”


    ps:


    馬上過年了,祝大家春節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叫韓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嘉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嘉庚並收藏我的父親叫韓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