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衣羅漢於其所在釋宗七劫禪院中,享有著最為尊崇的地位,他所選定的唯一傳人,身份自然也非同小可。院中不少僧眾對此頗有疑慮,但金衣羅漢卻對此不置一辭,同時未給劫生任何特殊關照。劫生從三歲起,便與普通僧眾一同修行功課,卻同時展露出了他驚世駭俗的驕人天姿。


    十歲時,這位法號為劫生少年僧人,已經從芸芸僧眾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座當世釋門正宗大禪院的講經堂座師。以他小小年齡,竟對院中典藏萬千經卷無一字不精曉,就連與幾位寺中年壽最高、修為最深的幾位長老論經,也時有嘵嘵折辯而並不見輟。其見解往往或精微或新奇,不拘一格,也常讓眾位座師長老大為訝歎。


    十一歲,劫生成為講經堂首座,在整個釋宗諸門中聲名鵲起。每逢他開壇說法,都會有許多外院僧眾聚集來謁以求旁聽,連不少相距極其遙遠的釋宗高僧都聞名而來,並為劫生的精深法理與獨道見解而折服。一時間,這個少年神僧之名,響徹了整個釋宗。


    十二歲,劫生已譽滿天下。在釋宗門徒所及之處,無數修行宗派都注意到了釋門中這位傳奇般的少年,信奉釋宗佛法的善男信女更將他崇比天人。於釋門之內,辯才無礙的劫生此時已經再無對手,被譽為‘八千年來釋宗第一經師’。尤其難得之處,在於他如此年輕。


    可就在整個釋宗都在為此歡欣鼓舞,甚至許多僧眾在猜測劫生或許是某位真正的菩薩乃至真佛降世之際,七劫禪院中卻傳出了一則震驚天下的消息。一代大德聖僧金衣羅漢圓寂,並遺命將劫生逐出了七劫禪院。當然,遺命中的理由僅有‘曲解理法’這一條,當然難以讓人信服。可金衣羅漢身為整個釋門的領袖之一,他的話自是不容置疑,更不容違逆。


    天下一片嘩然。此事的情由,七劫禪院眾長老不解,劫生自己也不解,天下人就更加不解。於是又有人猜測,或欺世盜名,或德行不檢,劫生必是犯了什麽大過錯,才受此責罰。.tw[]更有甚者,便謠傳劫生為潛入釋宗的魔徒,打著不使釋宗法門流入魔道的旗號,欲對劫生不利。


    一個十二歲的少年,縱然天姿聰穎當世無雙,就此從九重天上急墜而下,也不免驚惶無措。一向發奮研讀經卷的劫生從未修行過什麽術法,甚至連最粗淺的武功也不會一招半式,就這樣被剝下了袈裟,扔進了茫茫天地。


    從被拋棄到遍受冷眼,又甚至受到欺淩與迫害。在幾經生死與飽受磨難的劫生,走在求生之路上時才發現,以往他所浸淫過的那些法理,於此刻竟然一無是處。當劫生在這番苦難中**,也就自然而然的溢出了怨恨,溢出了憤怒,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對力量的渴望也就由然而生。


    雖然劫生從前隻習法理未修法術,但偌大個七劫禪院的修行法門卻盡在胸中,憑他的聰慧與天姿,再加上一股怨氣作為動力,接下來的事也就不難預見了。


    從十四歲開始踏上修行之路,同年煉氣,次年開元,十六歲凝丹,二十六歲化嬰。又過三十六載,年方六十二歲的劫生修成元神。這個修煉速度不僅鬼哥悚然震驚,其實便古往今來無數修行者中,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不過在如此短時間內突飛猛進,也並非絕對的好事。這一點在他第一次向仇家報複之時便顯現出來,根基不穩且戰鬥經驗的不足,讓他敗在了一個同境界修士之手,就此被追殺了數年之久。雖然依靠釋宗功法強大的保命神通最終逃脫,卻是身負重傷幾乎隕落。


    憑劫生的智慧,自然立即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不但要向迫害過他的人尋仇,更要向無端將他驅逐的師門討個公道。可是要做到這一切,沒有絕對的實力仍是自取其辱。於是劫生經過一段時期的準備之後,再次閉關修煉,直到二百多年後晉身明實境界才重新出世。


    雖然成為了高階修士,劫生反而更加隱忍。將自身境界壓製隱藏下來,並混跡於元丹修士之間。他要以對等的力量戰勝所有同階修士,然後再調整到下一個境界,以此來彌補他實戰經驗的缺失。


    在這個過程中,從無數的陰謀詭計與廝殺裏,他了解到了修士世界中的殘酷。強者為尊,沒有力量一切都是空談,弱者隻能作為附庸存在。而要成為強者,就要不擇手段的掠奪一切資源。仁慈與同情心,隻會讓自己陷入危機。


    所以劫生逐漸開始變得殘忍冷酷,無所不用其極。隻要對自己有利,就算是邪功魔道也來者不拒。累累殺戮之下,當年的少年神僧已成了滿手血腥的屠夫。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數百年,凶名赫赫的劫生渡過浩大天劫,晉身極英境界,躋身絕頂修士的行列。


    憑借這近千年的廝殺與超人一等的智慧,環顧當世,劫生已少有敵手。憑借對於釋門功法的精通,劫生自信便是獨自麵對七劫禪院一眾高手,仍是勝券在握。於是在殺光了昔日仇家之後,他帶著滿腔的興奮與快意,風風火火的奔向闊別多年的七劫禪院。


    但他卻沒有料到,等待他的,隻是一片荒涼的山崗和已經殘破不堪的廢墟。近千年前七劫禪院因參與那場仙魔之戰,在劫生被驅離後不久,便遭到了魔道高手毀滅性的打擊。甚至當世所有的釋門宗派,全部因而受到了波及,一個接一個的覆滅,到此時已然寥寥無幾。


    當初金衣羅漢在日,尚能令魔道心存忌憚,但金衣羅漢一去,七劫禪院卻要立遭劫難。金衣羅漢目光何等深遠,對此事自是洞若觀火,所以圓寂之際遺命將劫生驅出山門,一來是不讓愛徒在劫禍中玉石俱焚,二來也不願他空讀經論,索性送他獨自去人世間走上一遭。


    憑劫生的智慧,此刻哪還猜不到此中真相。一腔業火頓時化為無窮悔恨,想起這千年的怨怒,想起無數死在自己手中的無辜,劫生血淚長流,一夜間如同蒼老了千萬歲。可任憑他如何懺罪,也早已築成大錯,更找不回自己當年那份純真。


    他一時陷入了迷茫。此時或該當重歸釋宗,號召同門齊心戰魔,卻也知越行此路心障也便越深。可若就此任釋宗覆滅,那將是何等的悲哀。劫生在這廢墟之上一坐不起,苦苦思索卻無對應之計,心魔交戰不止。直到第八十一天的黎明,當東方的曙光出現之際,終於出現了重大的轉機。


    劫生於恍惚之間,突然發現在曙光的照耀下,這片廢墟之上升浮著八個巨大並閃爍著金光文字。這八個大字是以秘法所留,必須以七劫禪院真傳的鑒真法眼方可見到,且在每日曙光照耀之時才會出現,劫生隻顧閉目苦思,卻直到此時才發現,他的師父金衣羅漢早已留下了對他唯一的教誨。


    劫後餘生,問潭求經。


    劫生見到這八個大字,當然認得是恩師的親書,登時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劫後餘生四字重重寓意,自有一重指的正是劫生。而七劫禪院山後,正有一個小潭名為求經潭。這求經潭相傳為釋門始祖釋摩刹諦參悟無量劫經之地,自是當年七劫禪院的聖地。


    當年的求經潭聖地,隻有大德行的長老聖僧方有資格進入,從古至今其實不過寥寥幾人。如劫生這等棄徒,本是沒這個資格的,可如今這個禁忌卻不複存在。於是當劫生來到求經潭之際,他的倒影似乎將這潭死水激起了波瀾。


    朝暉與潭水交相輝映,劫生於波光中看見了無數經文。自此他便在潭邊住了下來,根據每日於波光中明悟的記憶開始抄錄經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劫生開始有了信徒,為他打點抄經所用的各類所需,並逐漸的擴大到形成了一個新的禪院。憑借劫生抄錄並傳出的數千部經文,一個新生的釋宗流派於數十年間已略具規模。


    百年之後,這個禪院已擁有千餘僧眾,且是人才濟濟,出現了不少傑出的弟子,釋宗一脈聊聊已頗具複興之象。可劫生對這些都視若無睹,他依舊每日在潭邊觀經抄錄,幾乎是晝夜不舍。這百多年來,憑他的智慧與神通,已錄下上萬卷經文。


    可這上萬卷經文,竟沒有一字一句經意有所重複。而且這潭水神光之中,似乎仍有無窮無盡的經卷。又一百年,劫生已錄經一萬八千卷,釋門弟子不斷外出傳法,於半洲之遼闊大地上,千百座禪院寺廟如春筍爭發,敬奉的皆是這位‘當世辟支佛第二’的劫生活佛。


    第三百年頭上,劫生錄經二萬四千卷。正魔兩道的爭端再次燃起戰火,釋門再一次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雖然倚仗劫生傳下的諸多法門,釋宗諸弟子雖也頗具實力,但畢竟根基未牢。而魔門的勢力卻是一如既往的強大,而且魔徒個個奸狡非常。一旦交手,這其中的差距影響的便是千萬人的生死。


    所幸魔門對於劫生的存在也相當忌憚,大規模的戰爭並未就此爆發。釋門雖見劣勢,可勝在門下與信徒盡皆心誌極堅,在與其他正道宗門聯合之下也未見敗勢。此時的劫生雖仍在堅持不懈的抄寫經文,但卻也隱約看到了與當年相似的一幕。


    他憂心如焚。魔門越是謹慎,那雷霆一擊便來得越是凶猛。向教良善的釋宗弟子絕大多數未經過廝殺的曆煉,在這種戰爭中取勝的可能實在微乎其微,憑他一己之力也不大可能扭轉乾坤。最令他不安的是,這潭神光中的無盡經文已經耗去了他絕大多數的精神與生機,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壽元已經大大縮減了。


    錄經近五百年,計經文三萬六千卷,劫生的疲勞已經達到了極致。同時釋門在魔門的打壓下損失慘重,失去了大批優秀的釋門弟子,形勢岌岌可危,已有再次覆亡之憂。在整個釋門與正道聯盟的苦求之下,老邁的劫生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經卷。


    七日之中,劫生連渡三劫,如同顯示神跡一般,修為直接突破到玄華境界的巔峰,而且再一次拿起了手中的屠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夜與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墮輪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墮輪回並收藏夜與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