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賠一條大運河
易懂事暴怒了很久,但卻無計可施。他是知道這幾個虛神的來曆的,怪不得周朝被軟禁的那些人可是北川島和南沙島的神、侍神和虛神也就剩那幾個打雜的了,其他的都成了亡魂,就是想報複暫時也沒了報複的對象。好在自己的親人和門派沒受到損傷,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考慮了半晌易懂事才決定了以後的行動方案。
安順是必須重建的,哪怕就是要遷都,遷都之前也必須重新建好,否則會成為華夏帝國每個子民的恥辱。不過原本計劃的武林大會由於舉辦地成了焦土,卻是不得不需要經過神龍港向外發布消息推後一年了。至於易舒心和李長勇擔心的安順重建的人手問題,易懂事也準備立即著手解決。所以在皇宮歇息一晚,易懂事一大群人再次回到了神龍港。
八十多個虛神再次被易懂事像士兵一樣集合了,雖然多少心裏有些不快,但此時這些人都體諒易懂事的心情,沒有任何人表現出不滿。
易懂事向大家客氣了幾句,然後從北川島被帶來的兩個打雜的虛神成了主角,因為易懂事讓他們告訴大家這段時間在侍神海發生的事情。在那兩人講敘的一個多時辰中,整個現場先是亂成了一鍋粥,不停地有人插話提問打斷,到最後故事講完,所有的人卻是好像突然約好的一樣都沒有了聲音。
大家都想到了一個問題,周傳海既然是被神使殺害的,那麽就是說不管神使的本意是什麽,都是徹底拋棄了這一幫被易懂事軟禁在華夏帝國的人,甚至可以說大陸的周朝都被拋棄了。現在這裏沒有誰還有丁點的自信認為連神都可殺掉的易家或者是道教是他們可以對付的,作為初始的華夏帝國的敵人,易懂事將如何處置他們成了他們必須得麵對的問題。而對拋棄他們的神和神界,已經在他們的信念中轟然倒塌。
雖然他們的生命剩下的都不多,長的不過九年,短的不足三年,但螻蟻尚且貪生,在不可抵擋的力量麵前,而且己方理虧在前,更而且他們在大陸上都是多多少少還有點牽掛,所以現在沒有人逞英雄,反而都是惴惴不安的把目光投向了易三少。
早有打算的易三少也沒有吊這幫隨時可以被自己滅殺的人的胃口的興趣。“周傳海的死算是一種最真誠的悔悟,所以我也不願意再為難大家。從明天開始,大家都可以ziyu離開神龍港。但我有兩件事希望大家做到,第一我華夏帝國不是那麽好欺負的,所以希望任何人以後都不要再有不好的想法。而且,從今以後大家還得遵守一個約定,虛神以上的人不得對虛神以下人動手。
第二,殷朝的幾個餘孽給我華夏帝國造成的損失必須得到補償,七十萬普通百姓的生命和財產也得有個說法。所以我需要原本殷朝土地上的戰俘三百萬,銀子十億兩。原本周朝是這事的起因,後來又是北川島的神使通知南沙島的神使和度死亡輪回的神來圍攻我才造成的,所以你們這些人多少都有些責任,這個事情必須你們去完成。事後大家兩清,各不相欠。為了完成此事,這段時間大家可以使用武力,本少不追究。第三件事基本和大家無關,但兩年後大家有興趣倒是可以到安順來觀光。安順在重建的時候,將在北門修建專門的刑場,而且刑場還會專門修建一個區域叫殺神台,一種新的處罰方式也將產生,叫千刀萬剮,那幾個殷朝的餘孽將在那裏對他們的罪行進行贖罪。”易懂事的話說到最後的時候,每個虛神聽起來身上都開始起雞皮疙瘩,易懂事話語中的怨毒強到讓人一聽就感到刻骨銘心的地步。
留下易舒心、高風雲還有李長勇與這些人商議具體事宜以後,易懂事帶了李嫣、何美麗、雄霸、路天地往五峰山而去。玉孩兒也再次變成了發簪回到了易懂事的頭上。現在易懂事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原本抓戰俘的頭等大事,也隻得交給易舒心處理了。
不過半年後,百忙之中的易懂事卻是不得不再次為戰俘的事出謀劃策。按易懂事的設想,華夏帝國統一之後,修城的戰俘奴隸建築工在一百二十萬左右,此後滅掉美ri帝國,先後運回戰俘一百一十萬,共計二百三十萬,現在華夏帝國的新都城也建設了一半左右,明年年初當可以遷都。如果加上新的三百萬戰俘的話,十年內,自己規劃的彎月島上的三大城市和華夏帝國九龍大陸上的三大城市也都可以建成了。可是這些虛神到殷朝去抓戰俘的時候,為了趕時間是分頭行事的,每個人都是是唯恐人數不夠,就按事先商量好的辦法,對殷朝遺留的家族或者軍隊中的武神、武聖開刀,殺雞儆猴,幾乎就沒有傷到一般軍隊人員的xing命,最後擁有近兩千萬軍隊的周朝被挾持而走的戰俘竟然達到八百多萬,遠遠超出易懂事的預期。也因為如此,王室人員被華夏帝國特種作戰部隊刺殺一空的龐大的殷朝真正地分崩離析,最後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四十多個王國。
同樣,虛神們擔心賠償的銀子不夠,殷朝各個貴族家族的珠寶銀子都被強迫交出一半,被俘的軍隊同時成了運糧和運錢的腳夫,最後到達神龍港時,折算下來的收入達到預期的十倍。這些虛神也是分文不取,全部給了華夏帝國,這使得本就有錢的華夏帝國一舉成為除周朝以外的第二大富國,遠遠超出了很多傳承幾百幾千年的國家。這些財物易舒心按此前易懂事的測算,如果在安順的大火中有幸存的直係親屬的人員,都可以領到死亡者的撫恤,每死掉一個可以得到兩千兩銀子,這也造就了一大批小有錢人。想當年,易誌堅退伍,可是經過大小幾十戰,最後差點徹底殘廢,以軍功才領到三千兩銀子和一個農莊,而現在這些人雖是無辜枉死,但帝國對他們確實不薄,如果有一家死上三個的,拿到撫恤後的身家都超過當初的小地主易誌堅了。華夏帝國的平民的命越來越值錢,這是帝國百姓越來越驕傲的地方。
由於從殷朝到華夏帝國的路程,就算是行軍的速度都要差不多四個月,其中直接穿過的國家達到六十多個,於是史書上又多了濃濃的一筆記載:“是年,八百餘萬戰俘奴隸越六十二國而返,曆時四月三十又五天,沿途諸國莫不戰戰兢兢。當此時,除九龍大陸之周朝而外,無他國之軍達戰俘一半之數,甚或小國之軍不足百萬。其國主安敢安睡?於是出現史上未曾有之怪現狀,竟有勞軍之地,送糧送錢,而諸國均知此軍不過華夏帝國之戰俘耳。待大軍過境,凡大陸諸國再次確認,非特例,華夏帝國無領土擴張之心,故均刻意與我華夏帝國交好,為我華夏帝國子民在大陸ziyu行走打下堅實之基,此乃人聖三少無意之功耳。”
不過《華夏帝國開國史》也提到,大軍過境前,任上的華夏帝國外交部部長易長久有攜國書拜訪沿途各國,希望借道,由於華夏帝國的商業影響和遵守承諾的作風,再加上美ri帝國的滅亡以及燒毀殷朝王城,軟禁周朝虛神這些事經過了大半年時間,都開始在大陸上流傳,大多國家事前都有同意並做好了相關準備,那些勞軍的國家反而是此前猶豫未給肯定答複的國家,當真正大兵壓境時才慌了手腳,不得不做出犒勞戰俘的事情。有一就有二,犒勞戰俘的國家達到九個,開創各國外交滑稽之最。
對於新建安順的事易懂事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告訴李長勇,設計的時候要和體育部長陳冬梅多商量一下,新的體育場館順便建成。還要和易長久商量一下,搞一個國際交流中心什麽的才好,這一個易懂事隨口建議修建的綜合大樓,在幾年以後卻是成了安順公約聯盟的總部,讓易懂事無語。看來自己多了幾千年的經驗,隨隨便便一句話,到後世都有可能成為經典的預言。
對於多餘的戰俘,易懂事最後左思右想做出的處理方案是修建大陸上第一條運河。雖然彎月島處於大海之中,屬於海洋xing暖濕氣候,幾乎風調雨順,但華夏帝國九龍大陸的領土卻是全部處於熱帶地區,雖然不缺水,但每年夏天,總有不少地方受到水災的侵襲。而往北靠近現在全部成為了帝國的司帝國、虢帝國和姬發帝國的地方卻是七八十裏寬近三千裏長的兩個大陸最大的沙漠,要是加上戈壁和草原的話,寬度還可以達到三百多裏,這些地方卻是嚴重缺水。而且沒有南北貫通的大河,南北交通上也不方便。所以易懂事的打算是把萬獸山上的萬獸河的水引一部分進運河,作為運河的起源,然後從南到北貫穿華夏帝國內另外兩條東西向的大河,一直修到沙漠之中,然後再分出東西向兩個支流,使得沙漠全境都有水可用。
這樣一來在華夏帝國九龍大陸的土地上就形成了一個水網,既可以通過調節各條河流的水量根除水患,又可以增加相當於幾個省的農業耕地,還可以建成國內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更甚者,小型的貨船以後就可以借助船閘的作用,通過東西向的那兩條沙漠中的運河橫穿九龍大陸最窄的部分,完成從東到西的航行,而不用繞道十萬裏以上了。這兩條河起的作用將無法預估,與小小的支出相比,大大的劃算,因為大部分勞力都是不要錢的。不過好像現在大地球商業很不發達,幾乎沒有這方麵的運輸需求,有點空歡喜的嫌疑。不過有那麽多空閑的勞力,不用白不用。
由於其他人都沒有修建水利工程的經驗,所以易懂事不得不再次出馬和李長勇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沿路探查和設計。不過這次易懂事有了乾坤戒,可以攜帶帳篷和補給,甚至攜帶李嫣新做的玉石大床,所以盡管到的地方大都是荒山野嶺,但幾個老婆都是形影不離地跟上的,沒有耽誤幾人的修煉和xing福生活。
在對運河的設計上,易懂事基本做到了一步到位,避免了前世貪官們反複修建以便不停貪汙的可能。
第一,每過兩百裏左右必然設計上一座大橋,這樣一來,大橋在未通水時修建,既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大大節省成本,還為以後陸上的交通打下基礎。第二,在每條河的交界處都設計了水閘,調節水的流量、流向以及為此後的水上交通做準備。第三,河岸全部采用水泥和石頭護岸,而且也都是在未通水時就修好,避免了以後滲水或者淤積,千百世地要去進行修理的無用功。為了修這條運河,易懂事還專門花了兩個小時搗鼓出了獨輪手推車,減少了奴隸們全部靠肩挑背磨運土石的勞動量,再加上早就有運用的火藥,想必這條運河的修建不會像前世地球上大運河的修建那樣留下千古罵名吧。
這一點易懂事倒是多慮了,由於修建運河全部依靠的是奴隸,沒有動用一個平民,運河在三年後修好,又給華夏帝國的經濟帶來一次大發展,使得華夏帝國平民的生活水平從比其他國家高三倍,到其後的高了四五倍,易家王室得到的都是一片膜拜聲,哪裏有詬病的人。老百姓是最實在的,誰給了他們安寧而富足的生活,他們心裏分得可清楚了。
第四,運河在經過新的安順城時,將繞安順南、東、北三麵,西邊也大部分包圍,隻留三裏寬的陸地,開創城市修建護城河的先例。當然南、東、北三麵就要修大型吊橋了。
易懂事暴怒了很久,但卻無計可施。他是知道這幾個虛神的來曆的,怪不得周朝被軟禁的那些人可是北川島和南沙島的神、侍神和虛神也就剩那幾個打雜的了,其他的都成了亡魂,就是想報複暫時也沒了報複的對象。好在自己的親人和門派沒受到損傷,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考慮了半晌易懂事才決定了以後的行動方案。
安順是必須重建的,哪怕就是要遷都,遷都之前也必須重新建好,否則會成為華夏帝國每個子民的恥辱。不過原本計劃的武林大會由於舉辦地成了焦土,卻是不得不需要經過神龍港向外發布消息推後一年了。至於易舒心和李長勇擔心的安順重建的人手問題,易懂事也準備立即著手解決。所以在皇宮歇息一晚,易懂事一大群人再次回到了神龍港。
八十多個虛神再次被易懂事像士兵一樣集合了,雖然多少心裏有些不快,但此時這些人都體諒易懂事的心情,沒有任何人表現出不滿。
易懂事向大家客氣了幾句,然後從北川島被帶來的兩個打雜的虛神成了主角,因為易懂事讓他們告訴大家這段時間在侍神海發生的事情。在那兩人講敘的一個多時辰中,整個現場先是亂成了一鍋粥,不停地有人插話提問打斷,到最後故事講完,所有的人卻是好像突然約好的一樣都沒有了聲音。
大家都想到了一個問題,周傳海既然是被神使殺害的,那麽就是說不管神使的本意是什麽,都是徹底拋棄了這一幫被易懂事軟禁在華夏帝國的人,甚至可以說大陸的周朝都被拋棄了。現在這裏沒有誰還有丁點的自信認為連神都可殺掉的易家或者是道教是他們可以對付的,作為初始的華夏帝國的敵人,易懂事將如何處置他們成了他們必須得麵對的問題。而對拋棄他們的神和神界,已經在他們的信念中轟然倒塌。
雖然他們的生命剩下的都不多,長的不過九年,短的不足三年,但螻蟻尚且貪生,在不可抵擋的力量麵前,而且己方理虧在前,更而且他們在大陸上都是多多少少還有點牽掛,所以現在沒有人逞英雄,反而都是惴惴不安的把目光投向了易三少。
早有打算的易三少也沒有吊這幫隨時可以被自己滅殺的人的胃口的興趣。“周傳海的死算是一種最真誠的悔悟,所以我也不願意再為難大家。從明天開始,大家都可以ziyu離開神龍港。但我有兩件事希望大家做到,第一我華夏帝國不是那麽好欺負的,所以希望任何人以後都不要再有不好的想法。而且,從今以後大家還得遵守一個約定,虛神以上的人不得對虛神以下人動手。
第二,殷朝的幾個餘孽給我華夏帝國造成的損失必須得到補償,七十萬普通百姓的生命和財產也得有個說法。所以我需要原本殷朝土地上的戰俘三百萬,銀子十億兩。原本周朝是這事的起因,後來又是北川島的神使通知南沙島的神使和度死亡輪回的神來圍攻我才造成的,所以你們這些人多少都有些責任,這個事情必須你們去完成。事後大家兩清,各不相欠。為了完成此事,這段時間大家可以使用武力,本少不追究。第三件事基本和大家無關,但兩年後大家有興趣倒是可以到安順來觀光。安順在重建的時候,將在北門修建專門的刑場,而且刑場還會專門修建一個區域叫殺神台,一種新的處罰方式也將產生,叫千刀萬剮,那幾個殷朝的餘孽將在那裏對他們的罪行進行贖罪。”易懂事的話說到最後的時候,每個虛神聽起來身上都開始起雞皮疙瘩,易懂事話語中的怨毒強到讓人一聽就感到刻骨銘心的地步。
留下易舒心、高風雲還有李長勇與這些人商議具體事宜以後,易懂事帶了李嫣、何美麗、雄霸、路天地往五峰山而去。玉孩兒也再次變成了發簪回到了易懂事的頭上。現在易懂事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原本抓戰俘的頭等大事,也隻得交給易舒心處理了。
不過半年後,百忙之中的易懂事卻是不得不再次為戰俘的事出謀劃策。按易懂事的設想,華夏帝國統一之後,修城的戰俘奴隸建築工在一百二十萬左右,此後滅掉美ri帝國,先後運回戰俘一百一十萬,共計二百三十萬,現在華夏帝國的新都城也建設了一半左右,明年年初當可以遷都。如果加上新的三百萬戰俘的話,十年內,自己規劃的彎月島上的三大城市和華夏帝國九龍大陸上的三大城市也都可以建成了。可是這些虛神到殷朝去抓戰俘的時候,為了趕時間是分頭行事的,每個人都是是唯恐人數不夠,就按事先商量好的辦法,對殷朝遺留的家族或者軍隊中的武神、武聖開刀,殺雞儆猴,幾乎就沒有傷到一般軍隊人員的xing命,最後擁有近兩千萬軍隊的周朝被挾持而走的戰俘竟然達到八百多萬,遠遠超出易懂事的預期。也因為如此,王室人員被華夏帝國特種作戰部隊刺殺一空的龐大的殷朝真正地分崩離析,最後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四十多個王國。
同樣,虛神們擔心賠償的銀子不夠,殷朝各個貴族家族的珠寶銀子都被強迫交出一半,被俘的軍隊同時成了運糧和運錢的腳夫,最後到達神龍港時,折算下來的收入達到預期的十倍。這些虛神也是分文不取,全部給了華夏帝國,這使得本就有錢的華夏帝國一舉成為除周朝以外的第二大富國,遠遠超出了很多傳承幾百幾千年的國家。這些財物易舒心按此前易懂事的測算,如果在安順的大火中有幸存的直係親屬的人員,都可以領到死亡者的撫恤,每死掉一個可以得到兩千兩銀子,這也造就了一大批小有錢人。想當年,易誌堅退伍,可是經過大小幾十戰,最後差點徹底殘廢,以軍功才領到三千兩銀子和一個農莊,而現在這些人雖是無辜枉死,但帝國對他們確實不薄,如果有一家死上三個的,拿到撫恤後的身家都超過當初的小地主易誌堅了。華夏帝國的平民的命越來越值錢,這是帝國百姓越來越驕傲的地方。
由於從殷朝到華夏帝國的路程,就算是行軍的速度都要差不多四個月,其中直接穿過的國家達到六十多個,於是史書上又多了濃濃的一筆記載:“是年,八百餘萬戰俘奴隸越六十二國而返,曆時四月三十又五天,沿途諸國莫不戰戰兢兢。當此時,除九龍大陸之周朝而外,無他國之軍達戰俘一半之數,甚或小國之軍不足百萬。其國主安敢安睡?於是出現史上未曾有之怪現狀,竟有勞軍之地,送糧送錢,而諸國均知此軍不過華夏帝國之戰俘耳。待大軍過境,凡大陸諸國再次確認,非特例,華夏帝國無領土擴張之心,故均刻意與我華夏帝國交好,為我華夏帝國子民在大陸ziyu行走打下堅實之基,此乃人聖三少無意之功耳。”
不過《華夏帝國開國史》也提到,大軍過境前,任上的華夏帝國外交部部長易長久有攜國書拜訪沿途各國,希望借道,由於華夏帝國的商業影響和遵守承諾的作風,再加上美ri帝國的滅亡以及燒毀殷朝王城,軟禁周朝虛神這些事經過了大半年時間,都開始在大陸上流傳,大多國家事前都有同意並做好了相關準備,那些勞軍的國家反而是此前猶豫未給肯定答複的國家,當真正大兵壓境時才慌了手腳,不得不做出犒勞戰俘的事情。有一就有二,犒勞戰俘的國家達到九個,開創各國外交滑稽之最。
對於新建安順的事易懂事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告訴李長勇,設計的時候要和體育部長陳冬梅多商量一下,新的體育場館順便建成。還要和易長久商量一下,搞一個國際交流中心什麽的才好,這一個易懂事隨口建議修建的綜合大樓,在幾年以後卻是成了安順公約聯盟的總部,讓易懂事無語。看來自己多了幾千年的經驗,隨隨便便一句話,到後世都有可能成為經典的預言。
對於多餘的戰俘,易懂事最後左思右想做出的處理方案是修建大陸上第一條運河。雖然彎月島處於大海之中,屬於海洋xing暖濕氣候,幾乎風調雨順,但華夏帝國九龍大陸的領土卻是全部處於熱帶地區,雖然不缺水,但每年夏天,總有不少地方受到水災的侵襲。而往北靠近現在全部成為了帝國的司帝國、虢帝國和姬發帝國的地方卻是七八十裏寬近三千裏長的兩個大陸最大的沙漠,要是加上戈壁和草原的話,寬度還可以達到三百多裏,這些地方卻是嚴重缺水。而且沒有南北貫通的大河,南北交通上也不方便。所以易懂事的打算是把萬獸山上的萬獸河的水引一部分進運河,作為運河的起源,然後從南到北貫穿華夏帝國內另外兩條東西向的大河,一直修到沙漠之中,然後再分出東西向兩個支流,使得沙漠全境都有水可用。
這樣一來在華夏帝國九龍大陸的土地上就形成了一個水網,既可以通過調節各條河流的水量根除水患,又可以增加相當於幾個省的農業耕地,還可以建成國內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更甚者,小型的貨船以後就可以借助船閘的作用,通過東西向的那兩條沙漠中的運河橫穿九龍大陸最窄的部分,完成從東到西的航行,而不用繞道十萬裏以上了。這兩條河起的作用將無法預估,與小小的支出相比,大大的劃算,因為大部分勞力都是不要錢的。不過好像現在大地球商業很不發達,幾乎沒有這方麵的運輸需求,有點空歡喜的嫌疑。不過有那麽多空閑的勞力,不用白不用。
由於其他人都沒有修建水利工程的經驗,所以易懂事不得不再次出馬和李長勇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沿路探查和設計。不過這次易懂事有了乾坤戒,可以攜帶帳篷和補給,甚至攜帶李嫣新做的玉石大床,所以盡管到的地方大都是荒山野嶺,但幾個老婆都是形影不離地跟上的,沒有耽誤幾人的修煉和xing福生活。
在對運河的設計上,易懂事基本做到了一步到位,避免了前世貪官們反複修建以便不停貪汙的可能。
第一,每過兩百裏左右必然設計上一座大橋,這樣一來,大橋在未通水時修建,既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大大節省成本,還為以後陸上的交通打下基礎。第二,在每條河的交界處都設計了水閘,調節水的流量、流向以及為此後的水上交通做準備。第三,河岸全部采用水泥和石頭護岸,而且也都是在未通水時就修好,避免了以後滲水或者淤積,千百世地要去進行修理的無用功。為了修這條運河,易懂事還專門花了兩個小時搗鼓出了獨輪手推車,減少了奴隸們全部靠肩挑背磨運土石的勞動量,再加上早就有運用的火藥,想必這條運河的修建不會像前世地球上大運河的修建那樣留下千古罵名吧。
這一點易懂事倒是多慮了,由於修建運河全部依靠的是奴隸,沒有動用一個平民,運河在三年後修好,又給華夏帝國的經濟帶來一次大發展,使得華夏帝國平民的生活水平從比其他國家高三倍,到其後的高了四五倍,易家王室得到的都是一片膜拜聲,哪裏有詬病的人。老百姓是最實在的,誰給了他們安寧而富足的生活,他們心裏分得可清楚了。
第四,運河在經過新的安順城時,將繞安順南、東、北三麵,西邊也大部分包圍,隻留三裏寬的陸地,開創城市修建護城河的先例。當然南、東、北三麵就要修大型吊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