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ps:感謝至尊龍天同學的打賞支持!
這邊的這些敵人,居然都已經淪落到了以自行車為行軍帶步工具的地步,說起來這也是真慘啊,這哪裏還像是什麽軍隊,簡直窮的跟鬼一樣!
更加要命的是,這幫窮鬼軍隊,別看已經窮到這種地步了,他們製作自行車的工廠,所采用的金屬原材料甚至都還是采購自地球人組織下轄的鋼鐵廠對外出口的原材料。
也就是說,如果地球人對他們進行貿易封鎖的話,這幫家夥連自行車都沒得騎了!
不過司馬牧龍對他們卻是絕無半點同情之意的。
且不說這些人本是敵人,而且還是即便已經落魄到這種地步都鐵了心不願意並入到地球人組織的疆域之中,是那種最死腦筋,最滿腹敵意的敵人。
對這種存在,地球人組織沒有直截了當的對他們發起進攻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地球人組織雖然沒有直接向他們發起進攻,但是,這夥敵人的日子卻也是絲毫都不好過的,因為在他們的內部也並不是盡然鐵板一塊的。
有鐵了心的抗拒統一和被異族統治的人,自然也就有的是願意賣身投靠的。
就算在對麵那廣闊的,未曾並入地球人組織的疆域之中,也是有著大把的受到地球人組織支持的勢力的。
由著這些受支持的勢力在敵占區攪風攪雨,最終帶土投獻,這是地球人組織行之已久的對外開拓戰略,實施到目前來說,效果還是相當的不錯的,地球人組織的邊界線,隔三差五的就會往外凸出一塊,整個過程之中連丁點血都不會流,綜合效果可謂是好到爆了。
采用這樣的策略,唯一有點不高興的可能就是軍方的上下人員了。尼妹,經年累月得刻苦訓練,常常等到退伍了都等不上一仗,一身的本事都白練了!
不過司馬牧龍對這種論調一向是一笑置之的。軍人保家衛國這是本分,殺敵立功這是正理,但是戰爭流血這種事情,能少一點還是少一點的好,組織上既然有這樣不流血的戰略可以持續推進。成本又低效果又好,那就沒有舍易求難的道理。
既然有著大筆的帶路黨哭著喊著想要投靠,這個機會還是要給人家的,不能把人家這點功勞也給剝奪了不是?
這種促進地球民族大融合的事情,多一點總比少一點要來的強,司馬牧龍一向是持鼓勵態度的。
從這件事中,司馬牧龍也能聯想到一些東西來,那就是漢人一向以自己文明之中廣出漢奸為恥,往往一數就能數出若幹賣國求榮,背叛民族和祖宗的漢奸。上自春秋戰國,下到清末民國,哪怕子子孫孫深以為恥卻也廣禁不絕。
很多普通老百姓很納悶,為什麽自己的文明體係之中老出這種惡心人的玩意兒呢?你說在王朝末世、外敵入侵之時,有些腿軟惜命的家夥為了求一活命,甘當漢奸走狗的倒也罷了,為什麽往往哪怕太平盛世之時,也禁不住有些家夥投敵叛國,出賣國家呢?
對於這種種情況,漢人想不出什麽應對法門。往往隻能慨歎一聲,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懷疑是不是書讀得多了。把良心都讀壞了的緣故?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大大的誤解,之所以漢朝文明體係之中有著這樣的錯覺和謬誤,那不過是因為種種因素機緣巧合湊在一起發酵之後的產物罷了。
先就說投敵叛國,賣國求榮這種事情,幹這種事的人在漢族儒家文明圈裏。常常被痛斥為漢賣國賊。
那麽,是不是全世界的各個文明圈裏,就隻有漢人,隻有儒家文明圈裏有這種現象呢?
很顯然不是的,貪生怕死,貪財好利這種事情,放在哪裏都是存在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可以說遍數世界各地,這種事情那是到處都有的,放到哪兒都不稀罕。
那為什麽就隻有大漢有這種曆史悠久的漢奸文化存在呢?
一方麵儒家文明圈之中,對於這種人,這種事情大加排斥、刻意貶低,書之於史書,鑄之於鐵像,萬民共棄,千夫所指,另一方麵,這種人卻始終不絕,由來已久?
很多人一邊讀著聖賢書,一邊做著投敵賣國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遍數全世界,這種有名有姓的漢奸賣國賊類型的曆史人物,唯獨大漢曆史最悠久,數量最眾多?屢禁不止,綿延不絕?
或許在普通人看來,總覺百思不得其解,曆史讀多了甚至會懷疑人生,莫名的產生自卑感,感慨兩句漢人的劣根性什麽的。
但在司馬牧龍看來,其實事情很簡單,之所以這個問題漢人最突出,首先要怪華夏的文明史太長,偏偏還一脈相承,文明不絕,尤其從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開始,大家都愛記日記,愛寫史書,導致曆史人物、曆史事件什麽的層出不絕。
材料多了,自然就醜陋的和美麗的人都層出不絕,數不勝數了。
要是華夏文明和天竺文明一樣,雖然名義上是個文明古國,但是古代文明早已斷絕,除了一大堆的神話人物之外,找不出幾個靠譜的曆史人物,那當然就不至於漢奸問題層出不絕了。
要是和古埃及文明一樣,古埃及人早就死絕不見了,現代的古埃及和古代的古埃及人種都全然不同,那問題同樣也不至於這麽突出。
像是古埃及,除了考古發掘出幾個古王朝的遺址,知道些大致的曆史朝代殘留之外,正規的曆史文獻都沒多少,能囫圇說出確切名字的古代人物都沒幾個,賣國賊一類的人物自然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當然,要是跟歐羅巴洲、美洲的小屁國家一樣,國家曆史短的連一千年都湊不起,自然問題也不至於呢麽嚴重。
總而言之,大漢的漢奸問題之所以這麽突出,首要的第一點,要怪隻能怪曆史太長,史書記得太詳細了,英雄人物多了。哪怕就是為了故事反襯,為了劇情的推進的必要,奸角醜角也是不會少的。
第二點,就要怪華夏文明圈的文明構成和其他所有文明都截然不同的緣故。
當世主流的大的文明形態。可以說無非就是華夏文明圈,還有沙漠文明圈(你懂得),歐羅巴文明圈。
除了華夏文明圈是以帝王將相為主的世俗文明圈之外,其他的兩大文明圈,莫不是以求神拜佛為己任。一頭紮在神話的世界裏出不來了。
像是歐羅巴文明圈,主流的矛盾是教權和王權的矛盾,人家的社會焦點集中在信仰是否純潔、十一稅交得是否足額,國王上台有沒有教皇主持儀式這些問題上,至於賣國不賣國的,呢對人家來說從來就不是個問題,來過過大腦的資格都沒有。
像什麽,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又或者是。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都是人家具體曆史場景的細節寫照,在人家那裏,反你是你活該,打贏了才有說話,奸臣不奸臣,賣國不賣國什麽的,那從來都不是問題的關鍵,人家壓根就不關心這個。
像是沙漠文明圈,人家關心的是一天五次禮拜做得工整不工整。及時不及時,這輩子有沒有到聖地去朝拜過一次,或者生意賺錢不賺錢什麽的。
雖說在這兩大文明圈裏也有國家,也有背叛。但是多的隻有成王敗寇,卻沒有道德層麵的過多譴責,就算有類似的事件發生了,演成了歌劇,觀眾們哭鼻子抹淚之餘,也隻是說這是悲劇。那個權臣、那個篡權者、篡位者太貪婪狠毒了,多的隻是人性的道德層麵的譴責,對於利益層麵的行為,人西方大多數是可以理解的,當老大的你不夠強,被整翻了也是活該,頂多就是一句,這位國王還是不錯的,死了有點可惜了,王子的遭遇有點慘什麽的。
不像華夏文明圈,多的是內外交戰,國仇家恨,禮義忠信什麽的,華夷之辨清晰得不得了,社會體係也極度崇尚道德體係的約束,恨不得人人都是聖人。
可以說,華夏文明圈的忠奸問題之所以如此突出、悠久,是和本文明的道德體係、曆史傳承一脈相傳,相生相伴的。
人們崇尚忠義,崇尚忠君報國,崇尚英雄人物,隻是這種道德標準相對來說就有點高了,容不得半點瑕疵,對於當事人來說,忠奸兩字說來簡單,兌現了就是生死大事了,想要不腿軟維持氣節,著實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容易的。
一句話,那是你沒遇著,隻有你真遇到了,你才知道想要達到呢個標準有多難,有多不容易。
當然,這麽說不是為漢奸洗地,隻是說每一個成功當上英雄的人,都是血淚交織而成的,給人挑毛病簡單,因為誰都不是完人,都有著這樣呢樣的毛病,但是,人家能做出了那份犧牲,就是值得名留青史的,就是值得稱頌的。
另外,也隻有明白了這一點,明白了本質之後,才知道所謂華夏盡多漢奸之類的話,其實全是胡話!
華夏文明體係雖然道德潔癖了點,公民道德要求高了點,不是每一個都能達到標準的,相形之下顯得好像漢奸層出不窮,但事實上,真算上人口比例什麽的,其實遠遠沒有想象中呢麽糟糕。
大漢要真的盡出漢奸的話,作為一個文明,也不可能存續幾千年,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曆史就長達四千年之久,曆朝曆代雖然免不了興衰存亡,但整個文明體係、主要民族構成卻始終不變的。
至於大漢民族總是讓人困惑的,層出不窮的漢奸問題現實,這其實也很好理解。文明衰亡的時候,麵對強權,總有人會腿軟,會為了保存家族和身家性命,向外族屈膝投降。
這種情況的根子在於,人總是好生畏死的,雖然社會道德,社會要求要讓人舍生忘死,舍生取義,但是,總是免不了要有人腿軟的,這種事情雖然讓人憤恨,但是,真的說起來,卻也是免不了的。
一個民族數億的人口,不可能人人都是鐵漢子,想要求全責備,要求人人都能達到標準,那本身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舍生忘死的鐵漢終究是極少的,正因如此,他們的事跡才讓人敬仰,讓人驚歎。
至於那些在文明強盛的時候,也忍不住做漢奸做賣國賊的,那相對於在生死麵前忍不足腿軟的漢奸們來說,卻是更加卑劣的多,純粹是本性問題,克製不住欲望。他們的所作所為,無非是一個利字,貪心作怪,不外如此。
司馬牧龍相對來說,反倒對一個現象比較感到好笑,那就是,哪怕在華夏自己的史書之中,也似乎有著雙重標準,對自己人要求嚴格,百般挑剔,對外人格外的“寬容”,或許,這也是華夷之辨的一個具體表現吧。
曆史的來看,雖然朝代之間偶爾會有些倒退的情況,但大致來說,華夏的國土始終都是在增長之中的。
但是,華夏的史書有一種一以貫之的現象,那就是,領土擴張無聲無息,丟人失地哭爹喊娘,恨不得以頭搶地。
華夏的地盤總是不知不覺之中都在增長,直到增長到極限為止,除了間或有些戰爭之外,看不到領土增長的跡象。
而在具體的征戰之中,華夏投降到敵方陣營之中的漢奸,往往能得到濃墨重彩的記錄和描寫,永久的被刻在恥辱柱上,而夷狄方麵投降過來的敵奸,則往往成了受到文明感化的明白人,從來沒有被史書貶斥過的。
這就叫做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
對於夷狄的人,不作具體要求,對於自己人,道德要求就很高了。或許,這是為了打消夷狄的顧慮,促進民族融合?
不過,司馬牧龍其實現在也差不多也是一樣的處理辦法,對於外來融合的新族群,盡可能的進行融合,並不過分的強調民族差別,不管你是屬於哪個民族的,到了我的地盤上,都得按照我的規矩辦事!
倒是漢奸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司馬牧龍倒真的是還沒遇到幾個,或許是地球人組織過於強盛的緣故吧,他手下倒真的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做出吃裏扒外的事情來,讓他想抓個現行例子都找不到借口。(未完待續。)
ps:感謝至尊龍天同學的打賞支持!
這邊的這些敵人,居然都已經淪落到了以自行車為行軍帶步工具的地步,說起來這也是真慘啊,這哪裏還像是什麽軍隊,簡直窮的跟鬼一樣!
更加要命的是,這幫窮鬼軍隊,別看已經窮到這種地步了,他們製作自行車的工廠,所采用的金屬原材料甚至都還是采購自地球人組織下轄的鋼鐵廠對外出口的原材料。
也就是說,如果地球人對他們進行貿易封鎖的話,這幫家夥連自行車都沒得騎了!
不過司馬牧龍對他們卻是絕無半點同情之意的。
且不說這些人本是敵人,而且還是即便已經落魄到這種地步都鐵了心不願意並入到地球人組織的疆域之中,是那種最死腦筋,最滿腹敵意的敵人。
對這種存在,地球人組織沒有直截了當的對他們發起進攻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地球人組織雖然沒有直接向他們發起進攻,但是,這夥敵人的日子卻也是絲毫都不好過的,因為在他們的內部也並不是盡然鐵板一塊的。
有鐵了心的抗拒統一和被異族統治的人,自然也就有的是願意賣身投靠的。
就算在對麵那廣闊的,未曾並入地球人組織的疆域之中,也是有著大把的受到地球人組織支持的勢力的。
由著這些受支持的勢力在敵占區攪風攪雨,最終帶土投獻,這是地球人組織行之已久的對外開拓戰略,實施到目前來說,效果還是相當的不錯的,地球人組織的邊界線,隔三差五的就會往外凸出一塊,整個過程之中連丁點血都不會流,綜合效果可謂是好到爆了。
采用這樣的策略,唯一有點不高興的可能就是軍方的上下人員了。尼妹,經年累月得刻苦訓練,常常等到退伍了都等不上一仗,一身的本事都白練了!
不過司馬牧龍對這種論調一向是一笑置之的。軍人保家衛國這是本分,殺敵立功這是正理,但是戰爭流血這種事情,能少一點還是少一點的好,組織上既然有這樣不流血的戰略可以持續推進。成本又低效果又好,那就沒有舍易求難的道理。
既然有著大筆的帶路黨哭著喊著想要投靠,這個機會還是要給人家的,不能把人家這點功勞也給剝奪了不是?
這種促進地球民族大融合的事情,多一點總比少一點要來的強,司馬牧龍一向是持鼓勵態度的。
從這件事中,司馬牧龍也能聯想到一些東西來,那就是漢人一向以自己文明之中廣出漢奸為恥,往往一數就能數出若幹賣國求榮,背叛民族和祖宗的漢奸。上自春秋戰國,下到清末民國,哪怕子子孫孫深以為恥卻也廣禁不絕。
很多普通老百姓很納悶,為什麽自己的文明體係之中老出這種惡心人的玩意兒呢?你說在王朝末世、外敵入侵之時,有些腿軟惜命的家夥為了求一活命,甘當漢奸走狗的倒也罷了,為什麽往往哪怕太平盛世之時,也禁不住有些家夥投敵叛國,出賣國家呢?
對於這種種情況,漢人想不出什麽應對法門。往往隻能慨歎一聲,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懷疑是不是書讀得多了。把良心都讀壞了的緣故?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大大的誤解,之所以漢朝文明體係之中有著這樣的錯覺和謬誤,那不過是因為種種因素機緣巧合湊在一起發酵之後的產物罷了。
先就說投敵叛國,賣國求榮這種事情,幹這種事的人在漢族儒家文明圈裏。常常被痛斥為漢賣國賊。
那麽,是不是全世界的各個文明圈裏,就隻有漢人,隻有儒家文明圈裏有這種現象呢?
很顯然不是的,貪生怕死,貪財好利這種事情,放在哪裏都是存在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可以說遍數世界各地,這種事情那是到處都有的,放到哪兒都不稀罕。
那為什麽就隻有大漢有這種曆史悠久的漢奸文化存在呢?
一方麵儒家文明圈之中,對於這種人,這種事情大加排斥、刻意貶低,書之於史書,鑄之於鐵像,萬民共棄,千夫所指,另一方麵,這種人卻始終不絕,由來已久?
很多人一邊讀著聖賢書,一邊做著投敵賣國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遍數全世界,這種有名有姓的漢奸賣國賊類型的曆史人物,唯獨大漢曆史最悠久,數量最眾多?屢禁不止,綿延不絕?
或許在普通人看來,總覺百思不得其解,曆史讀多了甚至會懷疑人生,莫名的產生自卑感,感慨兩句漢人的劣根性什麽的。
但在司馬牧龍看來,其實事情很簡單,之所以這個問題漢人最突出,首先要怪華夏的文明史太長,偏偏還一脈相承,文明不絕,尤其從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開始,大家都愛記日記,愛寫史書,導致曆史人物、曆史事件什麽的層出不絕。
材料多了,自然就醜陋的和美麗的人都層出不絕,數不勝數了。
要是華夏文明和天竺文明一樣,雖然名義上是個文明古國,但是古代文明早已斷絕,除了一大堆的神話人物之外,找不出幾個靠譜的曆史人物,那當然就不至於漢奸問題層出不絕了。
要是和古埃及文明一樣,古埃及人早就死絕不見了,現代的古埃及和古代的古埃及人種都全然不同,那問題同樣也不至於這麽突出。
像是古埃及,除了考古發掘出幾個古王朝的遺址,知道些大致的曆史朝代殘留之外,正規的曆史文獻都沒多少,能囫圇說出確切名字的古代人物都沒幾個,賣國賊一類的人物自然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當然,要是跟歐羅巴洲、美洲的小屁國家一樣,國家曆史短的連一千年都湊不起,自然問題也不至於呢麽嚴重。
總而言之,大漢的漢奸問題之所以這麽突出,首要的第一點,要怪隻能怪曆史太長,史書記得太詳細了,英雄人物多了。哪怕就是為了故事反襯,為了劇情的推進的必要,奸角醜角也是不會少的。
第二點,就要怪華夏文明圈的文明構成和其他所有文明都截然不同的緣故。
當世主流的大的文明形態。可以說無非就是華夏文明圈,還有沙漠文明圈(你懂得),歐羅巴文明圈。
除了華夏文明圈是以帝王將相為主的世俗文明圈之外,其他的兩大文明圈,莫不是以求神拜佛為己任。一頭紮在神話的世界裏出不來了。
像是歐羅巴文明圈,主流的矛盾是教權和王權的矛盾,人家的社會焦點集中在信仰是否純潔、十一稅交得是否足額,國王上台有沒有教皇主持儀式這些問題上,至於賣國不賣國的,呢對人家來說從來就不是個問題,來過過大腦的資格都沒有。
像什麽,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又或者是。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都是人家具體曆史場景的細節寫照,在人家那裏,反你是你活該,打贏了才有說話,奸臣不奸臣,賣國不賣國什麽的,那從來都不是問題的關鍵,人家壓根就不關心這個。
像是沙漠文明圈,人家關心的是一天五次禮拜做得工整不工整。及時不及時,這輩子有沒有到聖地去朝拜過一次,或者生意賺錢不賺錢什麽的。
雖說在這兩大文明圈裏也有國家,也有背叛。但是多的隻有成王敗寇,卻沒有道德層麵的過多譴責,就算有類似的事件發生了,演成了歌劇,觀眾們哭鼻子抹淚之餘,也隻是說這是悲劇。那個權臣、那個篡權者、篡位者太貪婪狠毒了,多的隻是人性的道德層麵的譴責,對於利益層麵的行為,人西方大多數是可以理解的,當老大的你不夠強,被整翻了也是活該,頂多就是一句,這位國王還是不錯的,死了有點可惜了,王子的遭遇有點慘什麽的。
不像華夏文明圈,多的是內外交戰,國仇家恨,禮義忠信什麽的,華夷之辨清晰得不得了,社會體係也極度崇尚道德體係的約束,恨不得人人都是聖人。
可以說,華夏文明圈的忠奸問題之所以如此突出、悠久,是和本文明的道德體係、曆史傳承一脈相傳,相生相伴的。
人們崇尚忠義,崇尚忠君報國,崇尚英雄人物,隻是這種道德標準相對來說就有點高了,容不得半點瑕疵,對於當事人來說,忠奸兩字說來簡單,兌現了就是生死大事了,想要不腿軟維持氣節,著實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容易的。
一句話,那是你沒遇著,隻有你真遇到了,你才知道想要達到呢個標準有多難,有多不容易。
當然,這麽說不是為漢奸洗地,隻是說每一個成功當上英雄的人,都是血淚交織而成的,給人挑毛病簡單,因為誰都不是完人,都有著這樣呢樣的毛病,但是,人家能做出了那份犧牲,就是值得名留青史的,就是值得稱頌的。
另外,也隻有明白了這一點,明白了本質之後,才知道所謂華夏盡多漢奸之類的話,其實全是胡話!
華夏文明體係雖然道德潔癖了點,公民道德要求高了點,不是每一個都能達到標準的,相形之下顯得好像漢奸層出不窮,但事實上,真算上人口比例什麽的,其實遠遠沒有想象中呢麽糟糕。
大漢要真的盡出漢奸的話,作為一個文明,也不可能存續幾千年,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曆史就長達四千年之久,曆朝曆代雖然免不了興衰存亡,但整個文明體係、主要民族構成卻始終不變的。
至於大漢民族總是讓人困惑的,層出不窮的漢奸問題現實,這其實也很好理解。文明衰亡的時候,麵對強權,總有人會腿軟,會為了保存家族和身家性命,向外族屈膝投降。
這種情況的根子在於,人總是好生畏死的,雖然社會道德,社會要求要讓人舍生忘死,舍生取義,但是,總是免不了要有人腿軟的,這種事情雖然讓人憤恨,但是,真的說起來,卻也是免不了的。
一個民族數億的人口,不可能人人都是鐵漢子,想要求全責備,要求人人都能達到標準,那本身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舍生忘死的鐵漢終究是極少的,正因如此,他們的事跡才讓人敬仰,讓人驚歎。
至於那些在文明強盛的時候,也忍不住做漢奸做賣國賊的,那相對於在生死麵前忍不足腿軟的漢奸們來說,卻是更加卑劣的多,純粹是本性問題,克製不住欲望。他們的所作所為,無非是一個利字,貪心作怪,不外如此。
司馬牧龍相對來說,反倒對一個現象比較感到好笑,那就是,哪怕在華夏自己的史書之中,也似乎有著雙重標準,對自己人要求嚴格,百般挑剔,對外人格外的“寬容”,或許,這也是華夷之辨的一個具體表現吧。
曆史的來看,雖然朝代之間偶爾會有些倒退的情況,但大致來說,華夏的國土始終都是在增長之中的。
但是,華夏的史書有一種一以貫之的現象,那就是,領土擴張無聲無息,丟人失地哭爹喊娘,恨不得以頭搶地。
華夏的地盤總是不知不覺之中都在增長,直到增長到極限為止,除了間或有些戰爭之外,看不到領土增長的跡象。
而在具體的征戰之中,華夏投降到敵方陣營之中的漢奸,往往能得到濃墨重彩的記錄和描寫,永久的被刻在恥辱柱上,而夷狄方麵投降過來的敵奸,則往往成了受到文明感化的明白人,從來沒有被史書貶斥過的。
這就叫做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
對於夷狄的人,不作具體要求,對於自己人,道德要求就很高了。或許,這是為了打消夷狄的顧慮,促進民族融合?
不過,司馬牧龍其實現在也差不多也是一樣的處理辦法,對於外來融合的新族群,盡可能的進行融合,並不過分的強調民族差別,不管你是屬於哪個民族的,到了我的地盤上,都得按照我的規矩辦事!
倒是漢奸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司馬牧龍倒真的是還沒遇到幾個,或許是地球人組織過於強盛的緣故吧,他手下倒真的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做出吃裏扒外的事情來,讓他想抓個現行例子都找不到借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