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超光速星際運輸雖然有著門檻高、運輸周期長、運輸資源稀少等等諸多不利於節約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卻還是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的,那就是載貨量極大。≥,x.


    即便是客串貨運運輸的移民飛船,一個飛行旅程,其所能夠承載的貨運量也是動輒就有幾千萬上億噸的,滿載貨運量的時候,更是有著幾億噸的載貨量,這樣的貨運輸量,一艘飛船抵得上幾百條大型郵輪的載貨量。


    所以盡管星際運輸的成本非常之高,但是將貨運成本均攤到如此巨量的物資之上,一些貨物運費的單位成本均攤起來,也就顯得微不足道,讓人們能夠負擔得起了,這自然使得星際貨運也變得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了起來。


    隻是在過去的時候,地球文明的超光速飛船,絕大多數都是移民飛船,每艘飛船在承運了大量的移民人員之後,對於各大移民星所能夠輸送的物資數量,就可謂是相當的有限了,這極為有限的貨運能力,往往還必須承運那些對於新移民星來說需求最迫切,自身又完全不能製造的核心生產設備,對於廣大的移民星上的移民們的各種消費需求,卻是完全無法供應的。


    即便是從移民星返航,能夠從移民星攜帶回幾乎滿倉的貨物,轉運回太陽係本土的核心區域,但是客運飛船本身畢竟不是專門為運貨設計的,每艘飛船所能攜帶的貨物的數量,可謂是相當有限,雖說上億噸的貨物,乍一聽的話似乎相當不少,但是一年幾艘飛船的運貨量,擱到整個地球文明的層麵上來說,卻完全可以用杯水車薪來形容。


    畢竟,這平均一艘船上幾億噸的貨物,卻絕大多數都隻是原材料罷了,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要被投入到科研研究領域之中被消耗掉的,即便是剩下的那一部分,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被運用到各個行業的生產之中被消化掉,最終剩下來的,能夠被用在民眾的消費領域的,其實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根本就不足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而具體到食品這一類型的貨物,各移民星原產的優質食材,更是年運輸量隻有幾十萬噸這樣的量級罷了,擱到全太陽係1億人口的麵前,這點東西都不夠人均一頓飯消耗的。


    雖說外星原產食材,這種奢侈品級的消耗品,不可能每一位公民都能夠承受得起像日常食品一樣的消費水平,但是對於大多數地球公民來說,當成高檔餐點,偶爾消費一下還是不成問題的,星際時代,消耗雖大,工資也多,消費得起!


    可以說從市場的需求量來說,這種需求量完全就是大的超乎想象的,唯一可惜的一點是,即便是從成本上說,人們消費得起這樣的跨星球產品,但是從運輸量上來說,地球區區百多艘移民飛船的運輸能力,卻完全是無法滿足這種量級的貨運需求的。


    要知道,這可是星際大時代,不是曾經的古典原始農耕時代,現如今每個地球公民的各類物資消耗的能力,是曾經的人類所萬萬無法想象的。


    單單是鋼鐵產量,在如今的這個時代,平均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年均的人均鋼鐵消費量就有著上百噸之多,每一個人可以說都是被成千上萬噸的各種物資、產品堆砌起來的,若非是如此的話,地球文明也發展不到現在的這個狀態。


    你要問幹什麽一個人能夠消耗得起如此巨量的鋼鐵,難道都是蓋房子用?那說起來可就用處太多了。


    一百噸的人均鋼鐵消耗量雖多,但是架不住這個時代是完全的機械化大工業時代啊,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物資堆積而成。


    比方說創造一個工業崗位,最起碼也要消耗個幾十上百噸的鋼鐵原材料。都到了星際時代,搞工業那就是純靠材料堆積的,每一個人都是操縱著動輒千兒八百噸的重型機械幹活的,用機械的力量,千百萬倍的增幅人體的力量,這本身就是工業化的必然發展趨勢。


    除了工作之外,公民們的衣食住行,地下空間的加固、太陽係其他星球生活基地的改造等等,都是需要消耗無可計量的資源堆積起來的,平均起來年人均一百多噸的鋼鐵消耗量,這還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口其實是並沒有在工業領域中工作的緣故,否則的話,這個數量翻上幾番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現如今的社會,每個人的資源消耗量都是如此的恐怖,相對來說的,每個社會中的成員,對其他社會成員的依存度也就是極為的依賴了。


    個人如此,擴展到文明的層麵,地球文明各星球之間,對於其他星球的依存度也都是極其之高的,各星球之間的貿易往來需求量,也都是極其的巨大的。


    那些普通的,對於工業體係的配合度要求相對較低的產業,相對來說還好一些,越是產業鏈比較高端,技術難度大,對產業體係支撐要求較高的產業,就越是需要其他行業的密切配合。


    對於各移民星來說,這也就意味著,每個星球和太陽係本土之間的貿易需求,都是極為的龐大的,在個星球的產業鏈的最頂端,一旦想要進行突破,就必不可少的需要更多的核心設備,核心工業產品的支持,這些東西要靠移民星本土自行發展出來,動輒就需要幾十幾百年的時間,成本可謂是相當的巨大的,但是如果能夠從太陽係本土地區進口過來的話,雖然因為星際貨運運費成本不低的緣故,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但是對於各移民星來說,這一點的代價,相比於其自行攻關生產的成本,那可就是微乎其微了。


    而正是因為這種從個人到社會,從上到下的各種星際間的物質流通需求,最終導致了地球文明整體上來說,對於超巨型貨運飛船的龐大需求。地球文明一口氣建造出四十多艘超光速貨運飛船的行為,也正是對這種龐大的貨運需求的正麵反饋。


    因為這種需求的本身,其實也正代表著地球文明內部的龐大向心力,也隻有借助於這樣龐大的星際物資流通的往來,地球文明才能真正的,從恒星係與星球的角度,重新劃分整個地球文明的產業格局,從更高的層麵上,更加快速的提升地球文明的整體生產力和文明競爭力。


    時到如今,地球文明在各個移民星球上,已經一共具備了700多億的移民星人口,雖說相對於地球太陽係本土1億的人口數量而言,這點數字還隻不過是個零頭罷了。


    但是要注意到的是,太陽係本土的人口出生率,相對於眾多移民星來說,卻也隻是個零頭的零頭,而且本土太陽係之中的生存空間可謂是增量空間狹小,新的生存基地的開辟難度極大、成本極高,即便是火星基地,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經營和改造,到了現在,整個星球的生態體係,也遠遠比不上一個普通的移民星,然而火星如今的人口也差不多有300億之巨了。


    而各大移民星,現在普遍都是連一百一的人口都沒有,相對來說,他們的人口增長空間,無疑要遠遠的大於太陽係本土地區。


    而且從長遠的時間來看,地球文明在星際時空的擴張之中,也隻不過才剛剛開了個頭罷了,隨著未來地球文明的整體實力的不斷增長,超光速飛船的飛行效率更大程度的增強,地球文明終究是要移民到越來越遙遠的時空,增加更加龐大數量的移民星,到時候地球太陽係本土在地球文明所占恒星係中的占比無疑還將要更進一步的縮小。


    所以說,地球文明未來的發展重點,終究將會落到龐大的移民星球體係之中,所以盡可能的整合各移民星球的人力物力,整合地球文明所有生產體係的生產能力,打通各星球之間的產業壁壘、貿易壁壘,無疑就是一件相當必要與緊要的事情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就是這目前的這一個批次的貨運飛船了,就是接下來幾個批次所要生產的飛船之中,超巨型超光速貨運飛船的生產比例也將會是一個相當之高的占比。


    這是地球文明龐大的星際貨運需求所催生出來的必然結果。


    而超巨型的超光速貨運飛船,作為主要承載貨運流通的一種專業性貨運飛船,它的特點相對於移民飛船來說,也是同樣的特點鮮明的。


    作為大規模載貨之用的一種星際交通工具,超巨型貨運飛船的最大特點就是體型巨大,它的體型是目前為止地球所生產的一係列飛船類型之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比之其他飛船類型來說,直接就增加了一個體量的區別。


    別的飛船類型,都是體長數百米,長的有七八百米,短的隻有兩三百米甚至一兩百米,但是貨運飛船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幾乎呈立方體形的,長度足有數千米之巨的龐然大物。


    單單是從體積上說,這種超巨型的貨運飛船,就是其他類型飛船的上千倍之巨,而從載貨量的角度而言,這種飛船的載貨能力,更是其他飛船的數千甚至上萬倍之巨。


    它是一種專業為貨運運輸而設計的一種星際超光速飛船,內部有著專業運送各種散裝貨物、集裝箱貨物、固體貨物、流體貨物、氣體貨物的專用儲存艙室,不但能夠大規模地運送貨物,還有著一定程度的壓縮運貨的能力,各艙室的空間更是能夠隨意調整,以適應各種貨物運貨量的不同。


    正是因為這一係列的專業化設計,使得它能夠最大程度的運送各種物資,比之於兼職的移民飛船,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星際貨物的運輸。就是這樣的一艘飛船,其滿載運載能力就有著上萬億噸之巨,當然,這指的是飛船的最大載貨重量,在實際的運輸之中,因為貨物本身的密度的關係,通常是達不到滿載起飛重量的。


    不過這種超巨型貨運飛船,相對於其他類型的飛船來說,也是有著其本身的短板的,它最大的短板就是,速度比之一般的飛船要慢上一截,而且因為體型太過巨大的緣故,相對來說過於笨重,靈活性不足,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地球文明在這些年的發展之中,除了在飛船的大規模建造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外,在飛船的航速提升方麵也有了一定的進展,畢竟地球文明在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有著太多的可供借鑒的知識,隨著各行各業,工業體係之中的一係列點滴突破,集合在一起,很容易在總體性能上就能產生質變的效果。


    像是移民飛船,從一開始的3倍光速巡航,隻有一年的巡航時間,漸漸的提升到了4倍,以至於現在五倍光速巡航,3年巡航時間的飛行效率,而且飛船停飛整修的時間也從一開始的半年時間,縮短到了現在的兩個月,總體計算下來,飛行效率提升了一倍還多。


    而作為最新投產的超巨型貨運飛船,它在這種總體工業水平突飛猛進的進展之下,其性能也有了相當的提升,但是理所當然的,相對於移民飛船,他還是要慢了一截,巡航速度隻有三倍光速,巡航時間2年,維修保養一次也需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不過作為貨運飛船來說,這樣的性能指標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具有了非常不錯的實用價值。


    雖說因為飛船型號問題,這種飛船的安全**故的發生比例相對要更大一些,不過作為貨運飛船來說,這一點點小小的瑕疵,就完全不成問題了,反正飛船即便出事,船隊成員的安全還是不成問題的,無論是自行維修,還是等待救援都不成問題。


    而這樣的一批龐然巨物的誕生,對於地球文明各星球之間物質流通而言,簡直可謂是一場珍貴的及時雨,自其運營成功之後,很快就大大的提升了各個移民星球的發展速度,給地球文明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未完待續。)</dd>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際金仙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為堯存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為堯存張並收藏星際金仙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