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至尊龍天同學的月票和打賞支持!
不過,對於國家級實體以下級別的,那些無論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抑或者是私營企業、民間富豪們來說,玩不了超光速飛船,搞些亞光速飛船什麽的玩玩,那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浩瀚的星際空間,以及宇宙星空中廣泛存在的各種資源,彗星、零星的隕石碎片帶、可供發掘的小行星等,雖然對於地球文明整體來說,遠不如生態星球來得有營養,有價值。
但是,這些在地球政府看來根本就看不上眼的財富,對於一些民間的組織和個人來說,卻依舊是充滿了巨大的吸引力,也是有著充足的利潤空間的。
而對於這些人來說,想要開發這些隻存在於星空之中,在恒星係的各處邊緣地帶之中的資源,也用不著什麽超光速飛船,有一兩架亞光速飛船就已經足矣。
而亞光速飛船這種科技產物,對於很多人來說,更已經早已不是什麽不可企及的東西了。
要知道,在如今的這個時代,源於旨在建造超光速飛船的過程中,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強大的工業體係,其每年所能夠生產出來的各種物資,早已經是不可盡數。
而超光速飛船這項最終極的科技造物,它的每一個零件,每一點原材料,都是這個強大的工業體係各個產業分支之上的,最尖端的科技造物,是真正金字塔尖的產物,是精華中的精華。
但是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在通常情況下,畢竟精華終究隻是少數的,在產生精華的過程中,糟粕的誕生率,是千百倍於精華的,這一點,在超光速飛船的製造體係之中,也是同樣存在著的。
可以說,在製造一艘合格的超光速飛船的同時,各種不符合超光速飛船使用標準的各種中間產物、劣質元器件、不合格的金屬板材等等,是最終端的,符合超光速飛船使用標準的部件的幾千倍幾萬倍之多。
現如今的地球文明,每年年產的超光速飛船就有5艘之多,可想而知,這些中間產物的存量到底是有多麽的規模巨大。
而如此巨量的工業化產物,顯然也是不可能平白浪費的。
畢竟,雖然這些中間產物、劣質產品,在作為超光速飛船的原材料時,是不合格的產品,但是用在其他的地方,卻是完全可以物盡其用的。
就像是在二十一世紀,即便是航空母艦的甲板鋼材已經是可以量產的東西,但是品質低劣的粗鋼,照樣也還是每年幾億噸幾億噸的在出產,這些和航母甲板鋼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粗鋼材料,照樣也能夠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各行各業上找到它們各自應有的位置。
哪怕再粗劣的粗鋼,建不了高樓大廈,做不成飛機高鐵,做一口菜鍋、一柄菜刀什麽的,總可以了吧?就算是粗劣的連菜刀都做不了,健身用的寶劍總能做一把吧?實在不行的話,當廢鐵總賣得出去的吧?畢竟再怎麽說,冶煉好的粗鋼也比礦石中的鐵含量要高一些,更有利用價值一些不是?
星際時代的規則也是同樣如此,雖然超光速飛船已經開始滿世界的亂跑了,但是自行車也依舊是活蹦亂跳的存活著,而且看樣子依舊要長久的存活下去。
畢竟,並不是時代發展了,所有落後於時代的東西就都會被淘汰掉。
大範圍來說,人類不用雙腳奔跑捕獵最起碼也有幾十萬年的時間了,雙腳不還是好好的長在人腿上,從來沒有因為馬車、汽車、高鐵、飛船等等新生事物的誕生而被淘汰掉。
那些不符合超光速飛船建造使用標準的各種材料和設備,自然也可以在這些落後於超光速飛船的科技產品中,找到自己的銷路。
就像鋼鐵產品一樣,最優質、最好性能的鋼鐵材料可以被用在超光速飛船之上,最劣質的鋼鐵材料依舊可以用於一些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產品之上。
不過商人的本質、商業的本質,在於對利潤的最大化追求,那些原本旨在為超光速飛船供貨的廠商,他們生產的原材料即便是不符合超光速飛船的使用標準,但是,若是要求他們的產品供貨給自行車廠商,那也未免太為難了人家。
上不了超光速飛船的劣質產品,做一做亞光速飛船什麽的,還是不成問題的。
整個地球文明龐大的超光速飛船製造體係,其複雜程度、技術先進程度,相對於常規的亞光速飛船的製造體係,不知道超過了幾個量級。
即便是在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之中完全不及格的原材料,拿到亞光速飛船的製造領域來說,絕大多數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的,符合使用標準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符合標準才是奇葩的事情。
亞光速飛船的各種生產材料,在更高檔次的超光速飛船製造體係之中,更是完全不成問題,隨隨便便就能湊出來不知道多少套高標準的配套材料包出來。
而專門為超光速飛船製造而準備的各種生產製造企業,同樣也是免不了有一大堆的淘汰廠商。
畢竟,超光速飛船的生產要求是何等之高,標準是何等的嚴苛,代價是何等的沉重,必然是優中選優的廠商才能直接參與到超光速飛船的配套生產體係之中,任何一個試圖濫竽充數的家夥都是不可原諒的,也必然是會被明察秋毫的揪出來,排除在製造體係之外的。
相對應的,在一個成功者的背後,找到三五十來個的失敗者、淘汰者,那簡直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而這些被淘汰的廠商、專家、工人,那也是得吃飯的,超光速飛船的製造插不上手,總不能回去生產自行車吧?轉行生產亞光速飛船無疑就成為了最優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畢竟,這已經是大星際時代,僅次於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的通衢大道了,而且市場潛力巨大,消費量也足夠充足。
而對於已經習慣了技術難度爆棚的超光速飛船的製造難度的廠家來說,生產亞光速飛船即便不說是小菜一碟,卻也絕對算得上是非常輕巧的。
不像是超光速飛船,其生產體係之中有著太多的困難點,時到如今也依舊不是大多是生產廠家所能夠企及的。
就說超光速空間動力引擎,這種直接作用在空間領域的力場作用儀器,生產難度高到數遍全地球文明,掌握了全套生產技術的生產單位都不過三家,而這三家企業全都是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中的核心企業,人家對亞光速飛船製造完全沒有半點興趣可言,覺得那是小兒科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半點關注的價值和意義。
其他的,超光速飛船的對外觀測係統,超光速通訊係統,能源係統,裝甲及防護力場生成係統,哪一個分係統的技術含量都是非常之高的。
而亞光速飛船的製造難度,相對來說就太簡單了,製造原理簡單,生產工藝簡單,想要組建生產體係也很簡單。
最簡單的亞光速飛船,甚至隻需要一個外殼,一台發動機就拚湊出來了。當然,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哪怕最簡陋的亞光速飛船也不可能使用如此原始的版本,該有的通訊、導航、動力、維生等等各種子係統也依舊是必須要有的,但無論如何,從技術難度上來說,這種飛船也是無法和超光速飛船的製造難度相提並論的。
習慣了超光速飛船的製造,再轉回到這個行業,從難度上來說,幾乎是沒有難度的,哪怕是從市麵上購買零件,也都隨隨便便就能攢出一艘亞光速飛船出來,無非性能差一點,成本高一點罷了,而一旦專注於亞光速飛船的生產,想出成果相對來說是非常容易的,產能成型的速度也可謂是極快。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大批大批的廠商在競爭超光速飛船生產無望之後,就都轉入到了亞光速飛船的生產製造領域之中去了。
時到如今,集合整個地球文明的全力,超光速飛船的配套廠商數以十萬級,也不過才被整合出了一條自動化飛船生產流水線,年均產量五艘。
而在亞光速飛船的生產製造領域,地球文明已經足足誕生了五個生產聯盟,相關的產業鏈雖然沒有超光速飛船的產業鏈長,但是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廣度上來說,卻都已經比之超光速飛船的產業鏈也都豪不遜色了。
不單單有著數百萬的廠商直接為亞光速飛船的各個生產聯盟提供原材料和零配件,數百億人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到亞光速飛船的製造生產過程之中,更是連一些超光速飛船的產品供應商,也直接為一些亞光速飛船製造單位直接供貨。
而在生產量上來說,亞光速飛船的產能,更是比之超光速飛船超出了兩個量級以上,年產量至少也在一千艘以上。
畢竟,亞光速飛船無論是從生產廠家的數量,還是製造難度來說,都是與超光速飛船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作為星際時代超光速飛船之外的一種有益補充,地球官方對於亞光速飛船的發展也是相當樂見其成的,實行了一係列的鼓勵政策,鼓勵民眾和私營企業進行相關的星際探索。
畢竟,星際時代的發展,需要全民力量的參與,而民間的力量在開拓超光速飛船的方麵來說,無疑是難度過高了,超光速飛船的運營也沒有他們插足的空間,那是軍方和國家級規劃層麵上的事情。
也隻有在亞光速領域之中,才是民間力量真正施展拳腳的空間。
畢竟,以國家的力量,參與到瑣碎的星際資源的搜索和采集工作之中,成本會顯得極為之高,而且官方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有限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能投入到此類工作之中,隻有發動最廣大的民間力量對這些領域進行開拓才會顯得有利可圖。
那些恒星係內的小行星帶、彗星、衛星等蘊含著大量財富和原材料的地方,都是亞光速飛船的活動範疇,大力鼓勵民間力量參與這方麵的開拓和發展,無疑是符合整個地球文明的利益的,也能最大程度的釋放地球文明的民間力量,參與到文明發展之中。
畢竟,那些民間土豪們從星際空間中搜刮到的星際資源,終歸都還是要在市場中進行交易和出售的,政府方麵一方麵可以獲得相對廉價的資源補貼,用於各項工業門類的生產,更能從此類交易之中抽取稅收,好處多多,當然必須要大力鼓勵了。
而民間社會,經過多年的力量積蓄,也有著相當數量的富豪、企業等等,渴望於進行星際資源的開發和開拓,畢竟星際資源是無主之物,隻要運氣好,拖的回來,分分鍾就能掙大錢,國家層麵上看不上這點利潤,對於個人和一些企業來說,卻是相當滋補的大餐,誘人已極。
總之,在對近層空間,恒星係內資源的開發上,民間與官方兩者可謂是一拍即合,隨之而來的,則是地球文明亞光速飛船領域的日益興旺發達,產銷兩旺。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這所有的民用亞光速飛船之中,大約隻有很小一部分的亞光速飛船,屬於國營類型的中小型國家資本,隸屬於各個星球下屬的各個國營企業,而剩下的一大半的亞光速飛船,則全部都是民營的私營企業所有。
到了這個大星際航海的特殊時代,為了最大程度的激發民眾開拓星海、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地球文明對於星際近層空間,恒星係內部除了行星與某些特定衛星的歸屬進行了劃分之外,其它的所有資源,都是采取先到先得,誰挖到算誰的,誰開發算誰的大原則,這樣的鼓勵政策,更是最大程度的激發了民間的致富熱情,讓無數普通民眾對外星探索事業躍躍欲試了起來。
也正是在這樣蓬勃的整體發展趨勢,龐大的地球文明人口儲備的情況之下,地球文明也是成功的消化掉了目前所占據的全部星球成果,除了地球文明核心本土太陽係之外,其他地球所屬恒星係的發展勢頭,也都空前火熱了起來,各項星際資源,迅速的得到了開發和利用。(未完待續。)
不過,對於國家級實體以下級別的,那些無論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抑或者是私營企業、民間富豪們來說,玩不了超光速飛船,搞些亞光速飛船什麽的玩玩,那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浩瀚的星際空間,以及宇宙星空中廣泛存在的各種資源,彗星、零星的隕石碎片帶、可供發掘的小行星等,雖然對於地球文明整體來說,遠不如生態星球來得有營養,有價值。
但是,這些在地球政府看來根本就看不上眼的財富,對於一些民間的組織和個人來說,卻依舊是充滿了巨大的吸引力,也是有著充足的利潤空間的。
而對於這些人來說,想要開發這些隻存在於星空之中,在恒星係的各處邊緣地帶之中的資源,也用不著什麽超光速飛船,有一兩架亞光速飛船就已經足矣。
而亞光速飛船這種科技產物,對於很多人來說,更已經早已不是什麽不可企及的東西了。
要知道,在如今的這個時代,源於旨在建造超光速飛船的過程中,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強大的工業體係,其每年所能夠生產出來的各種物資,早已經是不可盡數。
而超光速飛船這項最終極的科技造物,它的每一個零件,每一點原材料,都是這個強大的工業體係各個產業分支之上的,最尖端的科技造物,是真正金字塔尖的產物,是精華中的精華。
但是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在通常情況下,畢竟精華終究隻是少數的,在產生精華的過程中,糟粕的誕生率,是千百倍於精華的,這一點,在超光速飛船的製造體係之中,也是同樣存在著的。
可以說,在製造一艘合格的超光速飛船的同時,各種不符合超光速飛船使用標準的各種中間產物、劣質元器件、不合格的金屬板材等等,是最終端的,符合超光速飛船使用標準的部件的幾千倍幾萬倍之多。
現如今的地球文明,每年年產的超光速飛船就有5艘之多,可想而知,這些中間產物的存量到底是有多麽的規模巨大。
而如此巨量的工業化產物,顯然也是不可能平白浪費的。
畢竟,雖然這些中間產物、劣質產品,在作為超光速飛船的原材料時,是不合格的產品,但是用在其他的地方,卻是完全可以物盡其用的。
就像是在二十一世紀,即便是航空母艦的甲板鋼材已經是可以量產的東西,但是品質低劣的粗鋼,照樣也還是每年幾億噸幾億噸的在出產,這些和航母甲板鋼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粗鋼材料,照樣也能夠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各行各業上找到它們各自應有的位置。
哪怕再粗劣的粗鋼,建不了高樓大廈,做不成飛機高鐵,做一口菜鍋、一柄菜刀什麽的,總可以了吧?就算是粗劣的連菜刀都做不了,健身用的寶劍總能做一把吧?實在不行的話,當廢鐵總賣得出去的吧?畢竟再怎麽說,冶煉好的粗鋼也比礦石中的鐵含量要高一些,更有利用價值一些不是?
星際時代的規則也是同樣如此,雖然超光速飛船已經開始滿世界的亂跑了,但是自行車也依舊是活蹦亂跳的存活著,而且看樣子依舊要長久的存活下去。
畢竟,並不是時代發展了,所有落後於時代的東西就都會被淘汰掉。
大範圍來說,人類不用雙腳奔跑捕獵最起碼也有幾十萬年的時間了,雙腳不還是好好的長在人腿上,從來沒有因為馬車、汽車、高鐵、飛船等等新生事物的誕生而被淘汰掉。
那些不符合超光速飛船建造使用標準的各種材料和設備,自然也可以在這些落後於超光速飛船的科技產品中,找到自己的銷路。
就像鋼鐵產品一樣,最優質、最好性能的鋼鐵材料可以被用在超光速飛船之上,最劣質的鋼鐵材料依舊可以用於一些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產品之上。
不過商人的本質、商業的本質,在於對利潤的最大化追求,那些原本旨在為超光速飛船供貨的廠商,他們生產的原材料即便是不符合超光速飛船的使用標準,但是,若是要求他們的產品供貨給自行車廠商,那也未免太為難了人家。
上不了超光速飛船的劣質產品,做一做亞光速飛船什麽的,還是不成問題的。
整個地球文明龐大的超光速飛船製造體係,其複雜程度、技術先進程度,相對於常規的亞光速飛船的製造體係,不知道超過了幾個量級。
即便是在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之中完全不及格的原材料,拿到亞光速飛船的製造領域來說,絕大多數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的,符合使用標準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符合標準才是奇葩的事情。
亞光速飛船的各種生產材料,在更高檔次的超光速飛船製造體係之中,更是完全不成問題,隨隨便便就能湊出來不知道多少套高標準的配套材料包出來。
而專門為超光速飛船製造而準備的各種生產製造企業,同樣也是免不了有一大堆的淘汰廠商。
畢竟,超光速飛船的生產要求是何等之高,標準是何等的嚴苛,代價是何等的沉重,必然是優中選優的廠商才能直接參與到超光速飛船的配套生產體係之中,任何一個試圖濫竽充數的家夥都是不可原諒的,也必然是會被明察秋毫的揪出來,排除在製造體係之外的。
相對應的,在一個成功者的背後,找到三五十來個的失敗者、淘汰者,那簡直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而這些被淘汰的廠商、專家、工人,那也是得吃飯的,超光速飛船的製造插不上手,總不能回去生產自行車吧?轉行生產亞光速飛船無疑就成為了最優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畢竟,這已經是大星際時代,僅次於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的通衢大道了,而且市場潛力巨大,消費量也足夠充足。
而對於已經習慣了技術難度爆棚的超光速飛船的製造難度的廠家來說,生產亞光速飛船即便不說是小菜一碟,卻也絕對算得上是非常輕巧的。
不像是超光速飛船,其生產體係之中有著太多的困難點,時到如今也依舊不是大多是生產廠家所能夠企及的。
就說超光速空間動力引擎,這種直接作用在空間領域的力場作用儀器,生產難度高到數遍全地球文明,掌握了全套生產技術的生產單位都不過三家,而這三家企業全都是超光速飛船製造領域中的核心企業,人家對亞光速飛船製造完全沒有半點興趣可言,覺得那是小兒科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半點關注的價值和意義。
其他的,超光速飛船的對外觀測係統,超光速通訊係統,能源係統,裝甲及防護力場生成係統,哪一個分係統的技術含量都是非常之高的。
而亞光速飛船的製造難度,相對來說就太簡單了,製造原理簡單,生產工藝簡單,想要組建生產體係也很簡單。
最簡單的亞光速飛船,甚至隻需要一個外殼,一台發動機就拚湊出來了。當然,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哪怕最簡陋的亞光速飛船也不可能使用如此原始的版本,該有的通訊、導航、動力、維生等等各種子係統也依舊是必須要有的,但無論如何,從技術難度上來說,這種飛船也是無法和超光速飛船的製造難度相提並論的。
習慣了超光速飛船的製造,再轉回到這個行業,從難度上來說,幾乎是沒有難度的,哪怕是從市麵上購買零件,也都隨隨便便就能攢出一艘亞光速飛船出來,無非性能差一點,成本高一點罷了,而一旦專注於亞光速飛船的生產,想出成果相對來說是非常容易的,產能成型的速度也可謂是極快。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大批大批的廠商在競爭超光速飛船生產無望之後,就都轉入到了亞光速飛船的生產製造領域之中去了。
時到如今,集合整個地球文明的全力,超光速飛船的配套廠商數以十萬級,也不過才被整合出了一條自動化飛船生產流水線,年均產量五艘。
而在亞光速飛船的生產製造領域,地球文明已經足足誕生了五個生產聯盟,相關的產業鏈雖然沒有超光速飛船的產業鏈長,但是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廣度上來說,卻都已經比之超光速飛船的產業鏈也都豪不遜色了。
不單單有著數百萬的廠商直接為亞光速飛船的各個生產聯盟提供原材料和零配件,數百億人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到亞光速飛船的製造生產過程之中,更是連一些超光速飛船的產品供應商,也直接為一些亞光速飛船製造單位直接供貨。
而在生產量上來說,亞光速飛船的產能,更是比之超光速飛船超出了兩個量級以上,年產量至少也在一千艘以上。
畢竟,亞光速飛船無論是從生產廠家的數量,還是製造難度來說,都是與超光速飛船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作為星際時代超光速飛船之外的一種有益補充,地球官方對於亞光速飛船的發展也是相當樂見其成的,實行了一係列的鼓勵政策,鼓勵民眾和私營企業進行相關的星際探索。
畢竟,星際時代的發展,需要全民力量的參與,而民間的力量在開拓超光速飛船的方麵來說,無疑是難度過高了,超光速飛船的運營也沒有他們插足的空間,那是軍方和國家級規劃層麵上的事情。
也隻有在亞光速領域之中,才是民間力量真正施展拳腳的空間。
畢竟,以國家的力量,參與到瑣碎的星際資源的搜索和采集工作之中,成本會顯得極為之高,而且官方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有限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能投入到此類工作之中,隻有發動最廣大的民間力量對這些領域進行開拓才會顯得有利可圖。
那些恒星係內的小行星帶、彗星、衛星等蘊含著大量財富和原材料的地方,都是亞光速飛船的活動範疇,大力鼓勵民間力量參與這方麵的開拓和發展,無疑是符合整個地球文明的利益的,也能最大程度的釋放地球文明的民間力量,參與到文明發展之中。
畢竟,那些民間土豪們從星際空間中搜刮到的星際資源,終歸都還是要在市場中進行交易和出售的,政府方麵一方麵可以獲得相對廉價的資源補貼,用於各項工業門類的生產,更能從此類交易之中抽取稅收,好處多多,當然必須要大力鼓勵了。
而民間社會,經過多年的力量積蓄,也有著相當數量的富豪、企業等等,渴望於進行星際資源的開發和開拓,畢竟星際資源是無主之物,隻要運氣好,拖的回來,分分鍾就能掙大錢,國家層麵上看不上這點利潤,對於個人和一些企業來說,卻是相當滋補的大餐,誘人已極。
總之,在對近層空間,恒星係內資源的開發上,民間與官方兩者可謂是一拍即合,隨之而來的,則是地球文明亞光速飛船領域的日益興旺發達,產銷兩旺。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這所有的民用亞光速飛船之中,大約隻有很小一部分的亞光速飛船,屬於國營類型的中小型國家資本,隸屬於各個星球下屬的各個國營企業,而剩下的一大半的亞光速飛船,則全部都是民營的私營企業所有。
到了這個大星際航海的特殊時代,為了最大程度的激發民眾開拓星海、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地球文明對於星際近層空間,恒星係內部除了行星與某些特定衛星的歸屬進行了劃分之外,其它的所有資源,都是采取先到先得,誰挖到算誰的,誰開發算誰的大原則,這樣的鼓勵政策,更是最大程度的激發了民間的致富熱情,讓無數普通民眾對外星探索事業躍躍欲試了起來。
也正是在這樣蓬勃的整體發展趨勢,龐大的地球文明人口儲備的情況之下,地球文明也是成功的消化掉了目前所占據的全部星球成果,除了地球文明核心本土太陽係之外,其他地球所屬恒星係的發展勢頭,也都空前火熱了起來,各項星際資源,迅速的得到了開發和利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