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距離洞穴大約兩個小時腳程之外的一處僅隻有巴掌大,雖然水量不多但居然能夠讓我將四隻三十公升的素料桶裝滿的小水漥汲取了足夠多的幹淨生水,我並沒有立刻急著往回走,而是花了點時間把水漥的四周探查了一番。
前不久的那場地震不單是造了一處嶄新的小山穀,也同時讓一塊相當大範圍內的土地有了全新的風貌,不過理所當然的,隨著距離越遠影響越小,改變也越少。
首先是那些被植物、落葉、土壤掩蓋住的舊時代—好吧,我從沒想過這個詞匯會有一天從我的嘴裏說出來,但不得不承認過去的繁榮文明早就已經成為過去,除了"舊時代"三個字外我找不到更適合的形容詞。
回歸正題,那些被時光掩埋的舊時代建築、交通工具甚至人工填補輾壓製造出來的柏油馬路殘骸再次重見光明,植物根莖瘋長時的潛在力量也借著這個機會再次讓我對植物有了深刻認識—即便它們被掩埋的時間隻有短短一、兩年,但卻早已被植物努力往地底深處伸展的強壯根莖撕扯成片片碎塊,就算體積大一點,還能夠勉強看見原本麵貌的水泥塊,上麵也布滿細細密密的裂痕,仿佛被掩埋的時間不是我認知裏的一、兩年,而是數十年的風化結果。
然而和看似堅固時則脆弱的鋼筋水泥相較之下,三不五時從□的土石泥塊中找到,被認為應該很快就被野生動物挖掘出來破壞掉,包裝大多數仍維持完整的肉幹、水果幹這類零嘴就成了諷刺的對比。
彎腰將一片無意中發現的紅色塑膠片用力往外拉扯,但幾次嚐試都因為被掩埋的部分似乎超過我的想像,不得不在事後處理起來有些麻煩的情況下讓指甲特化成尖銳的爪子,然後如同狗刨食般雙爪齊下,僅隻花了半個多小時,就把下方連帶發現的十幾包膨化食品給挖了出來。
鮮豔的外包裝除了髒了點,有些表層顏料已經模糊之外,基本上仍維持內部空氣飽滿,抓起來搖晃還能聽見內含物相互碰撞所發出的沙沙聲,完好的令人咂舌。
……還能吃嗎?這玩意兒。一頭黑線的皺著眉打量手中這明顯怎麽看都不像是仍在食品保固期內的玩意兒,我猶豫了好一會,最後決定先拆開其中一包確認內容物狀況,再決定是不是要將這些收進空間裏。
當我捏著一片仍保有脆度,觸感氣味完全在正常標準之內的三角形餅幹,並且嚐試著放進嘴裏咬嚼後,事實讓我清楚地明白人類在食品保存研究上下了多少功夫。
和過去如出一輒的味道總會勾起人的回憶,但我隻微微愣神了幾秒,就默默偏過頭將嘴裏嚼碎的餅幹吐掉—將不知道成分的謎樣食物吞進肚子裏,對我來說就跟玩俄羅斯輪盤遊戲一樣令人神經緊張。(..tw好看的小說)
腦袋一歪,想或許在養傷的那兩個人不介意拿這些過期許久的膨化食物當零嘴,就從空間裏翻出一隻塑料袋,將已經拆封的餅幹重新封好塞進腰包,剩下沒開封的則是一股腦倒進空間裏,又刨了刨四周確定沒有遺漏後才起身,跺跺腳將褲管上沾到的泥土抖落,然後循著先前自己留下的痕跡往回走。
記住了固定水源的位置,接下來的日子跟前幾天亡命奔逃相比之下,一切的一切就跟喝白開水般,沒有任何可以拿出來說嘴的。
早上太陽剛冒出頭醒來,接著打獵、給阿布和冬琅準備吃食、儲備用水、巡視周遭,黃昏時分就窩在洞穴入口處守夜,平淡的日子過到我都快要以為先前那場地震隻是一場惡夢。
但很快的,我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首先發病的是阿布,在第四天中午用餐時,先是出現食欲不振的症狀,接著沒多久整個人就發起高燒,深褐色的皮膚由於充血的關係幾乎要變成紫色,在陰暗的洞穴深處和周遭環境幾乎融為一體;接著是第五天淩晨,彎腰打算用沒受傷的右手抱起地上那包廚餘拿到旁邊掩埋的冬琅一個重心不穩,倒下去就沒再醒來過。
我不否認自己無數次祈禱冬琅能夠成為跟自己一樣的異化者,那樣自己就更有站在他身邊的理由,但當這種可能擺在眼前時,我卻慌了。
百分之七十的發病者會死亡,百分之二十會成為狂化者幼體,隻有百分之十,甚至不到,會平安度過轉變期,成為異化者。
直到冬琅發病的那一刻,低於百分之十的可能性這幾個字就一直懸掛在我的腦門上,讓我不得不繃緊神經時時刻刻關注他的每一個細微變化,深怕一點小小疏忽讓他轉化失敗,成為我必須剷除的對象。
當初薩特的姪女整整燒了將近一個月,在沒有良好降溫及能量補充的情況下轉化失敗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這讓我整個人如同得了強迫症,隻要我在洞穴裏,眼珠子就沒辦法從冬琅身上挪開,直到在理智的驅使下外出捕獵才會消停。
至於阿布,由於他躺的位置剛好就在冬琅旁邊,所以就算我不想知道他的情況,也會因為角度問題順帶關注到他,除此之外,我隻有定時拿漏鬥往他嘴裏灌些粥水確保他的生理狀況處於正常範圍,用濕毛巾擦身什麽的,那是冬琅的專利。
氣溫降得很快,仿佛刻意跳過秋天忽冷忽熱的多變天氣,除了第一次降雪後氣溫有稍微回升一些,之後完全就是坐溜滑梯,每天降一點降一點,直到連滾燙的湯水潑出去都會瞬間凍成冰疙瘩,仍仿佛沒有下限般持續降溫。
一開始我還能夠樂觀的暗自慶幸著,因為氣溫的降低讓冬琅跟阿布兩人的體溫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裏,減少了最初必須蹲在旁邊用濕毛巾降溫的麻煩手續,但當溫度降到連我都覺得有些冷的時候,我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低溫有助於讓發燒的病人減輕身體不適,但過低的溫度不但沒有助益,甚至還有可能讓病人的症狀更為嚴重,於是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我又開始忙碌起來,將整個山洞裏麵每一寸能夠用獸皮包覆住的地方全都鋪滿獸皮,地麵更是為了確保倆病號能舒服點,還奢侈的從空間裏取出幾床厚被子充當墊子。
至於洞穴唯一的出入口,則是在當積雪已經超過膝蓋,就算我每天清理仍無法確保出入正常後,我先是在洞穴上方垂直的刨挖出一條足夠我一個人出入的通風口,才用幾層獸皮和木板將其封住,成為一個內部類似細頸大肚瓶的臨時藏身空間。
前不久的那場地震不單是造了一處嶄新的小山穀,也同時讓一塊相當大範圍內的土地有了全新的風貌,不過理所當然的,隨著距離越遠影響越小,改變也越少。
首先是那些被植物、落葉、土壤掩蓋住的舊時代—好吧,我從沒想過這個詞匯會有一天從我的嘴裏說出來,但不得不承認過去的繁榮文明早就已經成為過去,除了"舊時代"三個字外我找不到更適合的形容詞。
回歸正題,那些被時光掩埋的舊時代建築、交通工具甚至人工填補輾壓製造出來的柏油馬路殘骸再次重見光明,植物根莖瘋長時的潛在力量也借著這個機會再次讓我對植物有了深刻認識—即便它們被掩埋的時間隻有短短一、兩年,但卻早已被植物努力往地底深處伸展的強壯根莖撕扯成片片碎塊,就算體積大一點,還能夠勉強看見原本麵貌的水泥塊,上麵也布滿細細密密的裂痕,仿佛被掩埋的時間不是我認知裏的一、兩年,而是數十年的風化結果。
然而和看似堅固時則脆弱的鋼筋水泥相較之下,三不五時從□的土石泥塊中找到,被認為應該很快就被野生動物挖掘出來破壞掉,包裝大多數仍維持完整的肉幹、水果幹這類零嘴就成了諷刺的對比。
彎腰將一片無意中發現的紅色塑膠片用力往外拉扯,但幾次嚐試都因為被掩埋的部分似乎超過我的想像,不得不在事後處理起來有些麻煩的情況下讓指甲特化成尖銳的爪子,然後如同狗刨食般雙爪齊下,僅隻花了半個多小時,就把下方連帶發現的十幾包膨化食品給挖了出來。
鮮豔的外包裝除了髒了點,有些表層顏料已經模糊之外,基本上仍維持內部空氣飽滿,抓起來搖晃還能聽見內含物相互碰撞所發出的沙沙聲,完好的令人咂舌。
……還能吃嗎?這玩意兒。一頭黑線的皺著眉打量手中這明顯怎麽看都不像是仍在食品保固期內的玩意兒,我猶豫了好一會,最後決定先拆開其中一包確認內容物狀況,再決定是不是要將這些收進空間裏。
當我捏著一片仍保有脆度,觸感氣味完全在正常標準之內的三角形餅幹,並且嚐試著放進嘴裏咬嚼後,事實讓我清楚地明白人類在食品保存研究上下了多少功夫。
和過去如出一輒的味道總會勾起人的回憶,但我隻微微愣神了幾秒,就默默偏過頭將嘴裏嚼碎的餅幹吐掉—將不知道成分的謎樣食物吞進肚子裏,對我來說就跟玩俄羅斯輪盤遊戲一樣令人神經緊張。(..tw好看的小說)
腦袋一歪,想或許在養傷的那兩個人不介意拿這些過期許久的膨化食物當零嘴,就從空間裏翻出一隻塑料袋,將已經拆封的餅幹重新封好塞進腰包,剩下沒開封的則是一股腦倒進空間裏,又刨了刨四周確定沒有遺漏後才起身,跺跺腳將褲管上沾到的泥土抖落,然後循著先前自己留下的痕跡往回走。
記住了固定水源的位置,接下來的日子跟前幾天亡命奔逃相比之下,一切的一切就跟喝白開水般,沒有任何可以拿出來說嘴的。
早上太陽剛冒出頭醒來,接著打獵、給阿布和冬琅準備吃食、儲備用水、巡視周遭,黃昏時分就窩在洞穴入口處守夜,平淡的日子過到我都快要以為先前那場地震隻是一場惡夢。
但很快的,我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首先發病的是阿布,在第四天中午用餐時,先是出現食欲不振的症狀,接著沒多久整個人就發起高燒,深褐色的皮膚由於充血的關係幾乎要變成紫色,在陰暗的洞穴深處和周遭環境幾乎融為一體;接著是第五天淩晨,彎腰打算用沒受傷的右手抱起地上那包廚餘拿到旁邊掩埋的冬琅一個重心不穩,倒下去就沒再醒來過。
我不否認自己無數次祈禱冬琅能夠成為跟自己一樣的異化者,那樣自己就更有站在他身邊的理由,但當這種可能擺在眼前時,我卻慌了。
百分之七十的發病者會死亡,百分之二十會成為狂化者幼體,隻有百分之十,甚至不到,會平安度過轉變期,成為異化者。
直到冬琅發病的那一刻,低於百分之十的可能性這幾個字就一直懸掛在我的腦門上,讓我不得不繃緊神經時時刻刻關注他的每一個細微變化,深怕一點小小疏忽讓他轉化失敗,成為我必須剷除的對象。
當初薩特的姪女整整燒了將近一個月,在沒有良好降溫及能量補充的情況下轉化失敗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這讓我整個人如同得了強迫症,隻要我在洞穴裏,眼珠子就沒辦法從冬琅身上挪開,直到在理智的驅使下外出捕獵才會消停。
至於阿布,由於他躺的位置剛好就在冬琅旁邊,所以就算我不想知道他的情況,也會因為角度問題順帶關注到他,除此之外,我隻有定時拿漏鬥往他嘴裏灌些粥水確保他的生理狀況處於正常範圍,用濕毛巾擦身什麽的,那是冬琅的專利。
氣溫降得很快,仿佛刻意跳過秋天忽冷忽熱的多變天氣,除了第一次降雪後氣溫有稍微回升一些,之後完全就是坐溜滑梯,每天降一點降一點,直到連滾燙的湯水潑出去都會瞬間凍成冰疙瘩,仍仿佛沒有下限般持續降溫。
一開始我還能夠樂觀的暗自慶幸著,因為氣溫的降低讓冬琅跟阿布兩人的體溫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裏,減少了最初必須蹲在旁邊用濕毛巾降溫的麻煩手續,但當溫度降到連我都覺得有些冷的時候,我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低溫有助於讓發燒的病人減輕身體不適,但過低的溫度不但沒有助益,甚至還有可能讓病人的症狀更為嚴重,於是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我又開始忙碌起來,將整個山洞裏麵每一寸能夠用獸皮包覆住的地方全都鋪滿獸皮,地麵更是為了確保倆病號能舒服點,還奢侈的從空間裏取出幾床厚被子充當墊子。
至於洞穴唯一的出入口,則是在當積雪已經超過膝蓋,就算我每天清理仍無法確保出入正常後,我先是在洞穴上方垂直的刨挖出一條足夠我一個人出入的通風口,才用幾層獸皮和木板將其封住,成為一個內部類似細頸大肚瓶的臨時藏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