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停住腳步,偏頭一望,原來是陸機叫住了自己。
郭嘉連忙作揖道:“陸兄客氣了,叫我郭嘉就成了。”
陸機笑道:“哈哈,那郭兄叫我士衡吧,郭兄表字?”
郭嘉想了想,道:“我表字子龍,陸兄叫我子龍吧。”
古人一般都有個字,因為直呼其名不太禮貌,郭嘉印象中比較有霸氣的就是三國趙雲那句“吾乃常山趙子龍!”,遂給自己起個表字子龍
“子龍,哈哈,不錯,我這個弟弟表字士龍,真是太巧了。”陸機邊說,邊指著旁邊的陸雲說道。
陸雲這時也站起來,跟郭嘉作揖道:“子龍,有禮了。”
陸機說道:“咱們別站著說話啊。子龍兄一塊坐下吧。”
在一番謙讓後,陸機陸雲和郭嘉都坐下來了。
陸機道:“子龍今天可是出彩了。不但這廚藝好,而且文采亦是當仁不讓、冠蓋洛城啊。”
陸雲亦在旁邊點頭稱是。
郭嘉謙讓道:“士衡兄、士龍兄,你們過獎了。廚藝可能還湊合,文采就算了,這點才華在兩位眼裏那連皮毛都算不上啊。”
陸雲道:“子龍,你太謙虛了,今晚你做的這兩首詩要是傳出去,又是一次洛陽紙貴啊。”
郭嘉道:“兩位老兄,如果你們再灌我迷魂湯,我可要換桌了啊。”郭嘉作勢起身欲走。
陸機道:“子龍,我倆說的都是實話。不過咱們今晚不談這個了,來喝酒”
說完,陸機率先舉起了酒杯,陸雲和郭嘉也舉起了酒杯,三人皆一飲而盡。
郭嘉看出來,陸機、陸雲兄弟皆是性情中人,給他們兩滿上,又自斟了一杯,向兩位敬酒,陸機、陸雲慌忙舉杯,正是酒逢自己千杯少,一時觥籌交錯,你來我往。
燈光酒影中,郭嘉突然想道:“陸機陸雲兩人皆是正直仁義之人,自己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兄弟,何不借此機會跟他倆結拜為兄弟,學那桃園結義,也成一時美談。”
想到便做到,郭嘉舉起酒杯,認真地說道:“士衡、士龍兩位老兄,我郭嘉有一提議,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陸機道:“子龍,但說無妨。”
郭嘉道:“我與兩人雖然隻是初識,但卻一見如故,兩位老兄的為人處事皆是當時楷模,我欲與兩位結為異姓兄弟,不知可否?”
陸機興奮道:“我兄弟二人正有此意,隻是剛才怕子龍覺得我倆太唐突,既然子龍這麽坦率,我們三人就今晚結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陸雲也在旁邊興奮不已。
郭嘉更是激動不已,能和號稱“太康之英“的二位人中之龍結為異姓兄弟,看樣子,自己的人品再次爆發啊。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麽都是非常看重門第的,如果不是門當戶對,很多事很多人都沒法走到一塊的。就好像金穀二十四友,雖然他們性情和才華各不相同,但是至少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的出身和門第都是相當的。
陸機陸雲兩人都係出名門,他們的外曾祖父是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吳國太祖皇帝孫權的兄長孫策,祖父是三國名將陸遜,父親陸抗更是官至吳國大司馬。如果不是大晉滅了東吳,估計他倆就是真正的官二代,現在江南優哉遊哉。吳國滅亡後,二人更是閉門苦學,十年磨一劍,出關後,來到京都洛陽訪學,拜訪當時的名士張華,張華更是極為推崇二人,稱頌備至,自此二人名聲亦在洛陽大振。
因此能與這等人物結為兄弟,真是太意外了。
三人遂再次碰杯,定下結義之事,三兄弟中陸機最大二十八,陸雲次之二十七,郭嘉則最少隻有十六。
陸機陸雲兄弟驚訝異常,沒想到郭嘉才十六歲,當然他們不知道其實際的思想和心裏年齡已經是三十的人了。
既然已是兄弟,郭嘉就不能不為兩位兄長的前途考慮了,隻有他們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在這個亂世中走得更遠。
酒又過三巡後,郭嘉放下酒杯,陸機陸雲看其放下酒杯,也順勢放下酒杯。
陸機道:“三弟有話要說?”
郭嘉認真道:“不知道大哥對當今之世如何看待?”
陸機和陸雲兄弟對望了一眼,又用深邃地目光看著郭嘉,沉聲道:“自西晉滅我大吳後,武帝以天下太平之故,自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偃武修文,國內看似一片歌舞升平,然卻不知地下是一片暗流湧動。
當今武帝在立國初期,還是比較賢明的君主,厲行節約,推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如司馬炎詔書中明確指出:“為永葆我大晉的江山,現以無為之法作為統領萬國的核心。同時頒下了五條詔書: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立國之初,的確是按這些去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權基本穩定,社會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整個統治集團開始呈現出放縱之勢,並日益加深,以至後期奢靡成風,武帝自己也開始貪圖享樂,大肆選拔民間女子,甚至為此可以禁止民間婚娶,致宮中姬妾數以萬計,就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放鬆了警惕,此其一”
宮中女子數以萬計,哪怕一日三次,要全部寵幸也得十年啊。這晉武帝的身體真不錯,真是日理萬“姬”啊,郭嘉心裏想到。
“古語有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武帝的這種奢靡的作風,在下麵引起大臣和貴人們盡皆效仿,窮奢極欲,比如石兄與王愷的這種毫無意義的比富。他們要維持這種奢侈的生活,就必然對下層變本加厲地剝削和搜刮,導致普通百姓更大的負擔,甚至如此生活亦毫無保障,失去土地和房舍,流離失所,這也是一股不穩定的因素,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啊,此其二。”
“司馬代魏後,有鑒於魏室衰微,帝權孤弱,沒有兄弟親族幫扶。遂大肆分封諸司馬氏宗親為各地藩王,以抵抗各地豪強世族,並遣各藩王回封國,都督諸軍事,甚至出師各重鎮要地。雖然世族得到了壓製,但是各藩王中不凡有野心者,武帝在世,還能統轄鎮壓得住,待後期武帝一旦駕崩,這種局麵就難以維持,戰火四起,此其三。”
郭嘉連忙作揖道:“陸兄客氣了,叫我郭嘉就成了。”
陸機笑道:“哈哈,那郭兄叫我士衡吧,郭兄表字?”
郭嘉想了想,道:“我表字子龍,陸兄叫我子龍吧。”
古人一般都有個字,因為直呼其名不太禮貌,郭嘉印象中比較有霸氣的就是三國趙雲那句“吾乃常山趙子龍!”,遂給自己起個表字子龍
“子龍,哈哈,不錯,我這個弟弟表字士龍,真是太巧了。”陸機邊說,邊指著旁邊的陸雲說道。
陸雲這時也站起來,跟郭嘉作揖道:“子龍,有禮了。”
陸機說道:“咱們別站著說話啊。子龍兄一塊坐下吧。”
在一番謙讓後,陸機陸雲和郭嘉都坐下來了。
陸機道:“子龍今天可是出彩了。不但這廚藝好,而且文采亦是當仁不讓、冠蓋洛城啊。”
陸雲亦在旁邊點頭稱是。
郭嘉謙讓道:“士衡兄、士龍兄,你們過獎了。廚藝可能還湊合,文采就算了,這點才華在兩位眼裏那連皮毛都算不上啊。”
陸雲道:“子龍,你太謙虛了,今晚你做的這兩首詩要是傳出去,又是一次洛陽紙貴啊。”
郭嘉道:“兩位老兄,如果你們再灌我迷魂湯,我可要換桌了啊。”郭嘉作勢起身欲走。
陸機道:“子龍,我倆說的都是實話。不過咱們今晚不談這個了,來喝酒”
說完,陸機率先舉起了酒杯,陸雲和郭嘉也舉起了酒杯,三人皆一飲而盡。
郭嘉看出來,陸機、陸雲兄弟皆是性情中人,給他們兩滿上,又自斟了一杯,向兩位敬酒,陸機、陸雲慌忙舉杯,正是酒逢自己千杯少,一時觥籌交錯,你來我往。
燈光酒影中,郭嘉突然想道:“陸機陸雲兩人皆是正直仁義之人,自己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兄弟,何不借此機會跟他倆結拜為兄弟,學那桃園結義,也成一時美談。”
想到便做到,郭嘉舉起酒杯,認真地說道:“士衡、士龍兩位老兄,我郭嘉有一提議,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陸機道:“子龍,但說無妨。”
郭嘉道:“我與兩人雖然隻是初識,但卻一見如故,兩位老兄的為人處事皆是當時楷模,我欲與兩位結為異姓兄弟,不知可否?”
陸機興奮道:“我兄弟二人正有此意,隻是剛才怕子龍覺得我倆太唐突,既然子龍這麽坦率,我們三人就今晚結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陸雲也在旁邊興奮不已。
郭嘉更是激動不已,能和號稱“太康之英“的二位人中之龍結為異姓兄弟,看樣子,自己的人品再次爆發啊。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麽都是非常看重門第的,如果不是門當戶對,很多事很多人都沒法走到一塊的。就好像金穀二十四友,雖然他們性情和才華各不相同,但是至少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的出身和門第都是相當的。
陸機陸雲兩人都係出名門,他們的外曾祖父是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吳國太祖皇帝孫權的兄長孫策,祖父是三國名將陸遜,父親陸抗更是官至吳國大司馬。如果不是大晉滅了東吳,估計他倆就是真正的官二代,現在江南優哉遊哉。吳國滅亡後,二人更是閉門苦學,十年磨一劍,出關後,來到京都洛陽訪學,拜訪當時的名士張華,張華更是極為推崇二人,稱頌備至,自此二人名聲亦在洛陽大振。
因此能與這等人物結為兄弟,真是太意外了。
三人遂再次碰杯,定下結義之事,三兄弟中陸機最大二十八,陸雲次之二十七,郭嘉則最少隻有十六。
陸機陸雲兄弟驚訝異常,沒想到郭嘉才十六歲,當然他們不知道其實際的思想和心裏年齡已經是三十的人了。
既然已是兄弟,郭嘉就不能不為兩位兄長的前途考慮了,隻有他們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在這個亂世中走得更遠。
酒又過三巡後,郭嘉放下酒杯,陸機陸雲看其放下酒杯,也順勢放下酒杯。
陸機道:“三弟有話要說?”
郭嘉認真道:“不知道大哥對當今之世如何看待?”
陸機和陸雲兄弟對望了一眼,又用深邃地目光看著郭嘉,沉聲道:“自西晉滅我大吳後,武帝以天下太平之故,自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偃武修文,國內看似一片歌舞升平,然卻不知地下是一片暗流湧動。
當今武帝在立國初期,還是比較賢明的君主,厲行節約,推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如司馬炎詔書中明確指出:“為永葆我大晉的江山,現以無為之法作為統領萬國的核心。同時頒下了五條詔書: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立國之初,的確是按這些去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權基本穩定,社會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整個統治集團開始呈現出放縱之勢,並日益加深,以至後期奢靡成風,武帝自己也開始貪圖享樂,大肆選拔民間女子,甚至為此可以禁止民間婚娶,致宮中姬妾數以萬計,就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放鬆了警惕,此其一”
宮中女子數以萬計,哪怕一日三次,要全部寵幸也得十年啊。這晉武帝的身體真不錯,真是日理萬“姬”啊,郭嘉心裏想到。
“古語有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武帝的這種奢靡的作風,在下麵引起大臣和貴人們盡皆效仿,窮奢極欲,比如石兄與王愷的這種毫無意義的比富。他們要維持這種奢侈的生活,就必然對下層變本加厲地剝削和搜刮,導致普通百姓更大的負擔,甚至如此生活亦毫無保障,失去土地和房舍,流離失所,這也是一股不穩定的因素,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啊,此其二。”
“司馬代魏後,有鑒於魏室衰微,帝權孤弱,沒有兄弟親族幫扶。遂大肆分封諸司馬氏宗親為各地藩王,以抵抗各地豪強世族,並遣各藩王回封國,都督諸軍事,甚至出師各重鎮要地。雖然世族得到了壓製,但是各藩王中不凡有野心者,武帝在世,還能統轄鎮壓得住,待後期武帝一旦駕崩,這種局麵就難以維持,戰火四起,此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