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王小魚也已經弄完了他的最後一片魚,正想諷刺一下郭嘉。突然發現周圍沒了聲音,奇怪地轉過身,這才看見郭嘉的砧板上已經切好的冰龍魚片,還有那塊完整的魚骨和沒有任何破壞的內髒。
王小魚驚得一身冷汗,他這是怎麽做到的,難道是變魔術的?
郭嘉看著眾人的各異的表情,心道:果然鎮住了他們。
待大家稍微緩過來點,隻聽祝英台問道:“郭兄,你這手刀工是否就是失傳已久的庖丁解牛之術?”
郭嘉當然沒有否認,這個時代的人們,對各種有世家淵源背景的人都相當崇拜和尊敬。隨口答道:“是的,這就是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庖丁解牛之術。”心裏當然明白這根本不是什麽庖丁解牛之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解牛的庖丁肯定是個武功高手,不但有敏銳的觀察力,而且還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所以他能夠根據內力判斷所屠宰動物的血流、筋骨、皮肉等的分布,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立體的形象上,然後再通過細膩熟練的刀法剔出了一個完整的牛骨架。
而後世之所以沒有這種人,是因為沒有哪個武林高手會將自己的技藝放在廚藝上,這簡直是對武藝的踐踏和不尊重,沒有哪個高手是為了做廚子而去學武的。所以後來就再也沒有人會所謂的庖丁解牛之術。
而郭嘉也是無意中想到如此應用,沒想到竟然成功了,當然這既得益於他深厚的內力和近期的劍術修煉,亦得益於他之前數年的劈柴之功,那麽重的斧頭他都能使得舉重若輕,更何況一把菜刀呢。
眾人聽此,無不恍然大悟,難怪呢,輸給這種傳說中的技藝,不冤啊!
王小魚有點鬱悶,沒想到,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還有兩局。
第二局!
對火候的掌握。
火候也是真正的大廚必須掌握的,因為如果火候不會掌握,那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那種精髓和本質,甚至會糟踐了食材。
比如這冰龍魚,如果火候不到,則會無法入味,進口裏有種冰冷的感覺,讓人口腔麻木,食之無味,甚至對體質偏寒、虛弱的人,會加重病情。
如果火候過了呢,則會甘味濃重,就像破絮一樣,吃在口裏,有種肥膩的感覺,跟吃肥肉一樣,亦失去了其本味。
隻有火候剛好,則即保持了其魚的鮮味,又不至於過甘,而是清淡爽口,舒爽滑溜,入口即化,吃在口裏就像夏天吃了西瓜,冬天喝了暖茶,真正是片片沁人心脾。
郭嘉將剛才削好的冰龍魚片放入加好了玉泉山水的鑊釜中,開始在裏麵加各種調料,當然魚本身就帶有鮮味,所以各種輔料沒必要加太多,隻是微量就好,這個最重要的還是火候。
郭嘉通過內力不斷的輸出,將鑊釜周圍的火力控製在一個相同的溫度,避免某個位置火候太大,某些位置火候太小。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後,鑊釜周圍很少冒出了絲絲蒸氣,冰龍魚的鮮味也溢出了不少,眾人不由自主地用鼻子聞了聞,真是香啊!
又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郭嘉先撤了灶台的火,將冰龍魚從鑊釜裏用湯匙及筷子夾了出來,每一片魚肉都是那樣的雪白細膩,而且沒有一點破碎和散開,隻要火候有一點不到家,因為每片魚所受的火力不同,就很容易有的地方過爛,有的地方不夠,整個魚片受火力不均,隻要輕輕一碰就會散架成碎末。所以從這魚片的外觀看,這火候的確是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色、香都俱全了,就查那味了。
幾位膳局總管裁判,用筷子夾了一片,輕輕地遞進嘴裏,剛進嘴裏就感覺到一股清爽醇香的滋味,充斥於唇齒間,正待用牙齒去咀嚼這魚片,已經被口裏的熱度所融化,就如一股清泉從山間落下,通過喉嚨直接進入胃裏,口齒生津,然後遍體通透清涼,猶如在夏夜的涼風吹拂而過,爽啊!
眾裁判又將剩餘的魚片盡皆瓜分完畢,這麽好吃的魚片如果不吃那才是傻子呢。就連祝英台這麽文雅的人,都不顧形象連著搶了好幾塊。
其餘眾人皆看得不知所措!有那麽好吃嗎?眾總管可是天天在膳房待著的,什麽樣的東西沒吃過啊,今天竟然為了這麽一條魚就差沒打起來。
這時,王小魚的冰龍魚也出爐了。他剛才一看郭嘉的都做好了,趕緊給自己的爐火又添了把柴,終於提高了點速度,但是殊不知這樣更容易忙中出錯。
果然,剛取出來,王小魚臉色就大變,原來他的魚有幾片已經燒焦了,本來香氣滿屋的膳房中突然多出幾絲焦糊的味道。眾人皆朝王小魚看去,今日看樣子王小魚是要栽了。
幾位裁判本來想夾幾塊看上去還沒燒焦的魚片嚐一下,不過還沒夾住,魚片就全散了,有個別沒散的,剛放進口裏,口裏就升起一股又苦又澀的味道,渾身的汗毛都樹了起來。
“呸”一口吐了出來,幾位裁判都不一而同的搖了搖頭,很顯然這局王小魚又輸了。
第三局!
鑊功。
就在酒水局杜育宣布開始的時候,王小魚恨恨地看了兩眼郭嘉後道:“眾位總管,這局不用比了,我認輸了。”
眾人皆嘩然。不過轉念一想也了然於心,畢竟三局已經輸了兩局,第三局已經不再那麽重要了。如果第三局再輸得跟前兩局一樣難看,那今後他王小魚也不用在禦膳房裏待下去了。這樣直接認輸,還顧全了臉麵,顯得自己有度量。
有道是:殺人不過頭點地,做事也不必太絕,所以郭嘉最後也應和道:“王師傅,廚藝實屬不凡,就到這吧。今日我剛來,還有很多事要跟各位請教。”
經郭嘉這麽一轉移,眾人也不再多說啥,自是轟然應諾,各自散了。幾位裁判者也都了解了郭嘉的實力,亦不以為意,紛紛告別,並囑咐有空多交流,便各自回局。
剩下的葷局的幾位庖長見識了郭嘉的技藝以後,也認識到郭嘉的確有這個實力,指導他們,各個雖然口裏沒說,心裏亦是折服,畢竟雙方都沒有太大的衝突。
郭嘉與各位庖長就葷局的一些事務進行了請教,並坦率地告訴他們,自己並不會過多的參與葷局的事務,他此次主要是以中秋的螃蟹宴為主,其餘各項膳房事務還是按以前的老規矩。
眾庖長自是高興不已,每次新的膳房總管上任,總是要燒幾把火折騰一下,而且總想插手他們的事務,導致他們的工作一片混亂。這位總管竟然對他們完全放權,早知道如此,他們之前還弄個技藝對決幹嘛。
交待完正事後,郭嘉突然想到這食用螃蟹可能還需要配合著飲些上等溫熱的花雕酒是最好,這個事還需要和酒水局的杜育商量一下,於是跟王小魚幾位庖長招呼一聲就走了。
王小魚驚得一身冷汗,他這是怎麽做到的,難道是變魔術的?
郭嘉看著眾人的各異的表情,心道:果然鎮住了他們。
待大家稍微緩過來點,隻聽祝英台問道:“郭兄,你這手刀工是否就是失傳已久的庖丁解牛之術?”
郭嘉當然沒有否認,這個時代的人們,對各種有世家淵源背景的人都相當崇拜和尊敬。隨口答道:“是的,這就是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庖丁解牛之術。”心裏當然明白這根本不是什麽庖丁解牛之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解牛的庖丁肯定是個武功高手,不但有敏銳的觀察力,而且還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所以他能夠根據內力判斷所屠宰動物的血流、筋骨、皮肉等的分布,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立體的形象上,然後再通過細膩熟練的刀法剔出了一個完整的牛骨架。
而後世之所以沒有這種人,是因為沒有哪個武林高手會將自己的技藝放在廚藝上,這簡直是對武藝的踐踏和不尊重,沒有哪個高手是為了做廚子而去學武的。所以後來就再也沒有人會所謂的庖丁解牛之術。
而郭嘉也是無意中想到如此應用,沒想到竟然成功了,當然這既得益於他深厚的內力和近期的劍術修煉,亦得益於他之前數年的劈柴之功,那麽重的斧頭他都能使得舉重若輕,更何況一把菜刀呢。
眾人聽此,無不恍然大悟,難怪呢,輸給這種傳說中的技藝,不冤啊!
王小魚有點鬱悶,沒想到,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還有兩局。
第二局!
對火候的掌握。
火候也是真正的大廚必須掌握的,因為如果火候不會掌握,那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那種精髓和本質,甚至會糟踐了食材。
比如這冰龍魚,如果火候不到,則會無法入味,進口裏有種冰冷的感覺,讓人口腔麻木,食之無味,甚至對體質偏寒、虛弱的人,會加重病情。
如果火候過了呢,則會甘味濃重,就像破絮一樣,吃在口裏,有種肥膩的感覺,跟吃肥肉一樣,亦失去了其本味。
隻有火候剛好,則即保持了其魚的鮮味,又不至於過甘,而是清淡爽口,舒爽滑溜,入口即化,吃在口裏就像夏天吃了西瓜,冬天喝了暖茶,真正是片片沁人心脾。
郭嘉將剛才削好的冰龍魚片放入加好了玉泉山水的鑊釜中,開始在裏麵加各種調料,當然魚本身就帶有鮮味,所以各種輔料沒必要加太多,隻是微量就好,這個最重要的還是火候。
郭嘉通過內力不斷的輸出,將鑊釜周圍的火力控製在一個相同的溫度,避免某個位置火候太大,某些位置火候太小。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後,鑊釜周圍很少冒出了絲絲蒸氣,冰龍魚的鮮味也溢出了不少,眾人不由自主地用鼻子聞了聞,真是香啊!
又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郭嘉先撤了灶台的火,將冰龍魚從鑊釜裏用湯匙及筷子夾了出來,每一片魚肉都是那樣的雪白細膩,而且沒有一點破碎和散開,隻要火候有一點不到家,因為每片魚所受的火力不同,就很容易有的地方過爛,有的地方不夠,整個魚片受火力不均,隻要輕輕一碰就會散架成碎末。所以從這魚片的外觀看,這火候的確是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色、香都俱全了,就查那味了。
幾位膳局總管裁判,用筷子夾了一片,輕輕地遞進嘴裏,剛進嘴裏就感覺到一股清爽醇香的滋味,充斥於唇齒間,正待用牙齒去咀嚼這魚片,已經被口裏的熱度所融化,就如一股清泉從山間落下,通過喉嚨直接進入胃裏,口齒生津,然後遍體通透清涼,猶如在夏夜的涼風吹拂而過,爽啊!
眾裁判又將剩餘的魚片盡皆瓜分完畢,這麽好吃的魚片如果不吃那才是傻子呢。就連祝英台這麽文雅的人,都不顧形象連著搶了好幾塊。
其餘眾人皆看得不知所措!有那麽好吃嗎?眾總管可是天天在膳房待著的,什麽樣的東西沒吃過啊,今天竟然為了這麽一條魚就差沒打起來。
這時,王小魚的冰龍魚也出爐了。他剛才一看郭嘉的都做好了,趕緊給自己的爐火又添了把柴,終於提高了點速度,但是殊不知這樣更容易忙中出錯。
果然,剛取出來,王小魚臉色就大變,原來他的魚有幾片已經燒焦了,本來香氣滿屋的膳房中突然多出幾絲焦糊的味道。眾人皆朝王小魚看去,今日看樣子王小魚是要栽了。
幾位裁判本來想夾幾塊看上去還沒燒焦的魚片嚐一下,不過還沒夾住,魚片就全散了,有個別沒散的,剛放進口裏,口裏就升起一股又苦又澀的味道,渾身的汗毛都樹了起來。
“呸”一口吐了出來,幾位裁判都不一而同的搖了搖頭,很顯然這局王小魚又輸了。
第三局!
鑊功。
就在酒水局杜育宣布開始的時候,王小魚恨恨地看了兩眼郭嘉後道:“眾位總管,這局不用比了,我認輸了。”
眾人皆嘩然。不過轉念一想也了然於心,畢竟三局已經輸了兩局,第三局已經不再那麽重要了。如果第三局再輸得跟前兩局一樣難看,那今後他王小魚也不用在禦膳房裏待下去了。這樣直接認輸,還顧全了臉麵,顯得自己有度量。
有道是:殺人不過頭點地,做事也不必太絕,所以郭嘉最後也應和道:“王師傅,廚藝實屬不凡,就到這吧。今日我剛來,還有很多事要跟各位請教。”
經郭嘉這麽一轉移,眾人也不再多說啥,自是轟然應諾,各自散了。幾位裁判者也都了解了郭嘉的實力,亦不以為意,紛紛告別,並囑咐有空多交流,便各自回局。
剩下的葷局的幾位庖長見識了郭嘉的技藝以後,也認識到郭嘉的確有這個實力,指導他們,各個雖然口裏沒說,心裏亦是折服,畢竟雙方都沒有太大的衝突。
郭嘉與各位庖長就葷局的一些事務進行了請教,並坦率地告訴他們,自己並不會過多的參與葷局的事務,他此次主要是以中秋的螃蟹宴為主,其餘各項膳房事務還是按以前的老規矩。
眾庖長自是高興不已,每次新的膳房總管上任,總是要燒幾把火折騰一下,而且總想插手他們的事務,導致他們的工作一片混亂。這位總管竟然對他們完全放權,早知道如此,他們之前還弄個技藝對決幹嘛。
交待完正事後,郭嘉突然想到這食用螃蟹可能還需要配合著飲些上等溫熱的花雕酒是最好,這個事還需要和酒水局的杜育商量一下,於是跟王小魚幾位庖長招呼一聲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