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接過奏折,打開奏折,攤開在書桌上,拿起筆,正準備在左下方書寫,習慣性地看了一下內容,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奏折裏寫的是要提拔張邵、劉豫還有楊濟為中護軍、左軍將軍及右衛將軍的請示,尚書省已經批閱完畢,現在就差陛下的批示了,隻要陛下這通過了,這事就算定下來了。現在陛下重傷在身,怕是沒辦法批示了,所以楊駿為了盡快把這事落定,就找了自己來按陛下的筆跡寫著內容。自己來寫這內容犯得可是欺君之罪,被人泄露出去,那就是砍頭抄家的大罪,潘安遲疑了起來。
“安仁,怎麽了?”楊駿看潘安半天不下筆,奇怪地問道,語氣裏有點不高興。
“侯爺……這……內容寫在這奏折上怕是不妥啊!這犯得可是欺君之罪啊!”潘安有點恐懼地說。
“安仁,你想太多了,這本來就是陛下的意思,隻是陛下因為現在昏迷不醒,無法親自批閱,為了不影響朝中的政事,我們日常的批閱還是得做,隻是為了避免在批示後各大臣看筆跡不一致,生出疑慮,導致無法推行下去,這不是影響了朝中的政令執行嗎?”楊駿苦口婆心地解釋道,這事還不能催,畢竟還得靠潘安把這事給辦妥了。
“這……要不等陛下醒了,如果陛下的確有這個意思,到時候再由我來寫?”潘安找了個穩妥的法子。
“安仁,你這是讓本侯為難了!陛下現在還在昏迷之中,什麽時候醒誰都說不準,總不能事事都等到他醒了吧?那軍國大事就這麽久拖不決?”楊駿說到最後一句突然提高了語氣,似乎有點怒氣。
“這個……下官也是為侯爺你好啊!不然陛下醒了知道此事怪罪下來,侯爺也要擔責的。”潘安還是試圖說服楊駿。
楊駿當然不可能被他說服,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楊氏已經開始了就不可能輕易結束,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擋他們的野心。
“潘縣令,你剛才口口聲聲說為了本侯可以粉身碎骨,難道是欺騙本侯?”楊駿已經明顯不滿,改口叫潘縣令了,而且帶點恐嚇。
“侯爺,下官怎敢,下官剛才句句都是肺腑之言,隻是這在奏折上模仿陛下的筆跡是大罪啊!而且還會牽連侯爺你啊!”潘安仍不泄氣地勸道。
“好,好,好!”楊駿用冰冷的語氣說了三個好。
“潘縣令,你走吧,就當沒來過本侯這!回去繼續做你的河陽縣令吧!”楊駿不怒反笑道。
潘安知道楊駿動了真火,你說自己這是何苦來著,早知道幹的是這種欺君大罪的勾當,自己說什麽也不會來,都是自己官迷心竅,一時頭腦發熱,才落入這步田地,而且現在真走了,怕是幾天之後自己的小命也不報了,誰讓自己知道了楊駿的計劃呢!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潘安頭痛不已。
“朱振,進來,把潘縣令領回去吧!”楊駿對外麵站著的朱振說道。
朱振推開門走了進來,見臨晉侯與潘安似乎不太融洽,剛開始還挺好的啊,難道剛才兩人之間又出了什麽齟齬?朱振也沒敢多問,隻是叫了聲潘安,見他似乎正發呆,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潘安這才反應過來,朱振就要帶他出去。
“侯爺,那下官就告辭了!”潘安雖然知道臨晉侯對他十分惱火,但是還是沒有失了禮數。楊駿隻是“哼”了一聲,卻是不搭理他。
潘安跟著朱振出了書房,往殿外走去。
朱振看著潘安,潘安也不理他,隻是埋頭前行。
“潘安老弟,雖然我不知道你和侯爺在書房裏發生了什麽不愉快,但是有一件事我還是要提醒你,你隻是個下下品(第九品)的芝麻官,侯爺則是一品大員,你倆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我希望你們之間如果有什麽事,你還得忍著點,別為這點事得罪了侯爺,恐怕你這芝麻官是難做了,他還不知道楊駿讓潘安模仿的事,如果他知道模仿的事,可能還會多勸一句怕是小命都難保了!
朱振最後忍不住,還是蹦了一大串話出來。
“我……我也是不得已啊!”潘安本來想解釋一下緣由,但又覺得這事還是少一個知道的好。
“你也是不得已?”朱振一頭霧水,因為他也不知道侯爺與潘安之間發生了什麽。
“不過,有件事我告訴你,你可千萬別說出去啊!”朱振神秘地對潘安說道。
“什麽事?”潘安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
“陛下怕是命不久矣!到時候可能就是皇後與侯爺掌朝中大權了!侯爺怕是要位極人臣了。”朱振在潘安耳邊悄悄地說道。
“啊!”潘安給這個消息驚了一下!隨後意識到這裏是皇宮,別驚動了別人,趕緊又捂上了嘴。
“小點聲啊!這事出得我口,入得你耳,你可別千萬別說出去!”朱振埋怨道。
潘安點點頭,這可是重要的消息啊!
如果真如朱振所說,陛下傷重命不久矣,怕這朝中大權是要掌握在“三楊”手中了,因為太子愚鈍天下皆知,皇後楊芷則對父親惟命是從,最後怕是要倚重“三楊”,而三楊中又以楊駿為首。楊駿剛才要自己按陛下的筆跡描摹,怕是要開始布局宮中的力量了。要是這樣的話,自己倒真不必怕,畢竟楊駿敢做這種事,應該也是知道陛下的身體怕是抗不了多久了,也沒精力追究這事了。楊駿都不怕,自己怕什麽?
這臨晉侯剛才怎麽不告訴自己這件事呢,弄得自己裏外不是人,要是告訴自己這件事,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的情形了。
回還是不回去?
潘安又再次頭痛起來!
“朱振老哥,你帶我回含章殿一趟吧,我還有點事跟臨晉侯交待一下!”潘安道。
潘安終於還是想通了!既然自己都已經知道了楊駿的秘密計劃,回去怕是有極大的風險。而且要找到擅長描摹的人的確不容易,這事臨晉侯肯定還是希望能盡快辦成,這樣就能更好地做好各種布置,隻要自己回去,臨晉侯肯定不會怪自己。
“啊!好吧!”朱振搖搖頭,不知道潘安又有了什麽主意。
兩人又往含章殿而來,還好尚未出宮,路上時間並不長,很快就回到了含章殿。
“安仁,怎麽了?”楊駿看潘安半天不下筆,奇怪地問道,語氣裏有點不高興。
“侯爺……這……內容寫在這奏折上怕是不妥啊!這犯得可是欺君之罪啊!”潘安有點恐懼地說。
“安仁,你想太多了,這本來就是陛下的意思,隻是陛下因為現在昏迷不醒,無法親自批閱,為了不影響朝中的政事,我們日常的批閱還是得做,隻是為了避免在批示後各大臣看筆跡不一致,生出疑慮,導致無法推行下去,這不是影響了朝中的政令執行嗎?”楊駿苦口婆心地解釋道,這事還不能催,畢竟還得靠潘安把這事給辦妥了。
“這……要不等陛下醒了,如果陛下的確有這個意思,到時候再由我來寫?”潘安找了個穩妥的法子。
“安仁,你這是讓本侯為難了!陛下現在還在昏迷之中,什麽時候醒誰都說不準,總不能事事都等到他醒了吧?那軍國大事就這麽久拖不決?”楊駿說到最後一句突然提高了語氣,似乎有點怒氣。
“這個……下官也是為侯爺你好啊!不然陛下醒了知道此事怪罪下來,侯爺也要擔責的。”潘安還是試圖說服楊駿。
楊駿當然不可能被他說服,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楊氏已經開始了就不可能輕易結束,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擋他們的野心。
“潘縣令,你剛才口口聲聲說為了本侯可以粉身碎骨,難道是欺騙本侯?”楊駿已經明顯不滿,改口叫潘縣令了,而且帶點恐嚇。
“侯爺,下官怎敢,下官剛才句句都是肺腑之言,隻是這在奏折上模仿陛下的筆跡是大罪啊!而且還會牽連侯爺你啊!”潘安仍不泄氣地勸道。
“好,好,好!”楊駿用冰冷的語氣說了三個好。
“潘縣令,你走吧,就當沒來過本侯這!回去繼續做你的河陽縣令吧!”楊駿不怒反笑道。
潘安知道楊駿動了真火,你說自己這是何苦來著,早知道幹的是這種欺君大罪的勾當,自己說什麽也不會來,都是自己官迷心竅,一時頭腦發熱,才落入這步田地,而且現在真走了,怕是幾天之後自己的小命也不報了,誰讓自己知道了楊駿的計劃呢!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潘安頭痛不已。
“朱振,進來,把潘縣令領回去吧!”楊駿對外麵站著的朱振說道。
朱振推開門走了進來,見臨晉侯與潘安似乎不太融洽,剛開始還挺好的啊,難道剛才兩人之間又出了什麽齟齬?朱振也沒敢多問,隻是叫了聲潘安,見他似乎正發呆,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潘安這才反應過來,朱振就要帶他出去。
“侯爺,那下官就告辭了!”潘安雖然知道臨晉侯對他十分惱火,但是還是沒有失了禮數。楊駿隻是“哼”了一聲,卻是不搭理他。
潘安跟著朱振出了書房,往殿外走去。
朱振看著潘安,潘安也不理他,隻是埋頭前行。
“潘安老弟,雖然我不知道你和侯爺在書房裏發生了什麽不愉快,但是有一件事我還是要提醒你,你隻是個下下品(第九品)的芝麻官,侯爺則是一品大員,你倆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我希望你們之間如果有什麽事,你還得忍著點,別為這點事得罪了侯爺,恐怕你這芝麻官是難做了,他還不知道楊駿讓潘安模仿的事,如果他知道模仿的事,可能還會多勸一句怕是小命都難保了!
朱振最後忍不住,還是蹦了一大串話出來。
“我……我也是不得已啊!”潘安本來想解釋一下緣由,但又覺得這事還是少一個知道的好。
“你也是不得已?”朱振一頭霧水,因為他也不知道侯爺與潘安之間發生了什麽。
“不過,有件事我告訴你,你可千萬別說出去啊!”朱振神秘地對潘安說道。
“什麽事?”潘安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
“陛下怕是命不久矣!到時候可能就是皇後與侯爺掌朝中大權了!侯爺怕是要位極人臣了。”朱振在潘安耳邊悄悄地說道。
“啊!”潘安給這個消息驚了一下!隨後意識到這裏是皇宮,別驚動了別人,趕緊又捂上了嘴。
“小點聲啊!這事出得我口,入得你耳,你可別千萬別說出去!”朱振埋怨道。
潘安點點頭,這可是重要的消息啊!
如果真如朱振所說,陛下傷重命不久矣,怕這朝中大權是要掌握在“三楊”手中了,因為太子愚鈍天下皆知,皇後楊芷則對父親惟命是從,最後怕是要倚重“三楊”,而三楊中又以楊駿為首。楊駿剛才要自己按陛下的筆跡描摹,怕是要開始布局宮中的力量了。要是這樣的話,自己倒真不必怕,畢竟楊駿敢做這種事,應該也是知道陛下的身體怕是抗不了多久了,也沒精力追究這事了。楊駿都不怕,自己怕什麽?
這臨晉侯剛才怎麽不告訴自己這件事呢,弄得自己裏外不是人,要是告訴自己這件事,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的情形了。
回還是不回去?
潘安又再次頭痛起來!
“朱振老哥,你帶我回含章殿一趟吧,我還有點事跟臨晉侯交待一下!”潘安道。
潘安終於還是想通了!既然自己都已經知道了楊駿的秘密計劃,回去怕是有極大的風險。而且要找到擅長描摹的人的確不容易,這事臨晉侯肯定還是希望能盡快辦成,這樣就能更好地做好各種布置,隻要自己回去,臨晉侯肯定不會怪自己。
“啊!好吧!”朱振搖搖頭,不知道潘安又有了什麽主意。
兩人又往含章殿而來,還好尚未出宮,路上時間並不長,很快就回到了含章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