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膳房酒局。
杜育與祝英台兩人正一聲不響地坐著呢,見滿臉都是凝重神色。
杜育不時地用杯蓋撥弄著杯裏飄蕩著的茶葉。
“杜總管,你倒是說句話啊!”看著杜育不斷玩著茶水,祝英台氣道。
“我不正在想嘛?”杜育一臉的無辜道。
“那你想出來沒有?”
“那有那麽容易啊!你也知道郭兄這可是關在天牢裏啊,不是別的地方啊!”杜育道。
“那怎麽辦啊?要不我們劫獄去?”祝英台一本正經道。
“噗!”杜育把剛含進口裏的水噴了出來。
“祝兄,可別亂說啊,隔牆有耳。你這不是把你我往火坑裏推嘛!天牢都有重兵把守,守衛森嚴,你以為就憑你我能殺得進去啊!”杜育摸了摸他那嚇得怦怦跳的心髒,語重心長地解釋道。
“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那怎麽辦吧!總不能看著郭兄在牢裏受苦吧?對了,你不是什麽二十四友之一嘛。有沒有這個救人能力的?”祝英台道。
“沒用的,他們大部分都沒入品,怎麽可能有這個能力呢!”杜育歎道。
“那你沒有老師或者長輩什麽的呢?”祝英台道。
“我老師早就不在了。不過你說到長輩我倒是想起來了我師叔倒是有可能幫上這個忙!”杜育突然靈光一現。
“你師叔是?”祝英台訝道。
“嗯,我師叔,就是當今的吏部尚書王戎。”杜育有點不以為然道。
“啊!王戎大人是你師叔啊!那你怎麽還在這禦膳房做個小總管呢!還不去找他提拔提拔你!”祝英台大驚道。
王戎,魏晉高門琅琊王氏之人,其父曾是涼州刺史,其祖父是幽州刺史,可以說是數代都是高官,王戎不僅出身好,本人也是聰穎無比,風姿過人,十幾歲的時候就與比他大二十多歲阮籍、劉伶等交好,並時常作竹林之遊,吟詩作樂,談武論道,成為“竹林七聖”之一。
竹林七聖之中,王戎最小,所以隨著竹林七聖的一個個死去,他現在是竹林七聖惟一在世的一位。因為才幹過人,善於清談、長於品鑒人物,因此被晉武帝擢升為吏部尚書,可以說是門生故吏遍及朝堂內外。
“嗬嗬……我做我的總管挺好的,才不用找他!”杜育笑道。
原來王戎在竹林七聖中是最熱衷當官,最貪圖財物的、也最懂明哲保身的一個人,故為其餘幾人所不恥,後來慢慢的竹林七聖之中的其它幾人也不怎麽和他來往,導致他們的徒弟也不待見這個師叔。當然他不會將這些都說給祝英台聽的,畢竟這個是自己師傅輩的事。
“那這次咱們可得找他啊!不然郭嘉可真就沒救了!”祝英台道。
“這個倒是可以試試,為了救郭兄,我就豁出這個麵子了。隻是我從來沒找過師叔,不知道他會不會願意幫我。”杜育不太確定道。
“不管了,先試試再說吧!”祝英台道,死馬當做活馬醫吧,總比在這空想強。
“好,我去找師叔問問!我幫你這麽大的忙,下次有啥進貢的鮮果,你可得給我嚐個鮮啊!”
“知道了,快去吧!”
王戎府邸在銅駝大街最繁華的地段,雖然杜育沒去過,但是很快就找著了,這處府邸占地真不小,方圓得有個三四畝,青色院牆高高地圍著占了小半條街,門口左右兩側放在兩尊威風凜凜的大獅子,門梁正上方置“王府”大匾額。
“來人何事?”杜育被攔在了門口。
“這位小哥,還請通傳一聲尚書大人,有故人弟子求見!”杜育客氣道。
守衛道:“尚書門人弟子遍布天下,要求見他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還請告知是哪位故人!”
“你就說是昔日竹林故友弟子!”杜育道。
請稍候!”守衛敲開門,自有人從裏麵打開門,往裏麵通傳。
不一會功夫,朱紅色大門打開了,從裏麵出來一位身材短小,麵容清朗,留著幾縷銀須的長者,身披棕色錦緞長袍,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雙燦燦如電的眼睛,令人不敢直視,隻感覺自己似乎要被他看穿,在他麵前無所遁形。
隻聽他朗聲道:“哪位是昔日竹林故友之後?”
杜育上前行禮道:“參見尚書大人,正是鄙人!”
王戎那如電般的眼神射到他身上,讓杜育感到一絲緊張,不過想到自己是師傅教出來的弟子,怎麽能連這點勇氣也沒有呢!
於是他放眼與王戎對視,王戎見此,微微頷首,在他這如炬的目光下,如果是冒充的,相信早嚇跑了,這個應該是故友之後,遂又問道:“你是哪位老友的後人?”
“鄙人的師傅是劉參軍!”
“哦!你是劉參軍的弟子啊!”王戎笑道。
原來當年劉伶就是被時任建威將軍的王戎舉薦,在他的手下做的參軍,隻是後來因為在晉武帝問策朝廷治理的時候,他建言“無為而化”,也就是我們說的無為而治,被晉武帝認為無能,遂罷官。當時王戎還是一力挽留他,但是他的誌趣不在做官,而且與當世禮法不合,深信老莊思想,遂退隱田園,縱酒而歌。
“是的!”杜育道。
“小侄怎麽稱呼?”王戎道。
“師叔,我姓杜,名育,字方叔。”
“你師傅不錯,還收了個像樣的徒弟!”王戎笑道。
劉伶本人身材矮小,比王戎還矮,而且長相極其醜陋,當年要不是自己推薦他在手下做事,怕是沒有地方會要他!當年晉武帝罷他的官,除了不讚成他的無為而治的觀點以外,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長相太醜陋,在晉朝這個九品中正製的時代,如果家世不好,長相又不行,要做官那是太難了。
這杜育倒是身材修長,風姿過人,而且為人不卑不亢,頗有魏晉風流的神韻。
“多謝師叔誇獎,我比師傅還差很遠!”杜育老老實實回答道,全然沒了在宮中的那份花言巧語。
“進屋裏說吧!”王戎道,站在門外,不時有來來往往的人看著他,畢竟他王戎在朝中也算是位高權重,站在門口十分咋眼!
杜育與祝英台兩人正一聲不響地坐著呢,見滿臉都是凝重神色。
杜育不時地用杯蓋撥弄著杯裏飄蕩著的茶葉。
“杜總管,你倒是說句話啊!”看著杜育不斷玩著茶水,祝英台氣道。
“我不正在想嘛?”杜育一臉的無辜道。
“那你想出來沒有?”
“那有那麽容易啊!你也知道郭兄這可是關在天牢裏啊,不是別的地方啊!”杜育道。
“那怎麽辦啊?要不我們劫獄去?”祝英台一本正經道。
“噗!”杜育把剛含進口裏的水噴了出來。
“祝兄,可別亂說啊,隔牆有耳。你這不是把你我往火坑裏推嘛!天牢都有重兵把守,守衛森嚴,你以為就憑你我能殺得進去啊!”杜育摸了摸他那嚇得怦怦跳的心髒,語重心長地解釋道。
“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那怎麽辦吧!總不能看著郭兄在牢裏受苦吧?對了,你不是什麽二十四友之一嘛。有沒有這個救人能力的?”祝英台道。
“沒用的,他們大部分都沒入品,怎麽可能有這個能力呢!”杜育歎道。
“那你沒有老師或者長輩什麽的呢?”祝英台道。
“我老師早就不在了。不過你說到長輩我倒是想起來了我師叔倒是有可能幫上這個忙!”杜育突然靈光一現。
“你師叔是?”祝英台訝道。
“嗯,我師叔,就是當今的吏部尚書王戎。”杜育有點不以為然道。
“啊!王戎大人是你師叔啊!那你怎麽還在這禦膳房做個小總管呢!還不去找他提拔提拔你!”祝英台大驚道。
王戎,魏晉高門琅琊王氏之人,其父曾是涼州刺史,其祖父是幽州刺史,可以說是數代都是高官,王戎不僅出身好,本人也是聰穎無比,風姿過人,十幾歲的時候就與比他大二十多歲阮籍、劉伶等交好,並時常作竹林之遊,吟詩作樂,談武論道,成為“竹林七聖”之一。
竹林七聖之中,王戎最小,所以隨著竹林七聖的一個個死去,他現在是竹林七聖惟一在世的一位。因為才幹過人,善於清談、長於品鑒人物,因此被晉武帝擢升為吏部尚書,可以說是門生故吏遍及朝堂內外。
“嗬嗬……我做我的總管挺好的,才不用找他!”杜育笑道。
原來王戎在竹林七聖中是最熱衷當官,最貪圖財物的、也最懂明哲保身的一個人,故為其餘幾人所不恥,後來慢慢的竹林七聖之中的其它幾人也不怎麽和他來往,導致他們的徒弟也不待見這個師叔。當然他不會將這些都說給祝英台聽的,畢竟這個是自己師傅輩的事。
“那這次咱們可得找他啊!不然郭嘉可真就沒救了!”祝英台道。
“這個倒是可以試試,為了救郭兄,我就豁出這個麵子了。隻是我從來沒找過師叔,不知道他會不會願意幫我。”杜育不太確定道。
“不管了,先試試再說吧!”祝英台道,死馬當做活馬醫吧,總比在這空想強。
“好,我去找師叔問問!我幫你這麽大的忙,下次有啥進貢的鮮果,你可得給我嚐個鮮啊!”
“知道了,快去吧!”
王戎府邸在銅駝大街最繁華的地段,雖然杜育沒去過,但是很快就找著了,這處府邸占地真不小,方圓得有個三四畝,青色院牆高高地圍著占了小半條街,門口左右兩側放在兩尊威風凜凜的大獅子,門梁正上方置“王府”大匾額。
“來人何事?”杜育被攔在了門口。
“這位小哥,還請通傳一聲尚書大人,有故人弟子求見!”杜育客氣道。
守衛道:“尚書門人弟子遍布天下,要求見他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還請告知是哪位故人!”
“你就說是昔日竹林故友弟子!”杜育道。
請稍候!”守衛敲開門,自有人從裏麵打開門,往裏麵通傳。
不一會功夫,朱紅色大門打開了,從裏麵出來一位身材短小,麵容清朗,留著幾縷銀須的長者,身披棕色錦緞長袍,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雙燦燦如電的眼睛,令人不敢直視,隻感覺自己似乎要被他看穿,在他麵前無所遁形。
隻聽他朗聲道:“哪位是昔日竹林故友之後?”
杜育上前行禮道:“參見尚書大人,正是鄙人!”
王戎那如電般的眼神射到他身上,讓杜育感到一絲緊張,不過想到自己是師傅教出來的弟子,怎麽能連這點勇氣也沒有呢!
於是他放眼與王戎對視,王戎見此,微微頷首,在他這如炬的目光下,如果是冒充的,相信早嚇跑了,這個應該是故友之後,遂又問道:“你是哪位老友的後人?”
“鄙人的師傅是劉參軍!”
“哦!你是劉參軍的弟子啊!”王戎笑道。
原來當年劉伶就是被時任建威將軍的王戎舉薦,在他的手下做的參軍,隻是後來因為在晉武帝問策朝廷治理的時候,他建言“無為而化”,也就是我們說的無為而治,被晉武帝認為無能,遂罷官。當時王戎還是一力挽留他,但是他的誌趣不在做官,而且與當世禮法不合,深信老莊思想,遂退隱田園,縱酒而歌。
“是的!”杜育道。
“小侄怎麽稱呼?”王戎道。
“師叔,我姓杜,名育,字方叔。”
“你師傅不錯,還收了個像樣的徒弟!”王戎笑道。
劉伶本人身材矮小,比王戎還矮,而且長相極其醜陋,當年要不是自己推薦他在手下做事,怕是沒有地方會要他!當年晉武帝罷他的官,除了不讚成他的無為而治的觀點以外,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長相太醜陋,在晉朝這個九品中正製的時代,如果家世不好,長相又不行,要做官那是太難了。
這杜育倒是身材修長,風姿過人,而且為人不卑不亢,頗有魏晉風流的神韻。
“多謝師叔誇獎,我比師傅還差很遠!”杜育老老實實回答道,全然沒了在宮中的那份花言巧語。
“進屋裏說吧!”王戎道,站在門外,不時有來來往往的人看著他,畢竟他王戎在朝中也算是位高權重,站在門口十分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