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涵朗聲道:“璞琪,後天你皇額娘的梓宮要奉移景山觀德殿暫安,那天是大禮,你可萬萬記得,一定不能哭,不能傷心,知道麽?”
璞琪疑惑道:“可姝貴妃額娘囑咐,是一定要很傷心地哭,否則皇阿瑪會生氣。”
沛涵彎下腰,神神秘秘道:“平時是這樣,可到了後天,姝貴妃娘娘也會這樣囑咐你。那天所有的阿哥公主都會去哭喪,誰都會哭得很傷心。隻有你一個人鎮定自若,一點也不哭,你皇阿瑪便會對你另眼相看。因為你是在所有痛哭流涕沉浸於悲哀的人中,唯一保有清醒與理智的一個。”
璞琪的眼神有些迷茫:“額娘,為什麽?”
沛涵鄭重道:“因為對於你皇阿瑪而言,不僅失去了你皇額娘,也失去了你五弟這個嫡子。所以對他而言,得到幾個孝子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得到一個不為悲喜所左右的未來的太子,你懂麽?”
沛涵轉過頭,見到璞璋便立在不遠處,似乎在側耳傾聽她與璞琪的對話。沛涵立刻有幾分慌張不安,緊緊牽過璞琪的手將他掩於身後,有些尷尬地道:“二阿哥,你怎麽在這兒?“
璞璋不以為意地笑笑,謙恭地行禮:“愉娘娘萬安,四弟好。”
璞琪亦規規矩矩叫了聲“二哥”。璞璋摸了摸他的額頭,笑道:“兒臣見幾位弟弟因為勞累都起了口瘡,想著接下來還有奉移梓宮的大事,可不能累壞了身子,所以想去太醫院取些金銀花來煮水給弟弟們喝。”
沛涵不自在地摸著鬢角一朵雪白的海棠花:“二阿哥真是有心。到底是兮貴妃教養出來的好孩子。”
璞璋擺手道:“愉娘娘過獎了。那兒臣先行一步。”他側身,意味深長地看了璞琪一眼。含笑離開。
璞璋打點完一切,回到綠筠宮中。他一見兮貴妃,哪裏還按得住脾氣,便將沛涵叮囑璞琪之語悉數告知了兮貴妃。兮貴妃綠筠冷笑道:“我原當愉妃是個安分的,原來卻動了這個心思。本還以為姝貴妃打的是璞鏈的主意,如今看來,是我們太小瞧她的心胸了。”
璞璋遲疑:“那額娘的意思是……”
兮貴妃愛惜地撫了撫兒子的辮發。替他整好衣衫:“好兒子,璞琪還小,能有多大的心思。即便是不哭裝出一副大人腔調,也隻當他發呆不懂事罷了。你好好學著點,璞琪即便不哭,額娘也有本事讓他哭了就是。”
璞璋鬆一口氣:“多謝額娘替兒子籌謀。”
兮貴妃心疼道:“你這孩子,跟額娘說起這樣見外的話來了。額娘不疼你,還能疼誰。好兒子,阿哥裏就數你年紀最長。你是有額娘的。額娘熬到貴妃這個位分上,一切都是為了你,掏心挖肺也是願意的。你就好好替額娘爭口氣,得了你皇阿瑪的歡心,當上太子就好了。何況,咱們還有皇貴妃臨死前的一份舉薦呢。更要好好用心。”
璞璋肅然道:“額娘放心,額娘的心願就是兒子的心願。那日兒子還會好好勸慰皇阿瑪的。”
兮貴妃篤定笑道:“這就好了。額娘已經告訴過你,彤妃便是個聰明人。事事都奉承著額娘。她雖得寵,但到底是李朝貢女,一輩子也指望不上皇後之尊,隻要她和咱們一心,你也多一層保障。”她的口氣愈加隱秘,“至於璞鏈,皇上器重他讓他主持喪儀,可他到底不經事,你萬萬留心他一舉一動,但凡拿到錯處。便好辦了。”
璞璋頑皮一笑:“額娘舍得?”
兮貴妃有些難言的傷感:“額娘膽子小,也心軟。”她頓一頓,深吸一口氣。“可為了你,額娘什麽都舍得。”
母子兩關上殿門,愈加密密籌謀起來。
沛涵候了璞琪從太醫院回來,便領著他往養心殿去。才到了階下,樂子便先迎上來,含笑道:“愉妃娘娘怎麽帶四阿哥來了?下雨天路滑,您小心腳下。”
沛涵含了極謙和的笑,那笑意是溫柔的,含了兩份怯怯,如被細雨敲打得低垂下花枝的文心蘭,柔弱得不盈一握:“璞琪有兩聲咳嗽,但還惦記著皇上,一定要過來請安。本宮拗不過,隻好帶他來了。”
樂子向著璞琪陪了個笑:“四阿哥真是孝心!”他有些為難道:“愉妃娘娘,皇上這幾日痛心皇貴妃之死,除了姝貴妃和兮貴妃,還有二阿哥和三阿哥,幾乎未見其他嬪妃和阿哥。恐怕……”他垂下眼睛不敢說話。
樂子會意,幽然歎道:“皇貴妃仙逝,本宮也傷心。但皇上總得當心龍體才是啊,否則咱們還哪裏有主心骨呢。”她摸了摸璞琪的頭,“罷了,你皇阿瑪正忙著,咱們也不便打擾。你去殿外叩個頭,把額娘燉的參湯留下便是了。”
璞琪乖巧地點了點頭,快步走上台階,在廊下跪倒,磕了頭,朗聲道:“皇阿瑪,兒臣璞琪來給皇阿瑪磕頭。皇額娘仙逝,兒臣和皇阿瑪一樣傷心,但請皇阿瑪顧念龍體,不要讓皇額娘在九泉之下擔心不安。請皇阿瑪喝一點兒臣燉的參湯,養養神吧。兒臣告退。”璞琪說完,認認真真地磕了三個頭,直磕得砰砰作響,方恭恭敬敬退開了。他才轉身走下台階,隻見身後緊閉的朱漆雕花門豁然洞開,皇帝消瘦的身影出現在眼前,伸出手道:“璞琪,過來。”
沛涵低首,一雙翠綠梅花珍珠耳環碧瑩瑩地掃過雪白的麵頰。她露出一絲淡而淺的笑意,恭謹而溫順。璞琪趕緊跑到皇帝身邊,牽住皇帝的手,甜甜喚了一句:“皇阿瑪。”
皇帝連日來見著兩個皇子,說的都是規矩之中的話,連安慰都是成人式的,早就不勝其煩。聽了這一句呼喚,心中不覺一軟,俯下身來道:“你怎麽來了?”
璞琪垂下臉,似乎有些不安,很快伸出手擦了擦皇帝的臉,道:“皇阿瑪,您別傷心了。你要傷心,璞琪也會跟著傷心的。”
皇帝臉上閃過一絲溫柔與心酸交織的神色,慈愛地攬過璞琪的肩膀:“璞琪,帶了你的參湯進來。”他看了站在廊下微雨獨立的沛涵,穿著一襲玉白色素緞衫,領口處繡著最簡單不過的綠色波紋,下麵是墨綠灑銀點的百褶長裙,十分素淨淡雅,發髻上隻戴了一枚銀絲盤曲而就的點翠步搖,一根通體瑩綠的孔雀石簪配上鬢側素白菊花,單薄得如同煙雨蒙蒙中一枝隨風欲折的花。皇帝雖久未寵幸沛涵,也不免動了幾分垂憐之意:“愉妃,你來伺候朕用參湯。”
沛涵溫順得沒有任何多餘的表情,走到皇帝身邊,掩上殿門。殿中十分幽暗,更兼掛滿了素白的布縵,好像一個個服喪的沒有表情的麵孔,看起來更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死氣沉沉。皇帝臉上的胡楂多日未刮了,一張臉瘦削如刀,十分憔悴。
璞琪與沛涵跟著皇帝進了暖閣,見桌上鋪著一幅字,墨汁淋漓,想來是新寫的。沛涵柔聲道:“皇上,殿中這樣暗,你要寫字,臣妾替你點著燈吧。”
皇帝啞聲道:“不必了。皇貴妃在時十分節儉,這樣的天氣,她是斷不會點燈費燭火的。”
沛涵道了“是”便安靜守在一旁:“皇上寫的這幅字是給皇貴妃的麽?”
皇帝頷首:“是給皇貴妃的《述悲賦》,一盡朕哀思。”皇帝看著璞琪,“你說這參湯是你給朕燉的,那你告訴朕,裏頭有什麽?”
璞琪掰著手指頭,認真道:“這道參湯叫四參湯。四參者,紫丹參、南沙參、北沙參、玄參也。配黃芪、玉竹、大麥冬、知母、川連、大棗、生甘草,入口甜苦醇厚,有降火寧神、益氣補中之效。”
皇帝奇道:“入口甜苦醇厚?你替皇阿瑪喝過?”
璞琪仰著天真的臉,拚命點頭道:“是啊。《二十四孝》中說漢文帝侍奉生母薄太後至孝,湯藥非口親嚐弗進。兒臣不敢自比漢文帝,隻是敬慕文帝孝心,所以兒臣準備給皇阿瑪的參湯,也嚐了嚐,怕太苦了皇阿瑪不願意喝。”
皇帝頗為欣慰:“好孩子,朕果然沒有白疼你。”皇帝由著沛涵伺候著盛了一碗參湯出來略喝了兩口,“《二十四孝》的故事你已經讀得很通了,是個有孝心的孩子。”
璞琪坐在皇帝身邊,懵懵懂懂道:“皇阿瑪,《二十四孝》兒子都明白了,可今天二哥說了一個什麽典故,兒子還不大懂,正要打算明天去書房問師傅呢。”
皇帝漫不經心,隨口道:“你二哥都忙成這樣了,還有心思給你講典故?說給朕聽聽。”
沛涵忙道:“是啊,有什麽不懂的,盡管問你皇阿瑪。你皇阿瑪學貫古今,有什麽不知道的,哪裏像額娘,一問三不知的。”
璞琪便道:“今日兒臣在長春宮向皇額娘盡哀禮,後來咳嗽了想找水喝,誰知經過偏殿,聽見二哥很傷心地說什麽明神宗寵愛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不喜歡恭妃的兒子朱常洛,還說什麽明朝有忠臣,所以才有國本之爭,自己卻連朱常洛都不如。
璞琪疑惑道:“可姝貴妃額娘囑咐,是一定要很傷心地哭,否則皇阿瑪會生氣。”
沛涵彎下腰,神神秘秘道:“平時是這樣,可到了後天,姝貴妃娘娘也會這樣囑咐你。那天所有的阿哥公主都會去哭喪,誰都會哭得很傷心。隻有你一個人鎮定自若,一點也不哭,你皇阿瑪便會對你另眼相看。因為你是在所有痛哭流涕沉浸於悲哀的人中,唯一保有清醒與理智的一個。”
璞琪的眼神有些迷茫:“額娘,為什麽?”
沛涵鄭重道:“因為對於你皇阿瑪而言,不僅失去了你皇額娘,也失去了你五弟這個嫡子。所以對他而言,得到幾個孝子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得到一個不為悲喜所左右的未來的太子,你懂麽?”
沛涵轉過頭,見到璞璋便立在不遠處,似乎在側耳傾聽她與璞琪的對話。沛涵立刻有幾分慌張不安,緊緊牽過璞琪的手將他掩於身後,有些尷尬地道:“二阿哥,你怎麽在這兒?“
璞璋不以為意地笑笑,謙恭地行禮:“愉娘娘萬安,四弟好。”
璞琪亦規規矩矩叫了聲“二哥”。璞璋摸了摸他的額頭,笑道:“兒臣見幾位弟弟因為勞累都起了口瘡,想著接下來還有奉移梓宮的大事,可不能累壞了身子,所以想去太醫院取些金銀花來煮水給弟弟們喝。”
沛涵不自在地摸著鬢角一朵雪白的海棠花:“二阿哥真是有心。到底是兮貴妃教養出來的好孩子。”
璞璋擺手道:“愉娘娘過獎了。那兒臣先行一步。”他側身,意味深長地看了璞琪一眼。含笑離開。
璞璋打點完一切,回到綠筠宮中。他一見兮貴妃,哪裏還按得住脾氣,便將沛涵叮囑璞琪之語悉數告知了兮貴妃。兮貴妃綠筠冷笑道:“我原當愉妃是個安分的,原來卻動了這個心思。本還以為姝貴妃打的是璞鏈的主意,如今看來,是我們太小瞧她的心胸了。”
璞璋遲疑:“那額娘的意思是……”
兮貴妃愛惜地撫了撫兒子的辮發。替他整好衣衫:“好兒子,璞琪還小,能有多大的心思。即便是不哭裝出一副大人腔調,也隻當他發呆不懂事罷了。你好好學著點,璞琪即便不哭,額娘也有本事讓他哭了就是。”
璞璋鬆一口氣:“多謝額娘替兒子籌謀。”
兮貴妃心疼道:“你這孩子,跟額娘說起這樣見外的話來了。額娘不疼你,還能疼誰。好兒子,阿哥裏就數你年紀最長。你是有額娘的。額娘熬到貴妃這個位分上,一切都是為了你,掏心挖肺也是願意的。你就好好替額娘爭口氣,得了你皇阿瑪的歡心,當上太子就好了。何況,咱們還有皇貴妃臨死前的一份舉薦呢。更要好好用心。”
璞璋肅然道:“額娘放心,額娘的心願就是兒子的心願。那日兒子還會好好勸慰皇阿瑪的。”
兮貴妃篤定笑道:“這就好了。額娘已經告訴過你,彤妃便是個聰明人。事事都奉承著額娘。她雖得寵,但到底是李朝貢女,一輩子也指望不上皇後之尊,隻要她和咱們一心,你也多一層保障。”她的口氣愈加隱秘,“至於璞鏈,皇上器重他讓他主持喪儀,可他到底不經事,你萬萬留心他一舉一動,但凡拿到錯處。便好辦了。”
璞璋頑皮一笑:“額娘舍得?”
兮貴妃有些難言的傷感:“額娘膽子小,也心軟。”她頓一頓,深吸一口氣。“可為了你,額娘什麽都舍得。”
母子兩關上殿門,愈加密密籌謀起來。
沛涵候了璞琪從太醫院回來,便領著他往養心殿去。才到了階下,樂子便先迎上來,含笑道:“愉妃娘娘怎麽帶四阿哥來了?下雨天路滑,您小心腳下。”
沛涵含了極謙和的笑,那笑意是溫柔的,含了兩份怯怯,如被細雨敲打得低垂下花枝的文心蘭,柔弱得不盈一握:“璞琪有兩聲咳嗽,但還惦記著皇上,一定要過來請安。本宮拗不過,隻好帶他來了。”
樂子向著璞琪陪了個笑:“四阿哥真是孝心!”他有些為難道:“愉妃娘娘,皇上這幾日痛心皇貴妃之死,除了姝貴妃和兮貴妃,還有二阿哥和三阿哥,幾乎未見其他嬪妃和阿哥。恐怕……”他垂下眼睛不敢說話。
樂子會意,幽然歎道:“皇貴妃仙逝,本宮也傷心。但皇上總得當心龍體才是啊,否則咱們還哪裏有主心骨呢。”她摸了摸璞琪的頭,“罷了,你皇阿瑪正忙著,咱們也不便打擾。你去殿外叩個頭,把額娘燉的參湯留下便是了。”
璞琪乖巧地點了點頭,快步走上台階,在廊下跪倒,磕了頭,朗聲道:“皇阿瑪,兒臣璞琪來給皇阿瑪磕頭。皇額娘仙逝,兒臣和皇阿瑪一樣傷心,但請皇阿瑪顧念龍體,不要讓皇額娘在九泉之下擔心不安。請皇阿瑪喝一點兒臣燉的參湯,養養神吧。兒臣告退。”璞琪說完,認認真真地磕了三個頭,直磕得砰砰作響,方恭恭敬敬退開了。他才轉身走下台階,隻見身後緊閉的朱漆雕花門豁然洞開,皇帝消瘦的身影出現在眼前,伸出手道:“璞琪,過來。”
沛涵低首,一雙翠綠梅花珍珠耳環碧瑩瑩地掃過雪白的麵頰。她露出一絲淡而淺的笑意,恭謹而溫順。璞琪趕緊跑到皇帝身邊,牽住皇帝的手,甜甜喚了一句:“皇阿瑪。”
皇帝連日來見著兩個皇子,說的都是規矩之中的話,連安慰都是成人式的,早就不勝其煩。聽了這一句呼喚,心中不覺一軟,俯下身來道:“你怎麽來了?”
璞琪垂下臉,似乎有些不安,很快伸出手擦了擦皇帝的臉,道:“皇阿瑪,您別傷心了。你要傷心,璞琪也會跟著傷心的。”
皇帝臉上閃過一絲溫柔與心酸交織的神色,慈愛地攬過璞琪的肩膀:“璞琪,帶了你的參湯進來。”他看了站在廊下微雨獨立的沛涵,穿著一襲玉白色素緞衫,領口處繡著最簡單不過的綠色波紋,下麵是墨綠灑銀點的百褶長裙,十分素淨淡雅,發髻上隻戴了一枚銀絲盤曲而就的點翠步搖,一根通體瑩綠的孔雀石簪配上鬢側素白菊花,單薄得如同煙雨蒙蒙中一枝隨風欲折的花。皇帝雖久未寵幸沛涵,也不免動了幾分垂憐之意:“愉妃,你來伺候朕用參湯。”
沛涵溫順得沒有任何多餘的表情,走到皇帝身邊,掩上殿門。殿中十分幽暗,更兼掛滿了素白的布縵,好像一個個服喪的沒有表情的麵孔,看起來更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死氣沉沉。皇帝臉上的胡楂多日未刮了,一張臉瘦削如刀,十分憔悴。
璞琪與沛涵跟著皇帝進了暖閣,見桌上鋪著一幅字,墨汁淋漓,想來是新寫的。沛涵柔聲道:“皇上,殿中這樣暗,你要寫字,臣妾替你點著燈吧。”
皇帝啞聲道:“不必了。皇貴妃在時十分節儉,這樣的天氣,她是斷不會點燈費燭火的。”
沛涵道了“是”便安靜守在一旁:“皇上寫的這幅字是給皇貴妃的麽?”
皇帝頷首:“是給皇貴妃的《述悲賦》,一盡朕哀思。”皇帝看著璞琪,“你說這參湯是你給朕燉的,那你告訴朕,裏頭有什麽?”
璞琪掰著手指頭,認真道:“這道參湯叫四參湯。四參者,紫丹參、南沙參、北沙參、玄參也。配黃芪、玉竹、大麥冬、知母、川連、大棗、生甘草,入口甜苦醇厚,有降火寧神、益氣補中之效。”
皇帝奇道:“入口甜苦醇厚?你替皇阿瑪喝過?”
璞琪仰著天真的臉,拚命點頭道:“是啊。《二十四孝》中說漢文帝侍奉生母薄太後至孝,湯藥非口親嚐弗進。兒臣不敢自比漢文帝,隻是敬慕文帝孝心,所以兒臣準備給皇阿瑪的參湯,也嚐了嚐,怕太苦了皇阿瑪不願意喝。”
皇帝頗為欣慰:“好孩子,朕果然沒有白疼你。”皇帝由著沛涵伺候著盛了一碗參湯出來略喝了兩口,“《二十四孝》的故事你已經讀得很通了,是個有孝心的孩子。”
璞琪坐在皇帝身邊,懵懵懂懂道:“皇阿瑪,《二十四孝》兒子都明白了,可今天二哥說了一個什麽典故,兒子還不大懂,正要打算明天去書房問師傅呢。”
皇帝漫不經心,隨口道:“你二哥都忙成這樣了,還有心思給你講典故?說給朕聽聽。”
沛涵忙道:“是啊,有什麽不懂的,盡管問你皇阿瑪。你皇阿瑪學貫古今,有什麽不知道的,哪裏像額娘,一問三不知的。”
璞琪便道:“今日兒臣在長春宮向皇額娘盡哀禮,後來咳嗽了想找水喝,誰知經過偏殿,聽見二哥很傷心地說什麽明神宗寵愛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不喜歡恭妃的兒子朱常洛,還說什麽明朝有忠臣,所以才有國本之爭,自己卻連朱常洛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