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獨特地域性造就了竿軍,在這幾乎家家當兵的地方,出了兩個大家族,一個是田家,一個是沈家。


    田家無需多言,在南京的時候,田應詔跟自己是好朋友,好兄弟,幾頓飯下來,把自己祖宗的那點光輝曆史都告訴自己了。相比之下,沈家就有些神秘了,不過沈家有個人王振宇是知道的,那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沈從文老先生。


    和田家一樣,沈家也是在戰爭中發跡的,沈從文的祖父沈宏富於鹹豐年間投入湘軍,轉戰江南數省與太平軍作戰,因戰功顯赫官至貴州提督。其父親沈宗嗣習武出身,在江湖遊曆中學得一手好醫術,一度署理貴州提督。


    而如今讓王振宇有些頭痛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個沈宗嗣。


    沈宗嗣,字少仙。這位將門之子從小就立誌習武從軍。後來他也的確做了軍官,可惜他被派去跟隨羅榮光一起鎮守大沽炮台,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時炮台失守,而沈宗嗣兵敗之後,也就斷送了他的一生功名和大部分產業。


    不過沈宗嗣雖然失了前程,卻不甘心養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沈宗嗣串聯竿軍各家,和田應全(田應詔的大哥),張勝林,唐世鈞在鳳凰發動起義,一舉奪取了鳳凰的軍政大權。此刻,這位仁兄正手握四千人槍,占據著鳳凰和自己玩對抗呢!


    這樣一個尚武之地,處理好了,就是自己下一步擴充的兵源;處理不好,自己就可能跟後世的解放軍一樣在這裏老老實實征剿三年,最後誰把誰剿滅了還不一定呢?而且對於處理這種爛事,熟悉當地民情風俗的王振宇有一個獨特的觀點,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武力。因為當地人多為親屬,關係盤根錯節,一旦開打,死傷難免,一個不小心就是血海深仇。所以這個鳳凰有些燙手啊!譚延闓真是好算計啊!


    正想著呢?朱次韓進來報告說有人自稱是田應詔,說是鎮守使大人的老朋友,要求拜見。


    王振宇一聽大喜,說曹操,曹操就來了,這個田應詔一來,鳳凰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田大哥,你怎麽不派人通知小弟一聲啊!也好讓小弟有個準備,出城十裏相迎啊”王振宇也顧不上什麽官威了,疾步出門相迎。


    田應詔最近也是不得意,南京那邊的遣散,改編基本完成。二十一旅縮編為團,田應詔覺著沒什麽意思了,就辭官回家了。結果人才走到常德,就聽說自己的好朋友王振宇當了家鄉的湘西鎮守使,所以沒回鳳凰,直接奔著洪江來了。


    對田應詔,王振宇自然是隨便的多,他很直白的告訴這位,你老家的竿軍現在跟我對抗來著,你看我這頭發,都快掉光了。這個你老子種的苗,你這做兒子的得幫我拾掇拾掇。


    田應詔聽王振宇訴苦完,哈哈大笑起來:“我當是什麽事情了,不就是沈家那個老大霸著地盤嗎?嗯,這個事情我去說,我家閨女跟他們家三小子從小就是娃娃親,我跟他是親家來著。這個人我也了解,還是很講理的。再說我大哥田應全在他們那個什麽軍政分府也是個頭頭,到時也是有什麽都好說的。不過文正啊!咱們竿軍除了打仗,別的手藝實在是不足以謀生啊!你得給他們一個出路,否則就算我今天去拾掇了他們,明天保不齊他們還要折騰。特別是我這位親家,官癮大著呢?可惜一直不得誌,本事但還是有幾分的,你看著用。”


    王振宇點點頭:“這樣,大哥,我帶著你弟妹和你一起去趟鳳凰,見見你這位親家,這個出身一定是要給一個的。”


    田應詔本覺得如此不太安全,不過出於對自己對田家的自信,他最後還是答應了。


    這段時間,王振宇的老婆葉大小姐心情很不好,她覺得生活跟自己的最初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整天的看不到王振宇不說,日子平淡的跟水一樣,如果不是小月從武漢來了,自己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


    這心裏不爽自然就要發泄,所以王振宇就悲劇了。也不知道衛士隊那個混蛋嘴巴不緊,妻管嚴的美名很快就傳出去了。


    “你聽說了嗎?。。。”:“真的,假的。。。”:“這你都不知道?。。。”:“還真沒看出來。。。”


    一些中層軍官中午吃飯的時候,這樣的旁白幾乎充斥其間。


    王振宇到不在乎這個,他覺著自己是做的確實是不好,應該帶著老婆去旅個遊什麽的,總之是要哄其開心。正好田應詔提出幫忙去鳳凰招安,王振宇就想到了鳳凰古城,這地方可是遊山玩水的好去處,現在城裏長大的葉梓雯肯定是沒見過的,所以他當即決定,就去這裏了。。。


    隨行的人員帶的不多,不過趙東生,宋浩民,朱次韓以及王虎,趙衝等一幹衛士是必須同行的。葉梓雯這邊則隻帶了丫鬟小月一人,至於王振宇婚後給他買的那幾個丫鬟她一個也沒帶。不過小月這丫鬟當的似乎也不太合格,沒依著規矩老老實實的跟著自家小姐,到是時不時和副官宋浩民黏糊在一起了。而王振宇和葉梓雯對此也是樂見其成,故意視而不見了,於是大家也隻有羨慕的份了。


    田應詔這邊也就十幾個人,大家騎在馬上,一邊看著山山水水,一邊朝著鳳凰而去。。。


    途經瀘陽的時候,王振宇意外遇見了丁文江等人。丁文江正負責瀘陽到會同的地質勘查測繪工作,見到王振宇時,他立刻提起了自己的一個意外發現:原來瀘陽這邊也有大量的石灰岩和粘土,而且儲備量遠比靖州那邊要多的多。


    聽丁文江這麽說,王振宇立刻動了心思,二個百萬噸年產的水泥廠,那自己豈不是要變成中國的水泥大王了,要知道目前全國的總產量都不到二十萬噸。可惜老丈人葉祖文去上海負責聯絡洋行事宜了,不然這事交代一下就能著手辦理了。人到用時方恨少啊!這事估計還得派人去靖州請程祖福先生了。。。


    三天後,差不多快要把這沿路的山山水水看厭的時候,大家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鳳凰。


    沈宗嗣沒什麽架子,也沒搞什麽刀兵迎賓。他和田應全等四人帶著竿軍的一堆總爺,小爺的老老實實的跑到了城門口,列隊拜見鎮守使大人。而其麾下的數千竿軍則規規矩矩分列兩邊,接受鎮守使大人檢閱。


    家不好當啊!沈宗嗣以前帶兵的時候不覺得,自己霸占鳳凰後才有了切身的體會。以前諸多雜事皆有文官輔助,稅收,物資什麽的都能收上來,軍需自然不愁。可是大清一完蛋,這個體製就半癱瘓了,沈宗嗣現在天天為手底下的衣食發愁,到處拆解。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到下個月,沈宗嗣可能就會按照長沙方麵的軍事廳長程潛數月前的要求,解散所部,交出城防,然後自己隻能去長沙競選省議員了。


    在一片黑壓壓的烏雲下,自己的親家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自己名義上的頂頭上司。


    這無異於黑暗之中給了沈宗嗣一道指明方向的光亮,沈宗嗣自然是狂喜的不行。長沙的譚延闓要是知道沈宗嗣是這個心思,恐怕打死他也不會要求王振宇把鎮守使駐地放到鳳凰了,這不是變相給王振宇增加勢力嗎?


    和鳳凰竿軍的談判異常順利,有田應詔這麽一尊大神蹲在這裏,加上田應全,唐世鈞竭力促成,很快雙方就達成了協議。


    一共五條


    第一沈宗嗣交出手裏的軍隊和鳳凰城防,民政事務,從此歸於湘西鎮守使王振宇麾下。


    第二王振宇任命田應詔一個湘西鎮守副使的虛銜,田應詔就住在鳳凰。


    第三辰沅行政公署不再管轄鳳凰,而是改設沅州,新設一個麻陽縣歸其管轄。成立吉首府,下設鳳凰,龍山,保靖,永順,桑植,古丈,花垣,乾城八縣,人口一百二十萬。


    第四收編的竿軍軍官全部會在下個月進入軍官學校學習,根據成績和能力再行分配,士兵則全部打亂,分配到各部接受三個月的重新訓練。


    第五同時,王振宇將在鳳凰招募五千名十六歲到二十六歲的精壯入伍,給當地的年輕人一個出路。


    這個第五條的細賬,王振宇是算過了的。如果按照這個約定,獲得了鳳凰地區實際控製權的王振宇,轄下的地盤將會是四府二十縣,人口也將到達二百二十萬人左右。以這樣的基數來養近三萬野戰軍,一萬多守備隊,貌似也不算太誇張。而且讓王振宇最滿意的還是兵員素質,曆史上鳳凰兵的素質一直堪稱近代第一的,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抗美援朝,這個地方的士兵都是出了名的能打。


    既然下頭的人都有了去處,那麽私下要約定的就是竿軍上層人物的人事問題了。


    田應詔是領了一個鎮守副使的虛銜,這是他本人長期吸食鴉片的結果,如今的他已經失去了爭權奪利的念想,隻想享享福了。可他大哥田應全沈宗嗣則不同,他本身就是沈宏富的繼子,從小就被教育要光大門楣。而從後世的史料看來,此人確實是個人物,放棄了優渥的生活,終其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奮鬥。考慮到他確實有軍事才幹,王振宇一點頭,沈宗嗣調任安保總隊靖州支隊支隊長,軍銜先給個中校,算是高職低配。


    田應全是田應詔的大哥,在鳳凰當地也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物,這樣的人自然是不能留在鳳凰的。王振宇給田應全扔了個實缺,湘西鎮守使府下屬禁煙局副局長兼禁煙總隊總隊長,軍銜中校,算是高職低配。


    張勝林和唐世鈞則分配到了律政署,一個任廉政處處長,一個任檢察院院長,不再擔任軍職。


    反正一個原則,就是堅決不讓這些人繼續留在鳳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民國當大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濤198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濤1985並收藏回到民國當大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