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下午,李廣這才見到了從前線返回的楊維武。弄清楚了楊維武的作戰過程,李廣也知道有些錯怪手下這員親信大將,勉勵了一番。經過了小半年的戰鬥,李廣對於楊維武的作戰風格了解的更深刻。楊維武很擅長小部隊作戰,對於迂回包抄戰術指揮的相當到位。


    簡單的向楊維武介紹了情報參謀長林麗麗負責的“斬首行動”,現在林麗麗組織了一幫電報員正在緊急培訓。


    李廣給出要求,必須在八月十五日前結束馬達加斯加的主要戰鬥,以便騰出兵力,隨時準備支援錫蘭。


    當晚,李廣再次和袁總理進行了一次長談。老先生經過長途跋涉,再經喪子之痛,很是疲憊。


    對於錫蘭的局勢,袁教授在和英國人的談判中又有了新的發現。


    英國人比李廣想象的還要重視錫蘭。


    袁教授幾乎沒有費力,就從英國人手中掏出了一千枚水雷,一千枚一千磅穿甲炸彈,兩萬枚地雷,五千支美製m1步槍。


    英國人隻有一個條件,請求海抗軍在錫蘭頂住日軍進攻三個月時間,給英國調兵遣將的時間。


    袁教授是談判的高手,他並沒有貿然同意。因為,就是在今天,袁教授得到了蘇聯外交官托羅諾夫的正式答複,蘇聯方麵已經承認了海唐國的國際地位,全麵答應了與海唐國的合作。


    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其意義不同尋常。


    袁教授綜合分析,蘇聯人作出這樣的舉動。很明顯已經不顧及法國的感受了。雖然法國戰敗,但是在國際上法國人還是有些影響力的,自由法國的戴高樂正在四處遊說,招兵遣將。


    雖然蘇聯的斯大林對法國本身沒有什麽好感。而且本身紅*色的蘇聯和法國之間就是兩個世界,但是能以如此速度就作出決定,足以說明局勢很危機,蘇聯已經顧不得考慮其他了。


    而英國人的行動,也說明了一件事情,局勢危機。


    李廣和袁教授都知道,蘇德戰場上,德軍正在步步進攻,已經逼近了斯大林格勒。李廣更是知道這場二戰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也是最殘酷的保衛戰即將打響。


    而北非。德國名將隆美爾剛剛取得了一場勝利-攻占了托布魯克。


    李廣有些疑惑,這和曆史上沒有太多不同,為什麽蘇聯和英國都表現出如此的急迫呢?


    難道錫蘭就那麽重要?


    先說兩處戰場上的情形,表麵上看,和曆史上差不多,沒有多少變化。但是變化確實實實在在的,李廣沒有親曆戰場,感受不到蘇聯人受到的壓力,也不知道英國人的恐懼。


    當初,德國人購買通氣管技術。李廣附加了一個消息:蘇聯t34坦克的性能指標。日耳曼民族是個機械民族,根本容不得有人在他們擅長的機械領域超過自己,希特勒更是個狂人,立刻就下令研製更加強大的坦克。


    德國的四號坦克,如果按照曆史上的四二年中期,最好的還隻是75mm四十三倍徑的主炮,但是現在已經全部列裝了75mm四十八倍徑主炮。比曆史上整整早了半年還多。


    本來在蘇德戰場上,這一時期,蘇聯雖然裝備嚴重不足。t34還是占據了上風。但是德國四號坦克的升級。雖然還沒有全麵超過t34的威力,但是已經不落下風。更重要的是。德國的四號坦克數量在這個時期可是超過蘇軍的。比起更善於使用裝甲部隊的德國來說,蘇聯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連蘇軍也不知道,德國的五號坦克。也就是黑豹坦克也已經火熱出爐,雖然還是處於試驗狀態,但是已經零星的出現在了戰場上。


    而北非戰場上,德軍的長身管坦克威力更加明顯,在隆美爾的指揮下,英軍裝甲力量幾乎不堪一擊。


    無論是蘇德戰場還是北非戰場,那裏的環境不同於錫蘭,坦克都是或缺的主力武器,幾乎能左右戰局,現在蘇聯和英國壓力極大。


    曆史上,德軍占領了托布魯克,丘吉爾正好在美國向羅斯福總統哭窮:“這實在太難堪了。”


    羅斯福非常大方的就給英國撥付了三百輛謝爾曼坦克和一百輛自行火炮,並且派了六艘美國最快的船送往北非戰場。要知道這可是連美軍自己都沒有裝備的謝爾曼4坦克。


    但是,現在莫爾茲比那邊正在苦戰,日本的九五式輕型坦克雖然沒有美國的m3輕型坦克強大,但是九七式坦克可是全麵超過了m3輕型坦克。再加上,美國陸軍的菜鳥們初上戰場,根本就不是訓練有素的日軍對手。現在麥克阿瑟上將正在叫苦連天呢。


    羅斯福要是敢全給了英國。美國民眾的輿論就會叫羅斯福受不了的。現在英國人隻得到了一半,另外一半被羅斯福送往澳大利亞,支援麥克阿瑟。


    但是這些微觀變化,李廣根本就不知道,因此他無法判斷英國和蘇聯為什麽那麽著急。


    趴在地圖上看了老半天,李廣突然一拍腦袋:“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軸心國中東會師?”


    德國人在進攻斯大林格勒,兵鋒南下。日軍如果從錫蘭進入波斯灣,然後北上。隆美爾帶領的德意聯軍再拿下羅馬東進。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軸心國中東會師嘛。


    李廣知道曆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回事,而且他也根本不相信軸心國有這種力量。更加不相信小鬼子有這樣狂妄的本錢。


    但是,身處劣勢,驚弓之鳥的蘇聯人和英國人怕是真的這麽想來著。要不然,怎麽會對海唐國如此熱情?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英國人怎麽就從錫蘭撤離了呢?答案是:時間。


    隆美爾是六月二十六日占領的托布魯克,倫敦方麵沒有來得及反應,英軍就從錫蘭是二十七日開始撤離。敗軍之將,一旦開始撤離,根本就擋不住,別說英印軍總司令亞曆山大了,就是丘吉爾首相或者女皇陛下下令也是止不住撤退的腳步的。


    等英國人看明白了戰局,這才發現,真的有可能出現軸心國在中東會師的局麵。


    想明白了此節,李廣哈哈大笑三聲:“原來蘇聯和英國是被軸心國擺出的架勢嚇怕了。”


    你別說,要是看看地圖,這隻紙老虎還真是夠唬人的。在這種情勢之下,海唐國這點軍力竟然成了香餑餑。


    是人都會犯錯誤。李廣一直認為自己缺乏戰略眼光,想不到的是蘇聯和英國因為戰略眼光實在夠長遠,因此出現了誤判。


    所謂一通百通,李廣想明白了這一點,也想明白了為什麽英軍請求海抗軍在錫蘭頂上三個月了。


    英美兩國肯定是正在準備北非登陸。李廣雖不清楚曆史,但是卻知道北非戰場上有一場龍爭虎鬥。英國將軍蒙哥馬利對陣德軍名將隆美爾。


    英軍估計是打算北非登陸之後,騰出海軍對付錫蘭的日軍,因此需要海抗軍在錫蘭抗上三個月。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麽好客氣的。物資彈藥,李廣要。正式承認海唐國,交換國書,也是必須。


    更新快純文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長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水夜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水夜帳並收藏海上長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