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麵露微笑,一個愁腸百結,周萱與錢琳二人,懷著不同的心態出去了。
馨兒根本就是見怪不怪,死而複生之後的陳秦,一切都不能以常理度之,倘若陳秦稍微正常一點,馨兒反而會認為不正常了。
單綾徹底無語,對於徐馳,既可愛又可氣又可恨,可謂是五味雜陳。他要勤於政事隻能由著他,他要懶惰睡覺也隻能由著他,她的任務隻是保護他。
大家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一如在台州的陳府。徐馳照例睡到了午飯時分。幸虧錢琳請來的兩個仆婦沒有貫徹徐馳的“午時點卯”政策,否則的話,徐馳午飯都沒得吃。
徐馳不緊不慢地享受完了午餐,下午又是逛街了。逛縉雲與逛台州的觀感又有所不同,逛台州時,初到大唐,一切都透著股新鮮勁;如今逛縉雲,身為縉雲老大,憑空增添了一絲考察民生疾苦的意味在裏頭。
一路走來,一路鶯鶯燕燕的,除單綾與馨兒之外,更多了個唐倩。唐倩雖無馨兒的嬌羞,亦無單綾的美豔,卻也是中上之姿,相貌不俗。不斷有縉雲百姓朝徐馳拱手請安,或跪地磕拜,有的幹脆尾隨徐馳左右,相伴而行。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被眾人圍觀和頂禮膜拜的感覺,是以前從沒有過的。在台州時沒有,在後世當個小混混時更不曾有。
人的思想是奇怪的,當早晨單綾催他起床時,當他還想睡懶覺時,他隻想為自己而生活,他需要的是“享受”和“性福”。而此時此刻,徐馳又非常享受這種眾星捧月般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如此的美好,讓人熱血沸騰,讓人激動人心。他覺得,人不應該隻為自己而活,還應該兼顧百姓,兼顧民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到某個時候,縉雲百姓對自己感激涕零,對自己又親又敬,那感覺是不是更爽呢?
徐馳的內心很糾結,既想無憂無慮、無所事事,不必勞心勞力的幸福一輩子,又迷戀於權利所帶來的快感。
打了雞血的徐馳神氣活現地走在縉雲縣城的康莊大道上,時不時地停下來,詢問百姓疾苦,了解民眾訴求,或者現場解決問題,指導工作。不可否認的是,充當群眾演員的縉雲百姓也是非常配合的。人群中經常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大家紛紛表示,在縣令大人的領導下,大家的生活非常幸福,縉雲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當縣令大人問到臨街的鋪麵怎麽沒有人經商時,圍觀的百姓就不再言語了。經過徐馳再三詢問,有個老頭才大著膽子道:“太爺您有所不知,縉雲去年十月成立縣治之前,街市上還是店鋪林立的,而成立縣治之後,縣衙要收取市金(營業稅),大部分店鋪便絡繹歇業了。”
“縣衙收取市金不是很正常嗎?商戶為了拒繳市金而關張,不但縣衙損失了賦稅,商戶也損失了利益不是?”真是一班刁民,動不動的就罷市,看來得整頓整頓了。
麵對縣令大人的說辭,圍觀百姓不同意了,你一言我一語地鬧哄哄起來:
“關張還能圖個清靜保個本,誰開張誰倒黴。”
“你看我那個屁股大的小店,一個月就得繳一貫的市金,我一個月連本帶利還賣不到一貫錢呢。”
“我那店比你的大不了多少罷,你說要多少?兩貫呀!我的個天,這不是要命嗎?”
見群情洶洶,市金的問題肯怕簡單不了,徐馳仔仔細細的詢問起詳情來。原來,市金是由一個叫周薰的衙役收取的,市金收繳的多寡也沒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全由周薰紅口白牙說了算數。開始時收得少,幾百文或者一貫,見商家仍有利可圖,便漸漸加了碼,動輒就是一貫兩貫的。商家辛辛苦苦一個月,全都落到了官府的手上。無以為繼的商鋪,隻好選擇關門大吉。能夠勉強盈利的商鋪越來越少,周薰收取的市金也越來越少,隻好對繼續營業的商鋪更加的大肆盤剝。這樣一來,結果可想而知,堂堂的一個縉雲縣城,竟街道蕭條,商賈不行,百姓生活十分不便。
那老頭對徐馳道:“不是商戶們不肯繳納市金,而是市金太過高昂,商戶們負擔不起啊!”
真是豈有此理?這不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嗎?徐馳勃然大怒:“這個天殺的,老子回去就辦了他――各位老少爺們,大家回去安心做起生意來,本太爺鄭重宣布,縉雲縣從今往後,不再收取一文錢的市金,隻收取少量的衛生費。”
有人問了,衛生費是個什麽東西呀?
徐馳大人解釋道:“大家每天經商也好,生活也好,必然要弄髒地方,產生垃圾,這些垃圾的處理,自然需要人力來完成,衛生費就是用來支付給處理垃圾的人的酬金。”
“垃圾我們自己來處理,是不是就不需要繳納衛生費了呢?”
徐馳繼續解釋說:“為了我們縉雲有一個衛生文明的環境,這些垃圾是不能隨意傾倒處理的,必須運到縣城之外很遠的地方進行集中處理,進行無害化處理,是要有專門的衙役負責的。此舉的目的是,力爭把我們縉雲打造成大周最幹淨的縣城,最文明的縣城,所以,少量的衛生費還是要交滴。”
對於縣令大人的滿嘴胡溜,縉雲百姓聽得似懂非懂,但主要的意思還是清楚了:錢,還是要繼續交的!隻是改了個名稱,“市金”改成了“衛生費”,換湯不換藥。最實質的問題是,衛生費要交多少呢?縣太爺說的是“少量”,太模棱兩可了。對官府而言,市金也是“少量”的呢。
那個膽子較大的老頭眼巴巴地看著徐馳,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大人是個青天大老爺,可是草民愚鈍,不知道這‘衛生費’到底要繳納多少?求大人明示。”
“老先生有店鋪嗎?”
“有,有,有,”老頭忙不迭地答道:“草民一家經營了一家小布店。”
“帶我去看看。”徐馳打算將政務暴露在陽光底下。
“大人,就是這間布店。”老頭指著旁邊一個店鋪說。
徐馳抬頭看去,門楣上掛著“鄒氏布莊”的牌匾,卻是大門緊閉。
鄒姓老頭將店鋪的門板一葉葉啟開,裏麵果然是間布店,陳列的布料,品種繁多。
徐馳走進店內,許多看熱鬧的百姓也跟著走了進去,更多的則是在門外圍觀。
“鄒老先生,你這店子的鋪麵有多大?”徐馳問道。
“稟大人,草民這店子,闊二丈,深也是二丈。”
“有尺子嗎?”徐馳的問題很腦殘,開布店的哪能沒尺子呢?
徐馳接過鄒老頭恭恭敬敬呈上來的量衣尺,將店麵的寬度一量,確實是兩丈。接著又量深度,將店麵後的灶房、雞舍、茅廁、空地等,全都算了進去,共計四長。
“鄒老先生,闊是兩丈不假,深可不止兩丈,而應該是四丈。”
“後麵也算店鋪嗎?”鄒老頭傻眼了,看來縣令大人也很黑呀,連灶房茅廁都算進去了。
徐馳笑道:“後麵的生活區雖然不是店鋪,但產生的垃圾更多,本太爺收的不是市金,而是衛生費,臨街的鋪麵總共有多大,就應該相應的收取多少衛生費――懂了嗎?”徐馳繼續補充說:“以後我們縉雲呀,開門做生意,要收衛生費,關門睡大覺,也要收衛生費,衛生費是一定要交的。”
百姓們麵麵相覷,這還讓人活嗎?市金雖貴,但關了門還是躲得過去的。如今倒好,開不開門都要繳納,除非你把房子拆了。
百姓們開始的一點小興奮,馬上晴轉多雲,臉上陰晴不定起來。鄒老頭麻起膽子問道:“那……那……草民這鋪子……一個月得繳多少……衛生費呢?”
“以前周衙役收你多少?”
鄒老頭膽顫心驚:“啟稟大人,第一個月收的是一貫,第二個月收的是兩貫,第三個月收的是三貫。草民一家每日裏早早開市,很晚才打烊,一個月也賺不到三貫錢,隻好……隻好歇業了,今年都沒開過門。”
“恩,以鄒老先生的店鋪為例,闊二丈,深四丈,共計八平方丈,每平方丈每個月收取十文衛生費,合計每月八十文衛生費――鄒老先生認為交得起嗎?”徐馳一錘定音。
古代當官真的很爽,收衛生費不必征求環衛局、城管局的意見,收多收少也不必請示物價局,老子的地盤老子做主,一言堂。
“八十文?”鄒老頭大跌眼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剛才縣令大人將他家的灶房茅廁都算進去了,還以為他會獅子大開口,卻不料隻要八十文。“大人是說,我這店鋪每月隻要繳納八十文錢,而不要繳納市金了嗎?”
徐馳笑道:“剛才本太爺已經取消市金了――從今往後,隻要本太爺在縉雲一天,縉雲就絕不收取市金,各位鄉親父老都可以安安心心做你們的生意。”
馨兒根本就是見怪不怪,死而複生之後的陳秦,一切都不能以常理度之,倘若陳秦稍微正常一點,馨兒反而會認為不正常了。
單綾徹底無語,對於徐馳,既可愛又可氣又可恨,可謂是五味雜陳。他要勤於政事隻能由著他,他要懶惰睡覺也隻能由著他,她的任務隻是保護他。
大家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一如在台州的陳府。徐馳照例睡到了午飯時分。幸虧錢琳請來的兩個仆婦沒有貫徹徐馳的“午時點卯”政策,否則的話,徐馳午飯都沒得吃。
徐馳不緊不慢地享受完了午餐,下午又是逛街了。逛縉雲與逛台州的觀感又有所不同,逛台州時,初到大唐,一切都透著股新鮮勁;如今逛縉雲,身為縉雲老大,憑空增添了一絲考察民生疾苦的意味在裏頭。
一路走來,一路鶯鶯燕燕的,除單綾與馨兒之外,更多了個唐倩。唐倩雖無馨兒的嬌羞,亦無單綾的美豔,卻也是中上之姿,相貌不俗。不斷有縉雲百姓朝徐馳拱手請安,或跪地磕拜,有的幹脆尾隨徐馳左右,相伴而行。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被眾人圍觀和頂禮膜拜的感覺,是以前從沒有過的。在台州時沒有,在後世當個小混混時更不曾有。
人的思想是奇怪的,當早晨單綾催他起床時,當他還想睡懶覺時,他隻想為自己而生活,他需要的是“享受”和“性福”。而此時此刻,徐馳又非常享受這種眾星捧月般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如此的美好,讓人熱血沸騰,讓人激動人心。他覺得,人不應該隻為自己而活,還應該兼顧百姓,兼顧民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到某個時候,縉雲百姓對自己感激涕零,對自己又親又敬,那感覺是不是更爽呢?
徐馳的內心很糾結,既想無憂無慮、無所事事,不必勞心勞力的幸福一輩子,又迷戀於權利所帶來的快感。
打了雞血的徐馳神氣活現地走在縉雲縣城的康莊大道上,時不時地停下來,詢問百姓疾苦,了解民眾訴求,或者現場解決問題,指導工作。不可否認的是,充當群眾演員的縉雲百姓也是非常配合的。人群中經常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大家紛紛表示,在縣令大人的領導下,大家的生活非常幸福,縉雲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當縣令大人問到臨街的鋪麵怎麽沒有人經商時,圍觀的百姓就不再言語了。經過徐馳再三詢問,有個老頭才大著膽子道:“太爺您有所不知,縉雲去年十月成立縣治之前,街市上還是店鋪林立的,而成立縣治之後,縣衙要收取市金(營業稅),大部分店鋪便絡繹歇業了。”
“縣衙收取市金不是很正常嗎?商戶為了拒繳市金而關張,不但縣衙損失了賦稅,商戶也損失了利益不是?”真是一班刁民,動不動的就罷市,看來得整頓整頓了。
麵對縣令大人的說辭,圍觀百姓不同意了,你一言我一語地鬧哄哄起來:
“關張還能圖個清靜保個本,誰開張誰倒黴。”
“你看我那個屁股大的小店,一個月就得繳一貫的市金,我一個月連本帶利還賣不到一貫錢呢。”
“我那店比你的大不了多少罷,你說要多少?兩貫呀!我的個天,這不是要命嗎?”
見群情洶洶,市金的問題肯怕簡單不了,徐馳仔仔細細的詢問起詳情來。原來,市金是由一個叫周薰的衙役收取的,市金收繳的多寡也沒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全由周薰紅口白牙說了算數。開始時收得少,幾百文或者一貫,見商家仍有利可圖,便漸漸加了碼,動輒就是一貫兩貫的。商家辛辛苦苦一個月,全都落到了官府的手上。無以為繼的商鋪,隻好選擇關門大吉。能夠勉強盈利的商鋪越來越少,周薰收取的市金也越來越少,隻好對繼續營業的商鋪更加的大肆盤剝。這樣一來,結果可想而知,堂堂的一個縉雲縣城,竟街道蕭條,商賈不行,百姓生活十分不便。
那老頭對徐馳道:“不是商戶們不肯繳納市金,而是市金太過高昂,商戶們負擔不起啊!”
真是豈有此理?這不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嗎?徐馳勃然大怒:“這個天殺的,老子回去就辦了他――各位老少爺們,大家回去安心做起生意來,本太爺鄭重宣布,縉雲縣從今往後,不再收取一文錢的市金,隻收取少量的衛生費。”
有人問了,衛生費是個什麽東西呀?
徐馳大人解釋道:“大家每天經商也好,生活也好,必然要弄髒地方,產生垃圾,這些垃圾的處理,自然需要人力來完成,衛生費就是用來支付給處理垃圾的人的酬金。”
“垃圾我們自己來處理,是不是就不需要繳納衛生費了呢?”
徐馳繼續解釋說:“為了我們縉雲有一個衛生文明的環境,這些垃圾是不能隨意傾倒處理的,必須運到縣城之外很遠的地方進行集中處理,進行無害化處理,是要有專門的衙役負責的。此舉的目的是,力爭把我們縉雲打造成大周最幹淨的縣城,最文明的縣城,所以,少量的衛生費還是要交滴。”
對於縣令大人的滿嘴胡溜,縉雲百姓聽得似懂非懂,但主要的意思還是清楚了:錢,還是要繼續交的!隻是改了個名稱,“市金”改成了“衛生費”,換湯不換藥。最實質的問題是,衛生費要交多少呢?縣太爺說的是“少量”,太模棱兩可了。對官府而言,市金也是“少量”的呢。
那個膽子較大的老頭眼巴巴地看著徐馳,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大人是個青天大老爺,可是草民愚鈍,不知道這‘衛生費’到底要繳納多少?求大人明示。”
“老先生有店鋪嗎?”
“有,有,有,”老頭忙不迭地答道:“草民一家經營了一家小布店。”
“帶我去看看。”徐馳打算將政務暴露在陽光底下。
“大人,就是這間布店。”老頭指著旁邊一個店鋪說。
徐馳抬頭看去,門楣上掛著“鄒氏布莊”的牌匾,卻是大門緊閉。
鄒姓老頭將店鋪的門板一葉葉啟開,裏麵果然是間布店,陳列的布料,品種繁多。
徐馳走進店內,許多看熱鬧的百姓也跟著走了進去,更多的則是在門外圍觀。
“鄒老先生,你這店子的鋪麵有多大?”徐馳問道。
“稟大人,草民這店子,闊二丈,深也是二丈。”
“有尺子嗎?”徐馳的問題很腦殘,開布店的哪能沒尺子呢?
徐馳接過鄒老頭恭恭敬敬呈上來的量衣尺,將店麵的寬度一量,確實是兩丈。接著又量深度,將店麵後的灶房、雞舍、茅廁、空地等,全都算了進去,共計四長。
“鄒老先生,闊是兩丈不假,深可不止兩丈,而應該是四丈。”
“後麵也算店鋪嗎?”鄒老頭傻眼了,看來縣令大人也很黑呀,連灶房茅廁都算進去了。
徐馳笑道:“後麵的生活區雖然不是店鋪,但產生的垃圾更多,本太爺收的不是市金,而是衛生費,臨街的鋪麵總共有多大,就應該相應的收取多少衛生費――懂了嗎?”徐馳繼續補充說:“以後我們縉雲呀,開門做生意,要收衛生費,關門睡大覺,也要收衛生費,衛生費是一定要交的。”
百姓們麵麵相覷,這還讓人活嗎?市金雖貴,但關了門還是躲得過去的。如今倒好,開不開門都要繳納,除非你把房子拆了。
百姓們開始的一點小興奮,馬上晴轉多雲,臉上陰晴不定起來。鄒老頭麻起膽子問道:“那……那……草民這鋪子……一個月得繳多少……衛生費呢?”
“以前周衙役收你多少?”
鄒老頭膽顫心驚:“啟稟大人,第一個月收的是一貫,第二個月收的是兩貫,第三個月收的是三貫。草民一家每日裏早早開市,很晚才打烊,一個月也賺不到三貫錢,隻好……隻好歇業了,今年都沒開過門。”
“恩,以鄒老先生的店鋪為例,闊二丈,深四丈,共計八平方丈,每平方丈每個月收取十文衛生費,合計每月八十文衛生費――鄒老先生認為交得起嗎?”徐馳一錘定音。
古代當官真的很爽,收衛生費不必征求環衛局、城管局的意見,收多收少也不必請示物價局,老子的地盤老子做主,一言堂。
“八十文?”鄒老頭大跌眼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剛才縣令大人將他家的灶房茅廁都算進去了,還以為他會獅子大開口,卻不料隻要八十文。“大人是說,我這店鋪每月隻要繳納八十文錢,而不要繳納市金了嗎?”
徐馳笑道:“剛才本太爺已經取消市金了――從今往後,隻要本太爺在縉雲一天,縉雲就絕不收取市金,各位鄉親父老都可以安安心心做你們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