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文相對於動輒兩三貫,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了。大部分人都在暗暗盤算,自己的店鋪有多大,該繳多少衛生費,算來算去,個個算得喜笑顏開。
有人還是不放心,大聲問道:“大人,以後縣衙的人再收取市金的話,草民該如何呢?”
徐馳斬釘截鐵地說:“誰要你們的錢,我就要誰的命!當然,衛生費除外――大家回去自己量量自己的店鋪,本太爺也會派專人來每家每戶進行丈量,有爭執的,可找本太爺解決。
青天大老爺呀!縉雲百姓熱切地看著他們的領導人。突然,有人大喊道:“開張去,回去開張去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有店鋪的商戶們雖有些猶疑,但大多欣喜不已,忙不迭地在親友街坊之間奔走相告,紛紛張羅著重振旗鼓,把歇業的損失賺回來。
鄒氏布莊的鄒老頭喜不自禁,在店鋪內隻轉圈兒,拉住徐馳的手,“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淚眼婆娑:“大人呀,您真是青天大老爺,俺一家老小有指望了,草民給您磕頭了。”
縉雲百姓有樣學樣,紛紛跪在地上朝徐馳磕頭,“青天大老爺”地叫著。
徐馳嚇了一跳,這也太誇張了吧?不就是不用繳納市金了嗎?來縉雲之後,這不是第一次有人給他大禮參拜,但這次感觸尤深。大周百姓是很容易滿足的,官府的一點點善舉,都能換來百姓的感激與愛戴。
徐馳一邊將他們一個個扶起來,一邊說:“鄉親們不必感謝我,作為縉雲縣令,愛護民眾,為民眾排憂解難,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是我應該做的。相反的,縉雲縣衙在我到任之前,盤剝百姓,致使街市蕭條,民眾受到巨大的損失,我應該向各位鄉親認真的道歉請罪,請原諒我――起來――起來吧……”
有些年紀大的當眾抹起淚來,自盤古開天地,何曾有過當官的給普通窮苦百姓道歉的呢?徐馳怎麽扶都不肯起來,噙著淚規規矩矩磕了三個響頭才起身。
徐馳幾人走出鄒氏布莊,打算到別的地方逛逛。鄒老頭趕忙挑揀出幾匹顏色較為豔麗的布料,硬塞給單綾、馨兒與唐倩三人。徐馳雖沒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覺悟,但做點善舉就索取回報的事情還是做不出來的,拒絕說:“留著賣吧,我們需要布料時,再來鄒老先生的店裏購買就是了。”單綾三人自然也不肯收下。
“草民也沒啥值錢的東西,就些布料,送與三位夫人做件衣裳,是草民的心意,請大人務必收下。”鄒老頭情真意切地說。
徐馳一愣,我何時有三位夫人了?不由得笑道:“你的心意我領了,但布料你還是留給你自己的夫人吧。”說完便朝單綾唐倩促狹地眨了眨眼。
“今日太爺您若不收下草民的布料,草民就給您跪著不起來。”鄒老頭說完,就真的跪了下去。
單綾三人無奈地看著徐馳。徐馳搖搖頭,送禮的送到了這份上,收禮的再矯情就是不識抬舉了。“收下吧,鄒老先生盛情難卻呀。”
單綾等人隻好依言收下,不收禮還不行,鄒老頭還真耗上了。
不到一個時辰,縉雲大街小巷,街道兩旁的店鋪都開始開門納客。徐馳四人再也不敢逛街了,因為每到一個鋪子,隻要店主人認得徐馳的,都想送他點什麽東西表達心意。逛街變成了收禮,那和收取市金又有什麽區別呢。
徐馳四人像做賊一般,趕緊溜回縣衙,再不敢出去了。徐馳大發感慨,公眾人物也不好當呀,沒啥自由可言了。
剛進縣衙,周萱錢琳與兩個衙差迎麵而來。
“大人,大事不好了……壞事了。”錢琳氣急敗壞地說。
徐馳又親民了一回,心情大好,笑眯眯地說:“什麽大事不好了?今天本太爺不是放了你們的假嗎?”
“啪――啪”兩聲脆響,周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兩個衙差一人分到了一巴掌,“這兩個天殺的,竟把張劉氏給放跑了!”周萱咬牙切齒。
兩個“天殺的”捂著火辣辣的臉頰,委屈地看著徐馳,“大人,小的冤枉呀,小的哪敢放跑她呢,是那個賤人太狡猾了,上了趟茅坑,就不見了蹤影。”
“什麽?張劉氏跑了?”徐馳吃驚不小:“兩個大男人還看不住一個小女人?你們兩個打瞌睡去了吧?”徐馳嗜睡,以為所有人都嗜睡。
兩個衙差一邊喊冤,一邊將實情說了一遍。原來,他們二人陪張劉氏領回屍身後,張劉氏便央人請來了道士,風風光光地為她的丈夫操辦起喪事來。張劉氏循規蹈矩,披麻戴孝,哭喪守靈,一切表現得非常正常。二人不疑有詐,便放鬆了警惕。放鬆警惕的結果是,張劉氏上了一趟茅坑之後就再也不見出來。二人慌了神,趕緊回來稟報。然而,縣衙裏除了兩個看門的衙役和兩個燒飯的仆婦外,再沒其他人。二人隻好找到周萱與錢琳的住處,再分頭找了幾個衙差,打發他們去緝捕張劉氏。幾人剛打算去尋找縣令大人,卻碰了個正著。
這個張劉氏確實心機甚深,狡詐異常,她不但騙了兩個衙差,就連徐馳與單綾,也被她的表演迷惑了。
徐馳看了看單綾,後者麵紅耳赤,不知說什麽好。
錢琳的老臉也有些掛不住,監視張劉氏的衙差是他挑選的,也是他的兩個親戚,一個是族侄錢五,一個是內弟趙福,自以為放得心,不想還是出差錯了。
徐馳剛剛還心情大好,現在卻懊悔不已。張劉氏一失蹤,案子就審不下去了。女人真的容易誤事,萬不該聽信單綾的色誘計。
世間沒有後悔藥,如今隻能盡快補救了。徐馳一下子也想不出好的辦法,更不熟悉縉雲的地理,隻好依著周萱錢琳的意見,先找衙役,再讓衙役找張劉氏。
周萱等四人自去通知衙役不提。徐馳有些頭痛,答應唐倩尋找她女兒慧慧的事情還沒開始呢,現在張劉氏又失蹤了。不管是張劉氏,還是慧慧,尋找起來都相當棘手――慧慧失蹤太久,很難找到。張劉氏呢,時間倒很短,不過她不是失蹤,她是故意躲避。以她的智商,要找到她談何容易!
尋找張劉氏自己插不上手,使不上力,不過旁邊還有一個唐倩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呢。即使慧慧還沒死,並且還在縉雲境內,縉雲雖小,但毫無頭緒地尋找一個人,猶如大海撈針。雖然希望渺茫,概率微乎其微,但徐馳不能表現出絲毫的不自信來,也隻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否則的話,唐倩十有八九會自尋死路。
徐馳問過守門的衙差,縉雲城裏是有專門的畫匠的。縉雲有個風俗,父母過世之後,為人子女者要請人給自己的父母繪像,俗稱遺像,與牌位等供在中堂,留給後人祭拜。
徐馳打發衙差請了個畫匠來,讓唐倩將女兒慧慧的容貌描繪了一番,畫匠再根據唐倩的描繪作畫。畫匠沒見過慧慧,作畫的難度可想而知,隻能畫了再改,改了又畫。修修改改,一直弄到掌燈時分,才弄出一張底稿來。唐倩看了那畫像,悲傷莫名,痛哭失聲。
那畫中的人物清秀可愛,極是美麗,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胚子。唐倩見著畫像的反應,足以證明畫像與慧慧本人的相貌應該極為相近了。徐馳付了賞銀,囑咐畫匠將底稿拿回去臨摹一千份出來,越快越好。那畫匠接了平生最大的一份單子,千恩萬謝的回去了。
唐倩哭過之後,跪在徐馳麵前久久不願起來:“老爺的大恩大德,草民如何才得報答?草民……”
單綾馨兒趕緊將她拉起身,細心勸慰。
徐馳總是看見別人動不動的就給他下跪,一次兩次還好,三次四次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我也沒做什麽呀!古代人太矯情了是不是?難道古代人喜歡磕頭這個調調?
事實並非如徐馳所想,事實上古代人確實被徐馳感動了。以唐倩為例,且不說在尋女的過程中飽受屈辱與白眼,更被縣衙責打得遍體鱗傷,而新任縣太爺卻待之如親友,供她白吃白喝不算,還拿大筆的銀子給慧慧臨摹畫像。一張畫像兩百文,一千張畫像,即是兩百貫。兩百貫是個什麽概念呢?以一文比值後世的一元人民幣,兩百貫就是二十萬人民幣。事實上,武則天時代,一文錢比一元人民幣要值錢得多。若在後世,某個縣委書記替百姓辦事時,不詐你二十萬就是好的。縣委書記自掏腰包二十萬,替你辦事,你也會感動得一塌糊塗的。
周萱錢琳及一眾衙役紛紛回來複命,結果在徐馳的意料之中:無功而返。
張劉氏失蹤,雖美中不足,但也說明了徐馳的判斷是正確的:即就是夥同情夫謀殺親夫。死的已經死了,逃脫個把凶手不值得大驚小怪,好歹還有一個凶手在手上。徐馳反而安慰一眾衙役,表揚他們沒有功勞有苦勞,以後再接再厲,安心辦差,努力辦差。
有人還是不放心,大聲問道:“大人,以後縣衙的人再收取市金的話,草民該如何呢?”
徐馳斬釘截鐵地說:“誰要你們的錢,我就要誰的命!當然,衛生費除外――大家回去自己量量自己的店鋪,本太爺也會派專人來每家每戶進行丈量,有爭執的,可找本太爺解決。
青天大老爺呀!縉雲百姓熱切地看著他們的領導人。突然,有人大喊道:“開張去,回去開張去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有店鋪的商戶們雖有些猶疑,但大多欣喜不已,忙不迭地在親友街坊之間奔走相告,紛紛張羅著重振旗鼓,把歇業的損失賺回來。
鄒氏布莊的鄒老頭喜不自禁,在店鋪內隻轉圈兒,拉住徐馳的手,“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淚眼婆娑:“大人呀,您真是青天大老爺,俺一家老小有指望了,草民給您磕頭了。”
縉雲百姓有樣學樣,紛紛跪在地上朝徐馳磕頭,“青天大老爺”地叫著。
徐馳嚇了一跳,這也太誇張了吧?不就是不用繳納市金了嗎?來縉雲之後,這不是第一次有人給他大禮參拜,但這次感觸尤深。大周百姓是很容易滿足的,官府的一點點善舉,都能換來百姓的感激與愛戴。
徐馳一邊將他們一個個扶起來,一邊說:“鄉親們不必感謝我,作為縉雲縣令,愛護民眾,為民眾排憂解難,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是我應該做的。相反的,縉雲縣衙在我到任之前,盤剝百姓,致使街市蕭條,民眾受到巨大的損失,我應該向各位鄉親認真的道歉請罪,請原諒我――起來――起來吧……”
有些年紀大的當眾抹起淚來,自盤古開天地,何曾有過當官的給普通窮苦百姓道歉的呢?徐馳怎麽扶都不肯起來,噙著淚規規矩矩磕了三個響頭才起身。
徐馳幾人走出鄒氏布莊,打算到別的地方逛逛。鄒老頭趕忙挑揀出幾匹顏色較為豔麗的布料,硬塞給單綾、馨兒與唐倩三人。徐馳雖沒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覺悟,但做點善舉就索取回報的事情還是做不出來的,拒絕說:“留著賣吧,我們需要布料時,再來鄒老先生的店裏購買就是了。”單綾三人自然也不肯收下。
“草民也沒啥值錢的東西,就些布料,送與三位夫人做件衣裳,是草民的心意,請大人務必收下。”鄒老頭情真意切地說。
徐馳一愣,我何時有三位夫人了?不由得笑道:“你的心意我領了,但布料你還是留給你自己的夫人吧。”說完便朝單綾唐倩促狹地眨了眨眼。
“今日太爺您若不收下草民的布料,草民就給您跪著不起來。”鄒老頭說完,就真的跪了下去。
單綾三人無奈地看著徐馳。徐馳搖搖頭,送禮的送到了這份上,收禮的再矯情就是不識抬舉了。“收下吧,鄒老先生盛情難卻呀。”
單綾等人隻好依言收下,不收禮還不行,鄒老頭還真耗上了。
不到一個時辰,縉雲大街小巷,街道兩旁的店鋪都開始開門納客。徐馳四人再也不敢逛街了,因為每到一個鋪子,隻要店主人認得徐馳的,都想送他點什麽東西表達心意。逛街變成了收禮,那和收取市金又有什麽區別呢。
徐馳四人像做賊一般,趕緊溜回縣衙,再不敢出去了。徐馳大發感慨,公眾人物也不好當呀,沒啥自由可言了。
剛進縣衙,周萱錢琳與兩個衙差迎麵而來。
“大人,大事不好了……壞事了。”錢琳氣急敗壞地說。
徐馳又親民了一回,心情大好,笑眯眯地說:“什麽大事不好了?今天本太爺不是放了你們的假嗎?”
“啪――啪”兩聲脆響,周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兩個衙差一人分到了一巴掌,“這兩個天殺的,竟把張劉氏給放跑了!”周萱咬牙切齒。
兩個“天殺的”捂著火辣辣的臉頰,委屈地看著徐馳,“大人,小的冤枉呀,小的哪敢放跑她呢,是那個賤人太狡猾了,上了趟茅坑,就不見了蹤影。”
“什麽?張劉氏跑了?”徐馳吃驚不小:“兩個大男人還看不住一個小女人?你們兩個打瞌睡去了吧?”徐馳嗜睡,以為所有人都嗜睡。
兩個衙差一邊喊冤,一邊將實情說了一遍。原來,他們二人陪張劉氏領回屍身後,張劉氏便央人請來了道士,風風光光地為她的丈夫操辦起喪事來。張劉氏循規蹈矩,披麻戴孝,哭喪守靈,一切表現得非常正常。二人不疑有詐,便放鬆了警惕。放鬆警惕的結果是,張劉氏上了一趟茅坑之後就再也不見出來。二人慌了神,趕緊回來稟報。然而,縣衙裏除了兩個看門的衙役和兩個燒飯的仆婦外,再沒其他人。二人隻好找到周萱與錢琳的住處,再分頭找了幾個衙差,打發他們去緝捕張劉氏。幾人剛打算去尋找縣令大人,卻碰了個正著。
這個張劉氏確實心機甚深,狡詐異常,她不但騙了兩個衙差,就連徐馳與單綾,也被她的表演迷惑了。
徐馳看了看單綾,後者麵紅耳赤,不知說什麽好。
錢琳的老臉也有些掛不住,監視張劉氏的衙差是他挑選的,也是他的兩個親戚,一個是族侄錢五,一個是內弟趙福,自以為放得心,不想還是出差錯了。
徐馳剛剛還心情大好,現在卻懊悔不已。張劉氏一失蹤,案子就審不下去了。女人真的容易誤事,萬不該聽信單綾的色誘計。
世間沒有後悔藥,如今隻能盡快補救了。徐馳一下子也想不出好的辦法,更不熟悉縉雲的地理,隻好依著周萱錢琳的意見,先找衙役,再讓衙役找張劉氏。
周萱等四人自去通知衙役不提。徐馳有些頭痛,答應唐倩尋找她女兒慧慧的事情還沒開始呢,現在張劉氏又失蹤了。不管是張劉氏,還是慧慧,尋找起來都相當棘手――慧慧失蹤太久,很難找到。張劉氏呢,時間倒很短,不過她不是失蹤,她是故意躲避。以她的智商,要找到她談何容易!
尋找張劉氏自己插不上手,使不上力,不過旁邊還有一個唐倩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呢。即使慧慧還沒死,並且還在縉雲境內,縉雲雖小,但毫無頭緒地尋找一個人,猶如大海撈針。雖然希望渺茫,概率微乎其微,但徐馳不能表現出絲毫的不自信來,也隻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否則的話,唐倩十有八九會自尋死路。
徐馳問過守門的衙差,縉雲城裏是有專門的畫匠的。縉雲有個風俗,父母過世之後,為人子女者要請人給自己的父母繪像,俗稱遺像,與牌位等供在中堂,留給後人祭拜。
徐馳打發衙差請了個畫匠來,讓唐倩將女兒慧慧的容貌描繪了一番,畫匠再根據唐倩的描繪作畫。畫匠沒見過慧慧,作畫的難度可想而知,隻能畫了再改,改了又畫。修修改改,一直弄到掌燈時分,才弄出一張底稿來。唐倩看了那畫像,悲傷莫名,痛哭失聲。
那畫中的人物清秀可愛,極是美麗,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胚子。唐倩見著畫像的反應,足以證明畫像與慧慧本人的相貌應該極為相近了。徐馳付了賞銀,囑咐畫匠將底稿拿回去臨摹一千份出來,越快越好。那畫匠接了平生最大的一份單子,千恩萬謝的回去了。
唐倩哭過之後,跪在徐馳麵前久久不願起來:“老爺的大恩大德,草民如何才得報答?草民……”
單綾馨兒趕緊將她拉起身,細心勸慰。
徐馳總是看見別人動不動的就給他下跪,一次兩次還好,三次四次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我也沒做什麽呀!古代人太矯情了是不是?難道古代人喜歡磕頭這個調調?
事實並非如徐馳所想,事實上古代人確實被徐馳感動了。以唐倩為例,且不說在尋女的過程中飽受屈辱與白眼,更被縣衙責打得遍體鱗傷,而新任縣太爺卻待之如親友,供她白吃白喝不算,還拿大筆的銀子給慧慧臨摹畫像。一張畫像兩百文,一千張畫像,即是兩百貫。兩百貫是個什麽概念呢?以一文比值後世的一元人民幣,兩百貫就是二十萬人民幣。事實上,武則天時代,一文錢比一元人民幣要值錢得多。若在後世,某個縣委書記替百姓辦事時,不詐你二十萬就是好的。縣委書記自掏腰包二十萬,替你辦事,你也會感動得一塌糊塗的。
周萱錢琳及一眾衙役紛紛回來複命,結果在徐馳的意料之中:無功而返。
張劉氏失蹤,雖美中不足,但也說明了徐馳的判斷是正確的:即就是夥同情夫謀殺親夫。死的已經死了,逃脫個把凶手不值得大驚小怪,好歹還有一個凶手在手上。徐馳反而安慰一眾衙役,表揚他們沒有功勞有苦勞,以後再接再厲,安心辦差,努力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