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雲師太大呼冤枉,心道,自己清心寡欲靜修幾十年,看來還有一大劫難未曾逃過。如今遇到了這個糊塗縣太爺,應是罪劫難逃了。一念及此,師太馬上恢複了出家人應有的神態,無悲無喜,寵辱不形,於是斂眉辯道:
“柳施主說的乃是實情,貧尼說的也是實情,實情便是無虛無妄,不偏不矯,自然了無差別。而縣太爺據此斷定‘串通一氣、統一說辭、同進同退’,實乃糊塗之極,貧尼不敢苟同,百姓自然不服。”
徐馳冷笑道:“你這個老尼姑,出家人的慈悲為懷沒學到,耍嘴皮子還學到了——如果兩人說的都是實話,當然口徑一致。本老爺現在假設你們說的是實話,我靠!老子沒說你們說了假話呀,你他媽的把老子都繞進去了。”
王胡子拄著水火棍站在公堂下,眼睛裏滿是感激與崇敬之情,見陳大人抓耳饒腮不得要領,心裏也跟著著急,恨不得能幫縣太爺出出主意。
慧雲師太道:“貧尼所言,句句屬實,至於柳施主是如何言說的,貧尼確實不知,但貧尼敢肯定,貧尼並未曾與柳施主統一口徑,更沒有串通一氣之說,請大人明鑒。”
“俗話說,一千個燒香客認得和尚,和尚不認得一千個燒香客,一天燒香拜佛的人來人往,那你告訴我,他們都是什麽時候來的,什麽時候走的,說錯一個,老子就打你屁股。”徐馳的猜測向來是很準的。
徐馳話一完,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望著他們的青天大老爺:原來縣太爺的依據是這樣的,難怪呢。
錢琳強忍笑意,拱手到:“稟大人,趙隔庵地處偏僻,人煙罕至,很少有人去燒香拜佛,大人可能是誤會了。”
自我感覺良好的徐馳瞬間石化,我靠!常識害死人呀。徐馳的意識還停留在後世的十一黃金周,套用宋丹丹一句名言:那真的是人山人海,紅旗招展。
慧雲師太不覺釋然,想來是新上任的縣太爺並不清楚趙隔庵是個什麽所在,誤以為是名山大廟,香火鼎盛,便道:“數日以來,去貧尼的庵子燒香的,便隻有柳施主與一位名叫小雅的施主,是以貧尼記得一清二楚,不曾妄言。”
“那你的庵子裏和尚多嗎?有幾個和尚?”徐馳險些犯了大錯,有點難為情的徐馳趕緊和師太套起近乎來。
所有人都不解地看著縣太爺,單綾在徐馳身後忍不住“咳”了一聲。
徐馳扭頭看了看單綾,隻見她柳眉倒豎,惡狠狠地盯著他。
我靠!至於嗎,誰不犯點小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自己並不清楚趙隔庵的具體情況,情有可原呀。
慧雲師太氣得渾身顫抖,也顧不得出家人的無怒無嗔了,手指徐馳道:“堂堂讀書人,朝廷命官,忝踞公堂之上,卻如此信口開河,汙人清白。善惡不分,忠奸莫辨,如此糊塗混賬,怎配當人父母官?怎能為民做主?”
王胡子雖然覺得縣太爺實在是有點太那個了,但他絕不能容忍縣太爺挨罵,於是舉杖喝道:“你這個老婆子,瘋了不成,咆哮公堂,怒罵縣官,該當何罪?還不跪下!”
幾個衙差搶上前去,把慧雲師太按倒在地,就要開打。那幾個衙差正是跟徐馳一起去蘭桂坊嫖了雞婆的幾個,此時不好好表現,更待何時?
“啪!”
徐馳怒道:“你個老尼姑,發了狂犬病呀!老子沒說你什麽,也沒冤枉你什麽,你老尼姑憑什麽罵老子?”
錢琳知道,縣太爺腦袋肯定又犯暈了,趕緊附到徐馳耳邊道:“大人,趙隔庵乃是尼姑庵,裏麵是沒和尚的……”
徐馳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徐馳擺了擺手,對王胡子等人說:“把師太放了,是老子弄錯了,我鄭重地向慧雲師太道歉,等一下錢老額外加二百五十文國家補償,算是給師太的精神損失——好了,沒事兒就退堂了。”
出家人碰到了穿越者,慧雲師太完全弄不清是個什麽狀況,也不知這個縣太爺是何方來的妖孽,滿嘴胡扯,道歉也沒丁點的難為情。慧雲師太怔怔地看著錢琳拿盤子端上來的四百五十文銅鈿,說是二百文國家賠償,二百五十文精神損失,不知道到底是收下還是不收下。最後,師太咬了咬牙收下了,雖說出家人不貪財,但國家賠償與精神損失,當然是不拿白不拿。
宋譽案發後的第三天,徐馳審問了與柳絮兒一起燒香的小雅。這個小雅本就是蘭桂坊的小姐,與柳絮兒早就相識。根據小雅的供詞,柳絮兒從趙隔庵回來,去了蘭桂坊一趟,在那裏玩了近一個時辰,這也是回來比出去多花一個時辰的原因。
徐馳沒能從小雅身上發現任何有用的線索,自然無罪開釋。當然,小雅羈押了三天,得了三百文的國家賠償。
事情不是徐馳想的那麽簡單,上任縉雲近一個月,接手的三宗案子沒一宗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的。
第一宗案子因張劉氏的潛逃而不了了之,雖說案情很明晰,但最關鍵的人沒有到案,徐馳不敢輕易的結案,畢竟人命關天。
第二宗則是慧慧的失蹤,本來有了點眉目,然而,徐馳大鬧刺史衙門,以致打草驚蛇,再往下查,肯怕是難上加難。
第三宗則更是傷腦筋,按照徐馳的習慣性思維,柳絮兒有很大的嫌疑,然而她有不在命案現場的證據,除非找到她的幫凶。按徐馳不準刑訊逼供的原則,找到幫凶談何容易?
徐馳有點著急,但僅僅是有“一點兒”著急,比照後世斷案的標準,一個案子哪個不是拖上七八上十年的?徐馳一下子接了三個案子,連一個月都沒到呢。
宋譽的屍體也由衙役草草下葬了,從縉雲至京都洛陽,近三千裏,一來一回,快馬也得十多天。再不下葬的話,等不到宋璟趕回,恐怕宋譽都長蛆了。
此時已是農曆的六月,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江南多水,空氣潮濕,熱起來便是一絲風兒都沒有,酷熱,悶熱,讓人煩躁不安。後世的工業文明雖然某種程度上破壞了生態,但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沒有冰鎮啤酒的夏天,對徐馳來說,也是挺難熬的。
這日午後,難熬的徐馳索性帶了單綾、馨兒、唐倩等人遊山玩水去了,隨行的還有王胡子與錢五。一行六人自南門而出,沿好溪往東,再往北。
好溪現在叫麗水,即就是麗水市的由來。徐馳當然不會知道這些,在他的眼裏,好溪就是好溪。
好溪將縉雲縣城半包圍著,好溪自縉雲城東流入,從城南流出。好溪在縉雲這個地方便是個急轉彎,開始自北而南,突然之間,折而向西,遇到暴雨洪水的年份,便在轉彎處形成一個衝積平原,當然,平原不大,不過就是一片開闊地,縉雲好一點的良田大部分集中在這兒。
一路行來,田間一片忙碌的景象。農人們從遠處的好溪中取了水,肩扛手提的,再倒進自家的田地。上至六七十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小兒,都是往來不停。
禾苗正在抽穗,在烈日的烘烤下有些發蔫。田地中由於缺水,出現了寬窄不一的龜裂。農人們將一挑水倒進去,浸潤不了屁股大的一小塊地方,“吸溜”一聲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徐馳也跟著著起急來,取水的速度趕不上蒸發的速度,哪怕是男女老少齊上陣,也於事無補。雖然好溪中並不缺水,但地勢要低得多,在沒有潛水泵等抽水設備的情況下,從好溪中取水,就隻能靠純粹的人工了。
徐馳沒種過地,但稻田缺水的嚴重性還是非常清楚的,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
“去年也是這麽搞的嗎?挑水灌地。”徐馳認為靠挑水來灌溉是無法想象的,但人家生於斯長於斯,世世代代靠地吃飯,必定有解決的辦法。
唐倩回答說:“去年風調雨順,自然不必挑水灌地,隻有幹旱年份才如此,能救一點就是一點,聽天由命罷。”
王胡子道:“自打您來了,天老爺就沒下過雨。聽城東的馮濟源老爺子說,若是再過幾天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全得泡湯。”
錢五也插話說:“好像得有七八年沒這麽幹旱過了罷,上次好像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對,有八年沒幹過了。”
徐馳一愣:“嘿嘿,老子不成掃把星了?遲不幹早不幹,老子一來就幹旱,老子是不是命裏缺水?”
“大人,哪能怨您呢?洪澇幹旱,少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總有一次的。若是天公不開眼,一連數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也不是沒有過。”唐倩心地善良,怕徐馳真把自己當掃把星而過意不去。
“那是那是,哪能怨大人呢,看小的這嘴,真是欠揍。”錢五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趕緊自圓其說。
田地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不大的坑,當地百姓稱之為水泡,用來儲水的,到了幹旱時,便拿來灌溉。今年由於幹得太久,水泡早就見底了。
徐馳想,早知道自己要穿越,讀書的時候用點力氣,碰到今年這樣的旱災,弄些潛水泵出來,老百姓還不把你捧上天?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徐馳不知道的是,哪怕讀到博士,到唐朝製造出潛水泵來,也是天方夜譚,是完完全全不可能的事。
“柳施主說的乃是實情,貧尼說的也是實情,實情便是無虛無妄,不偏不矯,自然了無差別。而縣太爺據此斷定‘串通一氣、統一說辭、同進同退’,實乃糊塗之極,貧尼不敢苟同,百姓自然不服。”
徐馳冷笑道:“你這個老尼姑,出家人的慈悲為懷沒學到,耍嘴皮子還學到了——如果兩人說的都是實話,當然口徑一致。本老爺現在假設你們說的是實話,我靠!老子沒說你們說了假話呀,你他媽的把老子都繞進去了。”
王胡子拄著水火棍站在公堂下,眼睛裏滿是感激與崇敬之情,見陳大人抓耳饒腮不得要領,心裏也跟著著急,恨不得能幫縣太爺出出主意。
慧雲師太道:“貧尼所言,句句屬實,至於柳施主是如何言說的,貧尼確實不知,但貧尼敢肯定,貧尼並未曾與柳施主統一口徑,更沒有串通一氣之說,請大人明鑒。”
“俗話說,一千個燒香客認得和尚,和尚不認得一千個燒香客,一天燒香拜佛的人來人往,那你告訴我,他們都是什麽時候來的,什麽時候走的,說錯一個,老子就打你屁股。”徐馳的猜測向來是很準的。
徐馳話一完,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望著他們的青天大老爺:原來縣太爺的依據是這樣的,難怪呢。
錢琳強忍笑意,拱手到:“稟大人,趙隔庵地處偏僻,人煙罕至,很少有人去燒香拜佛,大人可能是誤會了。”
自我感覺良好的徐馳瞬間石化,我靠!常識害死人呀。徐馳的意識還停留在後世的十一黃金周,套用宋丹丹一句名言:那真的是人山人海,紅旗招展。
慧雲師太不覺釋然,想來是新上任的縣太爺並不清楚趙隔庵是個什麽所在,誤以為是名山大廟,香火鼎盛,便道:“數日以來,去貧尼的庵子燒香的,便隻有柳施主與一位名叫小雅的施主,是以貧尼記得一清二楚,不曾妄言。”
“那你的庵子裏和尚多嗎?有幾個和尚?”徐馳險些犯了大錯,有點難為情的徐馳趕緊和師太套起近乎來。
所有人都不解地看著縣太爺,單綾在徐馳身後忍不住“咳”了一聲。
徐馳扭頭看了看單綾,隻見她柳眉倒豎,惡狠狠地盯著他。
我靠!至於嗎,誰不犯點小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自己並不清楚趙隔庵的具體情況,情有可原呀。
慧雲師太氣得渾身顫抖,也顧不得出家人的無怒無嗔了,手指徐馳道:“堂堂讀書人,朝廷命官,忝踞公堂之上,卻如此信口開河,汙人清白。善惡不分,忠奸莫辨,如此糊塗混賬,怎配當人父母官?怎能為民做主?”
王胡子雖然覺得縣太爺實在是有點太那個了,但他絕不能容忍縣太爺挨罵,於是舉杖喝道:“你這個老婆子,瘋了不成,咆哮公堂,怒罵縣官,該當何罪?還不跪下!”
幾個衙差搶上前去,把慧雲師太按倒在地,就要開打。那幾個衙差正是跟徐馳一起去蘭桂坊嫖了雞婆的幾個,此時不好好表現,更待何時?
“啪!”
徐馳怒道:“你個老尼姑,發了狂犬病呀!老子沒說你什麽,也沒冤枉你什麽,你老尼姑憑什麽罵老子?”
錢琳知道,縣太爺腦袋肯定又犯暈了,趕緊附到徐馳耳邊道:“大人,趙隔庵乃是尼姑庵,裏麵是沒和尚的……”
徐馳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徐馳擺了擺手,對王胡子等人說:“把師太放了,是老子弄錯了,我鄭重地向慧雲師太道歉,等一下錢老額外加二百五十文國家補償,算是給師太的精神損失——好了,沒事兒就退堂了。”
出家人碰到了穿越者,慧雲師太完全弄不清是個什麽狀況,也不知這個縣太爺是何方來的妖孽,滿嘴胡扯,道歉也沒丁點的難為情。慧雲師太怔怔地看著錢琳拿盤子端上來的四百五十文銅鈿,說是二百文國家賠償,二百五十文精神損失,不知道到底是收下還是不收下。最後,師太咬了咬牙收下了,雖說出家人不貪財,但國家賠償與精神損失,當然是不拿白不拿。
宋譽案發後的第三天,徐馳審問了與柳絮兒一起燒香的小雅。這個小雅本就是蘭桂坊的小姐,與柳絮兒早就相識。根據小雅的供詞,柳絮兒從趙隔庵回來,去了蘭桂坊一趟,在那裏玩了近一個時辰,這也是回來比出去多花一個時辰的原因。
徐馳沒能從小雅身上發現任何有用的線索,自然無罪開釋。當然,小雅羈押了三天,得了三百文的國家賠償。
事情不是徐馳想的那麽簡單,上任縉雲近一個月,接手的三宗案子沒一宗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的。
第一宗案子因張劉氏的潛逃而不了了之,雖說案情很明晰,但最關鍵的人沒有到案,徐馳不敢輕易的結案,畢竟人命關天。
第二宗則是慧慧的失蹤,本來有了點眉目,然而,徐馳大鬧刺史衙門,以致打草驚蛇,再往下查,肯怕是難上加難。
第三宗則更是傷腦筋,按照徐馳的習慣性思維,柳絮兒有很大的嫌疑,然而她有不在命案現場的證據,除非找到她的幫凶。按徐馳不準刑訊逼供的原則,找到幫凶談何容易?
徐馳有點著急,但僅僅是有“一點兒”著急,比照後世斷案的標準,一個案子哪個不是拖上七八上十年的?徐馳一下子接了三個案子,連一個月都沒到呢。
宋譽的屍體也由衙役草草下葬了,從縉雲至京都洛陽,近三千裏,一來一回,快馬也得十多天。再不下葬的話,等不到宋璟趕回,恐怕宋譽都長蛆了。
此時已是農曆的六月,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江南多水,空氣潮濕,熱起來便是一絲風兒都沒有,酷熱,悶熱,讓人煩躁不安。後世的工業文明雖然某種程度上破壞了生態,但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沒有冰鎮啤酒的夏天,對徐馳來說,也是挺難熬的。
這日午後,難熬的徐馳索性帶了單綾、馨兒、唐倩等人遊山玩水去了,隨行的還有王胡子與錢五。一行六人自南門而出,沿好溪往東,再往北。
好溪現在叫麗水,即就是麗水市的由來。徐馳當然不會知道這些,在他的眼裏,好溪就是好溪。
好溪將縉雲縣城半包圍著,好溪自縉雲城東流入,從城南流出。好溪在縉雲這個地方便是個急轉彎,開始自北而南,突然之間,折而向西,遇到暴雨洪水的年份,便在轉彎處形成一個衝積平原,當然,平原不大,不過就是一片開闊地,縉雲好一點的良田大部分集中在這兒。
一路行來,田間一片忙碌的景象。農人們從遠處的好溪中取了水,肩扛手提的,再倒進自家的田地。上至六七十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小兒,都是往來不停。
禾苗正在抽穗,在烈日的烘烤下有些發蔫。田地中由於缺水,出現了寬窄不一的龜裂。農人們將一挑水倒進去,浸潤不了屁股大的一小塊地方,“吸溜”一聲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徐馳也跟著著起急來,取水的速度趕不上蒸發的速度,哪怕是男女老少齊上陣,也於事無補。雖然好溪中並不缺水,但地勢要低得多,在沒有潛水泵等抽水設備的情況下,從好溪中取水,就隻能靠純粹的人工了。
徐馳沒種過地,但稻田缺水的嚴重性還是非常清楚的,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
“去年也是這麽搞的嗎?挑水灌地。”徐馳認為靠挑水來灌溉是無法想象的,但人家生於斯長於斯,世世代代靠地吃飯,必定有解決的辦法。
唐倩回答說:“去年風調雨順,自然不必挑水灌地,隻有幹旱年份才如此,能救一點就是一點,聽天由命罷。”
王胡子道:“自打您來了,天老爺就沒下過雨。聽城東的馮濟源老爺子說,若是再過幾天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全得泡湯。”
錢五也插話說:“好像得有七八年沒這麽幹旱過了罷,上次好像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對,有八年沒幹過了。”
徐馳一愣:“嘿嘿,老子不成掃把星了?遲不幹早不幹,老子一來就幹旱,老子是不是命裏缺水?”
“大人,哪能怨您呢?洪澇幹旱,少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總有一次的。若是天公不開眼,一連數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也不是沒有過。”唐倩心地善良,怕徐馳真把自己當掃把星而過意不去。
“那是那是,哪能怨大人呢,看小的這嘴,真是欠揍。”錢五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趕緊自圓其說。
田地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不大的坑,當地百姓稱之為水泡,用來儲水的,到了幹旱時,便拿來灌溉。今年由於幹得太久,水泡早就見底了。
徐馳想,早知道自己要穿越,讀書的時候用點力氣,碰到今年這樣的旱災,弄些潛水泵出來,老百姓還不把你捧上天?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徐馳不知道的是,哪怕讀到博士,到唐朝製造出潛水泵來,也是天方夜譚,是完完全全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