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潛水泵這種穿越人士最腦殘的想法,徐馳哪怕更腦殘,他也不會去想,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從好溪取水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攔江截流,引水灌溉。徐馳目測了一下,好溪名為溪,實際上要比一般的溪流大得多,最寬處超過百米,最窄處也有五六十米。徐馳啞然失笑,縱使在後世,不借助機械與先進的材料,靠人力和普通的土石去修築堤壩,簡直是異想天開。
老混混徐馳把所有穿越者的臉都丟盡了。引水灌溉田地,對於任何穿越人士而言,都是信手拈來的小事,對徐馳而言,卻是千難萬難。
當然,徐馳也想到了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那就是修水庫。水庫技術難度不大,對材料也沒有特殊的要求,隻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問題是即使有大量的人力,至少也得好幾個月的工期,還得指望下雨蓄水。
水庫並非不可行,長遠而言,益處甚大。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今年指望不上了。
翻著兩眼望著天的徐馳無計可施,隻得詢問他的小弟們:“如果這幾天不下雨,豈不是今年的收成全沒了?”
錢五道:“可不是呢。”
“你們有什麽辦法嗎?”
錢五道:“我們能有啥辦法,龍王老爺的事兒,他不下雨,啥辦法都不中。”
王胡子突然想到了個好辦法,欣喜地說:“大人,小的有辦法了。”
“你有辦法?快說!”
王胡子兩眼放光,道:“下雨不是龍王爺的事嗎?我們可以求龍王爺下雨呀!把我們縉雲所有的仙娘都請來,宰些三牲供了,跳幾場大神,小的還不信求不到雨。”
我靠!還有這種辦法?怎麽我徐馳就沒想到?
徐馳哭笑不得:“龍王爺管用的話,公雞會下蛋,男人會生小孩,你這是什麽狗屁辦法?”
王胡子很是委屈,自己深思熟慮,靈機一動想出的辦法,到了大人的嘴裏,就是放狗屁。
徐馳想,這種高難度的技術活還是留給別的穿越人士好了,自己不是那塊料。大不了老百姓沒飯吃的時候,自己還有一筆小錢,拿來買米買糧,賑濟災民。
曬得頭皮發燙的徐馳打道回府,自原路返回南門。到南門時,徐馳想起那天從括州回來,就發生了宋譽的命案。宋府就位於南門往東不遠處。
徐馳突然問王胡子道:“丹陽坊在哪?”
“丹陽坊在城西,離蘭桂坊不遠。”王胡子不知道徐馳怎麽突然就想到了丹陽坊:“蘭桂坊往西走一裏就到了。”
“走,去丹陽坊。”一行六人離南門往北走,不到兩裏地,就是蘭桂坊,蘭桂坊往西一裏,就是丹陽坊。
“去趙隔庵就是從這裏再往西走嗎?”
王胡子道:“是,往西再往北,五六裏就到了。”
據柳絮兒與小雅的敘述,那天二人返回時,柳絮兒到了蘭桂坊玩了一個時辰。而據衙差所說,他們是在丹陽坊找到柳絮兒的。
徐馳不由哈哈大笑:“柳絮兒,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她,沒錯。”
單綾、王胡子、錢五等人是全程參與這個案子的,聽到徐馳的推測,都恍然大悟:對呀,柳絮兒與小雅二人從趙隔庵回來,經由丹陽坊到了蘭桂坊,丹陽坊是必經之地。柳絮兒到了蘭桂坊之後,本可以直接經南門回家,但她又去了丹陽坊。這太不符常理了。
雖然徐馳一直懷疑柳絮兒,但苦無證據,審問起來不知從什麽地方下手。所謂狗咬刺蝟,無處下嘴,一樣的道理。現在雖然還是沒有證據,但畢竟發現了她的破綻,順藤摸瓜,不愁找不到同夥,即就是具體行凶的人。
“審柳絮兒!”
徐馳幾人迅速趕回縣衙,提審柳絮兒。
抽風的縣太爺,下午升堂審案已經夠抽風的了,怎麽又挪到了晚上?聽到升堂鼓響,離縣衙近的百姓趕緊放下飯碗,一邊往縣衙趕,一邊忿忿不平地想著。許多人明知道縣太爺審案沒什麽看頭,三言兩語就完了,好像後世某些寫網文的網絡寫手,2k黨,徐馳和2k黨比起來更不濟,簡直就是1k黨,半k黨。
明知如此,聽到鼓響,許多人還是忍耐不住往縣衙跑,沒辦法呀,人家1k黨寫的東西有新意,每次都有別樣的風味,漏過就可惜了。特別是大姑娘小媳婦,心想,若是有幸嫁給這麽個俊俏的小郎君,自己不知該有多美呢。
徐馳不知道的是,曾幾何時,自己已然成了縉雲女性的大眾情人。如果徐馳知道自己在縉雲女子中的影響力毫不亞於劉德華的話,還不知道露出什麽樣的醜態來。
縣令審案子本來沒必要弄得這麽囂張,人盡皆知。一般縣令審案子都比較低調,隻有在案情真相基本弄清之後,才會正式過堂,借此拿出來顯擺一番,以示該縣令的英明睿智,也有個終審判決的意味在裏麵。平時查案子時,私下審訊一番就行了,頂多做一下筆錄。如果動不動就升堂,升了堂卻問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那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自毀形象。
徐馳這個縣令,偏偏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縣令,他是空降的。一則他不知道審案的技巧、當官的藝術,二則他也有心顯擺、賣弄,明明可以私底下三言兩語詢問兩句,弄清事態原委就行了,卻偏偏大張旗鼓,唯恐縉雲老百姓不知道。
升堂鼓響過,三班衙役七班捕快擺好儀仗之後,徐馳還得等個十幾二十分鍾才會正式露麵,原因很簡單,他還得等老百姓就位呀。徐馳力爭當個好縣令,凡事講究個公開公正公平,非常契合後世“政務公開”的指導精神。
該等的人都到齊了,該擺的儀仗都規整了,該耍的派頭都耍足了,徐馳胸有成竹,問堂下的柳絮兒道:“你把那天從趙隔庵回來的經過詳詳細細的說一遍,到了些什麽地方,都逗留了多久,遇到了什麽人,越詳細越好。”
這柳絮兒也是個機靈的人,既然縣太爺迫不及待地提審自己,他必定是發現了什麽破綻,所以不能隱瞞,否則會越描越黑。
柳絮兒洞悉了徐馳的心機,將那天與小雅何時離開趙隔庵,何時到了蘭桂坊,何時又返回了丹陽坊,一五一十說了一遍。柳絮兒的陰謀已經策劃很久了,自認為滴水不漏。徐馳沒提到或沒想到的地方,她柳絮兒絕不會自己先說出來,如果徐馳問到了,她就毫不隱瞞,因為她早就預備了各種可能的預案。
柳絮兒知道,宋譽被害,無論如何,自己都有嫌疑,不管這個縣令糊塗不糊塗,她都可能成為懷疑的對象。一個最容易被懷疑的對象實施犯罪行為,自然需要天衣無縫的計劃,否則是自尋死路。柳絮兒不是自尋死路的人,所以,她的計劃目前來看,還是無懈可擊的。
據柳絮兒的供述稱,她之所以返回丹陽坊,是因為突然記起來家中無米了,所以去了糧鋪,請糧鋪的夥計送米。徐馳根本不必驗證供述的真假,因為衙役正是在糧鋪中找到了柳絮兒。再則以柳絮兒的心機,她也不會說假話,因為真假太容易驗證。
柳絮兒殺人的脈絡非常清晰,她一早就出門,到案發衙役找到她,她才回家,她沒有作案時間,這有許多人可以佐證的。小雅、慧雲師太、糧鋪的掌櫃,都是她的一粒棋子,替她作證的棋子。她返回縣城的時候還太早,所以她去了蘭桂坊。蘭桂坊是風塵之地,她不宜待得太久,再說,沒事待太久就有故意拖時間的嫌疑,所以她去了丹陽坊。去丹陽坊的目的是拖時間,但絕對不是主要的目的。她知道宋譽被發現死於非命之後,衙役必定到處尋找她,她到丹陽坊也是便於衙役找到她,因為丹陽坊是去趙隔庵的必由之路。
即使徐馳的猜測是正確的,柳絮兒確實是殺害宋譽的元凶,在不使用刑訊逼供的情況下,徐馳愣是拿柳絮兒毫無辦法,既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一切天衣無縫。徐馳雖然惱火柳絮兒的狡詐,但也並不著急,時間一長,保不準就露出端倪來了。
果然,縣太爺審案真的沒啥看頭,架勢擺得嚇死人,胡亂問了兩句,依然不清不楚,就打退堂鼓了。好在縣太爺的心理素質不是一般的強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笑眯眯的,好像破不了案子挺光彩似的。
徐馳雖然不著急,但並不表示他對自己沒有看法。你說上任以來,三宗案子連一宗都破不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一點辦法都沒有,多少有些過意不去吧。丟臉啊,丟了所有穿越人士的臉!
一連好幾天,依然沒有下雨,太陽卻有越來越毒辣的趨勢。王胡子想出來的辦法被縉雲百姓所采納。一大清早,徐馳就被震天響的鑼鼓嗩呐吵醒,以為是哪家接新媳婦,趕緊爬起來去看熱鬧。跑出去一看,哪是什麽接新媳婦,原來是拜龍王求雨。
幾個輕壯勞力舉了個碩大的龍頭,前麵一個道士開路,後麵則是七八個“仙娘”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詞,臉上塗的花裏胡哨。
“‘仙娘’就是這個樣子呀?”徐馳問旁邊的衙差。
從好溪取水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攔江截流,引水灌溉。徐馳目測了一下,好溪名為溪,實際上要比一般的溪流大得多,最寬處超過百米,最窄處也有五六十米。徐馳啞然失笑,縱使在後世,不借助機械與先進的材料,靠人力和普通的土石去修築堤壩,簡直是異想天開。
老混混徐馳把所有穿越者的臉都丟盡了。引水灌溉田地,對於任何穿越人士而言,都是信手拈來的小事,對徐馳而言,卻是千難萬難。
當然,徐馳也想到了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那就是修水庫。水庫技術難度不大,對材料也沒有特殊的要求,隻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問題是即使有大量的人力,至少也得好幾個月的工期,還得指望下雨蓄水。
水庫並非不可行,長遠而言,益處甚大。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今年指望不上了。
翻著兩眼望著天的徐馳無計可施,隻得詢問他的小弟們:“如果這幾天不下雨,豈不是今年的收成全沒了?”
錢五道:“可不是呢。”
“你們有什麽辦法嗎?”
錢五道:“我們能有啥辦法,龍王老爺的事兒,他不下雨,啥辦法都不中。”
王胡子突然想到了個好辦法,欣喜地說:“大人,小的有辦法了。”
“你有辦法?快說!”
王胡子兩眼放光,道:“下雨不是龍王爺的事嗎?我們可以求龍王爺下雨呀!把我們縉雲所有的仙娘都請來,宰些三牲供了,跳幾場大神,小的還不信求不到雨。”
我靠!還有這種辦法?怎麽我徐馳就沒想到?
徐馳哭笑不得:“龍王爺管用的話,公雞會下蛋,男人會生小孩,你這是什麽狗屁辦法?”
王胡子很是委屈,自己深思熟慮,靈機一動想出的辦法,到了大人的嘴裏,就是放狗屁。
徐馳想,這種高難度的技術活還是留給別的穿越人士好了,自己不是那塊料。大不了老百姓沒飯吃的時候,自己還有一筆小錢,拿來買米買糧,賑濟災民。
曬得頭皮發燙的徐馳打道回府,自原路返回南門。到南門時,徐馳想起那天從括州回來,就發生了宋譽的命案。宋府就位於南門往東不遠處。
徐馳突然問王胡子道:“丹陽坊在哪?”
“丹陽坊在城西,離蘭桂坊不遠。”王胡子不知道徐馳怎麽突然就想到了丹陽坊:“蘭桂坊往西走一裏就到了。”
“走,去丹陽坊。”一行六人離南門往北走,不到兩裏地,就是蘭桂坊,蘭桂坊往西一裏,就是丹陽坊。
“去趙隔庵就是從這裏再往西走嗎?”
王胡子道:“是,往西再往北,五六裏就到了。”
據柳絮兒與小雅的敘述,那天二人返回時,柳絮兒到了蘭桂坊玩了一個時辰。而據衙差所說,他們是在丹陽坊找到柳絮兒的。
徐馳不由哈哈大笑:“柳絮兒,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她,沒錯。”
單綾、王胡子、錢五等人是全程參與這個案子的,聽到徐馳的推測,都恍然大悟:對呀,柳絮兒與小雅二人從趙隔庵回來,經由丹陽坊到了蘭桂坊,丹陽坊是必經之地。柳絮兒到了蘭桂坊之後,本可以直接經南門回家,但她又去了丹陽坊。這太不符常理了。
雖然徐馳一直懷疑柳絮兒,但苦無證據,審問起來不知從什麽地方下手。所謂狗咬刺蝟,無處下嘴,一樣的道理。現在雖然還是沒有證據,但畢竟發現了她的破綻,順藤摸瓜,不愁找不到同夥,即就是具體行凶的人。
“審柳絮兒!”
徐馳幾人迅速趕回縣衙,提審柳絮兒。
抽風的縣太爺,下午升堂審案已經夠抽風的了,怎麽又挪到了晚上?聽到升堂鼓響,離縣衙近的百姓趕緊放下飯碗,一邊往縣衙趕,一邊忿忿不平地想著。許多人明知道縣太爺審案沒什麽看頭,三言兩語就完了,好像後世某些寫網文的網絡寫手,2k黨,徐馳和2k黨比起來更不濟,簡直就是1k黨,半k黨。
明知如此,聽到鼓響,許多人還是忍耐不住往縣衙跑,沒辦法呀,人家1k黨寫的東西有新意,每次都有別樣的風味,漏過就可惜了。特別是大姑娘小媳婦,心想,若是有幸嫁給這麽個俊俏的小郎君,自己不知該有多美呢。
徐馳不知道的是,曾幾何時,自己已然成了縉雲女性的大眾情人。如果徐馳知道自己在縉雲女子中的影響力毫不亞於劉德華的話,還不知道露出什麽樣的醜態來。
縣令審案子本來沒必要弄得這麽囂張,人盡皆知。一般縣令審案子都比較低調,隻有在案情真相基本弄清之後,才會正式過堂,借此拿出來顯擺一番,以示該縣令的英明睿智,也有個終審判決的意味在裏麵。平時查案子時,私下審訊一番就行了,頂多做一下筆錄。如果動不動就升堂,升了堂卻問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那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自毀形象。
徐馳這個縣令,偏偏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縣令,他是空降的。一則他不知道審案的技巧、當官的藝術,二則他也有心顯擺、賣弄,明明可以私底下三言兩語詢問兩句,弄清事態原委就行了,卻偏偏大張旗鼓,唯恐縉雲老百姓不知道。
升堂鼓響過,三班衙役七班捕快擺好儀仗之後,徐馳還得等個十幾二十分鍾才會正式露麵,原因很簡單,他還得等老百姓就位呀。徐馳力爭當個好縣令,凡事講究個公開公正公平,非常契合後世“政務公開”的指導精神。
該等的人都到齊了,該擺的儀仗都規整了,該耍的派頭都耍足了,徐馳胸有成竹,問堂下的柳絮兒道:“你把那天從趙隔庵回來的經過詳詳細細的說一遍,到了些什麽地方,都逗留了多久,遇到了什麽人,越詳細越好。”
這柳絮兒也是個機靈的人,既然縣太爺迫不及待地提審自己,他必定是發現了什麽破綻,所以不能隱瞞,否則會越描越黑。
柳絮兒洞悉了徐馳的心機,將那天與小雅何時離開趙隔庵,何時到了蘭桂坊,何時又返回了丹陽坊,一五一十說了一遍。柳絮兒的陰謀已經策劃很久了,自認為滴水不漏。徐馳沒提到或沒想到的地方,她柳絮兒絕不會自己先說出來,如果徐馳問到了,她就毫不隱瞞,因為她早就預備了各種可能的預案。
柳絮兒知道,宋譽被害,無論如何,自己都有嫌疑,不管這個縣令糊塗不糊塗,她都可能成為懷疑的對象。一個最容易被懷疑的對象實施犯罪行為,自然需要天衣無縫的計劃,否則是自尋死路。柳絮兒不是自尋死路的人,所以,她的計劃目前來看,還是無懈可擊的。
據柳絮兒的供述稱,她之所以返回丹陽坊,是因為突然記起來家中無米了,所以去了糧鋪,請糧鋪的夥計送米。徐馳根本不必驗證供述的真假,因為衙役正是在糧鋪中找到了柳絮兒。再則以柳絮兒的心機,她也不會說假話,因為真假太容易驗證。
柳絮兒殺人的脈絡非常清晰,她一早就出門,到案發衙役找到她,她才回家,她沒有作案時間,這有許多人可以佐證的。小雅、慧雲師太、糧鋪的掌櫃,都是她的一粒棋子,替她作證的棋子。她返回縣城的時候還太早,所以她去了蘭桂坊。蘭桂坊是風塵之地,她不宜待得太久,再說,沒事待太久就有故意拖時間的嫌疑,所以她去了丹陽坊。去丹陽坊的目的是拖時間,但絕對不是主要的目的。她知道宋譽被發現死於非命之後,衙役必定到處尋找她,她到丹陽坊也是便於衙役找到她,因為丹陽坊是去趙隔庵的必由之路。
即使徐馳的猜測是正確的,柳絮兒確實是殺害宋譽的元凶,在不使用刑訊逼供的情況下,徐馳愣是拿柳絮兒毫無辦法,既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一切天衣無縫。徐馳雖然惱火柳絮兒的狡詐,但也並不著急,時間一長,保不準就露出端倪來了。
果然,縣太爺審案真的沒啥看頭,架勢擺得嚇死人,胡亂問了兩句,依然不清不楚,就打退堂鼓了。好在縣太爺的心理素質不是一般的強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笑眯眯的,好像破不了案子挺光彩似的。
徐馳雖然不著急,但並不表示他對自己沒有看法。你說上任以來,三宗案子連一宗都破不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一點辦法都沒有,多少有些過意不去吧。丟臉啊,丟了所有穿越人士的臉!
一連好幾天,依然沒有下雨,太陽卻有越來越毒辣的趨勢。王胡子想出來的辦法被縉雲百姓所采納。一大清早,徐馳就被震天響的鑼鼓嗩呐吵醒,以為是哪家接新媳婦,趕緊爬起來去看熱鬧。跑出去一看,哪是什麽接新媳婦,原來是拜龍王求雨。
幾個輕壯勞力舉了個碩大的龍頭,前麵一個道士開路,後麵則是七八個“仙娘”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詞,臉上塗的花裏胡哨。
“‘仙娘’就是這個樣子呀?”徐馳問旁邊的衙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