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狄閣老之言不無道理,那二位認為該如何處置?”則天皇帝神色稍緩,問道。
武三思道:“監察禦史宋璟此前赴縉雲奔喪,不日即可返回。待宋璟回朝之後,便知端倪,到時再作處置不遲。”
“宋禦史有孝服在身,對縉雲之事恐怕難有了解。皇上不若另行派人去縉雲走一遭,一則體察災情,二則看看那陳縣令,到底如何。”站在皇上身後的張易之說道。
武則天問道:“朕派何人去縉雲為好?”皇帝拿不定主意了,聽狄仁傑與張易之一說,派人倒成了勢在必行。
狄仁傑不敢吭聲了,剛才自己自告奮勇時,被皇上斥責為“屁股坐不穩”,自然不好意思再次請纓。
“微臣願往,”張易之道:“二位相爺事務冗繁,抽不開身,微臣倒是清閑得緊。此行也隻作微服私訪,旨在暗中打探。微臣人微官卑,不致於驚擾到地方。”
剛當上控鶴監內供奉的張易之,何止是“清閑得緊”,簡直就是“閑的蛋疼”。他這樣的內供奉,說穿了就是徹頭徹尾的小蜜,主要工作便是吟詩唱歌給皇帝解悶,外加捏腿捶背、推油侍寢。按理說,這工作應該是個美差,勞動強度低,工資待遇高,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但張小蜜服務的對象是當今皇帝,雖然皇帝保養得宜,但畢竟年逾七旬,不能盡興不說,工作久了多少有些反胃。
悲催的是,張小蜜不管怎麽反胃,還不能跳槽,不但不能跳槽,還不能兼職。你這個內供奉就隻能供奉皇帝一個,你想多供奉幾個,連門都沒有。既不能跳槽,又不能兼職的張供奉,是多麽的渴望出差啊。如今皇帝要派人到縉雲,機會稍縱即逝,張供奉豈有不把握的道理?
作為張小蜜的老板,皇帝自然知道下屬的所思所想,心裏肯定不能同意。但又不好打壓下屬對工作的積極性,所以一時半會不知如何回答,便踟躕起來。
武三思道:“難得張供奉有操心國事之心,為陛下分憂,微臣倒是認為,若是張供奉能體察地方,不但陛下放得心,我等同僚亦是輕鬆不少。”
狄仁傑也是頷首微笑,似乎很是讚成武張二人的主意。
張易之自告奮勇,兩位部門主管也同意,皇帝不好再反對。一點小事就派一個宰相去的話,弄一千個宰相都不夠用。
皇帝無奈首肯道:“既如此,張供奉走一遭,自無不可。去之前,先準備兩道聖旨,隻要那陳秦勉強還能應付,就賞他;若是太過不堪,就撤了他,不必另行報給吏部,耽誤時辰。”
皇帝的真實想法當然不是為了節省時間,主要意圖還是控製張小蜜的權力。事先就擬好了旨,張小蜜在處理問題時就隻能二選一,非甲即乙,非a即b,借以告訴他,你不能仗著皇帝的寵幸,在地方上肆意妄為,隨便插手地方的事務。
武則天當皇帝,靠的不是美色,而是手段與智慧。
————
中央朝廷派了以張小蜜為首的督導組,正在來縉雲驗收工作的途中,徐馳還懵然不知,依然正忙著高新區的開工建設。
張小蜜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出差機會,裝扮成富家公子,隻帶了幾個內廷侍衛,一路輕車簡從,安靜低調地進了縉雲城內。
一進東城,見慣了大場麵的張易之還是驚呆了。方圓數千畝的土地上,五縱五橫十條大道,將其分成井字狀的三十六塊。特別是最正中連接東城門到河邊的那條道,其寬闊程度,還真不亞於承天門大街。三麵的城牆也已初具雛形,空地上堆放的木料積成一座座小山。數千工匠民夫往來忙碌,場麵震撼,熱火朝天。
張小蜜嘿嘿一笑,好家夥,周刺史例舉的四大罪狀,一下子坐實了三條:亂發勞役、盡毀良田、僭越皇城,就差一個“積案如山”了。
幾人下了馬,遠遠的聽到有鑼梆子響。循聲而去,卻進了西城,再走不遠,便是縉雲縣衙。鑼聲便是從縣衙門口發出來的,隻見一個衙差,梆、梆、梆敲了三下銅鑼,便喊起來:“繳了保證金的各位爺,請到縣衙正堂就位,拍賣馬上開始了——閑雜人等,不得進入正堂。”“梆、梆、梆”又是三聲鑼響,衙差繼續履行喊話的工作。
張小蜜納了悶了,這“拍賣”是甚麽個東東?還要繳納保證金?便問那敲鑼的衙差道:“請問這位差大哥,‘拍賣’到底是甚麽個意思?”
那敲鑼的差大哥正是能說會道的錢五,錢五見張小蜜幾人穿得富麗堂皇,料想必是有錢人,不敢怠慢,便笑道:“哥幾個是剛來乍到的罷,那邊廂照壁上有許多的告示,哥幾個去學習學習,有興趣的話,還趕得及。”
“學習”一詞是縣令大人說出來的,錢五自己也被陳縣令逼著學習了一整天的告示,說是要他為參加拍賣的人釋疑解惑,要起到宣傳的作用。
張小蜜果然依言到照壁下學習起告示來。像張小蜜這種高級小蜜,除了相貌之外,文采學問也是一流的,區區幾張告示,自然不在話下。粗略一掃,就知曉了大體的含義。
張小蜜又問錢五道:“我們幾個是從京城過來的,不知可否參與拍賣?煩請差大哥告知。”
錢五正求之不得呢,領會了拍賣精神的錢五知道,參加拍賣的人越多,意味著抬價的人越多,拍賣的價格自然就越高。錢五忙不迭地答道:“那有何不可的,俺們縣令大人說了,參與拍賣不受戶口的影響,隻要有錢,誰都可以——哥幾位有興趣的話,到錢主簿那裏繳納了一千貫保證金,就能到縣衙正堂就坐了。”
錢五滿腔熱情,舌綻蓮花,堪稱金牌導購。
張小蜜自然樂意捧場,好不容易出來一次,一路逢州過縣,還沒來得及顯擺顯擺,如今到了縉雲,怎麽也得顯擺一番,方不誤此行。以張小蜜的財力,若是在縉雲這種窮鄉僻壤還顯擺不起來,那就白混了。
此時,縉雲境內及附近地帶有些財力的地主豪紳,陸陸續續進了縣衙大堂。看熱鬧的普通百姓,依然被阻止在大堂之外,隻能遠遠圍觀。
張易之及幾個侍衛在錢五的帶領下,在錢琳那裏交了一千兩銀票,領了一個號牌,取得了在縉雲縣衙大堂就坐的資格。
參加拍賣的基本上都到齊了。公案下方的大堂中,滿滿當當地擺放著四十台案幾,每排四張,共計十排。前麵的四九三十六張案幾,都坐滿了人,後麵剩下的一排,卻隻有三十七號台坐了一個人。而張小蜜的號牌則是三十八號,可見,今天參與拍賣的,連同張小蜜,一共有三十八家競爭第一宗土地。
張小蜜在三十八號台坐了下來,空出來的另兩張案幾正好被隨身幾個侍衛占據。
三十七號位的買家朝張易之頷首示意,道:“這位公子也是來競拍的麽?”
張小蜜矜持地點了點頭,此行雖說是微服私行,但讓他與這些個土包子打交道實在有點別扭。
三十七號買家不是別人,卻是陳楚,徐馳安排的一個托兒。另一個托兒則是趙裕民,坐在前排的一號位。兩個托兒除了哄抬價格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要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畢竟拍賣會對大周而言,是一個新鮮事務。
今天的縣衙大堂不是審訊斷案之地,而是臨時的拍賣現場,一眾衙役捕快搖身一變,手裏的水火棍變成了茶壺果盤之類的,充當起了侍應生,在各排案幾之間,穿花蝴蝶一般,忙著招呼侍候各位有錢的大爺。
大周第一任拍賣師自然由縉雲縣令陳秦客串。
身著便服的徐馳,在大眾的期盼中,在單綾的陪同下,從後衙款款而出。
徐馳此時的身份雖然是拍賣師,但在座的誰不知道他是縉雲縣令呢?眾人一齊離座行禮,雖不是什麽跪拜大禮,但沒有一個人敢掉以輕心,畢竟身份擺在那裏。陳家大郎也隻能跟隨潮流,起身向自家兄弟行禮。
當然,也有幾個例外的,那就是張易之及幾個隨從,堂堂皇帝近侍,豈有向一個七品小官行禮的道理?
徐馳更是一改平時囂張無賴的神態,變得溫文爾雅,笑容可掬,朝眾買家回了禮,便娓娓介紹起了今天的拍賣物品,即東城區第一宗地,位於老東城門以東,東一路以西,馮陳楮衛大道以北,北緯一路以南,麵積為整六十畝。
介紹完了拍賣物,徐馳又開始介紹拍賣規則。雖然各項規則在告示上寫得非常詳盡,但徐馳仍然不厭其煩地,更加形象地將規則逐一介紹。一則是拍賣是個新生事物,大周百姓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二則是徐馳的拍賣會可不止今天一場,三十六宗土地,如果不截留自用的話,就必須拍賣三十六次。第一宗地拍賣好了,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後麵的可以依照執行,省事得多。
武三思道:“監察禦史宋璟此前赴縉雲奔喪,不日即可返回。待宋璟回朝之後,便知端倪,到時再作處置不遲。”
“宋禦史有孝服在身,對縉雲之事恐怕難有了解。皇上不若另行派人去縉雲走一遭,一則體察災情,二則看看那陳縣令,到底如何。”站在皇上身後的張易之說道。
武則天問道:“朕派何人去縉雲為好?”皇帝拿不定主意了,聽狄仁傑與張易之一說,派人倒成了勢在必行。
狄仁傑不敢吭聲了,剛才自己自告奮勇時,被皇上斥責為“屁股坐不穩”,自然不好意思再次請纓。
“微臣願往,”張易之道:“二位相爺事務冗繁,抽不開身,微臣倒是清閑得緊。此行也隻作微服私訪,旨在暗中打探。微臣人微官卑,不致於驚擾到地方。”
剛當上控鶴監內供奉的張易之,何止是“清閑得緊”,簡直就是“閑的蛋疼”。他這樣的內供奉,說穿了就是徹頭徹尾的小蜜,主要工作便是吟詩唱歌給皇帝解悶,外加捏腿捶背、推油侍寢。按理說,這工作應該是個美差,勞動強度低,工資待遇高,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但張小蜜服務的對象是當今皇帝,雖然皇帝保養得宜,但畢竟年逾七旬,不能盡興不說,工作久了多少有些反胃。
悲催的是,張小蜜不管怎麽反胃,還不能跳槽,不但不能跳槽,還不能兼職。你這個內供奉就隻能供奉皇帝一個,你想多供奉幾個,連門都沒有。既不能跳槽,又不能兼職的張供奉,是多麽的渴望出差啊。如今皇帝要派人到縉雲,機會稍縱即逝,張供奉豈有不把握的道理?
作為張小蜜的老板,皇帝自然知道下屬的所思所想,心裏肯定不能同意。但又不好打壓下屬對工作的積極性,所以一時半會不知如何回答,便踟躕起來。
武三思道:“難得張供奉有操心國事之心,為陛下分憂,微臣倒是認為,若是張供奉能體察地方,不但陛下放得心,我等同僚亦是輕鬆不少。”
狄仁傑也是頷首微笑,似乎很是讚成武張二人的主意。
張易之自告奮勇,兩位部門主管也同意,皇帝不好再反對。一點小事就派一個宰相去的話,弄一千個宰相都不夠用。
皇帝無奈首肯道:“既如此,張供奉走一遭,自無不可。去之前,先準備兩道聖旨,隻要那陳秦勉強還能應付,就賞他;若是太過不堪,就撤了他,不必另行報給吏部,耽誤時辰。”
皇帝的真實想法當然不是為了節省時間,主要意圖還是控製張小蜜的權力。事先就擬好了旨,張小蜜在處理問題時就隻能二選一,非甲即乙,非a即b,借以告訴他,你不能仗著皇帝的寵幸,在地方上肆意妄為,隨便插手地方的事務。
武則天當皇帝,靠的不是美色,而是手段與智慧。
————
中央朝廷派了以張小蜜為首的督導組,正在來縉雲驗收工作的途中,徐馳還懵然不知,依然正忙著高新區的開工建設。
張小蜜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出差機會,裝扮成富家公子,隻帶了幾個內廷侍衛,一路輕車簡從,安靜低調地進了縉雲城內。
一進東城,見慣了大場麵的張易之還是驚呆了。方圓數千畝的土地上,五縱五橫十條大道,將其分成井字狀的三十六塊。特別是最正中連接東城門到河邊的那條道,其寬闊程度,還真不亞於承天門大街。三麵的城牆也已初具雛形,空地上堆放的木料積成一座座小山。數千工匠民夫往來忙碌,場麵震撼,熱火朝天。
張小蜜嘿嘿一笑,好家夥,周刺史例舉的四大罪狀,一下子坐實了三條:亂發勞役、盡毀良田、僭越皇城,就差一個“積案如山”了。
幾人下了馬,遠遠的聽到有鑼梆子響。循聲而去,卻進了西城,再走不遠,便是縉雲縣衙。鑼聲便是從縣衙門口發出來的,隻見一個衙差,梆、梆、梆敲了三下銅鑼,便喊起來:“繳了保證金的各位爺,請到縣衙正堂就位,拍賣馬上開始了——閑雜人等,不得進入正堂。”“梆、梆、梆”又是三聲鑼響,衙差繼續履行喊話的工作。
張小蜜納了悶了,這“拍賣”是甚麽個東東?還要繳納保證金?便問那敲鑼的衙差道:“請問這位差大哥,‘拍賣’到底是甚麽個意思?”
那敲鑼的差大哥正是能說會道的錢五,錢五見張小蜜幾人穿得富麗堂皇,料想必是有錢人,不敢怠慢,便笑道:“哥幾個是剛來乍到的罷,那邊廂照壁上有許多的告示,哥幾個去學習學習,有興趣的話,還趕得及。”
“學習”一詞是縣令大人說出來的,錢五自己也被陳縣令逼著學習了一整天的告示,說是要他為參加拍賣的人釋疑解惑,要起到宣傳的作用。
張小蜜果然依言到照壁下學習起告示來。像張小蜜這種高級小蜜,除了相貌之外,文采學問也是一流的,區區幾張告示,自然不在話下。粗略一掃,就知曉了大體的含義。
張小蜜又問錢五道:“我們幾個是從京城過來的,不知可否參與拍賣?煩請差大哥告知。”
錢五正求之不得呢,領會了拍賣精神的錢五知道,參加拍賣的人越多,意味著抬價的人越多,拍賣的價格自然就越高。錢五忙不迭地答道:“那有何不可的,俺們縣令大人說了,參與拍賣不受戶口的影響,隻要有錢,誰都可以——哥幾位有興趣的話,到錢主簿那裏繳納了一千貫保證金,就能到縣衙正堂就坐了。”
錢五滿腔熱情,舌綻蓮花,堪稱金牌導購。
張小蜜自然樂意捧場,好不容易出來一次,一路逢州過縣,還沒來得及顯擺顯擺,如今到了縉雲,怎麽也得顯擺一番,方不誤此行。以張小蜜的財力,若是在縉雲這種窮鄉僻壤還顯擺不起來,那就白混了。
此時,縉雲境內及附近地帶有些財力的地主豪紳,陸陸續續進了縣衙大堂。看熱鬧的普通百姓,依然被阻止在大堂之外,隻能遠遠圍觀。
張易之及幾個侍衛在錢五的帶領下,在錢琳那裏交了一千兩銀票,領了一個號牌,取得了在縉雲縣衙大堂就坐的資格。
參加拍賣的基本上都到齊了。公案下方的大堂中,滿滿當當地擺放著四十台案幾,每排四張,共計十排。前麵的四九三十六張案幾,都坐滿了人,後麵剩下的一排,卻隻有三十七號台坐了一個人。而張小蜜的號牌則是三十八號,可見,今天參與拍賣的,連同張小蜜,一共有三十八家競爭第一宗土地。
張小蜜在三十八號台坐了下來,空出來的另兩張案幾正好被隨身幾個侍衛占據。
三十七號位的買家朝張易之頷首示意,道:“這位公子也是來競拍的麽?”
張小蜜矜持地點了點頭,此行雖說是微服私行,但讓他與這些個土包子打交道實在有點別扭。
三十七號買家不是別人,卻是陳楚,徐馳安排的一個托兒。另一個托兒則是趙裕民,坐在前排的一號位。兩個托兒除了哄抬價格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要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畢竟拍賣會對大周而言,是一個新鮮事務。
今天的縣衙大堂不是審訊斷案之地,而是臨時的拍賣現場,一眾衙役捕快搖身一變,手裏的水火棍變成了茶壺果盤之類的,充當起了侍應生,在各排案幾之間,穿花蝴蝶一般,忙著招呼侍候各位有錢的大爺。
大周第一任拍賣師自然由縉雲縣令陳秦客串。
身著便服的徐馳,在大眾的期盼中,在單綾的陪同下,從後衙款款而出。
徐馳此時的身份雖然是拍賣師,但在座的誰不知道他是縉雲縣令呢?眾人一齊離座行禮,雖不是什麽跪拜大禮,但沒有一個人敢掉以輕心,畢竟身份擺在那裏。陳家大郎也隻能跟隨潮流,起身向自家兄弟行禮。
當然,也有幾個例外的,那就是張易之及幾個隨從,堂堂皇帝近侍,豈有向一個七品小官行禮的道理?
徐馳更是一改平時囂張無賴的神態,變得溫文爾雅,笑容可掬,朝眾買家回了禮,便娓娓介紹起了今天的拍賣物品,即東城區第一宗地,位於老東城門以東,東一路以西,馮陳楮衛大道以北,北緯一路以南,麵積為整六十畝。
介紹完了拍賣物,徐馳又開始介紹拍賣規則。雖然各項規則在告示上寫得非常詳盡,但徐馳仍然不厭其煩地,更加形象地將規則逐一介紹。一則是拍賣是個新生事物,大周百姓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二則是徐馳的拍賣會可不止今天一場,三十六宗土地,如果不截留自用的話,就必須拍賣三十六次。第一宗地拍賣好了,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後麵的可以依照執行,省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