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都不跪就想看聖旨?張易之豈能讓徐馳得逞,兩手捧著聖旨高舉到頭頂。
那張易之不愧是小蜜出身,一米八的個子,比徐馳要高出半個頭。
張易之顧到了上頭沒顧到下頭,在沒防備之下,插在腰帶上的另一道聖旨卻被徐馳強搶了去。
張易之那個氣啊,哪裏看見過像徐馳這樣把聖旨不當聖旨的人?開始是偷看,偷看不到就搶,搶不到就偷。
張易之大叫道:“反了反了,你還真反了,還不將其拿下!”
五個侍衛得了命令,隨即一擁而上,想拷住徐馳。
單綾將徐馳撇到自己身後,手上不知何時多了一柄明晃晃的的寶劍。那劍不過兩指寬窄,長約一米,薄如蟬翼,顫顫巍巍。
單綾挽了個劍花,劍尖一抖,朝外一掠,堪堪封住五人。
五侍衛一驚,不可置信地看著單綾。想不到在縉雲這種窮鄉僻壤,一個毫不顯山露水的中年美婦,一出手就是這般厲害的兵刃。
徐馳也是一愣,她身上哪來的劍呢?怎麽從沒看見過?那劍又窄又薄,能管用嗎?
徐馳不識貨,五個侍衛雖不一定見過,但至少聽說過。這種劍稱為服劍,因為劍身纖細柔軟,不用時一般捆在腰上當腰帶使用。正是因為劍身纖細柔軟,所以需要使劍的人武功特別高強,力道貫於劍身。否則的話,又細又軟,比一截繩子強不到哪裏去。
五人不敢大意,都從背上抽出刀來,與單綾相互對峙,卻並不動手。
五人是大內侍衛,此行隻負責保護張易之的人身安全。顯然,不管是徐馳,還是單綾,對張易之都沒有動手的企圖。至於徐馳偷看搶奪本來就是屬於他的聖旨,甚而至於公開造皇帝的反,都與他們無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把責任分得很清楚。
張易之大怒:“見旨不跪,形同謀逆,陳秦你吃罪得起嗎?”
徐馳笑嘻嘻的,也把手中的聖旨一抖,笑道:“見旨不跪,形同謀逆,張五郎你吃罪得起嗎?”奶奶的,老子也是有聖旨的人了,咱兩個王對王,看誰厲害。
一幹衙差百姓,跪在地上,麵麵相覷:這是怎麽會事,弄出兩道聖旨來了?朝哪邊下跪才好呢?
陳楚急的大叫道:“三郎,休得胡鬧,還不跪下接旨,恭迎上差!”陳楚冷汗直冒,三郎也太膽大了,這事兒要是皇帝知道了,還不得滿門抄斬?
“陳秦跪下接旨!”張易之見陳楚在幫他的忙,以為遇到了明白人,再次敦促道。
“誰說的?要跪也得你先跪,老子是三郎,你是五郎,老子比你大,你先跪了再說。”姓陳的和姓張的論起排行來。
張易之作夢也沒想到,宣旨竟然宣出麻煩來了。
拿聖旨不當一回事的,除了徐馳以外,恐怕是亙古未有。張易之一時無先例可循,不知如何是好,隻得再次大叫道:“拿下,通通拿下!看他誰敢抗旨?”
五侍衛開始蠢蠢欲動。人家有兵器在手,徐馳擔心單綾對付不了,舉著聖旨對那五人道:“我看誰敢動老子,老子拿的可不是草紙,而是聖旨――我看誰敢動?”
五個侍衛真的不敢動了,誰手上有皇帝的東西,誰就代表皇帝。
張易之心想,你們不敢老子敢,於是仗著人高馬大,繞過單綾,從另一側欺至徐馳身邊,搶奪聖旨。
徐馳正是求之不得,將手中的聖旨丟給王胡子,道:“三炮哥你拿著,本老爺把那塊黃布他媽的也搶過來!”
張易之又朝王胡子撲去。
王胡子知道張五郎是欽差,心想,我惹你不起但躲得起,揣著聖旨就跑。
張易之是來傳旨的,卻把聖旨弄丟了,即使皇帝不怪罪,自己也羞於見人,於是掉頭去攆王胡子。
好奇心害死貓,徐馳不知道皇帝傳旨給他要幹什麽,一門心思想揭開謎底,攆著張易之的屁股就追。
五個侍衛在單綾麵前不敢輕舉妄動,但他們的職責是保護張易之。隨即撇開單綾,打算截住徐馳,從而達到保護張易之的目的。
單綾和五個侍衛的想法其實是一樣的,隻是保護的目標不同而已,於是尾隨著五個侍衛,不讓他們過於靠近徐馳。
張小蜜一天到晚住在深宮內苑,養尊處優,這你追我趕的事兒哪是徐馳的對手?三顛兩跳的,徐馳就攆上了張易之,兩人撕扯起來。
徐馳混了上十年的地痞無賴,偷摸搶掠的功夫遠非張易之可比,撕扯的結果自然可想而知,第二道聖旨再度易手。
那五個侍衛見第二道聖旨也已易手,開始有點著急了。徐馳搶了第一道聖旨時,他們不急,因為那是徐馳應得的。兩道聖旨全搶了,他們就有點兜不住了,聖旨比張易之更重要啊。兩聖旨都保不住,還要他們這些侍衛幹啥?
五人一對眼神,便分出一人去對付徐馳,其餘四人仍然拖住單綾。
若是單挑獨鬥,侍衛們根本就不是單綾的對手,但皇宮內衛遠非尋常衙役軍士可比,個個武功極高,加之平時訓練有素,抱團廝殺起來,進退有據,虛實相宜,其實力亦不容小覷。單綾以一對五,雖不落下風,但一時之間,也難以占到便宜。
侍衛的意圖,單綾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有心脫離戰團去衛護徐馳,無奈四侍衛死纏爛打,咬住她不放。
單綾一急,也是急中生智,大喊道:“父老們都去保護縣尊大人,這些人都是騙子,快快保護大人!”
一言驚醒夢中人,趙裕民錢五等人趕緊帶了一眾衙差對另一個侍衛進行圍追堵截,使其難以接近徐馳。
數千的工匠民壯也是驀然驚醒,幾個月來,縣令大人與他們一同赤膊上陣,一同吃飯咽菜,一同迎風撒尿,實打實的是個好縣令。如今縣令有難,豈有坐視不管的道理?民壯們拿起手中的工具,跟隨衙差加入到圍追堵截的隊伍中。
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任那侍衛如何驍勇,片刻之間,便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一多,膽子無形之中也壯大起來,手裏有工具的,就在戰團裏層亂戳,沒工具的,就在外邊扇風造勢。那侍衛左衝右突,在民壯有意無意的促成之下,終於與張易之及另外四個侍衛合兵一處。
再看張易之,不到半個時辰,翩翩富家公子變成了惶惶落魄公雞,發絲淩亂,衣衫襤褸,臉上也讓徐馳摳出了兩道血痕,可謂是狼狽不堪。
冤有頭債有主,張易之拿數千的百姓毫無辦法,隻得兩隻眼睛到處亂瞅,尋找債主徐馳。不找到徐馳還不氣,一找到徐馳,張易之更是肺都氣炸了。隻見徐馳混在百姓當中,朝他擠眉弄眼的豎中指。
張易之憋著一肚子的火無處發泄,隻得朝五個侍衛吼道:“幾個飯桶,連一個女人都對付不了,要你們何用?還不趕緊給老子撤了,丟人現眼的!”
五侍衛如聞綸音,一齊跳出戰團。高手過招,無分男女老幼,人多人寡,拚的是硬本事真功夫。五人雖贏不了單綾,但並不覺得憋屈,人家的本事擺在那裏,五人全力應付,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也隻能堪堪戰個平手。
單綾隻要保得徐馳平安即可,自然不欲與人為惡。再說了,人家確實是正兒八經的傳旨大臣,鬧出人命來,事情越捅越大,反而不好收拾。一旦侍衛停了手,也便見好就收。
張易之遙指徐馳,抖狠道:“姓陳的,算你厲害,咱倆走著瞧,老子不剝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老子就不是人養的!你好生等著老子,到時看看到底是誰厲害……”
那邊陳縣令遙相呼應,大笑道:“好,一言為定,老子等著你――張大人走好,老子恕不遠送,慢走慢走……”可恨的是,徐馳嘴裏客氣著,兩隻手一邊拿著一道聖旨擺來擺去,擺出為老友送行的姿態。
張易之領了侍衛,翻身上馬,複朝括州馳去。打算調集括州府兵,抄了縉雲縣衙。
張易之走後,縉雲百姓複將徐馳圍在中間,紛紛問道:“大人,聖旨上說了什麽?您就念一念,讓草民們開開眼好不?”
大周百姓也挺八卦的,徐馳自然選擇滿足他們的善良願望,手一招,“大家夥跟我來,本老爺當眾宣讀聖旨。”說著,分開百姓,爬到新修好的南城牆上,展開從張易之腰帶上搶來的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念到此處,徐馳卡了殼,後麵兩個字完全不認識。徐馳急中生智,將聖旨粗略掃過一遍,明白了大體的意思,然後大聲道:
“皇上說,本老爺這個縣令幹得好,幹得妙,幹得非常出色,縉雲百姓都沒餓死,要給老爺我升官……你們問老爺我升什麽官?升……升朝散郎。”
一道聖旨,徐馳有十幾個字不認識,加上不知道怎麽斷句,心裏後悔不該當眾顯擺。但是不管如何,徐馳出了一身的老汗,總算是磕磕絆絆地把升官的事情給解釋清楚了。
那張易之不愧是小蜜出身,一米八的個子,比徐馳要高出半個頭。
張易之顧到了上頭沒顧到下頭,在沒防備之下,插在腰帶上的另一道聖旨卻被徐馳強搶了去。
張易之那個氣啊,哪裏看見過像徐馳這樣把聖旨不當聖旨的人?開始是偷看,偷看不到就搶,搶不到就偷。
張易之大叫道:“反了反了,你還真反了,還不將其拿下!”
五個侍衛得了命令,隨即一擁而上,想拷住徐馳。
單綾將徐馳撇到自己身後,手上不知何時多了一柄明晃晃的的寶劍。那劍不過兩指寬窄,長約一米,薄如蟬翼,顫顫巍巍。
單綾挽了個劍花,劍尖一抖,朝外一掠,堪堪封住五人。
五侍衛一驚,不可置信地看著單綾。想不到在縉雲這種窮鄉僻壤,一個毫不顯山露水的中年美婦,一出手就是這般厲害的兵刃。
徐馳也是一愣,她身上哪來的劍呢?怎麽從沒看見過?那劍又窄又薄,能管用嗎?
徐馳不識貨,五個侍衛雖不一定見過,但至少聽說過。這種劍稱為服劍,因為劍身纖細柔軟,不用時一般捆在腰上當腰帶使用。正是因為劍身纖細柔軟,所以需要使劍的人武功特別高強,力道貫於劍身。否則的話,又細又軟,比一截繩子強不到哪裏去。
五人不敢大意,都從背上抽出刀來,與單綾相互對峙,卻並不動手。
五人是大內侍衛,此行隻負責保護張易之的人身安全。顯然,不管是徐馳,還是單綾,對張易之都沒有動手的企圖。至於徐馳偷看搶奪本來就是屬於他的聖旨,甚而至於公開造皇帝的反,都與他們無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把責任分得很清楚。
張易之大怒:“見旨不跪,形同謀逆,陳秦你吃罪得起嗎?”
徐馳笑嘻嘻的,也把手中的聖旨一抖,笑道:“見旨不跪,形同謀逆,張五郎你吃罪得起嗎?”奶奶的,老子也是有聖旨的人了,咱兩個王對王,看誰厲害。
一幹衙差百姓,跪在地上,麵麵相覷:這是怎麽會事,弄出兩道聖旨來了?朝哪邊下跪才好呢?
陳楚急的大叫道:“三郎,休得胡鬧,還不跪下接旨,恭迎上差!”陳楚冷汗直冒,三郎也太膽大了,這事兒要是皇帝知道了,還不得滿門抄斬?
“陳秦跪下接旨!”張易之見陳楚在幫他的忙,以為遇到了明白人,再次敦促道。
“誰說的?要跪也得你先跪,老子是三郎,你是五郎,老子比你大,你先跪了再說。”姓陳的和姓張的論起排行來。
張易之作夢也沒想到,宣旨竟然宣出麻煩來了。
拿聖旨不當一回事的,除了徐馳以外,恐怕是亙古未有。張易之一時無先例可循,不知如何是好,隻得再次大叫道:“拿下,通通拿下!看他誰敢抗旨?”
五侍衛開始蠢蠢欲動。人家有兵器在手,徐馳擔心單綾對付不了,舉著聖旨對那五人道:“我看誰敢動老子,老子拿的可不是草紙,而是聖旨――我看誰敢動?”
五個侍衛真的不敢動了,誰手上有皇帝的東西,誰就代表皇帝。
張易之心想,你們不敢老子敢,於是仗著人高馬大,繞過單綾,從另一側欺至徐馳身邊,搶奪聖旨。
徐馳正是求之不得,將手中的聖旨丟給王胡子,道:“三炮哥你拿著,本老爺把那塊黃布他媽的也搶過來!”
張易之又朝王胡子撲去。
王胡子知道張五郎是欽差,心想,我惹你不起但躲得起,揣著聖旨就跑。
張易之是來傳旨的,卻把聖旨弄丟了,即使皇帝不怪罪,自己也羞於見人,於是掉頭去攆王胡子。
好奇心害死貓,徐馳不知道皇帝傳旨給他要幹什麽,一門心思想揭開謎底,攆著張易之的屁股就追。
五個侍衛在單綾麵前不敢輕舉妄動,但他們的職責是保護張易之。隨即撇開單綾,打算截住徐馳,從而達到保護張易之的目的。
單綾和五個侍衛的想法其實是一樣的,隻是保護的目標不同而已,於是尾隨著五個侍衛,不讓他們過於靠近徐馳。
張小蜜一天到晚住在深宮內苑,養尊處優,這你追我趕的事兒哪是徐馳的對手?三顛兩跳的,徐馳就攆上了張易之,兩人撕扯起來。
徐馳混了上十年的地痞無賴,偷摸搶掠的功夫遠非張易之可比,撕扯的結果自然可想而知,第二道聖旨再度易手。
那五個侍衛見第二道聖旨也已易手,開始有點著急了。徐馳搶了第一道聖旨時,他們不急,因為那是徐馳應得的。兩道聖旨全搶了,他們就有點兜不住了,聖旨比張易之更重要啊。兩聖旨都保不住,還要他們這些侍衛幹啥?
五人一對眼神,便分出一人去對付徐馳,其餘四人仍然拖住單綾。
若是單挑獨鬥,侍衛們根本就不是單綾的對手,但皇宮內衛遠非尋常衙役軍士可比,個個武功極高,加之平時訓練有素,抱團廝殺起來,進退有據,虛實相宜,其實力亦不容小覷。單綾以一對五,雖不落下風,但一時之間,也難以占到便宜。
侍衛的意圖,單綾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有心脫離戰團去衛護徐馳,無奈四侍衛死纏爛打,咬住她不放。
單綾一急,也是急中生智,大喊道:“父老們都去保護縣尊大人,這些人都是騙子,快快保護大人!”
一言驚醒夢中人,趙裕民錢五等人趕緊帶了一眾衙差對另一個侍衛進行圍追堵截,使其難以接近徐馳。
數千的工匠民壯也是驀然驚醒,幾個月來,縣令大人與他們一同赤膊上陣,一同吃飯咽菜,一同迎風撒尿,實打實的是個好縣令。如今縣令有難,豈有坐視不管的道理?民壯們拿起手中的工具,跟隨衙差加入到圍追堵截的隊伍中。
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任那侍衛如何驍勇,片刻之間,便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一多,膽子無形之中也壯大起來,手裏有工具的,就在戰團裏層亂戳,沒工具的,就在外邊扇風造勢。那侍衛左衝右突,在民壯有意無意的促成之下,終於與張易之及另外四個侍衛合兵一處。
再看張易之,不到半個時辰,翩翩富家公子變成了惶惶落魄公雞,發絲淩亂,衣衫襤褸,臉上也讓徐馳摳出了兩道血痕,可謂是狼狽不堪。
冤有頭債有主,張易之拿數千的百姓毫無辦法,隻得兩隻眼睛到處亂瞅,尋找債主徐馳。不找到徐馳還不氣,一找到徐馳,張易之更是肺都氣炸了。隻見徐馳混在百姓當中,朝他擠眉弄眼的豎中指。
張易之憋著一肚子的火無處發泄,隻得朝五個侍衛吼道:“幾個飯桶,連一個女人都對付不了,要你們何用?還不趕緊給老子撤了,丟人現眼的!”
五侍衛如聞綸音,一齊跳出戰團。高手過招,無分男女老幼,人多人寡,拚的是硬本事真功夫。五人雖贏不了單綾,但並不覺得憋屈,人家的本事擺在那裏,五人全力應付,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也隻能堪堪戰個平手。
單綾隻要保得徐馳平安即可,自然不欲與人為惡。再說了,人家確實是正兒八經的傳旨大臣,鬧出人命來,事情越捅越大,反而不好收拾。一旦侍衛停了手,也便見好就收。
張易之遙指徐馳,抖狠道:“姓陳的,算你厲害,咱倆走著瞧,老子不剝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老子就不是人養的!你好生等著老子,到時看看到底是誰厲害……”
那邊陳縣令遙相呼應,大笑道:“好,一言為定,老子等著你――張大人走好,老子恕不遠送,慢走慢走……”可恨的是,徐馳嘴裏客氣著,兩隻手一邊拿著一道聖旨擺來擺去,擺出為老友送行的姿態。
張易之領了侍衛,翻身上馬,複朝括州馳去。打算調集括州府兵,抄了縉雲縣衙。
張易之走後,縉雲百姓複將徐馳圍在中間,紛紛問道:“大人,聖旨上說了什麽?您就念一念,讓草民們開開眼好不?”
大周百姓也挺八卦的,徐馳自然選擇滿足他們的善良願望,手一招,“大家夥跟我來,本老爺當眾宣讀聖旨。”說著,分開百姓,爬到新修好的南城牆上,展開從張易之腰帶上搶來的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念到此處,徐馳卡了殼,後麵兩個字完全不認識。徐馳急中生智,將聖旨粗略掃過一遍,明白了大體的意思,然後大聲道:
“皇上說,本老爺這個縣令幹得好,幹得妙,幹得非常出色,縉雲百姓都沒餓死,要給老爺我升官……你們問老爺我升什麽官?升……升朝散郎。”
一道聖旨,徐馳有十幾個字不認識,加上不知道怎麽斷句,心裏後悔不該當眾顯擺。但是不管如何,徐馳出了一身的老汗,總算是磕磕絆絆地把升官的事情給解釋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