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俞仁思考著這些讓他開始迷惑的問題時,一位穿著員外服的中年男人走上了台。這人身材稍胖,聲音洪亮。他一上台,台下原本嘈雜的聲音漸漸停了下來。


    中年人在台上靜靜的站了約半分鍾,台下才徹底的安靜下來。他這才露出笑臉,向著眾人道,“很高興,眾位相公能夠光臨小店。我知道,大家今天來這兒,並不是為了喝茶,而是來聽錢先生講‘經世致用’學問的。可惜,錢先生在到達嘉興府時,突然接到朝中急訊,不得不星夜趕回京師去了。”


    中年人講到這裏,台下立時一片喧嘩。


    中年人大聲的叫台下靜一靜,可是效果並不明顯。最後,中年人不得不提高聲音道,“雖然錢先生返回了京師,可是錢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我們南京的第一才子――楊舉,楊至庸,卻代表錢先生來到了我們這兒。


    現在,便請我們的至庸先生上台。”


    中年人剛一說完,便從台下走上來一個二十四五的年輕人。這人個頭很矮,大約隻有一米六左右,臉上的模樣更是不敢恭維,就見他麵部正中心的地方,一個碩大的圓鼻頭,就像一粒長在上麵的肉葡萄,而鼻頭上麵的雙目卻又格外的小,以至於在他的大鼻頭的襯托下,讓很多第一眼看到他的人,都感覺找不到他的眼睛。不過,雖然五官不太合格,但總算臉還是白皙的,算是符合了讀書人小白臉的最基本的一條。


    楊舉一上台,沒說話先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這些台下的士子們多數都聽說過楊舉的名頭。他號稱南京第一才子,也是明年殿試狀元的熱門人物,可以說,當今天下的士子當中,沒聽過他名號的人,還真是不多。


    台下的一眾士子看到楊舉長的這樣一副不受上天待見的模樣,很多人都覺得大失所望,也有為他惋惜的。這同時,便有許多人對楊舉起了輕視之心。下麵又開始有人竊竊私語起來。


    這楊舉並不催促大家安靜,也不責備眾人。他就這麽站著,很認真的站著,然後用一雙雖小,卻很稅利的眼睛掃視著台下的每一個人。


    他的眼光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每一個被他掃過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心中一屏,嘴巴也自然的跟著停了下來,然後坐正身子,看向台前。


    楊舉的眼光掃過全場,全場也跟著安靜下來。他這才向前走了兩步,清了清噪子道,“非常抱歉,錢先生因為朝中臨時有事,不得不星夜趕回京師。今天的這次原本由錢先生講的‘經世至用’課,便隻能由我為大家講解了。”


    說完,楊舉又向眾人鞠了一躬,然後才慢慢道來。


    “聖人在《易經係辭》上說‘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我們今天讀聖人之書,我想首先就應該考慮這樣的一個根本問題:究竟為什麽我們要讀書,讀書是為了幹什麽?難道就僅僅是為了科場高中,然後便將書本拋到一旁嗎?……”


    楊舉才講到這裏,最前排便有一個人站了起來,向著楊舉喊,“楊才子。我們今天是專門來聽錢先生講課的,既然錢先生有事沒有來。怎麽著,也要向我們解釋幾句吧!我們這麽多人,很多朋友還是特意從外地、甚至外省趕來的,僅僅一句‘朝中有事’,便把我們發了嗎?這,未免也太不把我們當一回事了吧!”


    楊舉看了那人一眼,沉思了一會兒,沒有說話。


    這時,剛剛發言的那人,旁邊的一個人又站了起來。“楊才子不願說,莫不是又是你們東林黨要搞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吧!當年我們的沈閣老被皇帝召起,你們東林黨便暗中造謠,誣陷沈閣老。至使沈閣老隱居不出,最終達到了你們東林黨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一次,不知錢先生又要搞出什麽樣的陰謀花樣呢?”


    楊舉聽這到話,臉色一時變的難看起來,但是他城府極深,知道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發作的。如果自己控製不住情緒,與這些人爭執起來,便正中了這些人的下懷。對於此人所說的,關於沈一貫的這一段公案,楊舉也有所耳聞。


    說到這位沈一貫,他便是浙黨的開創者,萬曆朝最重要的閣臣之一。當年,他前後在閣達十三年,其中任首輔四年。在這十三年裏,也是萬曆朝政壇最多事的時期,很多名臣,在這些政治風暴中倒了下去。可是,沈一貫卻沒有倒下,反而贏得了萬曆皇帝更多的信任。


    正是在他任首輔時期,浙黨在朝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沈一貫本人在政治上也是一路春風得意,成為皇上最信任的大臣。


    可是,沒想到在萬曆三十三年的京察中,浙黨卻被當時主持京察的東林黨人排擠。沈一貫作為當時的首輔,自然不能眼見著手下被東林人排擠而不救,於是上書皇帝,極言此次京察不公。


    最後,雖然主持此次京察的東林黨人被罷,這事情卻被鬧大了。沈一貫也因此而引火燒身,最終這一把火終於燒到沈一貫的身上。在一眾禦史的交相攻伐之下,沈一貫最終沒能頂住壓力,不久也告老還鄉了。


    雖然皇上當時準了。可是沒幾年,皇上遇到了煩心事,便又想起這位當年和藹可親的沈老頭,於是暗中派人給已在老家耕讀隱居的沈一貫去信求教。


    沈一貫非常熱心,他不僅認真答複皇上的問題,積極的給他出謀劃策,還隱隱的表達出重新出山的意願。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沈一貫的這封給皇上的回信卻不知為何,還沒送到皇上手裏,便先在民間傳了開來。大家於是都說,沈一貫是個偽君子,明明想當官,卻還要故作矜持,假惺惺的辭什麽官。現在又悄悄的向皇上獻媚,想要複職。還有一些說的就更難聽了,說沈一貫這叫:既想當**,又要立牌坊。


    這話一出,沈老頭再也無臉出山,從此真正的做了隱者。連皇上數次派人送到他們家的信,他也是不看、不收、不回。


    事後,大家自然都會想到,這件事情當中的關鍵便是那封信。據外間後來傳說,特別是浙黨人。說是,當年沈一貫的這封信被東林黨的重要人物李三才給偷梁換柱了,然後又篡改了內容在民間流傳開來。


    據他們說,沈一貫派去送信的這位家人在半路上曾經受邀,在李三才的府上住了一夜。原因是,這位李三才當年曾是沈一貫的門生,所以與沈家的這位家人相熟。


    此事在當年影響極廣,而且也不過才過去六七年,楊舉自然也聽說過。可是,這事雙方都做的不太光彩,他自然不好解釋,也不能解釋。所以,聰明的楊才子選擇了沉默


    楊舉沉默了,這些萬鬆書院的人卻並沒打算就這樣放過他。


    “楊才子為什麽不說話呀?你給我們說說嘛!也讓我們見識見識你們東林黨耍陰謀的手段。說不定,我們因為佩服你們高超的偷雞摸狗的手段,便全都投到你們東林黨的門下了呢!”


    雖然這人話說的尖酸,台上的楊舉卻十分能夠裝傻。被人如此的排擠,他卻似乎一點也不尷尬。看他單手托腮,雙目下視,一副沉思的模樣,好像正在思考對方的話,又似乎根本就沒有聽到對方的話。俞仁不由的暗暗佩服起來,他本以為自己的臉皮天下最厚,看來,與這位楊大才子相比,自己的那點功力,還真是差了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巨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的男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的男人並收藏明末巨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