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繼點點頭,“我知道如明你的顧慮。這問題我也想過。但當初我們跟徐教主談舉事的合作時,便有言在先,如果我門中兄弟多數反對,那這合作便算作罷。現在看來,我當初的這個決定,堂裏的兄弟其實多數都是不同意的。隻是當時我出於大局考慮,將大家的意見強行壓下去了。
現在跟徐教主講撤出,應該也不能算是我們失信吧!”
“可是門主,聞香教在京師活動多年,教徒更是不下百萬,特別是在直隸和山東兩地為多。如今又正值小皇帝剛剛登基,他們此次舉事,成功的可能及大。我們放棄如此好的現成機會不要,卻要非要自己艱難的從頭做,是不是不值?”
徐鴻儒搖了搖頭。“如明啊!你可不能隻看到表麵啊!不錯,他們聞香教確實是教徒眾多。可是,他們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教眾多為無知小民,能有遠見、有才識、擔大任的人太少了。
這也正是徐鴻儒極力要拉咱們參加的最重要的原因。咱們聚和堂雖然人數不過數百,可是卻人人皆是精銳,個個可為將領。徐鴻儒當初與我第一次談時,隻是希望我派給他二十人,幫他訓練教徒如何與官兵作戰。他願意用一個江西換咱們二十人,可見他對咱們的倚重。
這兩天,我經過仔細斟酌,覺得徐鴻儒的話不可全信。莫說他要舉事成功很難。就是真的成了,他也未必就會給咱們江西,反而更可能會將咱們暗暗誅除。你莫忘了那句老話啊: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士亡。這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何況,我們本與他們聞香教並非一家。到那時,我們大事未成,反而害的眾兄弟身首異處,讓我何顏於地下再見眾位先輩!
再者,這天下就真是這麽好打的嗎?別看大明在遼東一直不利,可是能人還是極多的,咱們兄弟雖說是多年來行走四方,又多是手搏龍蛇之輩,可這打戰必竟不是江湖爭鬥,那靠的可不是個人之力。別看我平日裏誇你們,說你們個個能當將軍,那隻是兄弟們之間說笑,真上了戰場,那可不是僅靠勇力就可以勝的。
要打天下,談何容易。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梁如繼說到這兒,長長的歎了口氣。
“梁門主,說到底,你是膽怯了,是嗎?沒關係,如果你不敢去,我帶一班兄弟去助徐教主好了。到時候,天下打下來,你還是我們大家的門主。我也絕不與你爭這個位子,怎麽樣?”
梁如繼露出一個苦笑,“如明,你當我梁如繼是那樣的孬種嗎?如果我膽怯,三月前又怎會答應與徐教主合作。我方才已經說了。所以現在不跟徐教主合作了,那是因為我已找到了一條更適合我們走的路,而且風險比與聞香教合作的風險還要小的多,成功的機會卻更比他們的大的多。
你去問問,我們聚和門的兄弟,有哪一個是怕死的。如果怕死,我們也不會整日冒著殺頭的危險做這種劫富殺官的事了!”
梁如繼的話沒講完,下麵早已有許多人議論起來,“是啊如明,門主說的是。跟那個小胡子合作不好。我一看他那裝神弄鬼的樣子便來氣。就他們那一班烏合之眾,能成什麽事。”
“門主說的有道理。咱們要是跟聞香教合作,拚死拚活的為他們打下了江山,隻怕他們早晚也還是要把咱們一腳給踹了。這種事情不能幹。”
…………
梁如明聽著眾人的議論,突然站了起來,“那麽,我想請問門主。您所說的,我們可以自己創立的世界,又是什麽樣子?我們又靠什麽創立?難道就靠我們手裏的這幾百窮光蛋嗎?莫忘了,做事可不能光有人就行,還得有銀子啊!咱們聚和門的銀子可是從來都是左手進右手出的!”
下麵的眾人聽了梁如明的話,又紛紛議論起來,有不少人又開始讚同起梁如明的話,認為雖然危險,但如果梁如繼找不出更好的出路,大家還是選擇與聞香門合作的好。
梁如繼從容的道,“如明兄弟說的對。這些問題我也都想到了。因此,我今天特意請來了那位奇人,那天因為走的匆忙,我也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問清楚,今天眾兄弟都在,正好一起討論。看看,咱們要建立一個什麽樣的世界,要怎麽建立,又要怎麽維護。不能像當年的何老前輩那樣,幹了十幾年,官府一打壓,咱們就的跑路。這樣肯定不行。”
說完,梁如繼讓到一旁,向下麵道,“下麵,咱們先請這位奇人――泉州俞仁俞相公,給咱們講一講聚和堂要怎麽辦才能更好。”
梁如繼說著,躬身將俞仁請到前麵幾張凳子搭起來的小台子上。
俞仁一直在旁邊默默聽著這些人的討論。起初,他還有些不懂。慢慢的他就明白了。原來,這個梁如繼他們創立了一個聚和門。而那個什麽聞香教有一個徐教主,想要找他們合作,大家一起舉事。說白了,也就是造反。
梁如繼原本是想借聞香教恢複他們的聚合堂,可是現在因為聽了自己前天的那一場議論後,又突然改了主意。現在,他要讓自己說,這聚和堂以後要怎麽辦。俞仁還真是為了難。他可是從來都沒想過這聚和堂的問題,他想的隻是如果要讓他治理東南,他要怎麽做。
他相信經濟發達,思想也更開放的東南,正是大明民主最好的溫泉。如果有一天他跟朝廷反目了,也許他可以在那兒找到一塊地方,建起一個國中之國,給他的兄弟們一個立足之地。
可是,現在梁如繼要讓他講如何建立一個全新的聚和堂,俞仁為難了。但是他也知道,這種場合是萬萬推辭不得的。不然,他可就是害了梁如繼了。那個叫如明的年輕人言辭犀利,咄咄逼人,明顯不服梁如繼。如果自己在這種關鍵的時候給梁如繼再砸個台子,就隻怕他的門主的位子都要危險了。
俞仁站到台上,清了清嗓子,向台下道,“很高興能與諸位一起討論這個問題。說實在話。我從前還真沒有聽說過泰州學派和他的‘百姓日常即是道’的觀點,更沒有聽說過聚和堂。”
台下眾人聽了這話,又有人開始悄悄議論起來。
“可是,對於大同世界,我卻與眾位一樣。一直以來,這都留存在我心中的一個夢想。一直以來,我也都在思考要怎樣才能建立一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富足、沒有欺壓的大同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家家有地種,人人有房住,餐餐吃飽飯,不必受人打罵、不必看人眼色過活。也許他的名字不叫聚和堂,但這並沒關係。因為它正是我們心中共同的夢想世界。
實不相瞞眾位。我手下也有數千名兄弟。這些人大多都生活在海上,以四海貶貨為生。在我們的海島上,我們隻有分工的不同,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大家相處的跟一家人一樣,彼此之間雖非同姓,卻都是最好的兄弟姐妹。
但是,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夢想。我想在陸上也給他們一個這樣的家園,因為海島上必竟受條件限製,生活比較難以保障,有時遇到台風一類,就會很麻煩。可是,我也知道,這事在陸上是很難做到的。在海島上,我們所以能很輕易的做到這一點,那是因為那些海島朝廷沒有派官員。而在陸上,幾乎沒有一片這樣的地方。
後來,有一天我終於想通了。為什麽我們會害怕受那些官員的欺壓呢?是因為我們沒有反抗的力量。如果我們有一支可以反抗官兵的力量,但是我們又不主動與朝廷為敵。國家要收的稅,我們都照樣的交。但是地方的那些貪官要給我們加征稅賦、徭役就不行。
這樣會是什麽結果呢?至少我們不會再重複當年何老前輩的悲劇了吧!”
俞仁的話未講完,梁如明便當先問道,“俞相公說的固然好。可是,這地從哪裏來呢?又要交稅,又要供養一支軍隊。這些錢又從哪裏來?”
現在跟徐教主講撤出,應該也不能算是我們失信吧!”
“可是門主,聞香教在京師活動多年,教徒更是不下百萬,特別是在直隸和山東兩地為多。如今又正值小皇帝剛剛登基,他們此次舉事,成功的可能及大。我們放棄如此好的現成機會不要,卻要非要自己艱難的從頭做,是不是不值?”
徐鴻儒搖了搖頭。“如明啊!你可不能隻看到表麵啊!不錯,他們聞香教確實是教徒眾多。可是,他們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教眾多為無知小民,能有遠見、有才識、擔大任的人太少了。
這也正是徐鴻儒極力要拉咱們參加的最重要的原因。咱們聚和堂雖然人數不過數百,可是卻人人皆是精銳,個個可為將領。徐鴻儒當初與我第一次談時,隻是希望我派給他二十人,幫他訓練教徒如何與官兵作戰。他願意用一個江西換咱們二十人,可見他對咱們的倚重。
這兩天,我經過仔細斟酌,覺得徐鴻儒的話不可全信。莫說他要舉事成功很難。就是真的成了,他也未必就會給咱們江西,反而更可能會將咱們暗暗誅除。你莫忘了那句老話啊: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士亡。這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何況,我們本與他們聞香教並非一家。到那時,我們大事未成,反而害的眾兄弟身首異處,讓我何顏於地下再見眾位先輩!
再者,這天下就真是這麽好打的嗎?別看大明在遼東一直不利,可是能人還是極多的,咱們兄弟雖說是多年來行走四方,又多是手搏龍蛇之輩,可這打戰必竟不是江湖爭鬥,那靠的可不是個人之力。別看我平日裏誇你們,說你們個個能當將軍,那隻是兄弟們之間說笑,真上了戰場,那可不是僅靠勇力就可以勝的。
要打天下,談何容易。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梁如繼說到這兒,長長的歎了口氣。
“梁門主,說到底,你是膽怯了,是嗎?沒關係,如果你不敢去,我帶一班兄弟去助徐教主好了。到時候,天下打下來,你還是我們大家的門主。我也絕不與你爭這個位子,怎麽樣?”
梁如繼露出一個苦笑,“如明,你當我梁如繼是那樣的孬種嗎?如果我膽怯,三月前又怎會答應與徐教主合作。我方才已經說了。所以現在不跟徐教主合作了,那是因為我已找到了一條更適合我們走的路,而且風險比與聞香教合作的風險還要小的多,成功的機會卻更比他們的大的多。
你去問問,我們聚和門的兄弟,有哪一個是怕死的。如果怕死,我們也不會整日冒著殺頭的危險做這種劫富殺官的事了!”
梁如繼的話沒講完,下麵早已有許多人議論起來,“是啊如明,門主說的是。跟那個小胡子合作不好。我一看他那裝神弄鬼的樣子便來氣。就他們那一班烏合之眾,能成什麽事。”
“門主說的有道理。咱們要是跟聞香教合作,拚死拚活的為他們打下了江山,隻怕他們早晚也還是要把咱們一腳給踹了。這種事情不能幹。”
…………
梁如明聽著眾人的議論,突然站了起來,“那麽,我想請問門主。您所說的,我們可以自己創立的世界,又是什麽樣子?我們又靠什麽創立?難道就靠我們手裏的這幾百窮光蛋嗎?莫忘了,做事可不能光有人就行,還得有銀子啊!咱們聚和門的銀子可是從來都是左手進右手出的!”
下麵的眾人聽了梁如明的話,又紛紛議論起來,有不少人又開始讚同起梁如明的話,認為雖然危險,但如果梁如繼找不出更好的出路,大家還是選擇與聞香門合作的好。
梁如繼從容的道,“如明兄弟說的對。這些問題我也都想到了。因此,我今天特意請來了那位奇人,那天因為走的匆忙,我也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問清楚,今天眾兄弟都在,正好一起討論。看看,咱們要建立一個什麽樣的世界,要怎麽建立,又要怎麽維護。不能像當年的何老前輩那樣,幹了十幾年,官府一打壓,咱們就的跑路。這樣肯定不行。”
說完,梁如繼讓到一旁,向下麵道,“下麵,咱們先請這位奇人――泉州俞仁俞相公,給咱們講一講聚和堂要怎麽辦才能更好。”
梁如繼說著,躬身將俞仁請到前麵幾張凳子搭起來的小台子上。
俞仁一直在旁邊默默聽著這些人的討論。起初,他還有些不懂。慢慢的他就明白了。原來,這個梁如繼他們創立了一個聚和門。而那個什麽聞香教有一個徐教主,想要找他們合作,大家一起舉事。說白了,也就是造反。
梁如繼原本是想借聞香教恢複他們的聚合堂,可是現在因為聽了自己前天的那一場議論後,又突然改了主意。現在,他要讓自己說,這聚和堂以後要怎麽辦。俞仁還真是為了難。他可是從來都沒想過這聚和堂的問題,他想的隻是如果要讓他治理東南,他要怎麽做。
他相信經濟發達,思想也更開放的東南,正是大明民主最好的溫泉。如果有一天他跟朝廷反目了,也許他可以在那兒找到一塊地方,建起一個國中之國,給他的兄弟們一個立足之地。
可是,現在梁如繼要讓他講如何建立一個全新的聚和堂,俞仁為難了。但是他也知道,這種場合是萬萬推辭不得的。不然,他可就是害了梁如繼了。那個叫如明的年輕人言辭犀利,咄咄逼人,明顯不服梁如繼。如果自己在這種關鍵的時候給梁如繼再砸個台子,就隻怕他的門主的位子都要危險了。
俞仁站到台上,清了清嗓子,向台下道,“很高興能與諸位一起討論這個問題。說實在話。我從前還真沒有聽說過泰州學派和他的‘百姓日常即是道’的觀點,更沒有聽說過聚和堂。”
台下眾人聽了這話,又有人開始悄悄議論起來。
“可是,對於大同世界,我卻與眾位一樣。一直以來,這都留存在我心中的一個夢想。一直以來,我也都在思考要怎樣才能建立一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富足、沒有欺壓的大同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家家有地種,人人有房住,餐餐吃飽飯,不必受人打罵、不必看人眼色過活。也許他的名字不叫聚和堂,但這並沒關係。因為它正是我們心中共同的夢想世界。
實不相瞞眾位。我手下也有數千名兄弟。這些人大多都生活在海上,以四海貶貨為生。在我們的海島上,我們隻有分工的不同,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大家相處的跟一家人一樣,彼此之間雖非同姓,卻都是最好的兄弟姐妹。
但是,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夢想。我想在陸上也給他們一個這樣的家園,因為海島上必竟受條件限製,生活比較難以保障,有時遇到台風一類,就會很麻煩。可是,我也知道,這事在陸上是很難做到的。在海島上,我們所以能很輕易的做到這一點,那是因為那些海島朝廷沒有派官員。而在陸上,幾乎沒有一片這樣的地方。
後來,有一天我終於想通了。為什麽我們會害怕受那些官員的欺壓呢?是因為我們沒有反抗的力量。如果我們有一支可以反抗官兵的力量,但是我們又不主動與朝廷為敵。國家要收的稅,我們都照樣的交。但是地方的那些貪官要給我們加征稅賦、徭役就不行。
這樣會是什麽結果呢?至少我們不會再重複當年何老前輩的悲劇了吧!”
俞仁的話未講完,梁如明便當先問道,“俞相公說的固然好。可是,這地從哪裏來呢?又要交稅,又要供養一支軍隊。這些錢又從哪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