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仁點點頭,“你說的很對。不過,這些問題我也都想過了。地,我已經看上了一塊,就在鬆江府外,緊靠崇明島的地方。那兒緊靠出海口,方便與我們的海島相互聯係,而且那塊地,是一片荒地,一直以來都少人墾種。咱們可以把它買下來。至於銀子,不用你們操心,全全由我擔負。
咱們可以先買兩千頃。那片荒地的地契,目前在鬆江府一位大財主的手裏。我前陣子曾特意去看過。那兒有一條小河,連著鬆江。隻是由於年久,河道多處淤積了。咱們買下這片地以後,可以安排人員先把河道排開,再修幾條排水渠。如此,這兒便立時變成了兩千頃上等的良田。
就這塊地方,供一兩千戶農家吃住,絕對不成問題。咱們便在這地方先行試驗。至於軍隊,暫時先在村裏組織起一個一百人的護莊隊。農忙幹活,閑時練習。這些隊員都從本村子弟中抽調,每年從公糧中分五石給他即可。有事時,再別加。
這些田地我們免費分給大家墾種,暫訂每戶先分二十畝。如果咱們的人少,還可以向外收留難民。難民們來了,咱們也一樣的待他們,田地也免費分給他們。但是有一點,這地不是給他們的,而是給他們種,每年需交三成的糧稅。一成是公糧,一成是留給咱們村裏開支用,還有一成由村裏統一修糧倉儲存起來,以備荒年之中。
咱們要在村子裏建一個學堂,免費提供給適齡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咱們還要在村裏建一個醫館,給全村的人們免費看病。
眾人請記住:這個村子隻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試驗地,如果我們做的好的,四方必會有大量的人投向我們。到那時,咱們便可以在周圍建更多這樣的村子。咱們建的村子越多,我們的實力也就會越強。
我們的實力越強,也就越不怕朝廷對咱們的打壓。這幾點,都是相連的。待到我們的聚和村片布大明南北時,離天下大同的時代也就不遠了。
眾位看我這個設想如何啊?”
俞仁話一講完,梁如明便想再提異議,卻早有十幾個年輕人一起哄然叫好。並且急不可耐的站起來問俞仁,這村子什麽時候可以弄好。
俞仁笑起來,“此時,隻是我腦中的一個設想。這個設想也是在前天與你們門主討論之後才產生的,還沒來的及跟你們門主商議……”
“不用商議了。我看這辦法很好。有護莊隊,朝廷的那些貪官們再要想隨意為難,那可就不行了。咱們按時交糧,他們也沒理由再與我們為難。何先生當年就是沒有想到要成立一支護莊隊啊!否則,哪裏便那般輕易的被一個小小知縣便給抓進了大牢。”
梁如明眼看著身邊的兄弟們一下都被俞仁挑起了熱情,統統倒向了俞仁的陣營,知道再也不會有人同意他支持聞香教造反的事情。於是一甩袖子,憤然離開了會場。俞仁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梁如繼這時重新走上台,向著台下的兄弟道,“兄弟姐妹們。咱們聚和門當年創立時的宗旨是什麽?”
“入門便是一家人,無分貧富與尊卑。”台下眾人大聲道。
“依我看,今天咱們應該把這改一改了。怎麽改呢!改成入村便是一家人,無分貧富與尊卑。過去,咱們一直固守著一個原則,那就是,非江西人,不得入門。可是,咱們現在還能回到江西,回到當年的那個聚和堂去了嗎?再也不能了。
但是,現在俞相公給我們重新規劃了一個聚和堂。雖然它並不在江西,但是卻是一個比我們當年的聚和堂還要好的地方。咱們估且叫它聚和村好了,就請俞相公擔我們的第一任村正。你們看怎麽樣啊?”
“好……”
“咱們明天就去鬆江。”
台下立時響起一片歡騰。這些聚和門的人,幾乎都是當年何心隱時代裏,聚和堂那十二年裏培養起來的孩子們的後人。他們的父輩或祖輩都與梁如繼的父親一般,親身經曆了那一場千古未有的變革。
在他們的心裏,那十二年就是一個夢,一個終其一生都不能忘掉的夢。為了這個夢,他們一生奔走,一生努力,可是都沒有成功。所以,後來這個夢便傳承給了他們的子孫輩。
這些為夢想苦苦摸索了兩三代人的聚和門人,在聽了俞仁設計的這個村莊藍圖後,突然感覺他們與父輩、祖輩追求一生的夢想,一下子被送到了眼前。他們甚至能夠清晰的想象出那個村子的模樣。
那是怎麽樣的一個世外桃源啊!又遠比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來的真實。
於是,不等梁如繼吩咐,許多人已收跑回他們的住處,開始拾起行李,準備去鬆江了。
俞仁知道這樣不行,他們如此魯莽的行動,是很容易壞事的。於是趕緊寫了一封信,並在他們當中選了個頭兒,讓他帶著信先到鬆江找李瑩,讓他趕緊先把地買下來。然後再告誡其他人,到鬆江後不得進城。因為他們這麽多外地人突然一下子都湧進鬆山城,必然會引起旁人的注意。也很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
這難免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俞仁在經過思考以後給他們做了個詳細的計劃。
在寫給李瑩的信裏,俞仁讓她派人在那片荒地外的海灘邊,先搭些臨時的草棚。並安排人員在那兒駐守。凡有聚和門的人來了,便先安排在那兒住下來。一應吃用之物,先由他們許家在崇明島的兄弟提供。
安排完這一切,天也已經黑了。梁如繼擔心俞仁在這裏還要再多住幾天,便先派人去客棧,給那位車夫帶話,讓他多等幾天。
當晚,俞仁與梁如繼還有幾位聚和門的重要人物聚在一處,再次討論他們將要建起的這個聚和村的事情。眾人經過與俞仁的討論,越加感覺到他們這位新首領的遠見與不凡。
這也讓他們對聚和村的未來越加的有信心。
一夜的深談之後,這些聚和門的人們,更加的信心滿滿了。他們在經過了一夜的興奮之後,開始有秩的組織起南下的事情。
由於來開會的人大多是分散在各地的聚和門的重要門人,本村裏其實隻有梁如繼和他的兩個侄子。
所以,第二天天一亮,人便一下走了個幹淨。熱鬧的梁家大院裏,一下子又恢複了平靜。
俞仁看看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便與梁如繼約定,鬆江再見,準備回客棧了。
這時,一名家丁匆匆從外麵跑進來。
“老爺,徐教主來了。”
梁如繼點點頭,有些意外。他早料到徐鴻儒會來,隻是沒想到他會來的這麽快。
“也好,你去請他進來吧!”梁如繼說著,向身後使了個眼色,屏風後突然閃出兩名十五六名的姑娘,倒把俞仁嚇了一跳。這兩位姑娘昨天他在後院裏那一群聚和門的門徒裏看到過,因為這兩人是一對孿生姐妹,而且長的十分可人,他當時忍不住多看了兩眼。他以為她們也跟其他人一樣,一起走了,沒想到她們卻沒走。
兩個姑娘一來,便一人一個拉著俞仁與趙蕊匆匆向後院走。
“你們……”
俞仁被弄的莫明其妙,正要問,負責拉他的姑娘趕緊伸出小手把他的嘴巴給捂上了。
俞仁與趙蕊就這樣被莫明其妙的帶到旁邊的一個小書房。一名姑娘伸手將書房的一個書架重重一推,書架後立時露出一個門來。
咱們可以先買兩千頃。那片荒地的地契,目前在鬆江府一位大財主的手裏。我前陣子曾特意去看過。那兒有一條小河,連著鬆江。隻是由於年久,河道多處淤積了。咱們買下這片地以後,可以安排人員先把河道排開,再修幾條排水渠。如此,這兒便立時變成了兩千頃上等的良田。
就這塊地方,供一兩千戶農家吃住,絕對不成問題。咱們便在這地方先行試驗。至於軍隊,暫時先在村裏組織起一個一百人的護莊隊。農忙幹活,閑時練習。這些隊員都從本村子弟中抽調,每年從公糧中分五石給他即可。有事時,再別加。
這些田地我們免費分給大家墾種,暫訂每戶先分二十畝。如果咱們的人少,還可以向外收留難民。難民們來了,咱們也一樣的待他們,田地也免費分給他們。但是有一點,這地不是給他們的,而是給他們種,每年需交三成的糧稅。一成是公糧,一成是留給咱們村裏開支用,還有一成由村裏統一修糧倉儲存起來,以備荒年之中。
咱們要在村子裏建一個學堂,免費提供給適齡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咱們還要在村裏建一個醫館,給全村的人們免費看病。
眾人請記住:這個村子隻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試驗地,如果我們做的好的,四方必會有大量的人投向我們。到那時,咱們便可以在周圍建更多這樣的村子。咱們建的村子越多,我們的實力也就會越強。
我們的實力越強,也就越不怕朝廷對咱們的打壓。這幾點,都是相連的。待到我們的聚和村片布大明南北時,離天下大同的時代也就不遠了。
眾位看我這個設想如何啊?”
俞仁話一講完,梁如明便想再提異議,卻早有十幾個年輕人一起哄然叫好。並且急不可耐的站起來問俞仁,這村子什麽時候可以弄好。
俞仁笑起來,“此時,隻是我腦中的一個設想。這個設想也是在前天與你們門主討論之後才產生的,還沒來的及跟你們門主商議……”
“不用商議了。我看這辦法很好。有護莊隊,朝廷的那些貪官們再要想隨意為難,那可就不行了。咱們按時交糧,他們也沒理由再與我們為難。何先生當年就是沒有想到要成立一支護莊隊啊!否則,哪裏便那般輕易的被一個小小知縣便給抓進了大牢。”
梁如明眼看著身邊的兄弟們一下都被俞仁挑起了熱情,統統倒向了俞仁的陣營,知道再也不會有人同意他支持聞香教造反的事情。於是一甩袖子,憤然離開了會場。俞仁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梁如繼這時重新走上台,向著台下的兄弟道,“兄弟姐妹們。咱們聚和門當年創立時的宗旨是什麽?”
“入門便是一家人,無分貧富與尊卑。”台下眾人大聲道。
“依我看,今天咱們應該把這改一改了。怎麽改呢!改成入村便是一家人,無分貧富與尊卑。過去,咱們一直固守著一個原則,那就是,非江西人,不得入門。可是,咱們現在還能回到江西,回到當年的那個聚和堂去了嗎?再也不能了。
但是,現在俞相公給我們重新規劃了一個聚和堂。雖然它並不在江西,但是卻是一個比我們當年的聚和堂還要好的地方。咱們估且叫它聚和村好了,就請俞相公擔我們的第一任村正。你們看怎麽樣啊?”
“好……”
“咱們明天就去鬆江。”
台下立時響起一片歡騰。這些聚和門的人,幾乎都是當年何心隱時代裏,聚和堂那十二年裏培養起來的孩子們的後人。他們的父輩或祖輩都與梁如繼的父親一般,親身經曆了那一場千古未有的變革。
在他們的心裏,那十二年就是一個夢,一個終其一生都不能忘掉的夢。為了這個夢,他們一生奔走,一生努力,可是都沒有成功。所以,後來這個夢便傳承給了他們的子孫輩。
這些為夢想苦苦摸索了兩三代人的聚和門人,在聽了俞仁設計的這個村莊藍圖後,突然感覺他們與父輩、祖輩追求一生的夢想,一下子被送到了眼前。他們甚至能夠清晰的想象出那個村子的模樣。
那是怎麽樣的一個世外桃源啊!又遠比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來的真實。
於是,不等梁如繼吩咐,許多人已收跑回他們的住處,開始拾起行李,準備去鬆江了。
俞仁知道這樣不行,他們如此魯莽的行動,是很容易壞事的。於是趕緊寫了一封信,並在他們當中選了個頭兒,讓他帶著信先到鬆江找李瑩,讓他趕緊先把地買下來。然後再告誡其他人,到鬆江後不得進城。因為他們這麽多外地人突然一下子都湧進鬆山城,必然會引起旁人的注意。也很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
這難免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俞仁在經過思考以後給他們做了個詳細的計劃。
在寫給李瑩的信裏,俞仁讓她派人在那片荒地外的海灘邊,先搭些臨時的草棚。並安排人員在那兒駐守。凡有聚和門的人來了,便先安排在那兒住下來。一應吃用之物,先由他們許家在崇明島的兄弟提供。
安排完這一切,天也已經黑了。梁如繼擔心俞仁在這裏還要再多住幾天,便先派人去客棧,給那位車夫帶話,讓他多等幾天。
當晚,俞仁與梁如繼還有幾位聚和門的重要人物聚在一處,再次討論他們將要建起的這個聚和村的事情。眾人經過與俞仁的討論,越加感覺到他們這位新首領的遠見與不凡。
這也讓他們對聚和村的未來越加的有信心。
一夜的深談之後,這些聚和門的人們,更加的信心滿滿了。他們在經過了一夜的興奮之後,開始有秩的組織起南下的事情。
由於來開會的人大多是分散在各地的聚和門的重要門人,本村裏其實隻有梁如繼和他的兩個侄子。
所以,第二天天一亮,人便一下走了個幹淨。熱鬧的梁家大院裏,一下子又恢複了平靜。
俞仁看看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便與梁如繼約定,鬆江再見,準備回客棧了。
這時,一名家丁匆匆從外麵跑進來。
“老爺,徐教主來了。”
梁如繼點點頭,有些意外。他早料到徐鴻儒會來,隻是沒想到他會來的這麽快。
“也好,你去請他進來吧!”梁如繼說著,向身後使了個眼色,屏風後突然閃出兩名十五六名的姑娘,倒把俞仁嚇了一跳。這兩位姑娘昨天他在後院裏那一群聚和門的門徒裏看到過,因為這兩人是一對孿生姐妹,而且長的十分可人,他當時忍不住多看了兩眼。他以為她們也跟其他人一樣,一起走了,沒想到她們卻沒走。
兩個姑娘一來,便一人一個拉著俞仁與趙蕊匆匆向後院走。
“你們……”
俞仁被弄的莫明其妙,正要問,負責拉他的姑娘趕緊伸出小手把他的嘴巴給捂上了。
俞仁與趙蕊就這樣被莫明其妙的帶到旁邊的一個小書房。一名姑娘伸手將書房的一個書架重重一推,書架後立時露出一個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