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高升泰心下頗有些不以為然,他從高氏家族被幾乎所有人所輕視的無關重要的人物,一路倚仗著自己的浴血拚殺,才有了今時今日幾乎已經成為大理王國掌握著真正權勢的第一人的地位,這一直以來,所憑恃者,都自是自身權謀與算計,野心與實力,對於這位巴先生的這一看法,頗有些認為不外是腐儒之見的想頭,隻是他對於這位巴先生的個性了然於心,也不願在這件事情上多所較真,隻是一笑說道:“宋室能輾轉而曆百餘年,縱使遭逢靖康之變,仍能屹立不倒,個中自是有其道理所在,民心之言雖說略有些過於難以捉摸,但想來或許也是原因之一了。”
“君侯此言差矣”,那個巴先生對於高升泰的話,卻是很不給麵子地直言駁斥,一個勁地大搖其頭:“此說大謬不然,大謬不然啊!”
高升泰目光在那位巴先生的臉上微凝,似在判斷他究竟是真的儒生的酸腐氣發作,抑或是又在裝瘋賣傻,顧左右而言他,隻不過最終卻也隻是向著那位巴先生微微點頭,說道:“不知先生卻又有何教我?”
“民心雖然不可捉摸,但卻著實並不是不可照見,不可探尋,不可求得的事情,否則也就不會自三代聖王以下,曆代賢哲明君都必將經營民心作為第一要務了”,巴先生抬頭,看著高升泰一副似笑非笑,並不當真的表情,難得地正色說道:“君侯隻道民心是不可捉摸的事情,卻是不知這民心的根本,不過就在尋常百姓的柴米油鹽,日用之間啊!”
“民心的根本,就在尋常百姓柴米油鹽,日用之間?!”高升泰聽得巴先生這句話,不知道為了什麽,竟然有了些許悚然微驚的感覺,他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正容端坐,望向那位巴先生,等待著他接著說下去。
“自宋開國之後,經趙匡胤、趙光義兩代君王平滅南唐、北漢之戰後,實在再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勝戰可言,莫說昔日遼國極盛之際,幾似擁有一舉踏平宋室之力,以至昔時宋國的天子官家不得不禦駕親征,以激勵士氣,才勉強抵住遼國大軍,還要每年賠上無數金銀歲幣,簽下‘亶淵之盟’,這才勉強留得一息,就算是那自據西北邊陲而稱皇稱帝的夏國,也時常出兵襲擾宋室,看起來占盡主動,打得宋國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然則這百餘年下來,當日盛極一時的大遼已是分崩離析,契丹人的風光再不複還,而在靖康之變前的最後幾年,宋室依山立堡,劃地築城,逐步推進,也早已建立起了對夏國的戰略優勢”,那個巴先生說著,將眼神投向窗外:“如若不是天意弄人,自那白山黑水之間就這麽躥起了一群女真野人,還居然就這麽誤打誤撞地把宋室汴京給打了下來,隻怕現在天地之間,早就已經沒有夏國那群黨項人的棲身之所了吧!”
“我少年時遊曆四處,也曾到過昔日之遼夏諸邦,女真金國興起之時,蒙君侯不棄,也曾委我出使金國上京,再加上此番入宋,也可自大地稱一聲是遍曆諸國”,那位巴先生長歎了一聲,說道:“然則若非是親眼所見,巴某實在難以相信,宋國百姓之富,竟至於斯,遼國的高官,西夏的世家,抑或今日那些耀武揚威的女真貴族,若真論起生活之舒適富饒,隻怕還不若現今此處的邊鎮小城守門之吏,如此之天下,又豈需擔憂民心之不附,又怎麽可能國祚不永,驟然而絕?!”
“若以是觀之”,那位巴先生看向高升泰,緩緩問道:“則君侯又以為,大理百姓之中高氏一族的份量,較之這南國宋室,輕重幾何呢?!”
“先生這個問題問得好啊”,高升泰默然了半晌,這才長長地一歎,輕輕搖頭,苦笑道:“高某無言以對!”
“君侯既然已經明白了”,巴先生卻自是未曾就此放過,而是又自開口問道:“那君侯難道還要堅持此番入宋之行麽?!”
巴先生輾轉來去,說了這麽多,歸根到底,卻也還是要諫阻高升泰這一次在他看來,無論如何也是絕不應該的入宋之行罷了。
剛剛他對於高升泰所說的那番話雖說有些地方是故意有些許的誇大其辭,以增加說服力,但卻也大半是他綜合這些天來所見所思,有感而發。
在入宋之前,他確實曾經對於這屢戰屢敗的南國宋室頗有些不屑之意,也曾胸懷壯誌,覺得大理將來未必不能大有所為,隻要大理國中高氏一門能夠真正代段而立,整合原本朝堂中樞上分崩離析,相互牽製的各般勢力,再進而蕩平地方勢力,建立起能夠劃一政令、齊一指揮的大理軍政體係,那麽大理一國進圖中原,爭競天下,卻也並不是太過遙不可及的事情。
隻是要實現這樣的目的,要進圖中原,那就勢必要待得大理國中大勢底定之後,這也是這些天來這位巴先生一直想盡辦法諫阻高升泰的原因。
然而經過這些天在宋國境內這一路行來,這位巴先生的想法卻也是有了不小的變法,他畢竟是披一席儒衫,自幼苦讀聖賢書的儒生,這些日子來,親眼目睹宋室治下的這片土地這種物富民豐的景象,卻也著實讓他頗為震憾。
古往今來,隻怕所有讀聖賢書,自詡為聖人門徒的儒士,心中的夢想都不外是內聖而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那傳說之中的三代之治,也就成了所有儒士心中的千古不磨的夢想,巴先生年少之際,自負胸懷大誌,自然也難免有過這樣的想頭,隻不過後來迭逢打擊,年過半百,一事無成,那一腔雄心才自慢慢地淡了下去,也正因著自問平生懷才不遇,才由此養成了現在這般裝佯狂的個性,但今天他親身來到這南國宋室,這些天這麽沿路行來,實在有些因著這宋國治下的城中百姓的生活,而生出目迷五色之感,他現在的嘴上雖說還是不願承認,然則心下深處,卻也自是已經隱隱有些認同了原先被他瞧不起的那些宋國儒生的說法,開始覺得這些宋國儒生原先自誇有宋一代超邁漢唐,倒也並不是什麽太說不過去的事情。
無論這些儒生們身在何國,他們所閱讀的同樣的典藉之中所記載的那壯有所用,老有所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富庶豐饒的大同之治,都勢必成為他們共同的理想,然則在還沒有來到宋國之前,這位巴先生卻始終覺得這不過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而已,也就直到此番入宋之行,看見了南國宋室那幾乎晝夜通明的不夜城池,看到那繁華處處、豐富得簡直完全超乎了這位巴先生想象的城中生活,實在讓這位巴先生很有點兒來到了夢幻之國的感覺,原本在他幻想之中的大同盛世,隻怕也不過就是這樣的光景,甚至於可以說這宋國城邦之中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要比他所能幻想出來的那極盛之世,都還要來得更為瑰麗奇詭得多。
“是!”高升泰卻並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隻是輕輕點頭,淡淡地應了一聲。
“巴某並不知道君侯為何會信過秦檜書柬之上那虛無妄誕之言”,那位巴先生難得地不再拐彎抹角,而自是直截了當地對著高升泰說道:“隻是縱然秦檜書柬上所言是真,就看這一路行來的宋國軍民情狀,君侯難道覺得僅憑這樣的說法,就真能夠翻覆得了整個南國宋室麽?!”
“如若秦檜所言是真,那麽這個南國的天子官家可就是個冒名頂替之人”,高升泰似是因著也極少看到這位巴先生這種一本正經的模樣,倒是有些饒有興味的模樣,看著那位巴先生,不緊不慢地說道:“難道在先生看來,以秦檜十餘年來獨稟朝政培植出來的勢力,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麵,居然也還翻覆不了整個南國宋室麽?!”
“當然”,那位巴先生答得斬釘截鐵:“且不論秦檜之說原本便是荒誕無稽,就算秦檜真有趙高之能,能夠指鹿為馬,找出什麽能夠證明眼下這位宋國天子是假非真的證據來,但在南國如此民心的情況之下,隻怕他秦檜也絕對不敢妄想黃袍加身,甚至於就憑這南國民心所向,巴某可以斷言,縱然此時秦檜得逞一時之利,隻怕不旋踵間就要報應臨身,任他再如何權高勢大,也絕對落不下什麽好下場!”
“君侯可是覺得巴某所見,過於武斷了麽?!”那位巴先生看著高升泰沉吟不語,不由得眉頭微軒,沉聲問了一句。
“君侯此言差矣”,那個巴先生對於高升泰的話,卻是很不給麵子地直言駁斥,一個勁地大搖其頭:“此說大謬不然,大謬不然啊!”
高升泰目光在那位巴先生的臉上微凝,似在判斷他究竟是真的儒生的酸腐氣發作,抑或是又在裝瘋賣傻,顧左右而言他,隻不過最終卻也隻是向著那位巴先生微微點頭,說道:“不知先生卻又有何教我?”
“民心雖然不可捉摸,但卻著實並不是不可照見,不可探尋,不可求得的事情,否則也就不會自三代聖王以下,曆代賢哲明君都必將經營民心作為第一要務了”,巴先生抬頭,看著高升泰一副似笑非笑,並不當真的表情,難得地正色說道:“君侯隻道民心是不可捉摸的事情,卻是不知這民心的根本,不過就在尋常百姓的柴米油鹽,日用之間啊!”
“民心的根本,就在尋常百姓柴米油鹽,日用之間?!”高升泰聽得巴先生這句話,不知道為了什麽,竟然有了些許悚然微驚的感覺,他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正容端坐,望向那位巴先生,等待著他接著說下去。
“自宋開國之後,經趙匡胤、趙光義兩代君王平滅南唐、北漢之戰後,實在再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勝戰可言,莫說昔日遼國極盛之際,幾似擁有一舉踏平宋室之力,以至昔時宋國的天子官家不得不禦駕親征,以激勵士氣,才勉強抵住遼國大軍,還要每年賠上無數金銀歲幣,簽下‘亶淵之盟’,這才勉強留得一息,就算是那自據西北邊陲而稱皇稱帝的夏國,也時常出兵襲擾宋室,看起來占盡主動,打得宋國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然則這百餘年下來,當日盛極一時的大遼已是分崩離析,契丹人的風光再不複還,而在靖康之變前的最後幾年,宋室依山立堡,劃地築城,逐步推進,也早已建立起了對夏國的戰略優勢”,那個巴先生說著,將眼神投向窗外:“如若不是天意弄人,自那白山黑水之間就這麽躥起了一群女真野人,還居然就這麽誤打誤撞地把宋室汴京給打了下來,隻怕現在天地之間,早就已經沒有夏國那群黨項人的棲身之所了吧!”
“我少年時遊曆四處,也曾到過昔日之遼夏諸邦,女真金國興起之時,蒙君侯不棄,也曾委我出使金國上京,再加上此番入宋,也可自大地稱一聲是遍曆諸國”,那位巴先生長歎了一聲,說道:“然則若非是親眼所見,巴某實在難以相信,宋國百姓之富,竟至於斯,遼國的高官,西夏的世家,抑或今日那些耀武揚威的女真貴族,若真論起生活之舒適富饒,隻怕還不若現今此處的邊鎮小城守門之吏,如此之天下,又豈需擔憂民心之不附,又怎麽可能國祚不永,驟然而絕?!”
“若以是觀之”,那位巴先生看向高升泰,緩緩問道:“則君侯又以為,大理百姓之中高氏一族的份量,較之這南國宋室,輕重幾何呢?!”
“先生這個問題問得好啊”,高升泰默然了半晌,這才長長地一歎,輕輕搖頭,苦笑道:“高某無言以對!”
“君侯既然已經明白了”,巴先生卻自是未曾就此放過,而是又自開口問道:“那君侯難道還要堅持此番入宋之行麽?!”
巴先生輾轉來去,說了這麽多,歸根到底,卻也還是要諫阻高升泰這一次在他看來,無論如何也是絕不應該的入宋之行罷了。
剛剛他對於高升泰所說的那番話雖說有些地方是故意有些許的誇大其辭,以增加說服力,但卻也大半是他綜合這些天來所見所思,有感而發。
在入宋之前,他確實曾經對於這屢戰屢敗的南國宋室頗有些不屑之意,也曾胸懷壯誌,覺得大理將來未必不能大有所為,隻要大理國中高氏一門能夠真正代段而立,整合原本朝堂中樞上分崩離析,相互牽製的各般勢力,再進而蕩平地方勢力,建立起能夠劃一政令、齊一指揮的大理軍政體係,那麽大理一國進圖中原,爭競天下,卻也並不是太過遙不可及的事情。
隻是要實現這樣的目的,要進圖中原,那就勢必要待得大理國中大勢底定之後,這也是這些天來這位巴先生一直想盡辦法諫阻高升泰的原因。
然而經過這些天在宋國境內這一路行來,這位巴先生的想法卻也是有了不小的變法,他畢竟是披一席儒衫,自幼苦讀聖賢書的儒生,這些日子來,親眼目睹宋室治下的這片土地這種物富民豐的景象,卻也著實讓他頗為震憾。
古往今來,隻怕所有讀聖賢書,自詡為聖人門徒的儒士,心中的夢想都不外是內聖而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那傳說之中的三代之治,也就成了所有儒士心中的千古不磨的夢想,巴先生年少之際,自負胸懷大誌,自然也難免有過這樣的想頭,隻不過後來迭逢打擊,年過半百,一事無成,那一腔雄心才自慢慢地淡了下去,也正因著自問平生懷才不遇,才由此養成了現在這般裝佯狂的個性,但今天他親身來到這南國宋室,這些天這麽沿路行來,實在有些因著這宋國治下的城中百姓的生活,而生出目迷五色之感,他現在的嘴上雖說還是不願承認,然則心下深處,卻也自是已經隱隱有些認同了原先被他瞧不起的那些宋國儒生的說法,開始覺得這些宋國儒生原先自誇有宋一代超邁漢唐,倒也並不是什麽太說不過去的事情。
無論這些儒生們身在何國,他們所閱讀的同樣的典藉之中所記載的那壯有所用,老有所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富庶豐饒的大同之治,都勢必成為他們共同的理想,然則在還沒有來到宋國之前,這位巴先生卻始終覺得這不過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而已,也就直到此番入宋之行,看見了南國宋室那幾乎晝夜通明的不夜城池,看到那繁華處處、豐富得簡直完全超乎了這位巴先生想象的城中生活,實在讓這位巴先生很有點兒來到了夢幻之國的感覺,原本在他幻想之中的大同盛世,隻怕也不過就是這樣的光景,甚至於可以說這宋國城邦之中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要比他所能幻想出來的那極盛之世,都還要來得更為瑰麗奇詭得多。
“是!”高升泰卻並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隻是輕輕點頭,淡淡地應了一聲。
“巴某並不知道君侯為何會信過秦檜書柬之上那虛無妄誕之言”,那位巴先生難得地不再拐彎抹角,而自是直截了當地對著高升泰說道:“隻是縱然秦檜書柬上所言是真,就看這一路行來的宋國軍民情狀,君侯難道覺得僅憑這樣的說法,就真能夠翻覆得了整個南國宋室麽?!”
“如若秦檜所言是真,那麽這個南國的天子官家可就是個冒名頂替之人”,高升泰似是因著也極少看到這位巴先生這種一本正經的模樣,倒是有些饒有興味的模樣,看著那位巴先生,不緊不慢地說道:“難道在先生看來,以秦檜十餘年來獨稟朝政培植出來的勢力,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麵,居然也還翻覆不了整個南國宋室麽?!”
“當然”,那位巴先生答得斬釘截鐵:“且不論秦檜之說原本便是荒誕無稽,就算秦檜真有趙高之能,能夠指鹿為馬,找出什麽能夠證明眼下這位宋國天子是假非真的證據來,但在南國如此民心的情況之下,隻怕他秦檜也絕對不敢妄想黃袍加身,甚至於就憑這南國民心所向,巴某可以斷言,縱然此時秦檜得逞一時之利,隻怕不旋踵間就要報應臨身,任他再如何權高勢大,也絕對落不下什麽好下場!”
“君侯可是覺得巴某所見,過於武斷了麽?!”那位巴先生看著高升泰沉吟不語,不由得眉頭微軒,沉聲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