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天霞歸來


    如果此生有花不完的錢,睡不完的美女,足矣。――李天霞


    國軍大撤退的浪潮中,騎在馬上的153旅代旅長李天霞隻覺得心髒還是在撲通撲通地直跳。


    就在七十四軍各部與日軍撕殺得天翻地覆之時,153旅306團卻稀裏糊塗的,裹在大撤退的人潮中直往後撤,本來是計劃撤退出二十裏就憑險據守的。


    但是就像山上發洪水,水越往下流,水量越大,越撤退,遇到的撤退大軍越多。花兩個小時勉強挖了一條戰壕,卻被退下來的部隊半個小時都沒有就踩平了。


    離前線越遠,副旅長李天霞的心裏就越不對勁,雖說生存第一,好歹把部隊都平安帶出來了,遠遠談不上什麽臨陣逃脫,但連一個招呼都不打就跑,倘若上峰一旦怪罪下來,給你個擅離職守,那也是要上軍事法庭的呀!


    李天霞越想越後怕,後悔莫及,又趕緊叫停。


    這時候,他們已經一口氣撤到了距無錫約三十公裏的常州了,幾個嬌媚的女話務員已經累得嬌喘籲籲、香汗盈盈。李天霞惜香憐玉似的親自動手,和副官們一起在路邊把電台架了起來,先呼叫軍部,報告自己的位置,解釋一下原因,探探口氣,師座那邊就暫時先別聯係。


    不知道上峰的意思如何,如果不怪罪,今天晚上到是要叫上那幾個漂亮話務員中的媛婷、菊芬和楊馨來個三英戰呂布,好好地泄泄火。如果此生有花不完的錢,睡不完的美女,足矣。李天霞心道。


    真是縣官不如現管,李天霞不怕軍座俞濟時,卻很有點發怵師座王耀武。盡管他和王耀武都是黃埔三期的同學,兩人共事的時間又還比較長,然而,不知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差異,還是他李天霞的人格、戰功都遠遠不如王耀武,在王耀武這位豪爽直率、恩威並重的山東大漢麵前,工於心計、生性小氣的李天霞似乎在心理上就矮了三分。


    王耀武不貪軍餉、不逛窯子,不姑息觸犯軍紀的部下,更讓吃喝piao賭的李天霞望其項背。說到錢,誰不愛?在國軍中,吃空額、喝兵血,早已司空見慣。連長留三個士兵的空額,營長五名,團長十五名,師長三十名。有騾馬的部隊,長官還可以留空名貪汙飼養費,真是馬無夜草不肥,官無馬料不富。


    但君子愛財,生之有道。王耀武賺錢靠的是經商。從軍前,在天津、上海做過小店員的他,生意經和兵書一樣滾瓜爛熟,運籌帷幄之中,還決勝戰場之外,把餅幹廠開到了武漢、長沙、重慶等地,財源滾滾,成為有名的款爺。


    在王耀武的麾下,搞錢不易,已經讓李天霞頗生不滿,再加上生活經曆和生活習慣的迥然不同,使得他作為十裏洋場的正宗上海人,從骨子裏瞧不起外鄉人,特別是瞧不起山東、蘇北人,盡都是一些來上海灘逃荒、要飯、做苦力的,一個個土裏吧唧,用海碗吃麵條,用簸箕盛饃吃,這種人當了上司,還不讓他搞錢,心裏要有多別扭就有多別扭。若幹年以後,當他的下屬張靈甫又搶了他七十四軍軍長寶座後,這種排外心理更是惡性膨脹,此是後話,先不提。


    李天霞看不起鄉下人,鄉下人還看不起他呢,眾弟兄也普遍瞧不起上海人,特別是瞧不起上海男人,總覺得他們都怎麽個個像娘們似的,斤斤計較又羅哩羅嗦,買斤大蔥少了半兩要和賣菜的計較半天。


    不知是誰,還編過李天霞的一個笑話,說是他還在讀中學時,還是很勇敢滴,見哪個小偷小摸的小癟三不順眼,還是常常見義勇為上去扁一頓滴。


    有一天,某小癟三被扁了個鼻青臉腫後,自忖不是其對手,就使出一陰招,半夜三更地蹲在他家門口、撅著屁股,拉了很飽滿的一堆大便。於是,第二天一清早,街坊們就聽見他的父親站在門口,喋喋不休地數落起來:“哎呀呀,這是誰呀,在阿拉屋門口解大便,好大一坨喲,足足有兩斤重噢,我出來一看吃了一斤(驚),我老婆出來一看也吃了一斤(驚)!”嘿嘿,這足足兩斤重的大便,就這樣被他的爸爸、姆媽一個人吃了一斤。


    笑話歸笑話。在國軍裏,官大一級壓死人,正如弟兄們不敢把這個笑話傳進李天霞的耳朵一樣,李天霞又豈敢在師座麵前放肆?


    再說,師座對他這樣一個人渣還算是不錯的,一直重用他,他也就沒有理由發飆。


    王耀武的性格特點也很有意思:既像張靈甫一樣愣、一樣倔,以身作則,嚴格執行紀律;但卻很會做人,這一點又是與張靈甫明顯不同的。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一條生意經吧:笑迎顧客,和氣生財,這位少將師長王耀武很有親和力,沒什麽官架子,與小兵們拉拉家常也是常有的事,無論是誰,有事求他,他都盡力而為,要謀職的,跟你寫介紹信;生活困難的,跟你送個紅包,對上司、對同僚、對下級一樣熱情,所以,他在官場上的那些應酬、那些人際關係就顯得真誠而不油滑。


    即使是對李天霞這樣一個人渣,王耀武也是從大處著眼,首先看他打仗肯動腦筋、還算敢打敢衝、不怕死的優點,至於那些褲腰帶以下的爛事,在國軍裏海著呢,隻要不觸犯紀律就行。


    而軍座俞濟時則更好說話了。兩人都是江浙人,說起吳儂細語來,不曉得有幾親密,鄉土觀念多多少少還有些的。更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七十四軍在組建時,打破了過去的山頭關係,將過去幾個不同派係的單位合編在一起,既有中央軍、雜牌軍、保安團;而且,各部之間,也有大量的“外來戶”,甚至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山東的土匪武裝。可想而知,要把一個粑粑捏團圓,形成強有力的凝聚力,非得一碗水端平不可。作為蔣公的外甥、心腹,俞濟時難能可貴地做到了不張揚跋扈、不偏不依、愛護部屬,有效地維護了全軍的穩定和團結。不過,由此而來,卻引發出一個副作用:由於過分強調精誠團結,致使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沒有嚴格追究責任,造成獎懲不明。


    湊巧的是,當俞濟時終於在半夜裏接到李天霞的電文之前,已獲悉305團夜伏日寇的捷報,滿心的喜悅早已衝散先前對李天霞的不滿,情況不明,事出有因,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情有可原麽,隻要部隊沒有潰散,一切都好說,所以隻回電他們盡快回來,歸還建製,沒有責怪一句什麽話。接著,俞濟時又要通王耀武的電話,在商量完如何獎勵305團的眾弟兄們之後,順便告訴了他,由於一時情況不明,李天霞和其他部隊一起先撤了,先正在往回趕,鑒於七十四軍各部都已到位,就將其作為全軍的預備隊吧。


    王耀武見軍座發了話,還有什麽好說的呢,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隻要李天霞沒有一逃就是五百裏,還計較那麽多幹什麽呢,便在電話那頭應允道:“行啊。”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恐怖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林鵬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林鵬雲並收藏中華第一恐怖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