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逛“芝加哥”
“這麽點飯菜怎麽夠我們這麽多人吃,我再去打點來。”高敬道。
高敬的飯菜還沒有打,窗口裏已不見打飯的師傅了,便徑直鑽進廚房裏,迫不及待地揭開蒸籠,不顧燙手,抓起一個饅頭,一邊吹著氣、一邊將饅頭在雙手之間來回倒騰著,幾個夥夫正蹲在一邊吃飯,見狀後有的連聲要他小心別燙著,有的趕快跟他找了一個碗。當兵以來,除了飯量大增,他的學生味一點都沒有變,喜歡在上衣口袋裏插著一杆鋼筆,還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看報,難怪全團上下都叫他“大學士”。
等他端著一碗稀飯、一碗菜、兩根筷子還戳著三個大饅頭走出來的時候,看見團座和陳公勇坐餐桌邊,如風卷殘雲般地喝著稀粥、啃著饅頭,在305團,就數他們的個子最高、飯量最大,一米八幾的身材需要更多的食物來支撐。而精精瘦瘦的盧醒則一邊慢條斯理地品嚐著菜湯、一邊不無遺憾地說:“哎,司務長說到處買不到皮蛋,要不我煲皮蛋瘦肉粥給大夥嚐嚐,用文火慢慢熬,那個香哦……”說著,嘴裏就“嘖嘖”有聲起來。
“得得得,呆會呀,團座還要講,那韭菜羊肉餃子才香呢。“
聽到陳公勇這一句打趣的話,高敬忍俊不住笑出聲來。這來自於一南一北的兩位長官,以前還要再摻和一個不南不北的漢口拐子蔡仁傑,常常在一起過嘴癮,在茶前飯後各自爭論家鄉的美味佳肴,大有望梅止渴之意。於是,他湊過去插上一句說:“以前聽蔡團長講,漢口有家蔡林記,那裏的熱幹麵可好吃呢,據說是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麵、北平炸醬麵並列為全國的五大名麵,要不我們中午就去搓一頓吧?”
正埋著頭吃得噴香的張靈甫,忽然醒悟到什麽,抬起頭來一臉疑惑地說:“這老蔡,逢人就誇蔡林記的熱幹麵,該不會是他家親戚開的餐館吧?”
“一筆難寫兩個蔡字,很有可能他們係(是)親戚啦,我們去吃,還會要錢?”說著,盧醒把桌子一拍:“白吃誰不吃呢,說定了,中午就去吃他蔡團長的大戶!”
“哈哈!誰在背後嚼我舌頭咧?”
真是說曹操,曹操到。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蔡仁傑氣宇軒昂地從外麵跨進食堂,真是當了團長氣度也不同了。於是,大家連忙起身讓座,七嘴八舌地埋怨道:怎麽回來不事前做個聲?食堂裏其他的弟兄們看見他回來,也紛紛站起來向他打著招呼,一時間讓他應接不暇。
蔡仁傑是早上出來遛馬的,不知不覺的就溜到了305團門口,便一抖韁繩拐了進來。聽說大家要去看望耿雲飛的親屬,順便去嚐嚐蔡林記的熱幹麵,他就說道:“那我也去吧,在望亭突圍時,多虧了耿雲飛。至於中午的那一餐,算我請客,不過我聲明:蔡林記與我蔡某人無關,那家餐館的老板其實姓李。”
305團紮駐在漢口近郊的一座軍營裏。
吃罷早飯,一輛軍用卡車就停在團部門口,張靈甫、蔡仁傑、盧醒、陳公勇、高敬和幾名勤務兵、警衛員一起就上了車。出了軍營後,很快,汽車進入市區,為了讓大家先看看漢口的市容市貌,和張靈甫一起擠在駕駛室裏的蔡仁傑,指揮著司機兜了一大圈:首先沿著最熱鬧的中山大道到六渡橋,繞過銅人像,經民族路拐進沿江大道,最後再從洞庭街、鄱陽街穿出來,向江漢關碼頭駛去。
三十年代的漢口,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金融和商業中心,市麵繁榮,店鋪林立。女人們有的穿著露出大腿的旗袍、有的穿著繡花白上衣、黑裙子,個個儀態萬千。尤其是在沿江大道一帶,大都是英、法、德、日、俄等五國的租界,那一棟棟羅馬式、歌特式、文藝複興式的、用大麻石砌起來的建築,立著圓柱的門樓,凸著雕飾的拱窗,透著雙排石柱的廊台,精美絕倫,集中展現出西歐各國的藝術風格,形成一片濃鬱的異域風情。
站在車廂上,團部的那幫小兵們一驚一咋的,一會兒爭論哪棟房子最高、最洋氣,一會兒又瞪大雙眼,眨都不眨地看著路上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婦,驚歎漢口的女人怎麽不怕冷,春寒料峭呢,怎麽就穿起旗袍、裙子來?
見自己的兵這般讒相,盧醒又好氣又好笑,他一連踢了身邊幾個小兵一腳,說:“看什麽看呀,有點出息好不好?”嘴裏這麽訓斥著大家,其實,他的眼睛也像雷達捕捉飛機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偷偷掃描著街麵的異性。唉,也難為他了,自“七七事變”以來,有大半年沒見著自己的媳婦了。
陳公勇和高敬都是軍官,又有很高的文化素質,不好意思看女人,就把目光投到市容市貌上。這時候的武漢三鎮,還沉浸在台兒莊大捷的餘慶之中,街上拉著橫幅,牆上刷著標語,家家戶戶插著青天白日旗,蔚為壯觀。一路上,陳公勇還指指點點,十分熱心地為高敬介紹著漢口各處的景點。相同的的文化背景,使得他們情同手足,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張靈甫卻沒有什麽心情看風景,這倒不是因為以前來過一次漢口。那次到漢口,是來投奔師座王耀武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並未好好逛逛這傳說中的“東方芝加哥”。坐在車上,他沉默少言,心裏想的是如何應對下一場惡戰。蔡仁傑用胳臂肘拐了拐了他,說:“你這老夥計,都當副旅長了,也不去旅部辦公,怎麽老呆在305團?”
“我不是還兼著團長嘛。”張靈甫悶悶地回答一句,停頓幾秒鍾後,又加上一句:“再說,旅長那裏我呆不習慣。”
蔡仁傑知道他看不起旅長李天霞,李天霞也不喜歡這個愣頭愣鬧的陝西漢子,便沒有再問下去。
不一會兒,卡車開到江漢關鍾樓前停住。一行人下了車,穿過閘口,走進碼頭,眼前豁然開朗,那浩浩蕩蕩、日夜奔流不息的長江便立刻展現在眾人眼前,強勁的江風迎麵吹過來,鼓起他們的軍衣,也鼓起每個人心中的萬丈豪情。上一次見到長江,是在南京大潰退的那個夜晚,已經一連苦戰三個多月的弟兄們高擎著國旗,捂著流血的傷口,坐著木排劃過冰冷的江麵,含著熱淚告別了自己的首都。如今,他們和七十四軍的一萬多名兄弟一樣,養好了傷,吃飽了飯,攢夠了勁,誓死要與小鬼子再幹一場,誰怕誰呀!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一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由得湧上張靈甫的心頭。憑欄遠眺的他,感慨萬千地對大家說:“中華這麽大,亡不了,絕對亡不了。”。
“是呀,團座,咱幾萬萬中華人一人吐口唾沫,也能匯成一條長江,淹死小鬼子呢。”高敬接上一句。年輕氣盛的他,恨不得一夜之間把倭寇趕下東海去喂魚。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這麽點飯菜怎麽夠我們這麽多人吃,我再去打點來。”高敬道。
高敬的飯菜還沒有打,窗口裏已不見打飯的師傅了,便徑直鑽進廚房裏,迫不及待地揭開蒸籠,不顧燙手,抓起一個饅頭,一邊吹著氣、一邊將饅頭在雙手之間來回倒騰著,幾個夥夫正蹲在一邊吃飯,見狀後有的連聲要他小心別燙著,有的趕快跟他找了一個碗。當兵以來,除了飯量大增,他的學生味一點都沒有變,喜歡在上衣口袋裏插著一杆鋼筆,還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看報,難怪全團上下都叫他“大學士”。
等他端著一碗稀飯、一碗菜、兩根筷子還戳著三個大饅頭走出來的時候,看見團座和陳公勇坐餐桌邊,如風卷殘雲般地喝著稀粥、啃著饅頭,在305團,就數他們的個子最高、飯量最大,一米八幾的身材需要更多的食物來支撐。而精精瘦瘦的盧醒則一邊慢條斯理地品嚐著菜湯、一邊不無遺憾地說:“哎,司務長說到處買不到皮蛋,要不我煲皮蛋瘦肉粥給大夥嚐嚐,用文火慢慢熬,那個香哦……”說著,嘴裏就“嘖嘖”有聲起來。
“得得得,呆會呀,團座還要講,那韭菜羊肉餃子才香呢。“
聽到陳公勇這一句打趣的話,高敬忍俊不住笑出聲來。這來自於一南一北的兩位長官,以前還要再摻和一個不南不北的漢口拐子蔡仁傑,常常在一起過嘴癮,在茶前飯後各自爭論家鄉的美味佳肴,大有望梅止渴之意。於是,他湊過去插上一句說:“以前聽蔡團長講,漢口有家蔡林記,那裏的熱幹麵可好吃呢,據說是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麵、北平炸醬麵並列為全國的五大名麵,要不我們中午就去搓一頓吧?”
正埋著頭吃得噴香的張靈甫,忽然醒悟到什麽,抬起頭來一臉疑惑地說:“這老蔡,逢人就誇蔡林記的熱幹麵,該不會是他家親戚開的餐館吧?”
“一筆難寫兩個蔡字,很有可能他們係(是)親戚啦,我們去吃,還會要錢?”說著,盧醒把桌子一拍:“白吃誰不吃呢,說定了,中午就去吃他蔡團長的大戶!”
“哈哈!誰在背後嚼我舌頭咧?”
真是說曹操,曹操到。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蔡仁傑氣宇軒昂地從外麵跨進食堂,真是當了團長氣度也不同了。於是,大家連忙起身讓座,七嘴八舌地埋怨道:怎麽回來不事前做個聲?食堂裏其他的弟兄們看見他回來,也紛紛站起來向他打著招呼,一時間讓他應接不暇。
蔡仁傑是早上出來遛馬的,不知不覺的就溜到了305團門口,便一抖韁繩拐了進來。聽說大家要去看望耿雲飛的親屬,順便去嚐嚐蔡林記的熱幹麵,他就說道:“那我也去吧,在望亭突圍時,多虧了耿雲飛。至於中午的那一餐,算我請客,不過我聲明:蔡林記與我蔡某人無關,那家餐館的老板其實姓李。”
305團紮駐在漢口近郊的一座軍營裏。
吃罷早飯,一輛軍用卡車就停在團部門口,張靈甫、蔡仁傑、盧醒、陳公勇、高敬和幾名勤務兵、警衛員一起就上了車。出了軍營後,很快,汽車進入市區,為了讓大家先看看漢口的市容市貌,和張靈甫一起擠在駕駛室裏的蔡仁傑,指揮著司機兜了一大圈:首先沿著最熱鬧的中山大道到六渡橋,繞過銅人像,經民族路拐進沿江大道,最後再從洞庭街、鄱陽街穿出來,向江漢關碼頭駛去。
三十年代的漢口,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金融和商業中心,市麵繁榮,店鋪林立。女人們有的穿著露出大腿的旗袍、有的穿著繡花白上衣、黑裙子,個個儀態萬千。尤其是在沿江大道一帶,大都是英、法、德、日、俄等五國的租界,那一棟棟羅馬式、歌特式、文藝複興式的、用大麻石砌起來的建築,立著圓柱的門樓,凸著雕飾的拱窗,透著雙排石柱的廊台,精美絕倫,集中展現出西歐各國的藝術風格,形成一片濃鬱的異域風情。
站在車廂上,團部的那幫小兵們一驚一咋的,一會兒爭論哪棟房子最高、最洋氣,一會兒又瞪大雙眼,眨都不眨地看著路上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婦,驚歎漢口的女人怎麽不怕冷,春寒料峭呢,怎麽就穿起旗袍、裙子來?
見自己的兵這般讒相,盧醒又好氣又好笑,他一連踢了身邊幾個小兵一腳,說:“看什麽看呀,有點出息好不好?”嘴裏這麽訓斥著大家,其實,他的眼睛也像雷達捕捉飛機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偷偷掃描著街麵的異性。唉,也難為他了,自“七七事變”以來,有大半年沒見著自己的媳婦了。
陳公勇和高敬都是軍官,又有很高的文化素質,不好意思看女人,就把目光投到市容市貌上。這時候的武漢三鎮,還沉浸在台兒莊大捷的餘慶之中,街上拉著橫幅,牆上刷著標語,家家戶戶插著青天白日旗,蔚為壯觀。一路上,陳公勇還指指點點,十分熱心地為高敬介紹著漢口各處的景點。相同的的文化背景,使得他們情同手足,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張靈甫卻沒有什麽心情看風景,這倒不是因為以前來過一次漢口。那次到漢口,是來投奔師座王耀武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並未好好逛逛這傳說中的“東方芝加哥”。坐在車上,他沉默少言,心裏想的是如何應對下一場惡戰。蔡仁傑用胳臂肘拐了拐了他,說:“你這老夥計,都當副旅長了,也不去旅部辦公,怎麽老呆在305團?”
“我不是還兼著團長嘛。”張靈甫悶悶地回答一句,停頓幾秒鍾後,又加上一句:“再說,旅長那裏我呆不習慣。”
蔡仁傑知道他看不起旅長李天霞,李天霞也不喜歡這個愣頭愣鬧的陝西漢子,便沒有再問下去。
不一會兒,卡車開到江漢關鍾樓前停住。一行人下了車,穿過閘口,走進碼頭,眼前豁然開朗,那浩浩蕩蕩、日夜奔流不息的長江便立刻展現在眾人眼前,強勁的江風迎麵吹過來,鼓起他們的軍衣,也鼓起每個人心中的萬丈豪情。上一次見到長江,是在南京大潰退的那個夜晚,已經一連苦戰三個多月的弟兄們高擎著國旗,捂著流血的傷口,坐著木排劃過冰冷的江麵,含著熱淚告別了自己的首都。如今,他們和七十四軍的一萬多名兄弟一樣,養好了傷,吃飽了飯,攢夠了勁,誓死要與小鬼子再幹一場,誰怕誰呀!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一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由得湧上張靈甫的心頭。憑欄遠眺的他,感慨萬千地對大家說:“中華這麽大,亡不了,絕對亡不了。”。
“是呀,團座,咱幾萬萬中華人一人吐口唾沫,也能匯成一條長江,淹死小鬼子呢。”高敬接上一句。年輕氣盛的他,恨不得一夜之間把倭寇趕下東海去喂魚。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