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改換戰法


    我軍主力就從敵人的背後殺出來,一舉實現反包圍!——蔡仁傑


    “紅軍裝備落後,兵力薄弱,但是多數時候總能以弱勝強,咱們的作戰方式要改一改了,再不能像在上海那樣寸土不讓地與小鬼子硬拚,得學學紅軍的戰法,見機行事,打不贏就跑。”與紅軍交手多次的陳公勇皺著眉頭說。


    “打不贏就跑?把民眾和陣地都扔給小鬼子、自己躲開?那算個吊本係(事)!”盧醒大不以為然,他一向看不起紅軍這種欺軟怕硬的戰略戰術。


    “也不能全盤否定硬拚。凇滬一戰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為了爭取時間,掩護全國的重要政治、經濟和軍事資源向大後方轉移,不硬拚不行,多頂一天就是勝利。”蔡仁傑的話,把語氣的重音放在了最後一句上。


    “依我看,台兒莊一戰的模式值得借鑒:當鬼子進攻時,我們逐次抵抗,逐步後撤,然後放開正麵,誘敵深入,以一線兵團打阻擊,固守大城市等戰略要地,待敵人兵臨城下,然後,我們在外線集結的二線兵團從四麵八方殺出來,斷敵後路,與一線兵團來個前後夾擊、圍殲日軍。”張靈甫一邊思索著,一邊講起自己近日來的研討體會。


    說得一時興起後,他幹脆揀起一根枯樹枝,蹲下身來,在沙灘上畫起台兒莊戰役的示意圖。


    “你們看——這是徐州,這是台兒莊,台兒莊是徐州的門戶。”他首先畫了兩個相臨的小圓圈,然後相隔一段距離,分別畫上兩個平行的小圓圈,繼續說道:“在台兒莊以北一兩百公裏,是濰坊與濟寧,日軍兩個師團分別從這裏南下進逼徐州,台兒莊就首當其衝。”從濰坊與濟寧兩個圓圈處,劃上兩道直指台兒莊的長線條,又在這兩條長線上劃了一些很短的橫線。“這些短線,表示我們在進行逐次抵抗,削弱其鋒芒,當日寇孤軍深入到台兒莊時——”


    蔡仁傑最先明白他的意思,接過他的話說:“我軍主力就從敵人的背後殺出來,一舉實現反包圍!”說著,拔起身上的佩劍,在台兒莊的小圓圈外劃了一道粗粗的的大圓圈,然後一把將手中的佩劍插在圓圈中。


    “是呀,是這個理呀。”眾人一邊叫著好,又一邊思忖著這種戰略的不足之處。


    “問題是國軍機動力太差,如果二線兵團集結過於緩慢,會導致打阻擊的一線兵團傷亡過大,甚至頂不住日軍的進攻。”


    “國軍內部派係林立,都想犧牲別人、保存自己,能否精誠團結才是最關鍵的。”


    “還有一點,如果判斷不了日軍的主攻方向,萬一打了他的偏師,而他的主力反倒攻破我們的戰略要地,怎麽辦?”


    大家熱烈地議論著,一個個仿佛都跟那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大元帥、大將軍似的,把沙灘當成了沙盤,把枯樹枝當成指揮棒,演練著自己的雄才大略,聚精會神到旁若無人,連輪渡已來、靠岸鳴笛的聲音都沒聽見,直到在一旁看熱鬧的民眾喊道:“船來了船來了”,張靈甫他們這才恍然大悟。


    耿雲飛的家在武昌小東門。


    一行人下船起坡後,陳公勇在前麵帶著路。然而,走了大約半小時、拐過一道彎,他就呆了,隻見前麵一片廢墟,往日人煙稠密的小東門現在是殘簷斷壁,仍未熄滅的餘火散發著一縷縷黑煙……


    毫無人性的日本軍方,執行的是無差別轟炸命令,管你是居民區還是貧民窟,戰機一樣炸,而且平民區用木頭、竹子搭建而成的房屋容易起火更成了日機喜愛的目標。重慶大轟炸中,就因轟炸棚戶區起火,燒死了數萬百姓。


    英雄所見略同。


    就在張靈甫他們苦苦思索著破敵良策的前後,一個天才的戰略草圖已經在薛嶽的心中繪就。不過,當薛嶽躊躇滿誌地奔赴豫東之時,卻被桂永清閃了一杆子(武漢俗語:不僅不配合、反而出漏洞之意),致使功敗垂成。直到幾個月後,在萬家嶺戰役中,他得到俞濟時、王耀武、尤其是張靈甫等七十四軍全體弟兄們的鼎力相助,他的“天爐戰法”才演繹得爐火純青,如日中天。


    薛嶽,字伯陵,廣東人,原名薛仰嶽,後因崇敬嶽飛而改名薛嶽。這位隻比張靈甫年長七歲的抗日名將,二十五歲當營長,三十歲當師長,營長當的是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師長當的是國軍第一師的師長,而他卻即不是黃埔生,也不是浙江人,並且在國民黨發動“四一二政變”前夕,親自趕到駐上海的中共中央機關,建議把jiangjie石作為反革命抓起來,甚至幾年後還真槍實彈地參加過反蔣的中原大戰。


    憑心而論,與紅軍曆次的肅反運動相比,蔣公是沒有向曾反對過他的將領和黃埔學生大開殺戒的,國民政府裏,手握兵權而心存各異的高官還真不少,如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閻錫山、何應欽、陳儀等;在他的學生中,參加過共chandang又得到提拔、重用的也大有人在,如文強(中將,徐州剿總代理參謀長)、侯鏡如(中將,十七兵團司令官)、王叔銘(上將,空軍總司令)、宋希濂(中將,川湘鄂綏靖公署主任)。據說,一九四九年,時任浙江省主席的陳儀上將密謀起義,蔣公得到湯恩伯的報告後傷心至極,第一句話就是“我對他這麽好,他怎麽能這樣!”


    對薛嶽而言,蔣公是愛才的,不計前嫌,隻要你歸隊,寬厚有加。果然,薛嶽重返國軍後,先後擔任第五軍軍長、第七縱隊司令、第六路軍總指揮和滇黔綏署主任兼貴州省主席等要職,他也沒有辜負蔣公的殷切希望,甘當馬前卒,為把紅軍從江西一直攆到陝北、同時也為國民政府統一西南立下汗馬功勞。湘江一戰,中央紅軍從八萬五千人打到隻有三萬人,而主攻者即是他薛嶽。幾十年後,jiefang軍上將楊成武回憶起湘江戰役仍唏噓不已,說道:“我這把老骨頭,差點埋在湘江邊上了。”


    淞滬會戰一爆發,薛嶽即三次請纓出征,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曾死裏逃生於日軍空襲,他的司機、副官和衛士均全都遇難,如果那位倭寇飛行員得知這一次沒能幹掉的,是日後在戰場上橫掃大日本皇軍威風的薛嶽將軍,一定會為自己的疏漏而懊悔不已。


    台兒莊大捷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一戰成名,也許是想保住自己的戰果,他變得小心,未能集中兵力組織進攻、擴大戰果,急得德國軍事總顧問福爾肯豪森先生跳腳撓頭,幾乎扯斷自己的頭發。不久,改變戰術的日軍,調集十幾個師團卷土重來,以部分兵力佯攻正麵,主力則從側後迂回大縱深地包圍徐州,形勢便頓時吃緊。


    四月下旬,七十四軍接到命令:全軍開赴豫東,策應徐州會戰。


    五月十一日,薛嶽臨危受命,出任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一兵團總司令,從遠在浙江的第三戰區奔赴河南。


    五月十五日,最高統帥部決定放棄徐州,各路大軍開始向豫皖邊界山區成功突圍。


    在徐州撲了個空的日寇,為截擊西撤的我軍,以第十四師團從河南濮城南下,長驅百餘公裏,強渡黃河,進犯豫東,一舉掐斷了隴海線。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恐怖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林鵬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林鵬雲並收藏中華第一恐怖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