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救火”部隊
我知道弟兄們都很累了,但是敵人近在咫尺,我們現在能睡覺嗎?――邱維達
經過連夜趕路,74軍終於抵達了金官橋。隻是整個部隊已經很勞累,官兵們就像喝醉了燒酒一般,歪歪斜斜,簡直是在睡夢中行進。
新兵葛二蛋坐在地上,抽著紙煙。他顯得疲憊不堪,軟弱無力,身子坐得那麽低,好像要陷進土地裏似的。那樣子,仿佛一連幹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撐不住了,癱在了這兒。
“我知道弟兄們都很累了,但是敵人近在咫尺,我們現在能睡覺嗎?”副旅長邱維達在向官兵們做動員呢。
“不能!”大夥響亮地回答道。
“好,讓我們接防過陣地,打跑敵人,然後痛痛快快睡個大頭覺!”維達大叫道。
“好,打跑敵人,好好睡覺!”
一上戰場之後,俞濟時是不曾兒戲的,74軍到底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他們把70軍的殘部往後一拉,自己往前幾個衝鋒,即把金官橋丟失的陣地又給奪了回來!
1938年8月23日,王敬玖軍團的52師在西孤嶺殲滅伊東師團第101師飯塚聯隊的前衛部隊後,主動撤回東孤嶺。
8月24日,數十艘戰艦和運兵船滿載日軍第9師團一部行駛向瑞昌。
同時,第9師團主力沿江西進,直撲第2兵團瑞昌一線陣地。
在這支戰場生力軍中,以丸山少將第6旅團組成的丸山支隊行動迅速,向王陵基川軍防守的岷山陣地突然發起攻擊。川軍猝不及防,加上裝備落後,兵無鬥誌,將無守心,連失鯉魚山、筆架山、新塘鋪等要地,製高點轉眼落入日軍之手。後方要地失守,使南潯線中華守軍陣地全線動搖。
薛嶽見狀,大叫不好,急調精銳74軍的58師阻擋丸山支隊迂回岷山,向南潯線滲透,以掩護金官橋一線中華守軍的左側背。
58師師長馮聖法用兵一向以小心謹慎見長,這次部隊開往岷山戰鬥,他向所屬第172、174旅命令道:“日軍第101師團和第106師團占領我九江後,繼續沿南潯線西進,本師奉命即時出發,經馬回嶺前進到達黃老門後,應立即占領陣地,注意敵情,查看敵兵部署。第172旅占領黃老門以西高地,第174旅占領黃老門以東高地,馬上出發!”
馮師長為了明確了解敵我情況,派第172旅旅部少校參謀葉方華先到九江南麵的沙河與第64軍聯係。
葉方華星夜步行,來到第64軍155師師部,該師參謀告訴葉參謀:“部隊準備向姑嶺轉移,軍部現在駐在楊柳坪。”
葉參謀又急忙趕到楊柳坪,當他找到64軍軍長李漢魂時,李軍長正與參謀長查看地圖,眉頭緊皺,一副苦惱的樣子。
李軍長看過葉方華遞給他的公文後,愁眉頓時舒展,他高興地說道:“我們打了好幾天,部隊傷亡慘重,你們的隊伍來得正是時候。”
接著,讓其參謀把複信交給葉方華帶回。
葉方華回到烏石門附近,遇到58師師部,馮聖法收了複信後,告訴葉參謀,172旅旅部已沿鐵路北進,葉完成任務後,向前追趕旅部。
馮師長在製訂命令時,未注意到172、174旅兩旅行進時會相互交叉。在德安駐紮的第172旅位於德安之東,而174旅則在德安西南,行進時兩個旅必然會交匯。
由於鐵路被破壞,路東是廬山,無路可走,兩旅隻好共走路西的一條小道。第172旅代旅長、副旅長邱維達在出發前,沒有和174旅取得聯係,以劃分部隊前進道路,同時又過分注重防空隱蔽,因而引起部隊行進序列混亂。
172旅通過烏石門後,已經越過鐵路以西,沿小道前進,以第344團為前衛,第343團為後衛。正行進間,突然發現三架日軍飛機低空盤旋下來。邱維達趕忙下令旅部就地隱蔽,等待敵機過後,繼續前進。
344團團長蔡仁傑已經行進了很遠,脫離了旅部,沒有接到邱副旅長的命令。
正在尋找旅部的葉方華在馬回嶺路側遇見了蔡仁傑,蔡團長正指揮官兵們隱蔽防空,不一會兒,敵機出現在344團上空,馬上向地麵掃射,打得仁傑和方華躲藏在路邊,動彈不得。
忽然,子彈濺起的一個小石頭打在蔡仁傑的臉上,蔡團長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痛,不禁罵道:“我gan小鬼子的先人!”忙喊過幾名機槍手,組織對空射擊,敵機不敢像剛才那樣的囂張,忙爬高投彈,炸彈在344團周圍不斷開花,由於官兵們隱蔽得好,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
此時,西南方約四五裏處的槍炮聲十分密集,好像是大部隊在作戰,蔡團長對方華說:“這可能是敵人從西南竄來,與我第174旅遭遇,你趕快回去,將情況向師長報告,我們在這裏堅守等旅部。”
葉參謀冒著敵機的轟炸,立即往回跑,找到師部,將情況向馮聖法報告後,又跑去找旅部。
敵機傾瀉光了所有彈藥,不甘心地飛走了。第172旅從隱蔽處出來,正要行進,發現174旅部隊從後麵山溝小道橫腰插過,把172旅旅部及343團斷開,不能通過。
等著174旅行進後,172旅旅部還是走不了,因為忽然在左前方山溝裏出現了一股日軍騎兵。
邱維達用望遠鏡觀察後,發現形勢極為危險,我方處於很被動的地理位置。
邱副旅長趕忙下令:“旅部特務排散開,占領左前方高地,阻擊該敵;命令343團迅速前來支援。”
特務排沒有裝備衝鋒槍,但是他們的裝備在國軍中算精良的了。每個人配有兩把德國造的二十響盒子炮。每把盒子炮都可以當作一把衝鋒槍來使用。
鬼子五百多名騎兵向特務排陣地衝過來,已經很近了,但是沉住氣的國軍勇士仍然沒有開槍,陣地上靜悄悄的像沒人一樣。
突然,敵人好像被什麽擋住了,戰馬嘶叫著、跳躍著,許多鬼子趕緊勒緊韁繩。原來一條壕溝阻擋住了鬼子的鐵蹄,國軍官兵用樹枝對壕溝掩蓋後,蓋上沙土,做了偽裝,有的鬼子來不及駕馭住戰馬,連人帶馬一下子衝進了溝裏。後麵的騎兵不知道情況,還向往前衝,和前隊撞到了一起。
此時距離特務排的陣地不到百米,特務排的士兵們平舉著盒子炮,密集地向敵人射擊。
盒子炮是德國製造、生產的毛瑟手槍,該槍隻在中華最受歡迎,在其它各國的裝備較少。因為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作為衝鋒槍又不易控製槍口上跳。
聰明的中華人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槍口上跳難題,而且將它轉化為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槍手右手持握駁殼槍,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駁殼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這真是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之筆!
美國於1941年對日宣戰後,才把大量美式武器運來裝備中華部隊。因此在1937年至1941年底這抗戰艱難的頭四年裏,盒子炮這把粗獷、醜得可愛的大個子手槍,也為中華的抗日作戰立下了很大的功勳。喜愛它的中華勇士給它起了多個名字:快慢機、自來德、大肚匣子、大鏡麵等等。
在特務排密集的盒子炮麵前,敵人成堆地倒下去,沒有死的亂做一團,狼狽的退了回去。
又過了一會兒,倭賊們下了馬,利用掩護地形,又摸了過來,雙方再次展開激戰。
旅部參謀主任淩卓眼見特務排四十多號兄弟快被小鬼子淹沒了,遂主動帶領十幾名參謀也投入了戰鬥。
正當情況萬分危急時,174旅後衛部隊第348團第3營趕來了。
不過3營卻不想幫兄弟部隊一把,而是想急匆匆地從側麵衝過去。邱維達一把抓住該營營長黃劍峰的手,叫他不要前進,就地加入戰鬥。
黃劍峰說:“邱旅長,我營正在趕路呢!我團的隊伍已向黃老門前進,如果我跟不上,是要受軍法製裁的,很可能就被槍斃了,況且你邱旅長也不是我的旅長,如此下令,兄弟實在難以從命!”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我知道弟兄們都很累了,但是敵人近在咫尺,我們現在能睡覺嗎?――邱維達
經過連夜趕路,74軍終於抵達了金官橋。隻是整個部隊已經很勞累,官兵們就像喝醉了燒酒一般,歪歪斜斜,簡直是在睡夢中行進。
新兵葛二蛋坐在地上,抽著紙煙。他顯得疲憊不堪,軟弱無力,身子坐得那麽低,好像要陷進土地裏似的。那樣子,仿佛一連幹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撐不住了,癱在了這兒。
“我知道弟兄們都很累了,但是敵人近在咫尺,我們現在能睡覺嗎?”副旅長邱維達在向官兵們做動員呢。
“不能!”大夥響亮地回答道。
“好,讓我們接防過陣地,打跑敵人,然後痛痛快快睡個大頭覺!”維達大叫道。
“好,打跑敵人,好好睡覺!”
一上戰場之後,俞濟時是不曾兒戲的,74軍到底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他們把70軍的殘部往後一拉,自己往前幾個衝鋒,即把金官橋丟失的陣地又給奪了回來!
1938年8月23日,王敬玖軍團的52師在西孤嶺殲滅伊東師團第101師飯塚聯隊的前衛部隊後,主動撤回東孤嶺。
8月24日,數十艘戰艦和運兵船滿載日軍第9師團一部行駛向瑞昌。
同時,第9師團主力沿江西進,直撲第2兵團瑞昌一線陣地。
在這支戰場生力軍中,以丸山少將第6旅團組成的丸山支隊行動迅速,向王陵基川軍防守的岷山陣地突然發起攻擊。川軍猝不及防,加上裝備落後,兵無鬥誌,將無守心,連失鯉魚山、筆架山、新塘鋪等要地,製高點轉眼落入日軍之手。後方要地失守,使南潯線中華守軍陣地全線動搖。
薛嶽見狀,大叫不好,急調精銳74軍的58師阻擋丸山支隊迂回岷山,向南潯線滲透,以掩護金官橋一線中華守軍的左側背。
58師師長馮聖法用兵一向以小心謹慎見長,這次部隊開往岷山戰鬥,他向所屬第172、174旅命令道:“日軍第101師團和第106師團占領我九江後,繼續沿南潯線西進,本師奉命即時出發,經馬回嶺前進到達黃老門後,應立即占領陣地,注意敵情,查看敵兵部署。第172旅占領黃老門以西高地,第174旅占領黃老門以東高地,馬上出發!”
馮師長為了明確了解敵我情況,派第172旅旅部少校參謀葉方華先到九江南麵的沙河與第64軍聯係。
葉方華星夜步行,來到第64軍155師師部,該師參謀告訴葉參謀:“部隊準備向姑嶺轉移,軍部現在駐在楊柳坪。”
葉參謀又急忙趕到楊柳坪,當他找到64軍軍長李漢魂時,李軍長正與參謀長查看地圖,眉頭緊皺,一副苦惱的樣子。
李軍長看過葉方華遞給他的公文後,愁眉頓時舒展,他高興地說道:“我們打了好幾天,部隊傷亡慘重,你們的隊伍來得正是時候。”
接著,讓其參謀把複信交給葉方華帶回。
葉方華回到烏石門附近,遇到58師師部,馮聖法收了複信後,告訴葉參謀,172旅旅部已沿鐵路北進,葉完成任務後,向前追趕旅部。
馮師長在製訂命令時,未注意到172、174旅兩旅行進時會相互交叉。在德安駐紮的第172旅位於德安之東,而174旅則在德安西南,行進時兩個旅必然會交匯。
由於鐵路被破壞,路東是廬山,無路可走,兩旅隻好共走路西的一條小道。第172旅代旅長、副旅長邱維達在出發前,沒有和174旅取得聯係,以劃分部隊前進道路,同時又過分注重防空隱蔽,因而引起部隊行進序列混亂。
172旅通過烏石門後,已經越過鐵路以西,沿小道前進,以第344團為前衛,第343團為後衛。正行進間,突然發現三架日軍飛機低空盤旋下來。邱維達趕忙下令旅部就地隱蔽,等待敵機過後,繼續前進。
344團團長蔡仁傑已經行進了很遠,脫離了旅部,沒有接到邱副旅長的命令。
正在尋找旅部的葉方華在馬回嶺路側遇見了蔡仁傑,蔡團長正指揮官兵們隱蔽防空,不一會兒,敵機出現在344團上空,馬上向地麵掃射,打得仁傑和方華躲藏在路邊,動彈不得。
忽然,子彈濺起的一個小石頭打在蔡仁傑的臉上,蔡團長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痛,不禁罵道:“我gan小鬼子的先人!”忙喊過幾名機槍手,組織對空射擊,敵機不敢像剛才那樣的囂張,忙爬高投彈,炸彈在344團周圍不斷開花,由於官兵們隱蔽得好,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
此時,西南方約四五裏處的槍炮聲十分密集,好像是大部隊在作戰,蔡團長對方華說:“這可能是敵人從西南竄來,與我第174旅遭遇,你趕快回去,將情況向師長報告,我們在這裏堅守等旅部。”
葉參謀冒著敵機的轟炸,立即往回跑,找到師部,將情況向馮聖法報告後,又跑去找旅部。
敵機傾瀉光了所有彈藥,不甘心地飛走了。第172旅從隱蔽處出來,正要行進,發現174旅部隊從後麵山溝小道橫腰插過,把172旅旅部及343團斷開,不能通過。
等著174旅行進後,172旅旅部還是走不了,因為忽然在左前方山溝裏出現了一股日軍騎兵。
邱維達用望遠鏡觀察後,發現形勢極為危險,我方處於很被動的地理位置。
邱副旅長趕忙下令:“旅部特務排散開,占領左前方高地,阻擊該敵;命令343團迅速前來支援。”
特務排沒有裝備衝鋒槍,但是他們的裝備在國軍中算精良的了。每個人配有兩把德國造的二十響盒子炮。每把盒子炮都可以當作一把衝鋒槍來使用。
鬼子五百多名騎兵向特務排陣地衝過來,已經很近了,但是沉住氣的國軍勇士仍然沒有開槍,陣地上靜悄悄的像沒人一樣。
突然,敵人好像被什麽擋住了,戰馬嘶叫著、跳躍著,許多鬼子趕緊勒緊韁繩。原來一條壕溝阻擋住了鬼子的鐵蹄,國軍官兵用樹枝對壕溝掩蓋後,蓋上沙土,做了偽裝,有的鬼子來不及駕馭住戰馬,連人帶馬一下子衝進了溝裏。後麵的騎兵不知道情況,還向往前衝,和前隊撞到了一起。
此時距離特務排的陣地不到百米,特務排的士兵們平舉著盒子炮,密集地向敵人射擊。
盒子炮是德國製造、生產的毛瑟手槍,該槍隻在中華最受歡迎,在其它各國的裝備較少。因為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作為衝鋒槍又不易控製槍口上跳。
聰明的中華人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僅解決了槍口上跳難題,而且將它轉化為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槍手右手持握駁殼槍,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駁殼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這真是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之筆!
美國於1941年對日宣戰後,才把大量美式武器運來裝備中華部隊。因此在1937年至1941年底這抗戰艱難的頭四年裏,盒子炮這把粗獷、醜得可愛的大個子手槍,也為中華的抗日作戰立下了很大的功勳。喜愛它的中華勇士給它起了多個名字:快慢機、自來德、大肚匣子、大鏡麵等等。
在特務排密集的盒子炮麵前,敵人成堆地倒下去,沒有死的亂做一團,狼狽的退了回去。
又過了一會兒,倭賊們下了馬,利用掩護地形,又摸了過來,雙方再次展開激戰。
旅部參謀主任淩卓眼見特務排四十多號兄弟快被小鬼子淹沒了,遂主動帶領十幾名參謀也投入了戰鬥。
正當情況萬分危急時,174旅後衛部隊第348團第3營趕來了。
不過3營卻不想幫兄弟部隊一把,而是想急匆匆地從側麵衝過去。邱維達一把抓住該營營長黃劍峰的手,叫他不要前進,就地加入戰鬥。
黃劍峰說:“邱旅長,我營正在趕路呢!我團的隊伍已向黃老門前進,如果我跟不上,是要受軍法製裁的,很可能就被槍斃了,況且你邱旅長也不是我的旅長,如此下令,兄弟實在難以從命!”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