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學習鄧艾
張古山側後為懸崖峭壁,樹木參天,日軍疏於防備,兵力不多,我帶一隻精幹的突擊隊在夜晚摸上去,定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張靈甫
三國末期,魏國大將鄧艾能夠深入蜀國大軍後方七百多裏不毛之地,從背後偷襲,攻陷蜀國,為魏國立下大功一件。今天,我也可以從背後偷襲張古山的日軍,為國家、為民族建一件奇功。張靈甫心道。
各部團長以上主官,齊聚師部,研討如何攻打張古山,列席作戰會議的還有史迪威和羅斯上校。所謂師部,不過是在山林中拉起了一塊油氈布擋擋風雨而已。不遠處,一條米把寬的小溪繞過山腳,順著地勢,一路跌宕起伏著不知流向何處,隻有那“嘩嘩”的流水聲日夜不停地回蕩在山穀之間。
圍著地上的一張地圖,大家有的坐在石頭上,有的靠在樹幹上,兩位美國朋友則是把背包墊在屁股下當起了簡易沙發。
坐在彈藥箱上的師長王耀武,向史迪威和羅斯上校表示衷心的歡迎後,以簡潔而有力的語氣介紹了當前敵我雙方的態勢:“薛長官已下達明天上午全線總攻的命令,本師的任務就是拿下張古山。目前,敵一零六師團已被我十萬大軍團團包圍,敵二十七師團佐枝支隊、宇賀支隊、鈴木支隊正在由箬溪地區並頭東進,企圖馳援一零六師團。我第一兵團已抽出新十三師、第十五師、六十師、九十一師和預六師等部南下阻敵,為堵住日軍突圍,我五十八師已在獅子岩方向打得極其頑強,俞軍長把軍部警衛營都頂上去了。張古山作為萬家嶺一帶製高點,易守難攻,距敵一零六師團司令部所在地的雷鳴穀劉村不過兩公裏,是日軍負隅頑抗的核心陣地,更是保證我軍全殲日軍的關鍵,一旦發起進攻,勢必爭奪激烈,傷亡慘重。”
王耀武一邊說,一邊拿著馬鞭輕輕地敲著左手掌,最後巡視著大家問道:“能否拿得下、守得住?各位有何高招,不妨說說看。”
“中華軍隊沒有重武器,這骨頭呀,我看難啃。”史迪威上校皺著眉頭,首先插了一句。
“我還偏不信鬼子的邪,別說啃骨頭,就是老虎的牙齒也得拔下來。”張靈甫輕蔑地笑著,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在他的話裏,這“鬼子”的含義大概還包括了那位洋上校史迪威。史迪威說骨頭難啃的話,反而進一步激起他爭強好鬥不服輸的欲望。
王耀武眼睛一亮:“想必靈甫老弟已有破敵之良策?”
李天霞在一旁解釋道:“我們早預料到有這一仗,已經在昨天都把地形看好了。”
其實,提出早作準備的,是張靈甫;帶著幾位營團主官去實地偵察的,也是張靈甫,隻是在事前和事後向他作過匯報罷了。為在師長和美國朋友麵前邀功,李天霞的這一句話說得很有水平,不知不覺的,就把功勞包攬在以他為旅長的“我們”身上了。
不過,張靈甫這時候絲毫沒感覺到旅長的小動作,隻顧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往下說道:“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古有劍閣關,今有臘子口,皆拒敵於雄關之外,而對方莫不是以正麵佯攻、以奇兵從側後偷襲得手,我們仿效此戰法,方可變強攻為智取、化銅牆鐵壁為不堪一擊。”
張靈甫所說的臘子口,是川西北通往甘肅之要道,寬約三十米,兩側絕壁峭立,中間急流滾滾,僅有一座木橋可以通過。三年前,也是這個季節,紅一方麵軍先頭部隊為奪取這一天險,以一個連正麵進攻,兩個連迂回後山,一夜之間即輕取臘子口。當時,他是胡宗南第一師的團長,駐守在距臘子口百餘公裏的鬆潘,雖未親身體驗這一仗,但紅軍靈活的戰術讓他歎為觀止。劍閣,也在川北,三國時,蜀將薑維憑險死守,卻被魏國大將鄧艾暗渡陰平而一舉甩在背後,直取成都,更成為傳誦千古的經典戰例。
“老弟的意思,也是從側後偷襲?”王耀武饒有興趣地問道。
“是,張古山側後為懸崖峭壁,樹木參天,日軍疏於防備,兵力不多,我帶一隻精幹的突擊隊在夜晚摸上去,定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
張靈甫本來還想建議散會後即刻展開佯攻的,但沒來得及開口,師座卻已經說話了,不過師座的決策和他不謀而合――“行!”王耀武毫不猶豫,當場拍板:“那就這樣定了。我們提前動手,不必等到明天上午的總攻。周誌道旅負責正麵佯攻,李天霞旅負責側後偷襲,突擊隊由張靈甫帶領。正麵佯攻於兩小時後開始,炮兵營全力配合,聲勢一定要大,既為夜間偷襲轉移敵軍注意力,又可為五十八師減輕壓力,記住――”他用馬鞭指點在地圖,對151旅旅長周誌道又特地強調一句:“佯攻一定要一直持續到張靈甫在後山打響,然後前後夾擊,叫日軍首尾難顧。明白嗎?”
師座的決策果斷和全局觀念,使張靈甫感到由衷的敬佩。
布置完任務後,王耀武站了起來,宣布散會,並以慷慨激昂的語氣激勵眾部將:“各位同誌,還有三天,就是中華民國成立二十七周年的紀念日,我們一定要打出我們的國威,打出我們的軍威,讓小鬼子再嚐一嚐我們七十四軍的厲害!”
“是!”眾部將立正敬禮,各自領令而去。
王耀武又親切地喊住張靈甫,說:“老弟呀,薛長官說,現在全線都看著七十四軍,七十四軍這最後一仗可就全靠你了,攻上去之後,日軍勢必瘋狂反撲,你要多保重,有什麽困難、有什麽要求,請盡管說。”
張靈甫猶豫了一下,說:“我,我要衝鋒槍。”
聽到他隻想要衝鋒槍,王耀武滿臉的歉意,雙手一攤,說:“我這個當師長的,連衝鋒槍都不多,師部特務連和警衛班加起來也還不到十把,待會我叫人給你送去。”
“密斯特張,把我們的都給你!”史迪威和羅斯上校走過來,將他們身上的衝鋒槍和裝有五個彈匣的子彈袋取下來,一起挎到張靈甫的脖子上、肩膀上。“請不必客氣,拿去用吧,我們一定要向羅斯福總統建議,無條件地援助你們。”
看到眼前這位不怕犧牲、要親自帶隊打突擊的中華軍官,美國朋友深受感動。他們知道,中華軍隊的火力遠遠趕不上日軍,在沒有飛機、坦克、重炮的掩護下,要拿下敵人的山頭、再把陣地守住,是何等的艱難,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和智慧?而這位中華軍官在師長手裏連十把衝鋒槍都沒有要齊!
麵對美國朋友的真情實意,張靈甫沒有推辭,心裏是熱乎乎的,嘴裏卻隻說了一句:“謝謝,謝謝你們。”他天性不求人,不習慣接受他人恩惠,也不善於表達社交辭令。然而,國軍的火力實在是微弱,多一把衝鋒槍就多一份取勝的希望啊!他一手摟住身上的槍和子彈袋,沒有再說什麽,隻是以滿懷的感激之情凝視著他們的眼睛,千言萬語都在這目光的交匯之中了。
美國友人的眼睛很藍,藍得像一汪清淨的湖水,顯得是那樣的純真和誠懇,沒有一點雜質,讓張靈甫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幾年以後,隨著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美國人民以借租方式裝備了國軍三十個美械師的武器,向中華提供了大量的汽車、石油、糧食等戰略物資,價值十六億美元,卻沒有要一分錢的現金,而蘇聯對中華的軍火援助,卻是中華政府咬著牙齒付出一億美金硬通貨買來的!
後來抗mei援chao,蘇聯援助的武器和國防工業都是收錢的,中華為此欠下了蘇聯近十四億盧布的債務,後來用了十年的時間,中華百姓節衣縮食(在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也沒有停止還債)才還清了此筆軍事欠債。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張古山側後為懸崖峭壁,樹木參天,日軍疏於防備,兵力不多,我帶一隻精幹的突擊隊在夜晚摸上去,定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張靈甫
三國末期,魏國大將鄧艾能夠深入蜀國大軍後方七百多裏不毛之地,從背後偷襲,攻陷蜀國,為魏國立下大功一件。今天,我也可以從背後偷襲張古山的日軍,為國家、為民族建一件奇功。張靈甫心道。
各部團長以上主官,齊聚師部,研討如何攻打張古山,列席作戰會議的還有史迪威和羅斯上校。所謂師部,不過是在山林中拉起了一塊油氈布擋擋風雨而已。不遠處,一條米把寬的小溪繞過山腳,順著地勢,一路跌宕起伏著不知流向何處,隻有那“嘩嘩”的流水聲日夜不停地回蕩在山穀之間。
圍著地上的一張地圖,大家有的坐在石頭上,有的靠在樹幹上,兩位美國朋友則是把背包墊在屁股下當起了簡易沙發。
坐在彈藥箱上的師長王耀武,向史迪威和羅斯上校表示衷心的歡迎後,以簡潔而有力的語氣介紹了當前敵我雙方的態勢:“薛長官已下達明天上午全線總攻的命令,本師的任務就是拿下張古山。目前,敵一零六師團已被我十萬大軍團團包圍,敵二十七師團佐枝支隊、宇賀支隊、鈴木支隊正在由箬溪地區並頭東進,企圖馳援一零六師團。我第一兵團已抽出新十三師、第十五師、六十師、九十一師和預六師等部南下阻敵,為堵住日軍突圍,我五十八師已在獅子岩方向打得極其頑強,俞軍長把軍部警衛營都頂上去了。張古山作為萬家嶺一帶製高點,易守難攻,距敵一零六師團司令部所在地的雷鳴穀劉村不過兩公裏,是日軍負隅頑抗的核心陣地,更是保證我軍全殲日軍的關鍵,一旦發起進攻,勢必爭奪激烈,傷亡慘重。”
王耀武一邊說,一邊拿著馬鞭輕輕地敲著左手掌,最後巡視著大家問道:“能否拿得下、守得住?各位有何高招,不妨說說看。”
“中華軍隊沒有重武器,這骨頭呀,我看難啃。”史迪威上校皺著眉頭,首先插了一句。
“我還偏不信鬼子的邪,別說啃骨頭,就是老虎的牙齒也得拔下來。”張靈甫輕蔑地笑著,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在他的話裏,這“鬼子”的含義大概還包括了那位洋上校史迪威。史迪威說骨頭難啃的話,反而進一步激起他爭強好鬥不服輸的欲望。
王耀武眼睛一亮:“想必靈甫老弟已有破敵之良策?”
李天霞在一旁解釋道:“我們早預料到有這一仗,已經在昨天都把地形看好了。”
其實,提出早作準備的,是張靈甫;帶著幾位營團主官去實地偵察的,也是張靈甫,隻是在事前和事後向他作過匯報罷了。為在師長和美國朋友麵前邀功,李天霞的這一句話說得很有水平,不知不覺的,就把功勞包攬在以他為旅長的“我們”身上了。
不過,張靈甫這時候絲毫沒感覺到旅長的小動作,隻顧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往下說道:“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古有劍閣關,今有臘子口,皆拒敵於雄關之外,而對方莫不是以正麵佯攻、以奇兵從側後偷襲得手,我們仿效此戰法,方可變強攻為智取、化銅牆鐵壁為不堪一擊。”
張靈甫所說的臘子口,是川西北通往甘肅之要道,寬約三十米,兩側絕壁峭立,中間急流滾滾,僅有一座木橋可以通過。三年前,也是這個季節,紅一方麵軍先頭部隊為奪取這一天險,以一個連正麵進攻,兩個連迂回後山,一夜之間即輕取臘子口。當時,他是胡宗南第一師的團長,駐守在距臘子口百餘公裏的鬆潘,雖未親身體驗這一仗,但紅軍靈活的戰術讓他歎為觀止。劍閣,也在川北,三國時,蜀將薑維憑險死守,卻被魏國大將鄧艾暗渡陰平而一舉甩在背後,直取成都,更成為傳誦千古的經典戰例。
“老弟的意思,也是從側後偷襲?”王耀武饒有興趣地問道。
“是,張古山側後為懸崖峭壁,樹木參天,日軍疏於防備,兵力不多,我帶一隻精幹的突擊隊在夜晚摸上去,定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
張靈甫本來還想建議散會後即刻展開佯攻的,但沒來得及開口,師座卻已經說話了,不過師座的決策和他不謀而合――“行!”王耀武毫不猶豫,當場拍板:“那就這樣定了。我們提前動手,不必等到明天上午的總攻。周誌道旅負責正麵佯攻,李天霞旅負責側後偷襲,突擊隊由張靈甫帶領。正麵佯攻於兩小時後開始,炮兵營全力配合,聲勢一定要大,既為夜間偷襲轉移敵軍注意力,又可為五十八師減輕壓力,記住――”他用馬鞭指點在地圖,對151旅旅長周誌道又特地強調一句:“佯攻一定要一直持續到張靈甫在後山打響,然後前後夾擊,叫日軍首尾難顧。明白嗎?”
師座的決策果斷和全局觀念,使張靈甫感到由衷的敬佩。
布置完任務後,王耀武站了起來,宣布散會,並以慷慨激昂的語氣激勵眾部將:“各位同誌,還有三天,就是中華民國成立二十七周年的紀念日,我們一定要打出我們的國威,打出我們的軍威,讓小鬼子再嚐一嚐我們七十四軍的厲害!”
“是!”眾部將立正敬禮,各自領令而去。
王耀武又親切地喊住張靈甫,說:“老弟呀,薛長官說,現在全線都看著七十四軍,七十四軍這最後一仗可就全靠你了,攻上去之後,日軍勢必瘋狂反撲,你要多保重,有什麽困難、有什麽要求,請盡管說。”
張靈甫猶豫了一下,說:“我,我要衝鋒槍。”
聽到他隻想要衝鋒槍,王耀武滿臉的歉意,雙手一攤,說:“我這個當師長的,連衝鋒槍都不多,師部特務連和警衛班加起來也還不到十把,待會我叫人給你送去。”
“密斯特張,把我們的都給你!”史迪威和羅斯上校走過來,將他們身上的衝鋒槍和裝有五個彈匣的子彈袋取下來,一起挎到張靈甫的脖子上、肩膀上。“請不必客氣,拿去用吧,我們一定要向羅斯福總統建議,無條件地援助你們。”
看到眼前這位不怕犧牲、要親自帶隊打突擊的中華軍官,美國朋友深受感動。他們知道,中華軍隊的火力遠遠趕不上日軍,在沒有飛機、坦克、重炮的掩護下,要拿下敵人的山頭、再把陣地守住,是何等的艱難,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和智慧?而這位中華軍官在師長手裏連十把衝鋒槍都沒有要齊!
麵對美國朋友的真情實意,張靈甫沒有推辭,心裏是熱乎乎的,嘴裏卻隻說了一句:“謝謝,謝謝你們。”他天性不求人,不習慣接受他人恩惠,也不善於表達社交辭令。然而,國軍的火力實在是微弱,多一把衝鋒槍就多一份取勝的希望啊!他一手摟住身上的槍和子彈袋,沒有再說什麽,隻是以滿懷的感激之情凝視著他們的眼睛,千言萬語都在這目光的交匯之中了。
美國友人的眼睛很藍,藍得像一汪清淨的湖水,顯得是那樣的純真和誠懇,沒有一點雜質,讓張靈甫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幾年以後,隨著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美國人民以借租方式裝備了國軍三十個美械師的武器,向中華提供了大量的汽車、石油、糧食等戰略物資,價值十六億美元,卻沒有要一分錢的現金,而蘇聯對中華的軍火援助,卻是中華政府咬著牙齒付出一億美金硬通貨買來的!
後來抗mei援chao,蘇聯援助的武器和國防工業都是收錢的,中華為此欠下了蘇聯近十四億盧布的債務,後來用了十年的時間,中華百姓節衣縮食(在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也沒有停止還債)才還清了此筆軍事欠債。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