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發明創造
張古山就交給你們兩個人了,周誌道旅將作為全軍的後備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的,希望你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王耀武
那名被擊斃的日軍中佐躺在那裏,浸泡在月光裏,麵上的鮮血還沒幹涸,無法辨別生時的容顏,兩個小時的大雨未能把他身上的泥土衝刷幹淨,薄薄的泥土像黑色的絲綢,靜靜躺在他的身上。
對著月光一看,銅牌上從右到左地分別豎刻著四行日文,這些日文中又有不少漢字,還有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a”,因而可以讓人大致地分辨得出:死者的番號為一零六師團、軍銜為中佐、名字為木村良雄、血型為a等。
對應日軍編製,中佐(也就是中校)一級的軍銜至少是一名大隊長,果然算得上一條大魚呀。王耀武露出滿臉喜色,將銅牌遞給大家傳看。
從這名日軍中校的背囊中,還搜出地圖、照片、鎳幣和一包香煙,香煙的裝飾很精美,藍色的硬紙盒上印有“禦賜”兩個鎦金的漢字。盧醒在一邊對高敬嘀咕道:“這小鬼子緊(怎)麽沒一點文化,有本係(事)就別用老子們的中華字呀。”
“是啊,我看這日語不用學,是個中華人就看得懂呢。”魯星野也湊著熱鬧說。
高敬“嘿嘿”地笑著回答他倆道:“日語的確是借用了很多漢字,可以連蒙帶猜地看個大概,但由於要分什麽訓讀、音讀,所以很複雜也很麻煩的,越學越難。據說,學英語是哭著進去笑著出來,學日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不過,要想學我們盧副團長的粵語呀,那就得哭著進去哭著出來呢。”
“那是的,以前在黃埔軍校時,人家都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我們講廣東話啦。”盧醒把胸一挺,一臉的自負。
這時候,305團的士兵們開始熱火朝天地改造起戰壕來,揮鍬的揮鍬,舞鋤的舞鋤,山頭山一片“吭哧吭哧“聲。史迪威上校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日軍挖的戰壕不僅比較草率,而且還很淺,深度隻有一米三,戰壕隻到他腹部,估計這與國軍炮火弱、日軍身材矮有直接關係,如果按照他和張靈甫的身高來挖戰壕的話,日軍大概連眼睛都露不出來。忽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心裏一閃,就像一條魚兒似的躍出水麵:何不就把戰壕挖到兩米深,中華士兵可以站在馬紮上作戰,萬一頂不住了,拎起馬紮就撤,即使是日軍衝上來、把戰壕占了也毫無用處,甚至還會成為陷阱,讓他們陷在裏麵看也看不見、出也出不來,想到這裏,他格外興奮,趕忙招手讓張靈甫下到戰壕來,連比帶劃地跟他說起來。史迪威剛說了幾句,大家就明白過來是什麽意思了,會心地笑起來,平日裏很少表現親熱動作的張靈甫,情不自禁地抓起史迪威的手使勁地握了握:“我的好夥計呀,咱們可想到一塊來啦!”
原來,張靈甫已經在和盧醒、魯星野等人探討這一問題呢,是洋上校的到來打斷了他們的話題。並且,針對在戰壕中垂直向下挖掩蔽坑容易遭炮火損毀的弊端,魯星野還忍著手臂上被刺刀捅穿的巨痛,提出在戰壕的內壁斜一個斜洞的建議,讓盧醒拍案叫絕,順嘴給起了一個蛤蟆洞的名字:“好哇這蛤蟆洞,就是炮彈直接在戰壕裏爆炸也炸不進去呀!”
對這兩項戰壕的改革,王耀武很感興趣,特別是對蛤蟆洞的提法,他十分讚賞:“這建議很有創造性啊,我看可以在全師推廣。”
說著,拍了拍身邊的盧醒。盧醒倒很謙虛地回答道:“麻麻哋喇。”
對將戰壕挖到兩米深的方案,王耀武覺得有些過於大膽、過於冒險,便尋思道:“靈甫呀,那你們先試試看,一切應以保障勝利、堅守三天為最高原則,穩妥為上啊。”
盡管羅斯也從內心深處讚歎這種天才性創造,但他又覺得光是在戰壕上動腦筋,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戰壕再牢固也頂不住狂轟亂炸呀,當務之急是得改善和加強中華軍隊的戰鬥力,305團集中使用衝鋒槍等自動武器,再加上偷襲,就可以輕易拿下日軍的核心陣地,如果他們有了高射炮、坦克、大口徑重炮,還有什麽樣的惡仗打不贏?
經過半年在中華的考察,羅斯發現,盡管國軍內部存在著重嫡係、輕雜牌的弊端,但那些能打硬仗的地方軍隊,人員和武器的編製其實都相當不錯,例如:打響盧溝橋事變第一槍、原隸屬於西北軍的第二十九軍,就擁有五個師,總兵力十萬人以上,士兵是捷克式步槍,排長是衝鋒槍,每班配備擲彈筒、槍榴彈各兩具,全師共裝備輕機槍七百餘挺,比中央軍甲種師的編製還多一倍。(一來是二十九軍防守的河北是抗擊日軍的第一線,二來經過長城喜峰口一戰後,二十九軍打出了威風,中央慷慨地給其配全了各式裝備)
因此,他認為,像七十四軍這樣一支抗日鐵軍,更應該盡快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
時間已經不早了。王耀武看著李天霞和張靈甫,以嚴肅的口氣說:“張古山就交給你們兩個人了,周誌道旅將作為全軍的後備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的,希望你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臨下山之前,史迪威忽然想起蘇一凡曾講過:張靈甫寫得一手好字,南京城裏不少店鋪的招牌都是他題寫的,便很是真誠對張靈甫說:“密斯特張乃國軍翹楚、長安名士,能否賞臉賜一幅墨寶讓在下學習和收藏?”
張靈甫慨然應允,把手朝高敬一伸:“筆和紙拿來。”
看到這位洋上校咬文嚼字的,怎麽跟榮寶齋裏那些文縐縐的老夫子一樣,大家心裏都樂了,覺得很希奇的,紛紛圍過來瞅著熱鬧。作為團裏的文書,高敬也保管著團座的文房四寶,他連忙打開背在身上的挎包,取出宣紙放在戰壕邊上,又掏出毛筆和硯盤,說:“還得碾墨呢。”
“碾什麽墨?麻煩!”張靈甫看了看遍地的日軍屍體,衝著史迪威朗朗一笑,豪氣十足地說道:“咱何不將鬼子的血當墨汁!”一聽到這話,盧醒就順手拖過來一具小鬼子的屍體,扔在他的腳下,其胸脯上被打成篩子一樣的傷口都還沒有凝固。
月亮點著天燈,山上風也大。張靈甫將宣紙平平整整地鋪在彈藥箱上,把幾枚手榴彈當鎮紙壓在上麵,再彎下腰用毛筆蘸了蘸日軍身上的汙血,然後振腕疾書,落筆如風,頃刻間八個激昂的大字躍然於紙上:“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眾人紛紛連聲叫好。
張靈甫寫的這八個行草,一個字有半尺大小,融帖碑之長,追求整體筆勢的一氣嗬成,因而更顯得筆鋒遒勁、激情奔放,於儒雅中透雄渾、靜謐中見蒼莽,強烈抒發出中華軍人禦侮抗敵,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情懷。
羅斯上校看不懂中華的文字,便扭頭詢問蘇一凡。當他得知這幾個方塊字是什麽意思後,心裏頓時騰起一股熱浪:噢!dogood,reapgood;doevil,reapevil(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皎潔的月光映照在張靈甫的側麵,將他深沉的眉宇、挺拔的鼻梁、剛毅的薄唇和寬厚的臂膀勾勒出一張輪廓俊朗的剪影,赤裸的上身劃著幾條長長的血痕,更為他增添一道陽剛之氣。羅斯不禁想到,如果說密斯特張身穿整齊的軍裝是文明之師、正義之師、威武之師的話,那麽。他打著赤膊的模樣則又像典型的美國西部牛仔,具有另一種震懾人心的狂野而剽悍的英雄美。
不過,他不理解的是,為什麽這位張將軍要和他的弟兄們非要光著膀子上戰場呢?下山的路上,他通過翻譯蘇一凡,把這個疑問告訴了李天霞,史迪威也在一邊說著:“是呀,如果大家都穿了衣服,也不至於被山上的荊棘劃得到處是傷啊。”李天霞正在想著什麽心事,對這個問題一時沒反映過來,張了張嘴沒吱出聲來。倒是王耀武接過了話題,回答道:“打夜戰打近戰,雙方糾纏在一起,那分得清敵我雙方?又不能喊話,一出聲就會暴露自己,所以,凡是一看到、一摸到身上穿了衣服的,那一準是小鬼子,盡管開槍打,絕對沒錯。”
哦,原來如此!
中華軍隊英勇善戰的高大形象,再一次升起在羅斯上校的內心。他停住腳步,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張古山,那險峻的山勢猶如一頭蹲在夜幕中的雄師,仰天長嘯,即將撲向狼群。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張古山就交給你們兩個人了,周誌道旅將作為全軍的後備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的,希望你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王耀武
那名被擊斃的日軍中佐躺在那裏,浸泡在月光裏,麵上的鮮血還沒幹涸,無法辨別生時的容顏,兩個小時的大雨未能把他身上的泥土衝刷幹淨,薄薄的泥土像黑色的絲綢,靜靜躺在他的身上。
對著月光一看,銅牌上從右到左地分別豎刻著四行日文,這些日文中又有不少漢字,還有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a”,因而可以讓人大致地分辨得出:死者的番號為一零六師團、軍銜為中佐、名字為木村良雄、血型為a等。
對應日軍編製,中佐(也就是中校)一級的軍銜至少是一名大隊長,果然算得上一條大魚呀。王耀武露出滿臉喜色,將銅牌遞給大家傳看。
從這名日軍中校的背囊中,還搜出地圖、照片、鎳幣和一包香煙,香煙的裝飾很精美,藍色的硬紙盒上印有“禦賜”兩個鎦金的漢字。盧醒在一邊對高敬嘀咕道:“這小鬼子緊(怎)麽沒一點文化,有本係(事)就別用老子們的中華字呀。”
“是啊,我看這日語不用學,是個中華人就看得懂呢。”魯星野也湊著熱鬧說。
高敬“嘿嘿”地笑著回答他倆道:“日語的確是借用了很多漢字,可以連蒙帶猜地看個大概,但由於要分什麽訓讀、音讀,所以很複雜也很麻煩的,越學越難。據說,學英語是哭著進去笑著出來,學日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不過,要想學我們盧副團長的粵語呀,那就得哭著進去哭著出來呢。”
“那是的,以前在黃埔軍校時,人家都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我們講廣東話啦。”盧醒把胸一挺,一臉的自負。
這時候,305團的士兵們開始熱火朝天地改造起戰壕來,揮鍬的揮鍬,舞鋤的舞鋤,山頭山一片“吭哧吭哧“聲。史迪威上校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日軍挖的戰壕不僅比較草率,而且還很淺,深度隻有一米三,戰壕隻到他腹部,估計這與國軍炮火弱、日軍身材矮有直接關係,如果按照他和張靈甫的身高來挖戰壕的話,日軍大概連眼睛都露不出來。忽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心裏一閃,就像一條魚兒似的躍出水麵:何不就把戰壕挖到兩米深,中華士兵可以站在馬紮上作戰,萬一頂不住了,拎起馬紮就撤,即使是日軍衝上來、把戰壕占了也毫無用處,甚至還會成為陷阱,讓他們陷在裏麵看也看不見、出也出不來,想到這裏,他格外興奮,趕忙招手讓張靈甫下到戰壕來,連比帶劃地跟他說起來。史迪威剛說了幾句,大家就明白過來是什麽意思了,會心地笑起來,平日裏很少表現親熱動作的張靈甫,情不自禁地抓起史迪威的手使勁地握了握:“我的好夥計呀,咱們可想到一塊來啦!”
原來,張靈甫已經在和盧醒、魯星野等人探討這一問題呢,是洋上校的到來打斷了他們的話題。並且,針對在戰壕中垂直向下挖掩蔽坑容易遭炮火損毀的弊端,魯星野還忍著手臂上被刺刀捅穿的巨痛,提出在戰壕的內壁斜一個斜洞的建議,讓盧醒拍案叫絕,順嘴給起了一個蛤蟆洞的名字:“好哇這蛤蟆洞,就是炮彈直接在戰壕裏爆炸也炸不進去呀!”
對這兩項戰壕的改革,王耀武很感興趣,特別是對蛤蟆洞的提法,他十分讚賞:“這建議很有創造性啊,我看可以在全師推廣。”
說著,拍了拍身邊的盧醒。盧醒倒很謙虛地回答道:“麻麻哋喇。”
對將戰壕挖到兩米深的方案,王耀武覺得有些過於大膽、過於冒險,便尋思道:“靈甫呀,那你們先試試看,一切應以保障勝利、堅守三天為最高原則,穩妥為上啊。”
盡管羅斯也從內心深處讚歎這種天才性創造,但他又覺得光是在戰壕上動腦筋,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戰壕再牢固也頂不住狂轟亂炸呀,當務之急是得改善和加強中華軍隊的戰鬥力,305團集中使用衝鋒槍等自動武器,再加上偷襲,就可以輕易拿下日軍的核心陣地,如果他們有了高射炮、坦克、大口徑重炮,還有什麽樣的惡仗打不贏?
經過半年在中華的考察,羅斯發現,盡管國軍內部存在著重嫡係、輕雜牌的弊端,但那些能打硬仗的地方軍隊,人員和武器的編製其實都相當不錯,例如:打響盧溝橋事變第一槍、原隸屬於西北軍的第二十九軍,就擁有五個師,總兵力十萬人以上,士兵是捷克式步槍,排長是衝鋒槍,每班配備擲彈筒、槍榴彈各兩具,全師共裝備輕機槍七百餘挺,比中央軍甲種師的編製還多一倍。(一來是二十九軍防守的河北是抗擊日軍的第一線,二來經過長城喜峰口一戰後,二十九軍打出了威風,中央慷慨地給其配全了各式裝備)
因此,他認為,像七十四軍這樣一支抗日鐵軍,更應該盡快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
時間已經不早了。王耀武看著李天霞和張靈甫,以嚴肅的口氣說:“張古山就交給你們兩個人了,周誌道旅將作為全軍的後備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的,希望你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臨下山之前,史迪威忽然想起蘇一凡曾講過:張靈甫寫得一手好字,南京城裏不少店鋪的招牌都是他題寫的,便很是真誠對張靈甫說:“密斯特張乃國軍翹楚、長安名士,能否賞臉賜一幅墨寶讓在下學習和收藏?”
張靈甫慨然應允,把手朝高敬一伸:“筆和紙拿來。”
看到這位洋上校咬文嚼字的,怎麽跟榮寶齋裏那些文縐縐的老夫子一樣,大家心裏都樂了,覺得很希奇的,紛紛圍過來瞅著熱鬧。作為團裏的文書,高敬也保管著團座的文房四寶,他連忙打開背在身上的挎包,取出宣紙放在戰壕邊上,又掏出毛筆和硯盤,說:“還得碾墨呢。”
“碾什麽墨?麻煩!”張靈甫看了看遍地的日軍屍體,衝著史迪威朗朗一笑,豪氣十足地說道:“咱何不將鬼子的血當墨汁!”一聽到這話,盧醒就順手拖過來一具小鬼子的屍體,扔在他的腳下,其胸脯上被打成篩子一樣的傷口都還沒有凝固。
月亮點著天燈,山上風也大。張靈甫將宣紙平平整整地鋪在彈藥箱上,把幾枚手榴彈當鎮紙壓在上麵,再彎下腰用毛筆蘸了蘸日軍身上的汙血,然後振腕疾書,落筆如風,頃刻間八個激昂的大字躍然於紙上:“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眾人紛紛連聲叫好。
張靈甫寫的這八個行草,一個字有半尺大小,融帖碑之長,追求整體筆勢的一氣嗬成,因而更顯得筆鋒遒勁、激情奔放,於儒雅中透雄渾、靜謐中見蒼莽,強烈抒發出中華軍人禦侮抗敵,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情懷。
羅斯上校看不懂中華的文字,便扭頭詢問蘇一凡。當他得知這幾個方塊字是什麽意思後,心裏頓時騰起一股熱浪:噢!dogood,reapgood;doevil,reapevil(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皎潔的月光映照在張靈甫的側麵,將他深沉的眉宇、挺拔的鼻梁、剛毅的薄唇和寬厚的臂膀勾勒出一張輪廓俊朗的剪影,赤裸的上身劃著幾條長長的血痕,更為他增添一道陽剛之氣。羅斯不禁想到,如果說密斯特張身穿整齊的軍裝是文明之師、正義之師、威武之師的話,那麽。他打著赤膊的模樣則又像典型的美國西部牛仔,具有另一種震懾人心的狂野而剽悍的英雄美。
不過,他不理解的是,為什麽這位張將軍要和他的弟兄們非要光著膀子上戰場呢?下山的路上,他通過翻譯蘇一凡,把這個疑問告訴了李天霞,史迪威也在一邊說著:“是呀,如果大家都穿了衣服,也不至於被山上的荊棘劃得到處是傷啊。”李天霞正在想著什麽心事,對這個問題一時沒反映過來,張了張嘴沒吱出聲來。倒是王耀武接過了話題,回答道:“打夜戰打近戰,雙方糾纏在一起,那分得清敵我雙方?又不能喊話,一出聲就會暴露自己,所以,凡是一看到、一摸到身上穿了衣服的,那一準是小鬼子,盡管開槍打,絕對沒錯。”
哦,原來如此!
中華軍隊英勇善戰的高大形象,再一次升起在羅斯上校的內心。他停住腳步,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張古山,那險峻的山勢猶如一頭蹲在夜幕中的雄師,仰天長嘯,即將撲向狼群。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